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疟疾的复发机理 ●●●● ●●●● ●●0 复发(远期复发):由于两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 发育速度呈现不同步引起。距初发病半年以上 再燃(近期复发):机体产生免疫力或治疗不彻底 引起。经1-3个月后,再度出现临床症状
疟疾的复发机理 复发(远期复发):由于两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 发育速度呈现不同步引起。距初发病半年以上 。 再燃(近期复发):机体产生免疫力或治疗不彻底 引起。经1~3个月后,再度出现临床症状
●●● ●●●● ●●●●● ●●● 病理 ●●●● ●●●● ●●0 基本病理改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 ●脾肿大脾髓内网状组织呈弥漫性增生和纤维化, 在脾髓内可见大量寄生红细胞内疟原虫与疟色素 肝肿大肝细胞可有混浊肿胀与变性,巨噬细胞 大量增生,内含疟原虫与疟色素 ●脑部变化多见于恶性疟疾的脑型患者。毛细血 管明显充血,血管内充满疟色素和疟原虫,凝集 的栓子阻塞毛细血管引起局灶性坏死,环状出血 和疟疾肉芽肿等病变
病 理 基本病理改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 脾肿大 脾髓内网状组织呈弥漫性增生和纤维化, 在脾髓内可见大量寄生红细胞内疟原虫与疟色素 肝肿大 肝细胞可有混浊肿胀与变性,巨噬细胞 大量增生,内含疟原虫与疟色素 脑部变化 多见于恶性疟疾的脑型患者。毛细血 管明显充血,血管内充满疟色素和疟原虫,凝集 的栓子阻塞毛细血管引起局灶性坏死,环状出血 和疟疾肉芽肿等病变。
●●● ●●●● ●●●●● ●●● 临床表现 ●●●● ●●●● ●●0 ●潜伏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13~20天 三日疟20~28天 °恶性疟7~12天 ●输血疟7~10天 ●临床类型 典型疟疾 凶险型疟疾(脑型、肺型、胃肠型) 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输血疟疾 婴幼儿疟疾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 13~20天 三日疟 20~28天 恶性疟 7~12天 输血疟 7~10天 临床类型 典型疟疾 凶险型疟疾(脑型、肺型、胃肠型) 疟疾的再燃与复发 输血疟疾 婴幼儿疟疾
●●● ●●●● ●●●●● ●●● 临床表现 ●●●● ●●●● ●●0 典型发作 临床特点:周期性和间歇性发作 症状:寒战期、高热期、大汗期 寒战期:10分钟~2h 高热期:常达40℃以上,持续2~6h 大汗期: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持续1~2 间歇期:症状缓解,乏力。 发作5~7次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发作可自停 体征 发作时脾脏轻度肿大,质软 肝脏轻度肿大有压痛,血清ALT可增高 发作后唇鼻部有单纯疱疹出现 反复数次后常有贫血,恶性疟尤为明显 ●多次反复发作后脾脏明显肿大,质变硬
临床表现 典型发作 临床特点: 周期性和间歇性发作 症状:寒战期、高热期、大汗期 寒战期:10分钟~2h 高热期:常达40℃ 以上,持续2~6h 大汗期: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 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持续1~2h 间歇期:症状缓解,乏力。 发作5~7次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发作可自停 体征 发作时脾脏轻度肿大,质软 肝脏轻度肿大有压痛,血清ALT可增高 发作后唇鼻部有单纯疱疹出现 反复数次后常有贫血,恶性疟尤为明显 多次反复发作后脾脏明显肿大,质变硬
●●● ●●●● ●●●●● ●●● 临床表现 ●●●● ●●●● ●●0 各型疟疾特点 间日疟:间日发作,但初发数日内周期性不明显 ●三日疟:三日发作一次,周期常较规则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多较轻。 ●恶性疟:起病急缓不一,热型及发热周期多不规则, 常无明显的缓解间歇,严重者可致凶险发作 ●输血后疟疾:国内主要为间日疟,表现与蚊传疟疾 相同,但常因原发病而忽视。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 无迟发型子孢子,故无复发问题
临床表现 各型疟疾特点 间日疟:间日发作,但初发数日内周期性不明显 三日疟:三日发作一次,周期常较规则。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多较轻。 恶性疟:起病急缓不一,热型及发热周期多不规则, 常无明显的缓解间歇,严重者可致凶险发作。 输血后疟疾:国内主要为间日疟,表现与蚊传疟疾 相同,但常因原发病而忽视。无肝细胞内繁殖阶段, 无迟发型 子孢子,故无复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