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各种黄茶制法,可以看出黄茶制法与绿茶制法很相近,只是增 加了“闷黄”过程,闷黄正是黄茶制法的特点,黄茶品质也正是“闷 黄”作用的结果。我们也看到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如杀青叶没有及时 摊凉,堆积过厚,叶质也会出现黄变。有时茶叶因为含水量高或放置 在潮湿地方储藏,叶质也会变黄等等。这些都是湿热的作用结果,然 而是绿茶应避免的。 ◼四、黄变的实质 ◼黄茶的黄变是“闷黄”过程,实质是湿热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产生非 酶的氧化和叶绿素因破坏减少的结果,同时促进了叶中内含物的转化, 从而形成了黄茶所特有的品质。 ◼1.叶绿素的破坏: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由于闷黄过程中,热 的作用,产生裂解、置换以及氧化等受到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物 质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安农测定,黄 大茶在堆闷时叶绿素破坏达1.30mg/g,比新烘叶减少20%
◼从以上各种黄茶制法,可以看出黄茶制法与绿茶制法很相近,只是增 加了“闷黄”过程,闷黄正是黄茶制法的特点,黄茶品质也正是“闷 黄”作用的结果。我们也看到在绿茶制造过程中,如杀青叶没有及时 摊凉,堆积过厚,叶质也会出现黄变。有时茶叶因为含水量高或放置 在潮湿地方储藏,叶质也会变黄等等。这些都是湿热的作用结果,然 而是绿茶应避免的。 ◼四、黄变的实质 ◼黄茶的黄变是“闷黄”过程,实质是湿热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产生非 酶的氧化和叶绿素因破坏减少的结果,同时促进了叶中内含物的转化, 从而形成了黄茶所特有的品质。 ◼1.叶绿素的破坏: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由于闷黄过程中,热 的作用,产生裂解、置换以及氧化等受到破坏,使绿色减少,黄色物 质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安农测定,黄 大茶在堆闷时叶绿素破坏达1.30mg/g,比新烘叶减少20%
◼2.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多酚类化合物是极易氧化的物质,在闷黄 过程中,在热的作用下进行非酶性氧化,特别是黄烷醇类氧化养活最 为显著。闷黄过程中总量减少达40.77mg/g,比新烘减少36%,同时产 生大量的茶红素,只是不象红茶那样酶性氧化而呈现红色,而是与其 它色素一起呈现黄色,并使色泽加深。另外热作用使黄烷醇物质发生 异构化,改变了滋味苦涩的特性。从而黄茶滋味醇而不苦。 ◼3.其它物质的变化:糖类和氨基酸都是品质有利物质,由于热的作 用,多糖降解,转易化为单糖,单糖的增加,对滋味有良好的作用。 氨基酸也存在不断增加,促使了滋味的鲜爽。同时糖与氨基酸的热结 合产生焦糖香,对黄大茶的香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另外一些芳香物质 的转化、挥发、对香气也极为有利。 ◼ 总之,黄茶品质的形成直接取决于闷黄过程的各种物质的转化、结 合,当然也必须有其它相应的工序配合作用。然而这些物质的转化, 是制茶技术作用的结果,制茶技术好,物质转化有利于品质的发展, 品质则好,制茶技术粗放、物质转化少,或不利品质形成,品质则不 好,所以茶叶品质好是制茶技术措施好的体现
◼2.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多酚类化合物是极易氧化的物质,在闷黄 过程中,在热的作用下进行非酶性氧化,特别是黄烷醇类氧化养活最 为显著。闷黄过程中总量减少达40.77mg/g,比新烘减少36%,同时产 生大量的茶红素,只是不象红茶那样酶性氧化而呈现红色,而是与其 它色素一起呈现黄色,并使色泽加深。另外热作用使黄烷醇物质发生 异构化,改变了滋味苦涩的特性。从而黄茶滋味醇而不苦。 ◼3.其它物质的变化:糖类和氨基酸都是品质有利物质,由于热的作 用,多糖降解,转易化为单糖,单糖的增加,对滋味有良好的作用。 氨基酸也存在不断增加,促使了滋味的鲜爽。同时糖与氨基酸的热结 合产生焦糖香,对黄大茶的香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另外一些芳香物质 的转化、挥发、对香气也极为有利。 ◼ 总之,黄茶品质的形成直接取决于闷黄过程的各种物质的转化、结 合,当然也必须有其它相应的工序配合作用。然而这些物质的转化, 是制茶技术作用的结果,制茶技术好,物质转化有利于品质的发展, 品质则好,制茶技术粗放、物质转化少,或不利品质形成,品质则不 好,所以茶叶品质好是制茶技术措施好的体现
第三节 黄小茶加工 ◼一、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君山系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个小岛。 岛上砂质土壤,深厚肥沃,竹林茂盛。年平均温度16-17℃,年平均 降雨量1340mm,3-9月间相对湿度约80%,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 漫。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天然品质优良,是生产名茶的好地方。自古 以来君山出产名茶,清代纳入贡茶。君山银针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制 茶技术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极品黄茶。 ◼(一)品质特点 外形芽头壮实挺直,色泽金黄光亮,满披银毫,称之 “金镶玉”。内质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汤色杏黄明净,叶底嫩黄匀 亮。在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见芽头在杯中直挺竖立,状似群笋 出土,又如尖刀直立,时而悬浮于水面,时而徐徐下沉杯底,忽升忽 降,能三起三落,极为美观,历来传为美谈
第三节 黄小茶加工 ◼一、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君山系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个小岛。 岛上砂质土壤,深厚肥沃,竹林茂盛。年平均温度16-17℃,年平均 降雨量1340mm,3-9月间相对湿度约80%,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 漫。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天然品质优良,是生产名茶的好地方。自古 以来君山出产名茶,清代纳入贡茶。君山银针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制 茶技术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极品黄茶。 ◼(一)品质特点 外形芽头壮实挺直,色泽金黄光亮,满披银毫,称之 “金镶玉”。内质香气清纯,滋味甜爽。汤色杏黄明净,叶底嫩黄匀 亮。在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时,可见芽头在杯中直挺竖立,状似群笋 出土,又如尖刀直立,时而悬浮于水面,时而徐徐下沉杯底,忽升忽 降,能三起三落,极为美观,历来传为美谈
◼(二)鲜叶要求 君山银针全是芽头制成。一般在清明前3-4天开采,直 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芽头要求肥壮重实,长25-30mm,宽3-4mm,芽 柄长约2-3mm。如采摘不及时,芽叶伸展,芽头裹叶片数减少,质量 渐轻,不合高级银针品质规格的要求。君山茶场职工总结采摘经验提 出十不采,即雨水芽、露水芽、细瘦芽、空心芽、紫色芽、风伤芽、 虫伤芽、病害芽、开口芽、弯曲芽等不采。采时用手轻轻将芽头折断, 不用指甲掐采。采下的芽头,放入垫有皮纸或白布的盛茶篮内,防止 擦伤芽头和茸毛。茶芽采回后,拣剔除杂,方可付制。 ◼(三)加工技术 君山银针加工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放、 初烘与摊放、初包、复烘与摊放、复包、足火、分级等八道工序。 ◼1.杀青 先将锅壁磨光擦净,保持锅壁光滑,便于翻炒和减少茶芽与 锅壁磨擦,避免色泽发暗和茸毛脱落。开始锅温120-130℃,后期适当 降低。锅温过高易使芽头灼焦弯曲;过低则会延长杀青时间,芽头茸 毛磨损,色泽暗,香气低。每锅投芽量300g左右,叶子下锅后,用手 轻快翻炒,切忌重力磨擦,以免芽头弯曲、脱毫、色泽深暗。约经4- 5min,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约30%左右,即可出锅
◼(二)鲜叶要求 君山银针全是芽头制成。一般在清明前3-4天开采,直 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芽头要求肥壮重实,长25-30mm,宽3-4mm,芽 柄长约2-3mm。如采摘不及时,芽叶伸展,芽头裹叶片数减少,质量 渐轻,不合高级银针品质规格的要求。君山茶场职工总结采摘经验提 出十不采,即雨水芽、露水芽、细瘦芽、空心芽、紫色芽、风伤芽、 虫伤芽、病害芽、开口芽、弯曲芽等不采。采时用手轻轻将芽头折断, 不用指甲掐采。采下的芽头,放入垫有皮纸或白布的盛茶篮内,防止 擦伤芽头和茸毛。茶芽采回后,拣剔除杂,方可付制。 ◼(三)加工技术 君山银针加工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放、 初烘与摊放、初包、复烘与摊放、复包、足火、分级等八道工序。 ◼1.杀青 先将锅壁磨光擦净,保持锅壁光滑,便于翻炒和减少茶芽与 锅壁磨擦,避免色泽发暗和茸毛脱落。开始锅温120-130℃,后期适当 降低。锅温过高易使芽头灼焦弯曲;过低则会延长杀青时间,芽头茸 毛磨损,色泽暗,香气低。每锅投芽量300g左右,叶子下锅后,用手 轻快翻炒,切忌重力磨擦,以免芽头弯曲、脱毫、色泽深暗。约经4- 5min,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约30%左右,即可出锅
◼2.摊放 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篾盘中,轻轻簸扬数次,散发热气, 清除碎片,摊放2-3min,使茶内水分分布均匀即可初烘。 ◼3.初烘与摊放 摊放后的茶芽摊于竹制小盘中(竹盘直径46cm,内糊 两层皮纸),放在焙灶(焙灶高83cm,灶口直径40cm)上,用炭火进行初 烘。温度控制在50-60℃。每隔2-3min翻一次,烘至五、六成干,即可 下烘。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 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下烘后摊 放2-3min,以利在初包过程中,使内含物进行正常转化。 ◼4.初包 是形成君山银针品质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序,是使芽坯在湿热 作用下,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和其他内含物进行转化。摊放后 的芽坯,每1.0-1.5kg,用双层皮纸包成一包,置于无异味的木制或铁 制箱内,放置48h左右,待芽色呈现橙黄时为适度。初包每包茶叶不可 过多或过少。过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 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上升24℃,达30℃左 右时,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 当气温20℃左右,约40h。气温低应当延长初包闷黄时间
◼2.摊放 杀青叶出锅后,放在小篾盘中,轻轻簸扬数次,散发热气, 清除碎片,摊放2-3min,使茶内水分分布均匀即可初烘。 ◼3.初烘与摊放 摊放后的茶芽摊于竹制小盘中(竹盘直径46cm,内糊 两层皮纸),放在焙灶(焙灶高83cm,灶口直径40cm)上,用炭火进行初 烘。温度控制在50-60℃。每隔2-3min翻一次,烘至五、六成干,即可 下烘。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 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下烘后摊 放2-3min,以利在初包过程中,使内含物进行正常转化。 ◼4.初包 是形成君山银针品质特点的一个重要工序,是使芽坯在湿热 作用下,叶绿素破坏,多酚类化合物和其他内含物进行转化。摊放后 的芽坯,每1.0-1.5kg,用双层皮纸包成一包,置于无异味的木制或铁 制箱内,放置48h左右,待芽色呈现橙黄时为适度。初包每包茶叶不可 过多或过少。过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 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上升24℃,达30℃左 右时,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 当气温20℃左右,约40h。气温低应当延长初包闷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