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70324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Compos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64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40学时) 学 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设计 老核方式:老杳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色彩造型、造型基础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200字左右) 通过课程的教学及训练,建立抽象思维进行视觉表现活动,为现代设计提供一个 与之相应的形式感知觉基础。使学生掌握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观念与语言、训练归纳与 提取、构图与重组、色彩与组织、材料与立体、空间建构的能力。培养设计语言和形 态生成能力,通过分析、制作、表述,提高学生对设计形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达 能力,更好承接之后的专业设计。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the course,we can establish the abstract think ing to carry on the visual expression activities,and provide a corresponding form perception foundation for modern design.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ncept and language of modern design and painting.train the ability of induction and extraction,composition and reorganization,color and organization,material and three-dimensional,spac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students'perception,appreci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of design forms can be improved,so as to better undertake the following professional desig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澳 教学目的:作为专业基础课,构成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平面及立体构成,建立对形 体的感知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分析构成的基本元素及法则,并具备从具象到抽象的形 体演变与转换能力,为之后设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观念演变与图像语言
《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70324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Compos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64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 40 学时) 学 分:4 学分 适用对象: 环境设计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设计概论、色彩造型、造型基础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200 字左右) 通过课程的教学及训练,建立抽象思维进行视觉表现活动,为现代设计提供一个 与之相应的形式感知觉基础。使学生掌握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观念与语言、训练归纳与 提取、构图与重组、色彩与组织、材料与立体、空间建构的能力。培养设计语言和形 态生成能力,通过分析、制作、表述,提高学生对设计形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达 能力,更好承接之后的专业设计。 Through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the course, we can establish the abstract thinking to carry on the visual expression activities, and provide a corresponding form perception foundation for modern design.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concept and language of modern design and painting, train the ability of induction and extraction, composition and reorganization, color and organization, materi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students' perception, appreci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of design forms can be improved, so as to better undertake the following professional desig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作为专业基础课,构成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平面及立体构成,建立对形 体的感知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分析构成的基本元素及法则,并具备从具象到抽象的形 体演变与转换能力,为之后设计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观念演变与图像语言
1.1构成的内涵与目的 1.2视觉形式的发展 1.3图像语言 第二章 一形体与抽象 2.1“形”和“抽象”的内涵 2.2形的要素 2.3形的抽离 2.4形的整理 第三章一 一构图与重组 3.1构图要素 3.2构图原拥 3.3构图方法 第四章一一色彩与组织 4.1色彩的产生 4.2色彩的要素 4.3色影对比 4.4色彩调和 4.5色彩心理 第五章一 -材质及半立体构成 5.1材料表现 5.2材料在空间中的解构与重组 5.2.1不同材料的表现练习 5.2.2相同材料的不同表现练习 5.2.3材料在造型形态上的简单应用 5.3从平面到立体 第六章一一立体构筑 6.1立体构成的要素 6.2立体构成的形体规律 6.3体构成的手法 6.4抽象构图的立体化练习 第七章 一空间建构与设计 7.1成果要求 7.2空间限定要素 7.3概念切入 7.4示例
1.1 构成的内涵与目的 1.2 视觉形式的发展 1.3 图像语言 第二章——形体与抽象 2.1“形”和“抽象”的内涵 2.2 形的要素 2.3 形的抽离 2.4 形的整理 第三章——构图与重组 3.1 构图要素 3.2 构图原理 3.3 构图方法 第四章——色彩与组织 4.1 色彩的产生 4.2 色彩的要素 4.3 色彩对比 4.4 色彩调和 4.5 色彩心理 第五章——材质及半立体构成 5.1 材料表现 5.2 材料在空间中的解构与重组 5.2.1 不同材料的表现练习 5.2.2 相同材料的不同表现练习 5.2.3 材料在造型形态上的简单应用 5.3 从平面到立体 第六章——立体构筑 6.1 立体构成的要素 6.2 立体构成的形体规律 6.3 体构成的手法 6.4 抽象构图的立体化练习 第七章——空间建构与设计 7.1 成果要求 7.2 空间限定要素 7.3 概念切入 7.4 示例
第一章:观念演变与图像语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构成的内涵与目的,以视觉形式的视角回溯中国及西方艺术史,把不同时间、 中西方的图像形式进行横向对比,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空间观念与手法。使学生在了 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起抽象思维进行视觉表现活动的意识。分析现代艺术的图像语 言,通过剖析碎片化、打散、重组、叙事性等艺术案例,使学生建立起构成的读图能 力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 1.1构成的内涵与目的 1.2视觉形式的发展 1.3图像语言 (三)思考与实践 对图像形式的演变及背后的空间观念进行初步了解,需要脱离纯粹应试绘画的桎 桔,建立起主观、组合、想象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blackboard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二章:形体与抽象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对这些 图形要素的理解与感受能力,以及对不同的要素进行创造与组合的练习,使学生能够 运用一切工具,一切手段较好地解决图形穿凿的规律并研究如何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 意的可能性
第一章:观念演变与图像语言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构成的内涵与目的,以视觉形式的视角回溯中国及西方艺术史,把不同时间、 中西方的图像形式进行横向对比,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空间观念与手法。使学生在了 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起抽象思维进行视觉表现活动的意识。分析现代艺术的图像语 言,通过剖析碎片化、打散、重组、叙事性等艺术案例,使学生建立起构成的读图能 力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内容 1.1 构成的内涵与目的 1.2 视觉形式的发展 1.3 图像语言 (三)思考与实践 对图像形式的演变及背后的空间观念进行初步了解,需要脱离纯粹应试绘画的桎 梏,建立起主观、组合、想象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 blackboard 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二章:形体与抽象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学生对这些 图形要素的理解与感受能力,以及对不同的要素进行创造与组合的练习,使学生能够 运用一切工具,一切手段较好地解决图形穿凿的规律并研究如何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 意的可能性
(二)教学内容 2.1“形”和“抽象”的内涵 2.2形的要素 2.3形的抽离 2.4形的整理 (三)思老考与实践 对不同的点、线、面的相对形态从宏观到微观的宽泛、灵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 上研究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组织关系,对不同的要素 进行创造与组合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blackboard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三章构图与重组 (一)目的和要求 构图是一个画面内各种元素共同依照和参照的重要力场,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能有效的统筹画面不同方向的力,以及对不同要素进行构图上的训练与组合练 习,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构图技法使画面通过协调或对抗性形成一定的视觉秩序。 (二)教学内容 3.1构图要素 3.2构图原理 3.3构图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在灵活运用基本型在画面中呈现出点、线、面的不同形态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 构成规律对元素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的组合练习,加入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构成一幅 抽象的画面
(二)教学内容 2.1“形”和“抽象”的内涵 2.2 形的要素 2.3 形的抽离 2.4 形的整理 (三)思考与实践 对不同的点、线、面的相对形态从宏观到微观的宽泛、灵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 上研究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组织关系,对不同的要素 进行创造与组合的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 blackboard 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三章构图与重组 (一)目的和要求 构图是一个画面内各种元素共同依照和参照的重要力场,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 学生能有效的统筹画面不同方向的力,以及对不同要素进行构图上的训练与组合练 习,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构图技法使画面通过协调或对抗性形成一定的视觉秩序。 (二)教学内容 3.1 构图要素 3.2 构图原理 3.3 构图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在灵活运用基本型在画面中呈现出点、线、面的不同形态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 构成规律对元素进行拆解和重构之后的组合练习,加入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构成一幅 抽象的画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blackboard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四章色彩与组织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 受能力、提取能力及调配能力。通过建立抽象的色彩理论知识与学生直接碰撞色彩, 接触感受色彩,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能力,学会如何将色彩应用到具体的主题画面中。 (二)教学内容 4.1色彩的产生 4.2色彩的要素 4.3色彩对比 4.4色彩调和 4.5色彩心理 (三)思考与实践 在灵活分析、提取、组合色彩的基础上,根据上一章节的主题画面内容进行颜 色部分的练习,掌握将色彩应用到具体主题案例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blackboard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五章材质及半立体构成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材质的概念有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 blackboard 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四章色彩与组织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 受能力、提取能力及调配能力。通过建立抽象的色彩理论知识与学生直接碰撞色彩, 接触感受色彩,掌握基本的色彩调配能力,学会如何将色彩应用到具体的主题画面中。 (二)教学内容 4.1 色彩的产生 4.2 色彩的要素 4.3 色彩对比 4.4 色彩调和 4.5 色彩心理 (三)思考与实践 在灵活分析、提取、组合色彩的基础上,根据上一章节的主题画面内容进行颜 色部分的练习,掌握将色彩应用到具体主题案例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或视屏共享教学,代替黑板教学,使图形操作过程变得更 加直观。 2.突出实践环节,讲练结合,通过及时的课堂训练发现问题,并不断反思提高, 力求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3.结合 blackboard 平台,共享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对本课内 容进行复习。 第五章材质及半立体构成 (一)目的和要求 形、色、材质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材质的概念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