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狮子舞 说起狮子舞,恐怕故乡的亲友都已经忘记了,我却总是怀念它。 元宵节的时候故乡热闹沸腾。白天歌舞队扭秧歌、踩髙跷、划旱船游街,到 了夜晚也热闹不休。 月亮从东边的夜空中慢慢爬出来,像是一只巨人的圆眼睛俯视着村庄。一阵 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舞狮的锣鼓喧天响起。孩子们挑着灯笼蹦蹦跳跳地在村 巷里穿行,远看去如同闪亮的群星在街头浮动。人潮顺着大大小小的街巷向街心 汇聚,不久汇聚成了人山人海。 街心舞狮的场地十分开阔,中央摞着两张红漆桌子。街旁的老榆树上挂着一 只一百瓦的白炽灯,橘黄色的光芒四处散射,照在鼓手粗壮有力的手臂上,照在 锦绣斑斓的狮子皮上,照在父老乡亲们的笑脸上。 我们一群孩子提着灯笼挤在狮子旁边,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狮子的金 毛,摸一下狮身上缀着的铜铃铛。四个人弯着腰钻到狮子皮下扮演狮子。一个人 当狮子头,一个人做狮子尾。两只狮子在咚咚嚓嚓的锣鼓声中张牙舞爪向街心跑 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只见两只狮子在街心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翻身 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在灯月交 辉的夜色里飘荡 舞狮的人大都是身手矫健、精悍勇猛的青年人。那时候舞狮人大满是我们孩 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他身材魁梧,膀阔腰圆,胳臂上的肌肉鼓鼓的,整个人看上 去像一座雄伟的铁塔。据说他少年的时候在嵩山的一座寺庙里习武,他会气功 会耍拳脚,还会弄枪舞剑。他翻筋斗像是滚动的车轮在地面上翻转,一连翻了十 几个,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他最后一个筋斗迅猛落地,地面震动了一下。我们再 看他的时候,只见他满脸微笑地站立着,轻轻喘着气。我们围着他大声喝彩,也 有人调笑他说:“大满,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你十几个筋斗下去怎么还 呆在咱们村子的大街上!”他听后嘿嘿一笑,说:“我刚才第一个筋斗翻到了北 京,第二个筋斗翻到了南京,第三个筋斗翻过了沙漠,到了新疆乌鲁木齐……我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16 狮子舞 说起狮子舞,恐怕故乡的亲友都已经忘记了,我却总是怀念它。 元宵节的时候故乡热闹沸腾。白天歌舞队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游街,到 了夜晚也热闹不休。 月亮从东边的夜空中慢慢爬出来,像是一只巨人的圆眼睛俯视着村庄。一阵 鞭炮噼里啪啦响过之后,舞狮的锣鼓喧天响起。孩子们挑着灯笼蹦蹦跳跳地在村 巷里穿行,远看去如同闪亮的群星在街头浮动。人潮顺着大大小小的街巷向街心 汇聚,不久汇聚成了人山人海。 街心舞狮的场地十分开阔,中央摞着两张红漆桌子。街旁的老榆树上挂着一 只一百瓦的白炽灯,橘黄色的光芒四处散射,照在鼓手粗壮有力的手臂上,照在 锦绣斑斓的狮子皮上,照在父老乡亲们的笑脸上。 我们一群孩子提着灯笼挤在狮子旁边,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狮子的金 毛,摸一下狮身上缀着的铜铃铛。四个人弯着腰钻到狮子皮下扮演狮子。一个人 当狮子头,一个人做狮子尾。两只狮子在咚咚嚓嚓的锣鼓声中张牙舞爪向街心跑 去。人们的目光聚集到狮子身上。只见两只狮子在街心时而抓耳挠腮,时而翻身 打滚儿,时而满场奔跑。狮身上的铜铃铛摇出一串串哗哗啦啦的旋律,在灯月交 辉的夜色里飘荡。 舞狮的人大都是身手矫健、精悍勇猛的青年人。那时候舞狮人大满是我们孩 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他身材魁梧,膀阔腰圆,胳臂上的肌肉鼓鼓的,整个人看上 去像一座雄伟的铁塔。据说他少年的时候在嵩山的一座寺庙里习武,他会气功, 会耍拳脚,还会弄枪舞剑。他翻筋斗像是滚动的车轮在地面上翻转,一连翻了十 几个,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他最后一个筋斗迅猛落地,地面震动了一下。我们再 看他的时候,只见他满脸微笑地站立着,轻轻喘着气。我们围着他大声喝彩,也 有人调笑他说:“大满,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你十几个筋斗下去怎么还 呆在咱们村子的大街上!”他听后嘿嘿一笑,说:“我刚才第一个筋斗翻到了北 京,第二个筋斗翻到了南京,第三个筋斗翻过了沙漠,到了新疆乌鲁木齐……我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的动作太快,你们没看清。”他的话音刚落,满场哄然大笑。 舞狮对大满来说似乎只是雕虫小技,只见他头裹彩巾,一副威武凛然的样子。 他在灯光下秀了一套拳脚功夫,然后拿起彩球引逗着狮子,直引到场地中央的桌 子旁。这个时候鼓手将盘鼓敲得震天撼地,只见大满擦掌磨拳,大喊一声,然后 奋身跃起,跳到桌子上摇晃着彩球,两个狮子围过来,腾空而起争抢着彩球。人 群里便爆发出一片掌声。 煞场的时候,扮演狮子的人将狮子皮脱下,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满脸 绽放着微笑。人们纷纷散去,路上说着今晚哪只狮子勇猛,夸赞着大满身手不凡。 那时候狮子舞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很多色彩与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到城市打工成为一股大潮流。年轻力壮的人纷纷到 城市打工,大满也到了城市的建筑工地做工。每当春节的时候他们回村子里与亲 人团聚几天,节后又匆匆返城。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与儿童。元宵节便不再 像从前那样热闹了,狮子舞自然销声匿迹了。 很多年过去了,狮子舞的鼓声常常在我耳畔回响,腾跃劲舞的狮子也时常在 我眼前浮现。当我像个小孩子伸手去触摸一下狮身上的铜铃铛的时候,眼前美好 的画面忽然破碎,只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17 的动作太快,你们没看清。”他的话音刚落,满场哄然大笑。 舞狮对大满来说似乎只是雕虫小技,只见他头裹彩巾,一副威武凛然的样子。 他在灯光下秀了一套拳脚功夫,然后拿起彩球引逗着狮子,直引到场地中央的桌 子旁。这个时候鼓手将盘鼓敲得震天撼地,只见大满擦掌磨拳,大喊一声,然后 奋身跃起,跳到桌子上摇晃着彩球,两个狮子围过来,腾空而起争抢着彩球。人 群里便爆发出一片掌声。 煞场的时候,扮演狮子的人将狮子皮脱下,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满脸 绽放着微笑。人们纷纷散去,路上说着今晚哪只狮子勇猛,夸赞着大满身手不凡。 那时候狮子舞给我们的夜晚增添了很多色彩与声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到城市打工成为一股大潮流。年轻力壮的人纷纷到 城市打工,大满也到了城市的建筑工地做工。每当春节的时候他们回村子里与亲 人团聚几天,节后又匆匆返城。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人与儿童。元宵节便不再 像从前那样热闹了,狮子舞自然销声匿迹了。 很多年过去了,狮子舞的鼓声常常在我耳畔回响,腾跃劲舞的狮子也时常在 我眼前浮现。当我像个小孩子伸手去触摸一下狮身上的铜铃铛的时候,眼前美好 的画面忽然破碎,只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纸灯笼 每当想起故乡的纸灯笼的时候,一群挑着纸灯笼的孩子在街巷里喧笑嬉闹的 场景就浮现在我的脑际 小的时候春节过后,我们这群孩子便巴望着元宵节。正月十三村里逢集,老 石骑着三轮车满载着大大小小的纸灯笼到集市上叫卖。他制作的灯笼精巧厚实。 村里人都会花上几毛钱给自己的小孩子买一盏纸灯笼,到正月十五的时候让孩子 到街上碰纸灯笼。碰灯笼是故乡的老习俗。到元宵节那天晚上,孩子们都提着纸 灯笼汇聚在街巷里,互相碰撞纸灯笼,看谁的灯笼结实,看谁眼疾手快。 元宵节那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的门口亮起了萝卜灯。萝卜灯是用白萝卜 切割而成的,形状如灯,顶端掏空,在里面放进去棉油与灯芯。大人们说元宵节 点亮萝卜灯可以镇宅驱邪,护佑平安。 孩子们吃过汤圆之后,急匆匆地把红蜡烛点亮放进纸灯笼里,然后挑起亮闪 闪的灯笼到街巷里去。村里人也都走到街巷上看灯。据说看灯会让今后的日子光 明温暖,红红火火 街巷犹如星光璀璨的银河。一盏盏鲜艳明亮的纸灯笼在街巷里闪烁流动。我 挑着纸灯笼在街巷上奔跑,眼前的纸灯笼纷繁多彩。形状有圆的,有方的,有形 如蝴蝶的,还有形如荷花的;颜色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绿的。灯笼纸 面上绘画着人物、花鸟或十二生肖。 一个小伙伴提着纸灯笼跑到我面前,说:“咱俩碰灯笼吧。”我双眼瞄着他 的纸灯笼说:“好。”我们一起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碰坏回家睡!”话 音刚落,我们脚步向前,两盏纸灯笼摇摇摆摆碰撞到一起,只见它们损伤相当 里面的红烛都还亮着。接下来我们要再战几个回合,直到有一方的纸灯笼或红烛 熄灭,或碰撞破损,分出胜负,然后胜者继续寻找对手挑战 天上的满月越爬越高,朦胧清冷的月光沐浴着热闹的村庄。夜深的时候街巷 上亮着的纸灯笼所剩无几。当街巷上只剩下两盏纸灯笼的时候,人们便簇拥着他 们,吹着唿哨、欢呼着,看着他们一决雌雄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18 纸灯笼 每当想起故乡的纸灯笼的时候,一群挑着纸灯笼的孩子在街巷里喧笑嬉闹的 场景就浮现在我的脑际。 小的时候春节过后,我们这群孩子便巴望着元宵节。正月十三村里逢集,老 石骑着三轮车满载着大大小小的纸灯笼到集市上叫卖。他制作的灯笼精巧厚实。 村里人都会花上几毛钱给自己的小孩子买一盏纸灯笼,到正月十五的时候让孩子 到街上碰纸灯笼。碰灯笼是故乡的老习俗。到元宵节那天晚上,孩子们都提着纸 灯笼汇聚在街巷里,互相碰撞纸灯笼,看谁的灯笼结实,看谁眼疾手快。 元宵节那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的门口亮起了萝卜灯。萝卜灯是用白萝卜 切割而成的,形状如灯,顶端掏空,在里面放进去棉油与灯芯。大人们说元宵节 点亮萝卜灯可以镇宅驱邪,护佑平安。 孩子们吃过汤圆之后,急匆匆地把红蜡烛点亮放进纸灯笼里,然后挑起亮闪 闪的灯笼到街巷里去。村里人也都走到街巷上看灯。据说看灯会让今后的日子光 明温暖,红红火火。 街巷犹如星光璀璨的银河。一盏盏鲜艳明亮的纸灯笼在街巷里闪烁流动。我 挑着纸灯笼在街巷上奔跑,眼前的纸灯笼纷繁多彩。形状有圆的,有方的,有形 如蝴蝶的,还有形如荷花的;颜色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还有绿的。灯笼纸 面上绘画着人物、花鸟或十二生肖。 一个小伙伴提着纸灯笼跑到我面前,说:“咱俩碰灯笼吧。”我双眼瞄着他 的纸灯笼说:“好。”我们一起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碰坏回家睡!”话 音刚落,我们脚步向前,两盏纸灯笼摇摇摆摆碰撞到一起,只见它们损伤相当, 里面的红烛都还亮着。接下来我们要再战几个回合,直到有一方的纸灯笼或红烛 熄灭,或碰撞破损,分出胜负,然后胜者继续寻找对手挑战。 天上的满月越爬越高,朦胧清冷的月光沐浴着热闹的村庄。夜深的时候街巷 上亮着的纸灯笼所剩无几。当街巷上只剩下两盏纸灯笼的时候,人们便簇拥着他 们,吹着唿哨、欢呼着,看着他们一决雌雄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当我长成大孩子的时候,到元宵节的时候父母也不再给我买纸灯笼了。纸灯 笼仿佛只属于童年,只属于那块浑厚的土地,只属于那个远去的时代。 后来老石病死了。他的儿子宁肯背井离乡到城市的工厂打工,也不愿意继承 他父亲制作纸灯笼的手艺 我在故乡再没有见到过纸灯笼。故乡正月十五碰灯笼的习俗也荡然无遗了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19 当我长成大孩子的时候,到元宵节的时候父母也不再给我买纸灯笼了。纸灯 笼仿佛只属于童年,只属于那块浑厚的土地,只属于那个远去的时代。 后来老石病死了。他的儿子宁肯背井离乡到城市的工厂打工,也不愿意继承 他父亲制作纸灯笼的手艺。 我在故乡再没有见到过纸灯笼。故乡正月十五碰灯笼的习俗也荡然无遗了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我的作家梦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我撰写的商业软文。我坐在沙发上 注视着它,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年前的那份报纸,黑色的铅字带着淡香飘然而来。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年我十三四岁,在故乡上初中。我那时候是一个瘦 弱、腼腆的少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日记本上胡涂乱抹,写点东西。我觉得跑 步、打兵乓球是身体的运动,而写作是心灵的运动,两者都是乐事。那时候我有 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写的文字变成报纸和书籍的铅字 传遍大江南北。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十分好笑,笑过之后便惘然若失。 当时除了课本与汉语词典之外,我几乎没有其它读物。偶然语文老师会带来 本薄薄的《中学生阅读》让同学们看,像是一块鲜肉抛到了饥饿的狼群里。我 根本抢不到手。我盯上了桌子上的那本厚厚的汉语词典,翻了翻一共一千七百多 页。我决定要熟记它,还制定了一套计划。一年下去,那本汉语词典已经破损得 面目全非。很多陌生而美丽的汉字与词语装进我的头脑,让我觉得自己离作家梦 更近了一步。 有一次我花费很长的时间写了一篇作文。现在我还记得它的名字叫《我的梦 想》,至于里面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那天我突发狂想,想把这篇东西变成铅 字,于是我工工整整地把它誊写到稿纸上,装进信封。我又从语文老师那里借阅 一份报纸,在报脚处寻找到报社的地址,将地址写在信封上。周末的时候我骑着 自行车怀里揣着那封投稿信,骑车近一个小时来到镇上的邮局。我将它小心翼翼 地塞进邮箱之后,一边在林荫路上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一边幻想着邮递员会将 它递交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编辑。老编辑认认真真地审阅着它,嘴角露出 丝微笑 我一次次地鼓起勇气向语文老师借阅报纸,可是彻头彻尾都没有发现自己的 那篇东西。一个月过去了,在我将要绝望的时候那篇投稿信发生了转机。 我记得十分清晰,那天是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窗外的阳光灿烂 而温暖,白云犹如一艘艘航船在碧空上飘游。语文老师刚踏上讲台,莫名其妙地
曹含清散文集《大地之上》书稿 20 我的作家梦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我撰写的商业软文。我坐在沙发上 注视着它,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年前的那份报纸,黑色的铅字带着淡香飘然而来。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年我十三四岁,在故乡上初中。我那时候是一个瘦 弱、腼腆的少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日记本上胡涂乱抹,写点东西。我觉得跑 步、打兵乓球是身体的运动,而写作是心灵的运动,两者都是乐事。那时候我有 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写的文字变成报纸和书籍的铅字 传遍大江南北。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十分好笑,笑过之后便惘然若失。 当时除了课本与汉语词典之外,我几乎没有其它读物。偶然语文老师会带来 一本薄薄的《中学生阅读》让同学们看,像是一块鲜肉抛到了饥饿的狼群里。我 根本抢不到手。我盯上了桌子上的那本厚厚的汉语词典,翻了翻一共一千七百多 页。我决定要熟记它,还制定了一套计划。一年下去,那本汉语词典已经破损得 面目全非。很多陌生而美丽的汉字与词语装进我的头脑,让我觉得自己离作家梦 更近了一步。 有一次我花费很长的时间写了一篇作文。现在我还记得它的名字叫《我的梦 想》,至于里面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那天我突发狂想,想把这篇东西变成铅 字,于是我工工整整地把它誊写到稿纸上,装进信封。我又从语文老师那里借阅 一份报纸,在报脚处寻找到报社的地址,将地址写在信封上。周末的时候我骑着 自行车怀里揣着那封投稿信,骑车近一个小时来到镇上的邮局。我将它小心翼翼 地塞进邮箱之后,一边在林荫路上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一边幻想着邮递员会将 它递交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编辑。老编辑认认真真地审阅着它,嘴角露出一 丝微笑。 我一次次地鼓起勇气向语文老师借阅报纸,可是彻头彻尾都没有发现自己的 那篇东西。一个月过去了,在我将要绝望的时候那篇投稿信发生了转机。 我记得十分清晰,那天是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窗外的阳光灿烂 而温暖,白云犹如一艘艘航船在碧空上飘游。语文老师刚踏上讲台,莫名其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