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大附中高三11月语文月考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选择题均涂在答题卡相对的题号处,其他题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 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⑩(bian)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②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 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 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 显岀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岀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 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 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 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 美,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 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2017 年民大附中高三 11 月语文月考试题 注意: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所有选择题均涂在答题卡相对的题号处,其他题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 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 “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 ① (biàn)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②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 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 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 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 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 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 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 美,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 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 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 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竞只 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 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1.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②处的汉字注音。(2分) (bian)证法匪 夷所思 2.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生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3.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 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 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 精神。 材料二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 播”……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 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 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1.根据①处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②处的汉字注音。(2 分) (biàn)证法 匪 夷所思 2.以下不属于 ...文学作品“荒诞性与梦幻生应运而生”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A.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 B.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的人生体验。 C.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需要。 D.失去现实针对性而获得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3.以下根据文章内容的推断,不合理 ...的一项是(3 分)( ) A.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小说各有长短,最好是把写梦幻结合起来。 B.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干预现实生活,但只要穿插一些梦幻内容,把小说与 人生间离开来,就不至于失之偏颇。 C.《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曹雪芹可谓达到 了真小说家的境界。 D.增添了一些荒诞和幻化内容的作品比纯写实的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更能满足人们的 精神。 材料二
《红楼梦》之精彩,在故事的曲折新奇,更在灵动飞扬的人物,盈溢机趣的场面,充 满韵味的话语,还有以警辟寓言阐述人生的大哲理、真智慧。它是一部集中国小说构思和 叙事大成、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宝书。 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说:“假如我们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认为中国小说是不同于 史诗、历史纪事和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小说仅在一部十八世纪作 品中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而《红楼梦》恰巧就是这种叙事形式的杰作。尽管这部 书在形式和文体方面仍是折衷的,但从它的注重人情世故,从它对置身于实际社会背景上 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看,它在艺术上即使不领同世纪西方小说之先,也与其并驾齐驱。 在新时期,博尔赫斯是时髦作家,他的写作非常贵族化,善于运用幻想手段,很多中 国小说家学“老博”,老博却学曹雪芹。博尔赫斯曾试图探讨,《红楼梦》是红楼孕育了梦 还是梦孕育了红楼?他甚至认为,《红楼梦》完全以第一回和第五、六回为出发点和终极目 标,不仅是幻想小说,而且其“令人绝望”的现实主义描写的唯一目的,便是使神话和梦 幻成为可能,变得可信。 小说是臆造的故事,是欧洲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共识。小说人物一枝一节或许和现实生 活相像,但小说人物仍只是小说人物,是鲁迅的观点。《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 音谐“真事隐”、“假语存”,也足见它是绝对虚构的小说。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将传统写法都打破了 所谓“写法”,小说构思、人物环境都可包容在内,但首先必须要注意的却是:小说主 旨。套用当代文坛常用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词,自称“为闺阁立传”的《红楼梦》,对封 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的颠覆。 《红楼梦》下笔伊始,叙述了一个石头无材补天的神话故事。封建社会是皇权,“天” 即朝廷,封建政权。读书人以进入仕途成为“补天”之才为荣光,而《红楼梦》开端这段 话,隐含了作者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合作态度,与愤世嫉俗、富于叛逆精神的庄 子、屈原一脉相承
《红楼梦》之精彩,在故事的曲折新奇,更在灵动飞扬的人物,盈溢机趣的场面,充 满韵味的话语,还有以警辟寓言阐述人生的大哲理、真智慧。它是一部集中国小说构思和 叙事大成、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宝书。 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说:“假如我们采用小说的现代定义,认为中国小说是不同于 史诗、历史纪事和传奇的一种叙事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小说仅在一部十八世纪作 品中才找到这种形式的真正身份,而《红楼梦》恰巧就是这种叙事形式的杰作。尽管这部 书在形式和文体方面仍是折衷的,但从它的注重人情世故,从它对置身于实际社会背景上 人物的心理描写来看,它在艺术上即使不领同世纪西方小说之先,也与其并驾齐驱。” 在新时期,博尔赫斯是时髦作家,他的写作非常贵族化,善于运用幻想手段,很多中 国小说家学“老博”,老博却学曹雪芹。博尔赫斯曾试图探讨,《红楼梦》是红楼孕育了梦 还是梦孕育了红楼?他甚至认为,《红楼梦》完全以第一回和第五、六回为出发点和终极目 标,不仅是幻想小说,而且其“令人绝望”的现实主义描写的唯一目的,便是使神话和梦 幻成为可能,变得可信。 小说是臆造的故事,是欧洲小说家及理论家的共识。小说人物一枝一节或许和现实生 活相像,但小说人物仍只是小说人物,是鲁迅的观点。《红楼梦》开头写甄士隐和贾雨村, 音谐“真事隐”、“假语存”,也足见它是绝对虚构的小说。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将传统写法都打破了。 所谓“写法”,小说构思、人物环境都可包容在内,但首先必须要注意的却是:小说主 旨。套用当代文坛常用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词,自称“为闺阁立传”的《红楼梦》,对封 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的颠覆。 《红楼梦》下笔伊始,叙述了一个石头无材补天的神话故事。封建社会是皇权,“天” 即朝廷,封建政权。读书人以进入仕途成为“补天”之才为荣光,而《红楼梦》开端这段 话,隐含了作者与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合作态度,与愤世嫉俗、富于叛逆精神的庄 子、屈原一脉相承
西方名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小说基本面是故事,通 常故事中的角色是人。用生活主要事件探察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手法。而“所谓的主要事 件不是你我个人生活中的事件,而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件”。“人生主要事件有五:出生、饮 食、睡眠、爱情、死亡。”套用佛斯特的观点简析《红楼梦》人生五大事件,小说家曹雪芹 的活儿真是做绝了 第一,优美别致、富有哲理意味的出生。 第二,多姿多彩、一笔数用的饮食。 第三,奇思迭出、睿智蕴藉的睡眠。 第四,荡气回肠、如诗如画的爱情 第五,面面生风、寓意深刻的死亡。 按曹雪芹构思《红楼梦》以元宵节甄家火灾始,以元宵节贾府火灾终。他以对人生的 烛照洞见,以独特洗练的文笔,从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捕捉炫目的人性光环,表现博大 的道德关怀,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情蜜意,不断给读者阅读惊喜。 4.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夏志清教授的观点,从形式和文体方面看,《红楼梦》符合现代小说的定义 B.博尔赫斯认为《红楼梦》是将神话、梦幻和现实主义描写相结合的一本小说 C.《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理由之一是小说对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 的颠覆。 D.《红楼梦》善于通过对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类共通的情怀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理由。(4分) 材料三
西方名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佛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小说基本面是故事,通 常故事中的角色是人。用生活主要事件探察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手法。而“所谓的主要事 件不是你我个人生活中的事件,而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件”。“人生主要事件有五:出生、饮 食、睡眠、爱情、死亡。”套用佛斯特的观点简析《红楼梦》人生五大事件,小说家曹雪芹 的活儿真是做绝了 第一,优美别致、富有哲理意味的出生。 第二,多姿多彩、一笔数用的饮食。 第三,奇思迭出、睿智蕴藉的睡眠。 第四,荡气回肠、如诗如画的爱情。 第五,面面生风、寓意深刻的死亡。 按曹雪芹构思《红楼梦》以元宵节甄家火灾始,以元宵节贾府火灾终。他以对人生的 烛照洞见,以独特洗练的文笔,从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捕捉炫目的人性光环,表现博大 的道德关怀,既有磅礴气势又有柔情蜜意,不断给读者阅读惊喜。 4.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按照夏志清教授的观点,从形式和文体方面看,《红楼梦》符合现代小说的定义。 B.博尔赫斯认为《红楼梦》是将神话、梦幻和现实主义描写相结合的一本小说。 C.《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理由之一是小说对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做了强有力 的颠覆。 D.《红楼梦》善于通过对单调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类共通的情怀。 5.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现代小说叙事先河的理由。(4 分) 材料三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 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 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 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 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 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 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 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 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 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 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论述类文本阅读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 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论述类文本阅读人们常说?小说是 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小说中的故事 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 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 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 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 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 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 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 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 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 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 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 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 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 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 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 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 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 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 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 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 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们常说?小说是 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小说中的故事 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 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 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 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 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 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 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 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 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 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 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 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 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 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 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