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Fashion Design)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是一门研究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学科。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 业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服装设计 的创作思维方法、 面料的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 的设计 并且对时装款式的流 和预测、服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等作一定的论述。本课程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和想象力,特别是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全面认识3结沿十的其本原理与洁术,堂据B结的浩刑与结物沿十原理 在掌握面米 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特别是思维方法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以达到是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占 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面料的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服装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教学万法与手段 以讲授和示范图例为主,在理论讲述之后进行课堂练习,启发想象力,然后布置块题作业以加 强培养好的创作思维方法及创作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目标及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设计诚述 1、服装的涵义 了解 2、 服装的分类 了 4学时 服装设计的特性 了解 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 服装外形线的设计 掌握 2. 服装结构线的设计 掌握 3、领.袖设计 掉增层 12学时 A 零部件设计 理解 服装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吸装设计的构思 重点掌握 2. 服装设计的灵感源 重点堂握 32学时 3. 设计时惯用的手法 重点掌据 、服装的材质和色彩 服装面料的材质 重点掌握 18学时 2、 服装色彩 享程 五、服装信息 1、服装潮流及预测 理解 14学时 服装信息的分析与收集 掌握 其中授课占40学时,实践占40学时.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1 考试以块题练习的形式完成,每一个单元授完便以该单元内容设置块题题目,以学生 完成情况作出评分。 2 大型设计部分以小组形式来完成, 作为平时成绩计算 3、 分数比例 平时成绩 40% 块题成绩 60%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服装设计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服装设计(Fashion Design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是一门研究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学科。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 业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服装设计 的创作思维方法、面料的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等,并且对时装款式的流行规律 和预测、服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方法等作一定的论述。本课程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和想象力,特别是思维方法的培养。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全面认识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掌握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 2、 在掌握面料的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特别是思维方法的培养。 3、 通过实际操作,以达到是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面料的材质与色彩以及各类服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和示范图例为主,在理论讲述之后进行课堂练习,启发想象力,然后布置块题作业以加 强培养好的创作思维方法及创作设计能力。 四、 教学内容、目标及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一、设计概述 1、服装的涵义 了解 2、服装的分类 了解 4学时 3、服装设计的特性 了解 二、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 1、服装外形线的设计 掌握 2、服装结构线的设计 掌握 3、领、袖设计 掌握 12学时 4 零部件设计 理解 三、服装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1、服装设计的构思 重点掌握 2、服装设计的灵感源 重点掌握 32学时 3、设计时惯用的手法 重点掌握 四、服装的材质和色彩 1、服装面料的材质 重点掌握 18学时 2、服装色彩 掌握 五、服装信息 1、 服装潮流及预测 理解 14学时 2、服装信息的分析与收集 掌握 本课程共80 学时,其中授课占40学时,实践占40学时。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1、 考试以块题练习的形式完成,每一个单元授完便以该单元内容设置块题题目,以学生 完成情况作出评分。 2、 大型设计部分以小组形式来完成,作为平时成绩计算。 3、 分数比例; 平时成绩 40% 块题成绩 60%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服装设计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参考资料:《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服娃材话沿》 天津美术出版社。 《现代设计的先锋》 建工出版社 《美的分析》 浙江美院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45年以来的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羊的历程》 立物出板针 《风格问题》 湖南科技出版社。 (撰写人:金惠) 服装设计(Fashion Design)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总学时:90 课程总学时:180 课程总学分:9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及方法: 配套实验指导书 《服装设计》刘元风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9 五、实验项目(共1个】 实验服装产品架构比例规划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服装产品架构比例规划 (四)实验内容 1、服装款式架构比例设计方法: 2、服装架构比例规划 3、服装架构比例的判断 (五)实验设备 人台、服装比例尺 (六)实验课承担单位:艺术学院服装工艺实验分室(11号楼) (撰写人:金惠审核人:谭国亮) 服装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Apparel)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对服装学科研究体系进行全方位综合介绍的概述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认知有关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及知识的概况,从而为将来进入专业课学习,更好地了解服装各学 科的课程内容、特点极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属概括性介绍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学科的整体框架体系、每门课程的内容 大纲极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既不能讲的过多、过细,重复将来 所开的专设课程,又不能太表面化、简单化,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F本课程是概括性介绍的特点 大纲每部分内容既不能展开细说, 也不能过于肤浅,因 此讲授本课程应以介绍本学科的框架为线索,重点突出每一门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极地位,使 服装学科作为一门知识体系展现出来,故在教学中应粗细有别、简繁不同,可尽量采用电化及 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讨论与课外自学加以完善。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含考试分值比列)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考试比列(%) 了解 10
2.参考资料:《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服装材质设计》 天津美术出版社。 《现代设计的先锋》 建工出版社。 《美的分析》 浙江美院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45年以来的设计》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的历程》 文物出版社。 《风格问题》 湖南科技出版社。 (撰写人:金惠) 服装设计(Fashion Design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总学时:90 课程总学时:180 课程总学分:9 二、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 三、考核方式及方法:考查 四、配套实验指导书:《服装设计》 刘元风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9 五、实验项目(共1个) 实验 服装产品架构比例规划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认识服装产品架构比例规划 (四)实验内容: 1、服装款式架构比例设计方法; 2、服装架构比例规划 3、服装架构比例的判断 (五)实验设备: 人台、服装比例尺 (六)实验课承担单位:艺术学院服装工艺实验分室(11号楼) (撰写人:金 惠 审核人:谭国亮) 服装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Apparel)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对服装学科研究体系进行全方位综合介绍的概述课。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认知有关服装学科基本理论及知识的概况,从而为将来进入专业课学习,更好地了解服装各学 科的课程内容、特点极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属概括性介绍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学科的整体框架体系、每门课程的内容 大纲极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极其广泛,既不能讲的过多、过细,重复将来 所开的专设课程,又不能太表面化、简单化,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由于本课程是概括性介绍的特点,大纲每部分内容既不能展开细说,也不能过于肤浅,因 此讲授本课程应以介绍本学科的框架为线索,重点突出每一门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极地位,使 服装学科作为一门知识体系展现出来,故在教学中应粗细有别、简繁不同,可尽量采用电化及 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讨论与课外自学加以完善。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含考试分值比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考试比列(%) 第一章 绪论 了 解 4 10
1、服装的意义及作用 服装的基本性质 3、 服装学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 报装的起源与发展 掌握 6 15 1、裸太时期及服饰创始 2. 服装起源诸学说 3 我国服装 史简说 4、 外国服装史简介 5、我国服装现状与发展趋势 6、外国服装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 结设计与服结羊 掌握 8 20 服装设计概况 2、服装墙型与构成 3、服装分类 4、服装设计师基本知识结构 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 6 服装色彩美学原理 7服装评价与着装心理 8、体型与服装设计 第四章服装材料及服装功能 掌握 20 1、服装材料发展简史 2、服装材料种类及性能 3、服装面料 4、服装辅料 5、服装使用、保管及后整理 6、人体生理与服装舒适 7 服装环境与服装机能 8、特殊环境与特种服装 第五章服装生产与设备 掌握 8 20 1、体形与量体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裁剪工艺与设备 4、服装缝制工艺与设备 5、服装整烫工艺与设备 6、服装工厂生产管理 第六 服装变迁与市场营销 理解 6 15 1、服装变迁形式 2、服装变迁的规律 3、服装流行形式 4、服装流行预测 巾 场特征及市场定位 6、服装市场调查及分类 7、服装产品、价格、分销与促销策略 8、服装国际贸易简介 合计 40 100 一是专题论文,即以一篇有关服装的论文来评定每位学生的成 绩,专题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概念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论文不得少于三干字,以开卷
1、 服装的意义及作用 2、 服装的基本性质 3、 服装学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4、 本课程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掌 握 6 15 1、裸太时期及服饰创始 2、服装起源诸学说 3、我国服装史简说 4、外国服装史简介 5、我国服装现状与发展趋势 6、外国服装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 服装设计与服装美 掌 握 8 20 1、服装设计概况 2、服装造型与构成 3、服装分类 4、服装设计师基本知识结构 5、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 6、服装色彩美学原理 7服装评价与着装心理 8、体型与服装设计 第四章 服装材料及服装功能 掌 握 8 20 1、服装材料发展简史 2、服装材料种类及性能 3、服装面料 4、服装辅料 5、服装使用、保管及后整理 6、人体生理与服装舒适 7、服装环境与服装机能 8、特殊环境与特种服装 第五章 服装生产与设备 掌 握 8 20 1、体形与量体 2、服装结构设计 3、服装裁剪工艺与设备 4、服装缝制工艺与设备 5、服装整烫工艺与设备 6、服装工厂生产管理 第六章 服装变迁与市场营销 理 解 6 15 1、服装变迁形式 2、服装变迁的规律 3、服装流行形式 4、服装流行预测 5、服装市场特征及市场定位 6、服装市场调查及分类 7、服装产品、价格、分销与促销策略 8、服装国际贸易简介 合 计 40 100 五、范围与题型 本课程考试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专题论文,即以一篇有关服装的论文来评定每位学生的成 绩,专题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概念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论文不得少于三千字,以开卷
为主;二是以笔试闭卷考试。两种考核方式均应分两部分成绩进行考核,即平时成绩占20 论文或卷面可占80%。 若为笔试闭卷考 卷面仍以100分出题,最终以八折计入总分。 题型、题量及分值: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0.5分,共20个空。二、名词解释,共30 分,每条3分,共10条。三、简答题,共36分,每题6分,共6题。问答题,共24分,每题12 分,共2题。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服装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参考教材: 有关服装的各种教材及专著。 (撰写人:金惠) 设计基础(Design Basis) 《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 业学生的必 修课, 也是进入专题服装设计的必备基础知 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服装设计形式美的基本原理、设计构思方法 等,并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全方位、多变化的构思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应了 解和熟悉服装设计的规律,形态的分类,造型设计的要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2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提高表达形象的能力。 3通过对形式美基本原理的应用,增强设计各类服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对形态的认识是本课程的重点。 2教学难点: 对服装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图片讲解、VCD演示、作业练习。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32课时) 救学 实验 绪论 1 (一)服装设计的意义 了解 (二)服装设计师的任务 了解 第一章点、线、面的运用 掌握 8 第二章服装设计美的形式原理和基础要素 掌握 (一)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 掌据 (二)形式美的基础要素 掌握 (三)服装设计的原理 掌据 第三章系列服装的设计规律 掌握 4 第四章国际杰出服装大师的设计理念 了解 3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考试范围有关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点、线、面的构成以及服装的创意与设计
为主;二是以笔试闭卷考试。两种考核方式均应分两部分成绩进行考核,即平时成绩占20 %,论文或卷面可占80 %。 若为笔试闭卷考核,卷面仍以100分出题,最终以八折计入总分。 题型、题量及分值: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0。5分,共20个空。 二、名词解释,共30 分,每条3分,共10条。 三、简答题,共36分,每题6分,共6题。 问答题,共24分,每题12 分,共2题。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李当歧 服装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参考教材: 有关服装的各种教材及专著。 (撰写人:金惠) 设计基础(Design Basis) 《设计基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进入专题服装设计的必备基础知 识。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服装设计形式美的基本原理、设计构思方法 等,并能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全方位、多变化的构思和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应了解和熟悉服装设计的规律,形态的分类,造型设计的要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 力。 2.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提高表达形象的能力。 3.通过对形式美基本原理的应用,增强设计各类服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点、线、面构成原理、对形态的认识是本课程的重点。 2.教学难点:对服装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图片讲解、VCD演示、作业练习。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32课时) 教学 实验 绪论 1 (一)服装设计的意义 了解 (二)服装设计师的任务 了解 第一章 点、线、面的运用 掌握 4 8 第二章 服装设计美的形式原理和基础要素 掌握 4 8 (一)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 掌握 (二)形式美的基础要素 掌握 (三)服装设计的原理 掌握 第三章 系列服装的设计规律 掌握 2 4 第四章 国际杰出服装大师的设计理念 了解 3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考试范围 有关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点、线、面的构成以及服装的创意与设计
考试题型运用形式美法则,用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设计出系列服饰。 考试评分每次作业成绩累积占40%,课题设计占6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鲁闽著2001服装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参考资料刘元风著2003服装设计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李当歧著 服装学做论 (撰写人:闫艳)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oment 《设计管理》是一门从管理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 理手段使设计部门效率化的学科 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合理化管理的思维方法和手段, 并且能适合设计部门的特殊性,使设计部门的效率提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全面认识答理学的卿念,掌据名动理的其本方法 2、 在掌据 传统 概念的基础上 了解设计部门的创造性思维的偶发性和特殊性, 敦学重可随有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达到掌握设计管理的基本技能,且能创新地运用。 1、教学重点:设计管理的体系及管理手法。 教学难点: 适合设计管理的创新管理。 三、 方法与手段 以理论讲授为主,在理论讲述之后进行课堂模拟,并给大量案例供其参考,启发思维创 新,然后布置块题作业以加强操作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 四、数学内容,目标及果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导1 2课时 (1)设计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 (2)设计管理的足义写体系 了解 (3)设计中的过程和分类 堂据 (4) 设计管理作用 理解 2、 设计部门的组织 6课时 (1)设计部门的业务与关联组织 了解 (2)设计部门基本技能与组织 掌握 3、设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6课时 (1) 设计部门管理者的素质和职能 (2) 设计部们人力资源管理 4、设计部门的资讯管理 4课时 (1)流行信息的管理 理脑 (2) 公司盗讯的管理 掌握 5 设计部门的战略管理 6课时 (1) 品牌企划成略 理解 (2)企业的形象战略 掌挥 6、设计部门的项目管理 6课时 (1)设计部门的项目管理 3) 设计部门项目的质量管理 3) 设计部门项目的程序管理 翼 7、设计管理的趋势和未来 2课时 (1)设计方法的改善 了解 (2)设计与标准化 解 (3)设计与未来 了
考试题型 运用形式美法则,用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设计出系列服饰。 考试评分 每次作业成绩累积占40%,课题设计占60%。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教材 鲁闽著 2001 服装设计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参考资料 刘元风著 2003 服装设计教程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李当歧著 服装学概论 (撰写人:闫艳 )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 《设计管理》是一门从管理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一些管理手段使设计部门效率化的学科。 本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合理化管理的思维方法和手段, 并且能适合设计部门的特殊性,使设计部门的效率提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全面认识管理学的概念,掌握各种管理的基本方法。 2、 在掌握传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了解设计部门的创造性思维的偶发性和特殊性。 3、 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达到掌握设计管理的基本技能,且能创新地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管理的体系及管理手法。 2、教学难点:适合设计管理的创新管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理论讲授为主,在理论讲述之后进行课堂模拟,并给大量案例供其参考,启发思维创 新,然后布置块题作业以加强操作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目标及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1、 导论 2课时 (1) 设计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 (2) 设计管理的定义与体系 了解 (3) 设计中的过程和分类 掌握 (4) 设计管理作用 理解 2、 设计部门的组织 6课时 (1) 设计部门的业务与关联组织 了解 (2) 设计部门基本技能与组织 掌握 3、 设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6课时 (1) 设计部门管理者的素质和职能 理解 (2) 设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掌握 4、 设计部门的资讯管理 4课时 (1) 流行信息的管理 理解 (2) 公司资讯的管理 掌握 5、 设计部门的战略管理 6课时 (1) 品牌企划战略 理解 (2) 企业的形象战略 掌握 6、 设计部门的项目管理 6课时 (1) 设计部门的项目管理 理解 (2) 设计部门项目的质量管理 掌握 (3) 设计部门项目的程序管理 掌握 7、设计管理的趋势和未来 2课时 (1) 设计方法的改善 了解 (2) 设计与标准化 了解 (3)设计与未来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