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经处于“被打破的锁国时代”⑧。例如,服部之总认 为: 只有认为幕末开港前即已存在“严密意义上的 手工工场时代”的观点,才能提示对幕末内政外交 问题有一个惟一的统一合理的把握方法。即一方面 这个“时代”的存在是无法扬弃的封建制经济社会 基础构成的原因,而成为可能直接引发在中国已经 出现的那种“半殖民地危机”的契机,但另一方 面,文因为有这个“时代”作为前提存在,而成为 可能克服“半殖民地危机”的契机®。 这一观点主张与中国进行对照,强调日本幕末开港前存 在的“严密手工工场时代”,已为此后在通向产业革命的道 路上做好了内在的准备。这个问题的提出,又是将日本明治 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进行对比,围绕近代的中坚力量的性质 而展开的讨论®。另外,关于中国方面,基于对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问题的关心,对批发型家庭工业、手工工场生产的存 在与否同样成为探索的课题。 在服部之总的理论框架内,一方面,是以西欧列强为核 心,其周围配以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后进国家不是以 半殖民地身份就是以殖民地的身份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由 此而构想出一幅资本主义世界图。另一方面,是根据对亚洲 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问题的关心对各国进行分析。 在这个框架中,亚洲各国在前者的世界构成图中处于隶属的 地位,并与后者生产条件的不同发展阶梯相互交错,因这两 8
者间互相交错的不同位置,而相应处于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等 等的位置上。 因为像这样编成的世界构想图的内容和法则是一种先验 的概念化的东西,前提首先是要树立一种固有的认识世界史 的阶段模式,因此在研究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求各国史的 相应发展阶段以及对之进行对比和充实。所以,不管是在研 究两国间的关系,多国间的关系,还是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 差异性的比较,进而在探究它们内在的结合原理,共存的复 合领域内所关心的问题时,总之,也就是探明该地区具有的 历史特质在方法上的关键点,要想从这种模式的“内部”中 推导出来,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在中国史研究方面,由于主张应把内因论放在“外压即 外因论”的对立关系上,因面在此,在历来的比较史的研究 方法方面都是从相应的一国的对应方面来把握,进而根据其 产生储条件的发展阶段而确定其相应的位置。在这种方法的 前提下,去探讨农村手工业的状况以及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 连续性等等。在研究上,一方面注重对地主制的研究,另一 方面注重对民族资本形成对象的研究,研究重点不得不在向 这两极移动时形成分离。为此,以这两者为媒介的近代史研 究的领域,所承担的课题必然是相当庞大和沉重的®。 四 近代亚州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以上的叙述可知,对既往亚州近代史研究的方法进行 再探讨,应从其探讨对象即近代亚洲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中 去推导并加以检讨。为何如此说呢?历史分析的理论一一即
形成概念的过程,应从历史过程本身之中去把握和提炼,而 决不能使之颠倒过来。历史研究是以特定问题的视角为基 础,以立足于现在而对过去进行的再构成为目的。与此同 时,作为其同时代史,对其时代面貌的实际状况进行把握是 十分必要的。因此,为对亚洲有一个新的认识,关键是要在 对过去研究方法进行再探讨的基础上,推导出亚洲近代固有 的历史过程,在这个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探讨能阐明近代亚 州动态的脉络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正是我们在 近代亚洲史研究上要解决的课题关键点。 (一)前近代亚洲区域市场的形成 从历史的角度对亚洲规模的宏观贸易活动进行概观时, 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中国和印度为两个轴心,以东南亚为
(二)西欧加入亚洲市场一茶叶和白银 历史上形成的亚洲区域内的贸易网,通过若干条渠道与 亚洲区域外的贸易道路相连接,西欧诸国正是沿着这些渠道 进入亚州的。也就是说,由西班牙、葡萄牙打头,荷兰、英 国、美国诸国都为着寻求亚洲的特产而加入到亚洲区域内的 贸易网中来 纵观直到近代为止的东西方贸易历史,可以看出从亚洲 市场持续而典型的流向欧洲市场的商品是茶和生丝,而流回 亚洲市场的最典型的货币则是白银®。但是,西欧等国的重 金主义者对口银的流出持批评态度,并寻求一一种不用银结算 而能获得茶叶的贸易方式。首先,他们尝试用本国的工业产 品作为等价物而未获成功。之后,则试图利用多角贸易关系 的形成和多角结算方法来达到目的。即英印中的三角贸易关 系中以印度鸦片为媒介形成,并通过英美中的三角贸易关系 把中国卷入国际市场。在此所采用的结算方式是,美国商人 在广东向伦敦汇出的票据,被英国商人购人后充当自己向本 国的汇款。因此,可以说这个多角贸易关系的历史性质,是 以棉布生产和原棉供给这样的英美间的关系为基础,以两国 都共同需要茶叶而形成的,为确保茶叶供给为自的的多角贸 易关系(参见第四章)。 但是,构成英印中三角贸易关系重要一环的鸦片贸易, 其实质却是一种走私贸易,在中国沿海进行的鸦片交易必须 采用白银支付的手段才能进行,为此原因导致了中国白银需 求量的增加,并导致了白银价格的上升。由于鸦片贸易的这 种性质,使得多角贸易关系不断加深和影响中国的白银市 11
场,并促进了白银向中国的投机性流入。事实上美国的白银 也在一直不断的流入中国市场®。 如此,在观察亚洲和西欧主要通过茶叶和白银进行的对 应的贸易历史过程时,可以说鸦片战争是处于这两者关系的 延长点上,并因西欧力图在多角贸易中把鸦片贸易合法化和 扩大茶叶采购市场的企图而引起的。 看来,“自由贸易”这一主张并非是英国近代产业资本 家阶层独自垄断的名词,同时也是地方贸易商人为实现自身 利益时使用的时警口号。 (三)近代亚洲市场 茶叶的出口竞争。 近代亚洲市场的形成过程,并不应从英国棉布对亚洲的 渗透过程上来把握,而必须从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亚洲市场 进入近代世界市场的角度来进行阐明。如从贸易关系方面来 看,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茶叶的出口构成方面显示出的变 化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是日本茶、印度茶出现在历史舞 台。 当时驻日领事阿礼国(R,Aco心k)就此对日本的市场状 况有如下叙述: 开港之后最初的一年间,在通商方面实际达到 的成效,可以说是日本作为中国产品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质量和价格上能够提供有利于我国(指英 国)的茶叶和生丝这一点,已被清楚地确认 了。…相当优质的生丝的一部分,与中国最上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