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熟悉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11.熟悉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12.熟悉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13.熟悉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14.了解腹股沟淋巴结群。 15.了解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16.了解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17.了解臀上、臀下动脉、臀上、臀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18.了解胭窝的位置、境界。 【教学内容】 1.股前内侧区解剖理论 (1)股三角、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2)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5)腹股沟淋巴结群。 (6)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区、足背区解剖理论 (1)胫前动脉、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 (3)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4)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3.臀区、股后区解剖理论 (1)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的走行分支。 (2)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3)臀上下动脉、臀上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4.胭窝、小腿后区、踝区解剖理论 (1)胭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分布。 (2)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3)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4)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5)胭窝的位置、境界。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26
·26· 10.熟悉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11.熟悉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12.熟悉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13.熟悉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14.了解腹股沟淋巴结群。 15.了解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16.了解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17.了解臀上、臀下动脉、臀上、臀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18.了解腘窝的位置、境界。 【教学内容】 1.股前内侧区解剖理论 (1)股三角、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2)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5)腹股沟淋巴结群。 (6)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区、足背区解剖理论 (1)胫前动脉、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 (3)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4)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3.臀区、股后区解剖理论 (1)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的走行分支。 (2)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3)臀上下动脉、臀上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4.腘窝、小腿后区、踝区解剖理论 (1)腘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分布。 (2)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3)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4)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5)腘窝的位置、境界。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股前内侧区解剖实验 (1)解剖股三角、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2)解剖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解剖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解剖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5)解剖腹股沟淋巴结群。 (6)解剖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区、足背区解剖实验 (1)解剖胫前动脉、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和分支。 (2)解剖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 (3)解剖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4)解剖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3.臀区、股后区解剖实验 (1)解剖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的走行、分支。 (2)解剖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3)解剖臀上下动脉、臀上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4.胭窝、小腿后区、踝区解剖实验 (1)解剖胭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分布。 (2)解剖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3)解剖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4)解剖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5)解剖胭窝的位置、境界。 第三章颈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掌握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3.熟悉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熟悉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了解下颌下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血供。 6.了解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教学内容】 1.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27·
·27· 【实验内容】 1.股前内侧区解剖实验 (1)解剖股三角、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2)解剖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解剖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解剖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5)解剖腹股沟淋巴结群。 (6)解剖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2.小腿前区、足背区解剖实验 (1)解剖胫前动脉、大小隐静脉的行径和分支。 (2)解剖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 (3)解剖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4)解剖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3.臀区、股后区解剖实验 (1)解剖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的走行、分支。 (2)解剖臀部、股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3)解剖臀上下动脉、臀上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4.腘窝、小腿后区、踝区解剖实验 (1)解剖腘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分布。 (2)解剖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3)解剖小腿后部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4)解剖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5)解剖腘窝的位置、境界。 第三章 颈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掌握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3.熟悉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熟悉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了解下颌下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血供。 6.了解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教学内容】 1.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3.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解剖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3.解剖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解剖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解剖下颌下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血供。 6.解剖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第四章项背腰骶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掌握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熟悉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熟悉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了解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教学内容】 1.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解剖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解剖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解剖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解剖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28·
·28· 3.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颈部三角的区分,颈血管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2.解剖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3.解剖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4.解剖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及其构成的间隙。 5.解剖下颌下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血供。 6.解剖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第四章 项背腰骶部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掌握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熟悉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熟悉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了解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教学内容】 1.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2.解剖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3.解剖胸腰筋膜的位置、起止、层次。 4.解剖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解剖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第五章胸腔纵隔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熟悉左右迷走神经的走行、分支。 3.了解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了解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1.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左右迷走神经、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分支。 3.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解剖左右迷走神经、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分支。 3.解剖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解剖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第六章腹壁及腹腔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掌握门静脉及其属支。 3.熟悉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熟悉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熟悉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6.熟悉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7.了解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8.了解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9.了解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10,了解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教学内容】 1.腹前外侧区解剖理论 (1)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29·
·29· 第五章 胸腔纵隔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熟悉左右迷走神经的走行、分支。 3.了解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了解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教学内容】 1.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左右迷走神经、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分支。 3.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解剖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2.解剖左右迷走神经、胸导管、膈神经、胸部交感干的走行、分支。 3.解剖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4.解剖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第六章 腹壁及腹腔解剖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掌握门静脉及其属支。 3.熟悉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4.熟悉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5.熟悉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6.熟悉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7.了解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8.了解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9.了解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10.了解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教学内容】 1.腹前外侧区解剖理论 (1)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3)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4)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5)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2.腹腔解剖理论 (1)门静脉及其属支。 (2)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3)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4)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5)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腹前外侧区解剖实验 (1)解剖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解剖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3)解剖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4)解剖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2.腹腔解剖实验 (1)解剖门静脉及其属支。 (2)解剖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3)解剖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4)解剖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5)解剖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30·
·30· (3)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4)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5)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2.腹腔解剖理论 (1)门静脉及其属支。 (2)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3)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4)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5)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验指导 【实验内容】 1.腹前外侧区解剖实验 (1)解剖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2)解剖下六对胸神经前支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3)解剖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4)解剖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2.腹腔解剖实验 (1)解剖门静脉及其属支。 (2)解剖肝、胃、脾、大小肠形态、位置、血供。 (3)解剖胆管系统和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4)解剖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5)解剖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