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学习描写》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3分 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 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在仔细回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至也”的说法,不难知道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周公吐哺,天下归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契阔谈谦心念旧恩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文言实词中 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于一吁,感叹词:泮一畔,边岸:C纫一韧,坚 韧:谦宴,欢乐,欢聚;D冯一凭,乘;父一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例句:足以荣汝身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认为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符合文意的一组是(3 分) A.两个: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志,有力,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已不悔,人不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必须在仔细回忆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 至也”的说法,不难知道答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契阔谈 ,心念旧恩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文言实词中 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 项,于—吁,感叹词;泮—畔,边岸;C 纫—韧,坚 韧; —宴,欢乐,欢聚;D 冯—凭,乘;父—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足以荣汝身
A.所以遊目骋怀正襟危坐 B.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C.便利此月内一觞一咏 D.群贤毕至伏清白以死直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A与例句一致,使动用法,荣:使…….荣耀:游:使……纵展,骋:使……奔驰:;正 使……。B煎:使……像受煎熬一样;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C利:意动用法,以 为吉利:觞:名词作动词,喝酒。D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死:为动用法,为…:死。 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东:东进,东下;B鼓:弹奏;D渔樵:打鱼,砍柴。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非为织作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项,被动 句,其他项都是判断句。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A.所以游目骋怀正襟危坐 B.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C.便利此月内一觞一咏 D.群贤毕至伏清白以死直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A 与例句一致,使动用法,荣:使……荣耀;游:使……纵展,骋:使……奔驰;正: 使……正。B 煎:使……像受煎熬一样;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C 利:意动用法,以…… 为吉利;觞:名词作动词,喝酒。D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所以选 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 东:东进,东下;B 鼓:弹奏;D 渔樵:打鱼,砍柴。故选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2 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非为织作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 项,被动 句,其他项都是判断句。所以选 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韩厥告赵朔趣亡 B.拜送书于庭朝堂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召有司案图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D.晋鄙喽喈宿将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 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详”通“佯”,“趣”通“促”。B“庭”通“廷”,“乡 通“向”。C“案”通“按”,“见”通“现”。D“卒”通“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 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 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 “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 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所以选A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 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 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 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 有寄托之意。 9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韩厥告赵朔趣亡 B.拜送书于庭朝堂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召有司案图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D.晋鄙嚄唶宿将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 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详”通“佯” ,“趣”通“促”。B “庭”通“廷”,“乡” 通“向”。C “案”通“按” ,“见”通“现”。D“卒”通“猝”。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 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 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 “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 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 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D.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 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所以选 A。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 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 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 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 有寄托之意。 9.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一一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一一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不要再派人来打听我几时能回家的消 息 C.王事靡鹽,不遑启处。一一征役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D.岂不日戒,獵狁孔棘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獗狁之难很紧急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B项“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意思是“我驻守的 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靡”:无,没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 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 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 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 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 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 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不要再派人来打听我几时能回家的消 息。 C.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征役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D.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 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B 项“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意思是“我驻守的 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靡”:无,没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 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 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 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 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 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 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 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 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0.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 12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课外文言文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答案】 10.D 11.B 12.C 13.(1)(罗敷)体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 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2)记得那一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 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新妇:媳 妇。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第二人称代词,你。A为:判断动词,是/动词,做:C之:代词,代兰芝的诉说/代词,指 代兰芝:D且: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又。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B.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非为织作迟 \ 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 \ 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 \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 \ 洵美且异 12.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课外文言文段阅读 完成后面小题(15 分) 【答案】 10.D 11.B 12.C 13.(1)(罗敷)体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 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2)记得那一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 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 项,新妇:媳 妇。所以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 第二人称代词,你。A 为:判断动词,是 / 动词,做; C 之:代词,代兰芝的诉说 /代词,指 代兰芝; D 且:副词,将要 / 连词,表并列,又。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