山西省2012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20分) 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书写下联。(2分) 上联:挥亳凤舞千山秀 下联:p0 long fei wan shui teng 2.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阅读使人明理。”一句中“阅读”是句子的主语。 B.“你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情景吗。”引号中的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小小说呢?”一句是反问句。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是并列复句。 3.下面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 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西游记》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胆奇特的夸张。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 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D.《水浒传》中宋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 道”。 4.正确运用下面四个成语中的任意一个写句子。(2分) 炉火纯青推陈出新潜移默化赏心悦目 5.阅读下面的文段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 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每个人都有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像林 肯那样百折不回。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 来了。”这就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更是林肯终于享有盛名的利器。 占 默写 (10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山西省 2012 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基础(20 分) 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书写下联。(2 分) 上联:挥 毫 凤 舞 千 山 秀 下联:pō mò lóng fēi wàn shuǐ téng 2.下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阅读使人明理。”一句中“阅读”是句子的主语。 B.“你记得第一堂语文课的情景吗。”引号中的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C.“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小小说呢?”一句是反问句。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是并列复句。 3.下面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 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西游记》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胆奇特的夸张。 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 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D.《水浒传》中宋江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忠义堂”改为“聚义厅”,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 道”。 4.正确运用下面四个成语中的任意一个写句子。 (2 分) 炉火纯青 推陈出新 潜移默化 赏心悦目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不超过 10 个字) (2 分)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 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每个人都有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像林 肯那样百折不回。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 来了。”这就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更是林肯终于享有盛名的利器。 观点: 6.默写 (10 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4)在爱国诗歌中,陆游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 抒 发了对祖国的炽热之情:文天祥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表 现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陋室铭》一文中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与对偶的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 、阅读(50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作品,完成7-11题。(13分) 观沧海曹操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 【乙】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 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仼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山岛竦峙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遂许先帝以驱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4)在爱国诗歌中,陆游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 ”抒 发了对祖国的炽热之情;文天祥用《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来表 现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陋室铭》一文中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与对偶的手法描绘了微波与无风时水面月光月影的句子 是: , 。 二、阅读(50 分) (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篇作品,完成 7—11 题。(13 分) 观沧海 曹操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乙】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 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1)山岛竦峙..(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甲诗与乙文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2分) 甲诗 (用自己的话概括) (用原文语句回答) 10.关于甲、乙两篇作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眼前海上的景色联想到大海吞吐日月的 气势,意境开阔 B.乙文第①段情深辞切,郑重告诫后主借古鉴今,广开言路。 C.甲诗中“水何澹澹”与“洪波涌起”分别写出了大海在微风下水波动荡的样子和大风鼓动时波澜 壮阔的气势 D.乙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的 故事,意在追叙先帝知遇之恩,从而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11.甲诗语言雄浑苍劲,乙文语言则质朴恳切。请任选一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 作品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3分) (二) 阅读说明文,完成12—16题。(15分) 人体的“3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贏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 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 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3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 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钟的倍数;摄 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 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 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 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 3秒钟
9.甲诗与乙文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 (2 分) 甲诗 (用自己的话概括) 乙文 (用原文语句回答) 10.关于甲、乙两篇作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甲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由眼前海上的景色联想到大海吞吐日月的 气势,意境开阔。 B.乙文第①段情深辞切,郑重告诫后主借古鉴今,广开言路。 C.甲诗中“水何澹澹”与“洪波涌起”分别写出了大海在微风下水波动荡的样子和大风鼓动时波澜 壮阔的气势。 D.乙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的内容是三顾茅庐的 故事,意在追叙先帝知遇之恩,从而启发后主励精图治。 11.甲诗语言雄浑苍劲,乙文语言则质朴恳切。请任选一篇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 作品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 (3 分) (二) 阅读说明文,完成 12—16 题。(15 分) 人体的“3 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纳吉可 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 21 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练、队友、 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 32 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时间平均为 3 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 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两人握 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 3 秒钟,要么是 3 秒钟的倍数;摄 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 3 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 时间间隔大约 3 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 3 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容刹车;时间为 3 秒或 3 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 3 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 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间也是 3 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 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硏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 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 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 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那么尽管我 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 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_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冋你砸来一 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岀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一 一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 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毎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 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 得多余。 12.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2分) 1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4.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家对生 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们的每一个动 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 3 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 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 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 3 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 秒钟定则”。 ⑥“3 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 3 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一 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 10 毫秒,那么尽管我 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生活在恐惧和提心 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 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 1 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 1 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 3 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 —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 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 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 3 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换句话说, 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 3 秒钟,不足 3 秒钟容易出现差错,超过 3 秒钟则显 得多余。 12.用原文语句写出“3 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2 分) 1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逻辑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14.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 分) 15.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 分)
16.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分) 阅读散文,完成17~22题。(22分) 冬荷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 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慾了一湖的荷花, 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干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淸晰起来。 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孑的风骨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 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 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 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 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 许就是迎上前去。不要以为荷在冬日里零落。不是的。它是迎上前去的勇士,前仆后继时坚守阵地的勇士。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杄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苘柄旁,仿佛一位 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冋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样
16.人体有这么一个“3 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4 分) (三) 阅读散文,完成 17~22 题。(22 分) 冬荷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 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 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 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 吗?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 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 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 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 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 许就是迎上前去。不要以为荷在冬日里零落。不是的。它是迎上前去的勇士,前仆后继时坚守阵地的勇士。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 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