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142分)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2.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 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 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 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 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 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3.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 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 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 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 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 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 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4.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 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 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
- 1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甲、必考题(142 分)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巷 柯灵 1.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2.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 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 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 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 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 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3.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 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 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 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 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 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 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4.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 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 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
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5.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 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 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 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 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 身回避了。 6.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 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7.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 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九三零年秋 个词概括这篇散文描写的小巷特点,并说说小巷对人身心又有那些影响。(6分) 2.试以文章第二小节为例,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3.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4.探究“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 2 - 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5.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 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 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 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 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 身回避了。 6.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 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7.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 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一九三零年秋 1.三个词概括这篇散文描写的小巷特点,并说说小巷对人身心又有那些影响。(6 分) 答: 。 2.试以文章第二小节为例,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 分) 答: 。 3.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 分) 答: 。 4.探究“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 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奷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 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 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 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 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 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 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 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 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委。置纲运簿,防运 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 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 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 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 3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 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 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 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 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 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 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 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 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 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 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委。置纲运簿,防运 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 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 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 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 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举:推荐 C、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当:应当 D、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 计画:计划 6.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C、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 B、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 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 负的军役 D、况钟任满时,当地很多百姓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 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9分) (1)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 4 -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 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举:推荐 C、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当:应当 D、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 计画:计划 6.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C、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 B、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 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 160 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 1240 人免除了身 负的军役…… D、况钟任满时,当地很多百姓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 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9 分) (1)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古代诗歌阅 读(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 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 5 - (二)古代诗歌阅 读(8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 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 分) 答: 。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 (三)名句名篇填空题(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6)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