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教案注释教案内容第1授课单元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一、二节(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汽车开发程序,掌握汽车形式的选择教学重点:汽车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汽车形式的选择教学难点:汽车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联系实际,与学生互动,利用板书讲解和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板书设计: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学生:1.谁第一个设计了汽车?2.通过学习《汽车构造》,能否说出按功能结构汽车分为哪几部分3.你对汽车外形及其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综合学生回答情况,提出总体设计基本要求。二、讲授新课51-1概述一、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汽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I589一89的外廓尺寸限界规定。2)轴荷分布要合理,并应符合有关公路法规的限定要求。3)汽车的各项性能,要求达到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指标。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5)拆装与维修方便
汽车设计课程教案 教案内容 注释 第 1 授课单元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一、二节(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汽车开发程序,掌握汽车形式的选 择 教学重点:汽车总体设计的要求与原则、汽车形式的选择 教学难点:汽车形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手段:联系实际,与学生互动,利用板书讲解和多媒体授课相结合 板书设计:多媒体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1.谁第一个设计了汽车? 2.通过学习《汽车构造》,能否说出按功能结构汽车分为哪几部分? 3.你对汽车外形及其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 综合学生回答情况,提出总体设计基本要求。 二、讲授新课 §1-1概述 一、汽车总体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汽车外廓尺寸应符合 GBl589—89 的外廓尺寸限界规定。 2)轴荷分布要合理,并应符合有关公路法规的限定要求。 3)汽车的各项性能,要求达到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指标。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
二、汽车开发程序与实际车型不同、生产纲领不同,新产品的开发阶段与工作内容也不同。一般新产品开发要情况相经历五个阶段:1.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2.技术设计阶段3.试制、试验、改进和定型阶结合段4.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和小批量试生产5.生产销售阶段:对产品正式批量生产51-2汽车形式的选择一、汽车的分类国标GB/T3730.1-2001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二、汽车形式的选择不同形式的汽车,主要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有区别。(一)轴数: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我国公路标准有关规定(二)驱动形式汽车驱动形式有4×2、4x4、6×2、6x4、6x6、8x4、8x8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动轮数。(三)布置形式图1-5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后置后驱(RR)2.客车的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图1-63.货车的布置形式: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偏置式三、本授课单元小结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这种布置形式目前在发动机排量为2.5L以下的乘用车上图 1-7得到广泛应用。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四、练习巩固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并学会分析:1.FF在乘用车上应用的特点,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在客车上应用的特点
二、汽车开发程序 车型不同、生产纲领不同,新产品的开发阶段与工作内容也不同。一般新产品开发要 经历五个阶段:1.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2.技术设计阶段3.试制、试验、改进和定型阶 段 4.生产准备阶段:生产准备和小批量试生产5.生产销售阶段:对产品正式批量生产 §1-2汽车形式的选择 一、汽车的分类 国标 GB/T3730.1-2001 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 二、汽车形式的选择 不同形式的汽车,主要体现在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有区别。 (一)轴数: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我国公路标准有关规定 (二)驱动形式 汽车驱动形式有 4×2、4×4、6×2、6×4、6×6、8×4、8×8 等,其中前一位数字表示汽车 车轮总数,后一位数字表示驱动轮数。 (三)布置形式 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后置后驱(RR) 2.客车的布置形式: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 动 3.货车的布置形式:平头式、短头式、长头式、偏置式 三、本授课单元小结 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这种布置形式目前在发动机排量为 2.5L 以下的乘用车上 得到广泛应用。 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在客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练习巩固 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并学会分析: 1. FF 在乘用车上应用的特点; 2.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在客车上应用的特点。 与实际 情况相 结合 图 1-5 图 1-6 图 1-7
注释教案内容第2授课单元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三、四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三节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第四节发动机的选择教学目的:了解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重要性能参数的选择方法以及发动机的选择方法教学重点:汽车重要性能参数的选择方法、发动机等总成部件的选型及计算教学难点: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理清思路,总结、归纳第1授课单元讲述内容。二、讲授新课51-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等。1.外廓尺寸(GB1589-2004)2.轴距L3.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各类汽车的轴距和轮距4.前悬LF和后悬LR表 1-25.货车车头长度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1.整车整备质量mo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教案内容 注释 第 2 授课单元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三、四节(2 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 第三节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第四节发动机的选择 教学目的:了解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汽车重要性能 参数的选择方法以及发动机的选择方法 教学重点:汽车重要性能参数的选择方法、发动机等总成部件的选型及计算 教学难点: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方法、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理清思路,总结、归纳第 1 授课单元讲述内容。 二、讲授新课 §1-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一、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 等。 1.外廓尺寸(GB1589-2004) 2.轴距 L 3.前轮距 B1 和后轮距 B2:各类汽车的轴距和轮距 4.前悬 LF 和后悬 LR 5.货车车头长度 二、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整车整备质量 m0 2.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表 1-2
(1)载客量的确定(2)装载质量的确定(me)3.汽车总质量ma的确定4.质量系数nmo5.轴荷分配(表1-6)三、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1.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vamax,加速时间t,上坡能力,汽车比功率和比转矩2.燃油经济性参数:百公里燃油消耗量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Dmin一机动性4.通过性几何参数(表1-11)5.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6.汽车制动性参数(表1-12)7.舒适性S1-4发动机的选择一、汽车用发动机的分类二、发动机形式的选择:重点讲述汽油机与柴油机的选用三、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1.发动机最大功率Pemax和相应转速np2.发动机最大转矩Tmax及相应转速nt要求np/n在1.4~2.0之间选取。设问:发动机常用的工作功率和转矩是多少?四、发动机的悬置:对悬置元件要求;介绍学科前沿:NVH问题
(1)载客量的确定 (2)装载质量的确定(me) 3.汽车总质量 ma的确定 4.质量系数 ηm0 5.轴荷分配(表 1-6) 三、汽车性能参数的确定 1.动力性参数:最高车速 vamax,加速时间 t,上坡能力,汽车比功率和比转矩 2.燃油经济性参数: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 Dmin—机动性 4.通过性几何参数(表 1-11) 5.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 6.汽车制动性参数(表 1-12) 7.舒适性 §1-4 发动机的选择 一、汽车用发动机的分类 二、发动机形式的选择: 重点讲述汽油机与柴油机的选用 三、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1.发动机最大功率 Pemax和相应转速 nP 2.发动机最大转矩 Tmax及相应转速 nT 要求 nP/nT在 1.4~2.0 之间选取。 设问:发动机常用的工作功率和转矩是多少? 四、发动机的悬置: 对悬置元件要求; 介绍学科前沿:NVH 问题
三、本授课单元小结1.汽车主要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2.汽油机主要用于轻型车和乘用车、柴油机主要用于货车、大型客车上。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轻型车和乘用车用柴油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四、练习巩固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并学会分析:1.汽车性能参数的选用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2.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优、缺点。注释教案内容第3授课单元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五~八节(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车身形式、轮胎选择方法、运动校核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汽车总体布置要求教学重点:汽车总体布置教学难点:运动校核方法
三、本授课单元小结 1.汽车主要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 2.汽油机主要用于轻型车和乘用车、柴油机主要用于货车、大型客车上。随着发动机 技术的进步,轻型车和乘用车用柴油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四、练习巩固 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并学会分析: 1.汽车性能参数的选用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2.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优、缺点。 教案内容 注释 第 3 授课单元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第五~八节(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车身形式、轮胎选择方法、运动校核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汽车 总体布置要求 教学重点:汽车总体布置 教学难点:运动校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