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语文天地 诗意田园 叶十十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推崇 (2)辐射 (3)苦心狐诣(4)自知之名 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全国互联网业界发出抵制网络谣言、依法文明 办网。 4阅读下面的表格,写出两条结论。(2分)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2009 17175 5153 2010年 19109 5919 2011 21810 6977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以“温睛”为主线,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文章情景交融 B川剧《变脸》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C.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D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大连市 2012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 分) 语文天地 诗意田园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 分) (1)推崇. (2)辐.射 (3)苦心狐诣 (4)自知之名 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 分) 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全国互联网业界发出抵制网络谣言、依法文明 办网。 4.阅读下面的表格,写出两条结论。(2 分)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济南的冬天》以“温晴”为主线,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文章情景交融。 B.川剧《变脸》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C.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D.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6默写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俱往矣 。(毛泽东《沁园春·雪》)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写出了春冬之时,人们俯视江面所见的水色各异、 风光秀丽的景象 (5)邓稼先能够勇担国防建设重任,投身“两弹”硏制工作28载,得益于他胸襟宽广,意志坚定,这正践 行了曾子的话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7.名著阅读。(6分) (1)根据《简爱》中简·爱的经历,仿照所给句子,续写一句话。(3分) 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橫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 伦,她的善动 (2)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3分)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 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 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①本段选文表现了李逵的性格。(1分) ②戴宗曾评价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除选文情节,请再概述一个表现李逵“小 好处”的故事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2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与朱元剧书
6.默写填空。(10 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俱往矣, , 。(毛泽东《沁园春·雪》)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 ”写出了春冬之时,人们俯视江面所见的水色各异、 风光秀丽的景象。 (5)邓稼先能够勇担国防建设重任,投身“两弹”研制工作 28 载,得益于他胸襟宽广,意志坚定,这正践 行了曾子的话:“ ,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7.名著阅读。(6 分)[来源:2 1世纪教育网] (1)根据《简·爱》中简·爱的经历,仿照所给句子,续写一句话。(3 分) 在舅妈家,简·爱直斥骄横凶暴的表哥,她的刚烈令人敬佩;在慈善学校,简·爱深夜去看望病重的海 伦,她的善动 ; , , 。 (2)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3 分)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兄弟们正说李逵的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一把 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李逵 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①本段选文表现了李逵 的性格。(1 分) ②戴宗曾评价李逵:“虽是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除选文情节,请再概述一个表现李逵“小 好处”的故事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2 分) 二、古诗文阅读(18 分) (一)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0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 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令民衣整不补履达不组君则不寒民则寒”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 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 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 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0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猿则百叫无绝.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 分) 10.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2 分) (二)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 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 “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 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 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12用“P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朓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15.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名》,完成16~19题。(12分) 名 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 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 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竞然 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 业之树常青。 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 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 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 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 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 摘去。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
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 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 分) 1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三)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脁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15.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名》,完成 16~19 题。(12 分) 名 ①人渴望成名。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当 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 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 年华虚度,什么也没干。”从这段中,我们意识到出名虽好,但也有重负,只有摆脱这种重负,才能让事 业之树常青。 ②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 不能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可能被“名”吞噬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摆脱名的重负呢? ③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应是出名,而应是对社会对人类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 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季羡林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世界文 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人们赞誉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然而,季先生将这些桂冠一 一摘去。他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他们心中,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才是
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 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④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 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 出了贡献。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 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⑤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 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 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⑥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 累。(选文有改动)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说说本文第③段中所选用的两个事例的特点和作用。(3分) 18第⑤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4分) 19.从修辞角度对第⑥段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3分) (二)阅读《冰山之父》完成20~24题。(22分) 冰山之父 王族 ①终于可以去看“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了。车子开过去,刚下车,便被一股寒风裹住,感觉有几把冰 冷的利刃刺在了脸上。抬头张望慕士塔格峰,才发觉慕士塔格峰几乎是一座从下到上由冰裏起来的山,稍 不注意,便以为它就是一座由冰结成的山 ②当晚,天降大雪,我走出帐篷赏雪。落雪使帕米尔一片寂静,抬头看慕士塔格峰,它一片漆黑。人 们都知道它是“冰山之父”,但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长成的,当暗夜和大雪一同到来,月光再次把它照亮, 我们就感到了它在不为人知的沉缓世界里生长。它的生命是黯淡的,但它就在这种黯淡中孕育出了高贵与 威严
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人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 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④中国文化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南朝梁人陶弘景, 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 出了贡献。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能逃得名,不为名缰利锁 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⑤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于是投机取巧者有之,花招百出者有之, 这样即使获得所谓的荣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 0.1 克镭, 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靠扎扎实实努力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⑥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 累。(选文有改动)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7.说说本文第③段中所选用的两个事例的特点和作用。(3 分) 18.第⑤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4 分) 19.从修辞角度对第⑥段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3 分) (二)阅读《冰山之父》完成 20~24 题。(22 分) 冰山之父 王族 ①终于可以去看“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了。车子开过去,刚下车,便被一股寒风裹住,感觉有几把冰 冷的利刃刺在了脸上。抬头张望慕士塔格峰,才发觉慕士塔格峰几乎是一座从下到上由冰裹起来的山,稍 不注意,便以为它就是一座由冰结成的山。 ②当晚,天降大雪,我走出帐篷赏雪。落雪使帕米尔一片寂静,抬头看慕士塔格峰,它一片漆黑。人 们都知道它是“冰山之父”,但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长成的,当暗夜和大雪一同到来,月光再次把它照亮, 我们就感到了它在不为人知的沉缓世界里生长。它的生命是黯淡的,但它就在这种黯淡中孕育出了高贵与 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