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亿元,增长11.16%。国、地税总额130.95亿元,增长10.01%。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50位 22城市自然环境 212地形地貌特征 新会地表显露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 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 587.90平方千米,占新会区总面积4340%。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 回的岩浆岩。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不大发育,有新会背 斜、睦洲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三、 四期岩体中,其中北西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由睦洲、大鳌往东南延至 斗门,往西北延至鹤山、四会,长度大于170千米 新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新会区西北、西南 部,面积49284.53公顷,占全区总面积36.38%,有圭峰山地、古兜山地、 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 要分布在新会区东南、中南、中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63089.07公 顷,占全区总面积46.57%,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 平原。全区水域面积2309789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705% 222气象气候 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比较分明,气 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均温22.0℃,最高年为23.1℃,最低年为21.2℃,极端最髙气温 382℃,极端最低气温0.1℃。6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高温期,日均温>27℃ 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为低温期,日均温<15℃。历年平均日温差6.9℃, 秋冬季最大,春夏季最小。多年平均降雨量1820.7毫米,最多年为2829.3
2019 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亿元,增长 11.16%。国、地税总额 130.95 亿元,增长 10.01%。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 50 位。 2.2 城市自然环境 2.1.2 地形地貌特征 新会地表显露地层,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 下第三系、第四系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 587.90 平方千米,占新会区总面积 43.40%。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 回的岩浆岩。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构造不大发育,有新会背 斜、睦洲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及燕山三、 四期岩体中,其中北西 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由睦洲、大鳌往东南延至 斗门,往西北延至鹤山、四会,长度大于 170 千米。 新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新会区西北、西南 部,面积 49284.53 公顷,占全区总面积 36.38%,有圭峰山地、古兜山地、 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 982 米,是全区最高峰。平原主 要分布在新会区东南、中南、中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 63089.07 公 顷,占全区总面积 46.57%,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谷冲积 平原。全区水域面积 23097.89 公顷,占全区总面积 17.05%。 2.2.2 气象气候 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比较分明,气 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均温 22.0℃,最高年为 23.1℃,最低年为 21.2℃,极端最高气温 38.2℃,极端最低气温 0.1℃。6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为高温期,日均温≥27℃; 12 月下旬至次年 2 月上旬为低温期,日均温≤15℃。历年平均日温差 6.9℃, 秋冬季最大,春夏季最小。多年平均降雨量 1820.7 毫米,最多年为 2829.3
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毫米,最少年为11302毫米。4月至9月是雨季,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降雨量分别占全年降雨量的826%和174%。日最大降雨量为245.1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1731.6小时,可照百分率39%。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10 千卡/平均厘米,7月辐射量最多,2月最少。霜期出现于12月至次年2月 其中以1月出现最多,年均无霜期349天。年均蒸发量14966毫米。常见 灾害性天气有早春低温阴雨、暴雨、台风和寒露风 223水系河流 境内河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以源头分,源于区外的“过 境河”,除西江、潭江两大干流外,还有石步河、沙冲河、田金河、天沙河 4条;源在区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双水下沙河、崖西甜水 坑,集水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有横水坑、天湖水、天等河、古井冲 火筒滘、沙堆冲、古兜冲、田边冲8条独立小河。 西江水系分出众多支流,由北向南流经全境,主要干支流有西江、江 门河、虎坑河、劳劳溪、荷麻溪5条,其中西江从大鳌镇百顷头起,经大 鳌镇大鳌尾出境,境内河段长20千米,平均河宽620米,集水面积30.2平 方千米 潭江属珠江三角洲水系一级支流,经罗坑镇升平入境,横贯区境中西 部,到双水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境内河段长63.7 千米,平均河宽960米,集水面积909.4平方千米,流经罗坑、司前、会城、 大泽、双水、三江、古井、崖门8个镇(街)。其中会城溟祖咀到崖门口 段叫银洲湖,亦称崖门水道,是珠江支流西江、潭江汇集而成的水道, 全长35.1千米,宽1.5-2千米。 224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全区土壤偏酸,土质肥沃和偏黏,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
2019 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毫米,最少年为 1130.2 毫米。4 月至 9 月是雨季,10 月至次年 3 月为旱季, 降雨量分别占全年降雨量的 82.6%和 17.4%。日最大降雨量为 245.1 毫米。 年均日照时数 1731.6 小时,可照百分率 39%。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 110 千卡/平均厘米,7 月辐射量最多,2 月最少。霜期出现于 12 月至次年 2 月, 其中以 1 月出现最多,年均无霜期 349 天。年均蒸发量 1496.6 毫米。常见 灾害性天气有早春低温阴雨、暴雨、台风和寒露风。 2.2.3 水系河流 境内河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河道纵横交错。以源头分,源于区外的“过 境河”,除西江、潭江两大干流外,还有石步河、沙冲河、田金河、天沙河 4 条;源在区内,集水面积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双水下沙河、崖西甜水 坑,集水面积 10—50 平方千米的,有横水坑、天湖水、天等河、古井冲、 火筒滘、沙堆冲、古兜冲、田边冲 8 条独立小河。 西江水系分出众多支流,由北向南流经全境,主要干支流有西江、江 门河、虎坑河、劳劳溪、荷麻溪 5 条,其中西江从大鳌镇百顷头起,经大 鳌镇大鳌尾出境,境内河段长 20 千米,平均河宽 620 米,集水面积 30.2 平 方千米。 潭江属珠江三角洲水系一级支流,经罗坑镇升平入境,横贯区境中西 部,到双水附近折向南流,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境内河段长 63.7 千米,平均河宽 960 米,集水面积 909.4 平方千米,流经罗坑、司前、会城、 大泽、双水、三江、古井、崖门 8 个镇(街)。其中会城溟祖咀到崖门口 一段叫银洲湖,亦称崖门水道,是珠江支流西江、潭江汇集而成的水道, 全长 35.1 千米,宽 1.5—2 千米。 2.2.4 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全区土壤偏酸,土质肥沃和偏黏,土层深厚,地下水位高
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岗岩成土母质、沙质岩成土 母质。海涂草滩多分布于潭江河道和崖门口外海滩,是农田耕地的后备资 源 矿产资源:全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钨、独居石、褐钇钶矿等有色金 属和稀土金属,玻璃砂、建筑用岗岩、泥炭、铸型用砂、高岭土(陶瓷土) 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矿泉水、地热等。 水资源:全区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境内径流及过境径流。全区多年平均 径流深1037毫米,地面径流总量15:0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2.52亿 立方米。枯水年地面径流总量9.8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1.44亿立方 米。过境径流总量,枯水年西江为956亿立方米,潭江为37亿立方米。全 区地下淡水资源(补给量)为每天757656立方米,折算全年为2.76亿立方 米,可开采资源(即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在开采期间水位、水量和水 质都合乎要求)为每天79489立方米,折算全年为029亿立方米。水力资 源理论蕴藏量4.3万千瓦,其中1.7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古兜山、牛牯岭、圭 峰山等地区,其余为潮汐能 植物资源:新会区野生植物有1000多种,按开发利用价值可分为野生 木本植物(200多种)、淀粉植物(20多种)、水果植物(20多种)、油 料植物(20多种)、药用植物(335种)、观赏植物(约60种)6类,属 国家保护树种有银杏、水松、桫椤等10多种,多产于古兜山 动物资源:新会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鸟、兽、虫、鱼4类,其中以鱼类 水产品为大宗,鸟类有夜鹭、麻雀、野鸭等阳0种,兽类有穿山甲、水獭、 果子狸等10多种,虫类有蜂、蝶、蛇等数十种,其中毒蛇种类较多。鱼类 种类多,分布广,除鲩、鲮、鲤等淡水鱼外,近海沿岸有鲳、鲂、银鱼等 鱼类数十种。此外,还有龟、蛙等两栖类动物,螺、蚬等软体动物,虾
2019 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岗岩成土母质、沙质岩成土 母质。海涂草滩多分布于潭江河道和崖门口外海滩,是农田耕地的后备资 源。 矿产资源:全区主要矿产资源有锡、钨、独居石、褐钇钶矿等有色金 属和稀土金属,玻璃砂、建筑用岗岩、泥炭、铸型用砂、高岭土(陶瓷土) 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矿泉水、地热等。 水资源:全区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境内径流及过境径流。全区多年平均 径流深 1037 毫米,地面径流总量 15.05 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 2.52 亿 立方米。枯水年地面径流总量 9.88 亿立方米,浅层地下径流量 1.44 亿立方 米。过境径流总量,枯水年西江为 956 亿立方米,潭江为 37 亿立方米。全 区地下淡水资源(补给量)为每天 757656 立方米,折算全年为 2.76 亿立方 米,可开采资源(即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合理,在开采期间水位、水量和水 质都合乎要求)为每天 79489 立方米,折算全年为 0.29 亿立方米。水力资 源理论蕴藏量 4.3 万千瓦,其中 1.7 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古兜山、牛牯岭、圭 峰山等地区,其余为潮汐能。 植物资源:新会区野生植物有 1000 多种,按开发利用价值可分为野生 木本植物(200 多种)、淀粉植物(20 多种)、水果植物(20 多种)、油 料植物(20 多种)、药用植物(335 种)、观赏植物(约 60 种)6 类,属 国家保护树种有银杏、水松、桫椤等 10 多种,多产于古兜山。 动物资源:新会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鸟、兽、虫、鱼 4 类,其中以鱼类 水产品为大宗,鸟类有夜鹭、麻雀、野鸭等 70 种,兽类有穿山甲、水獭、 果子狸等 10 多种,虫类有蜂、蝶、蛇等数十种,其中毒蛇种类较多。鱼类 种类多,分布广,除鲩、鲮、鲤等淡水鱼外,近海沿岸有鲳、鲂、银鱼等 鱼类数十种。此外,还有龟、蛙等两栖类动物,螺、蚬等软体动物,虾
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蟹等节肢动物,禾虫等环节动物
2019 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蟹等节肢动物,禾虫等环节动物
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给排水现状及相关规划 31城乡供水现状 311供水量及用水量 根据《2017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2017年新会区供水量见 下表 表3-12017年新会区供水量统计表 序号 供水水源类型 供水量(亿m3) 蓄水 15692 引水 2.2931 提水 1731 4 地下水 总供水量(1+2+3+4) 6.0462 注:数据来源于《2017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 根据《2017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2017年新会区总用水量60462亿 m3,人均综合用水量696m3;万元GDP用水量101m3;农田实灌亩均灌溉 用水量890m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195Ld,农村生活居民用水量162L/d。 312城镇供水现状 新会区地域范围较广,现状城市中城镇乡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管理 体制比较复杂。会城区中心城区历史悠久,市政建设及供水管网设施相对 较完善。新会水务为新会区最大的供水企业,现有鑫源水厂、大云山水厂 鸣桥水厂、牛勒水厂(应急备用)等四座制水厂,日供水设计能力达267 万吨,其中以鑫源水厂为主供水厂,大云山水厂、鸣桥水厂为辅助水厂, 牛勒水厂作为应急备用供水厂,每日引进江门供水5万立方米,向城区、 三江镇、古井镇、大泽镇、司前镇等供应自来水。公司DN100以上供水主 21
2019 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3 给排水现状及相关规划 3.1 城乡供水现状 3.1.1 供水量及用水量 根据《2017 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统计数据,2017 年新会区供水量见 下表。 表3-1 2017 年新会区供水量统计表 序号 供水水源类型 供水量(亿 m 3) 1 蓄水 1.5692 2 引水 2.2931 3 提水 2.1731 4 地下水 0.0108 5 总供水量(1+2+3+4) 6.0462 注:数据来源于《2017 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 根据《2017 年江门市水资源公报》,2017 年新会区总用水量 6.0462 亿 m 3,人均综合用水量 696m3;万元 GDP 用水量 101m3;农田实灌亩均灌溉 用水量 890m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 195L/d,农村生活居民用水量 162L/d。 3.1.2 城镇供水现状 新会区地域范围较广,现状城市中城镇乡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管理 体制比较复杂。会城区中心城区历史悠久,市政建设及供水管网设施相对 较完善。新会水务为新会区最大的供水企业,现有鑫源水厂、大云山水厂、 鸣桥水厂、牛勒水厂(应急备用)等四座制水厂,日供水设计能力达 26.7 万吨,其中以鑫源水厂为主供水厂,大云山水厂、鸣桥水厂为辅助水厂, 牛勒水厂作为应急备用供水厂,每日引进江门供水 5 万立方米,向城区、 三江镇、古井镇、大泽镇、司前镇等供应自来水。公司 DN100 以上供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