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面对拥有五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球员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 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险胜对手 语文试题 二、(每小3分,9分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严德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鲁迅笔下的阿Q,对于自己进监狱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 一、(15分,每小题3分) 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Q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A.惬意书箧配合默契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鲁迅在阿Q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其杂文中暗示了解读的钥匙。鲁迅认 B.拮据狙击拘泥成说鞠躬尽瘁囤积居奇 为,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 C.湖泊脉搏日薄西山英姿勃发斑驳陆离 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 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乱一治” D.枭雄隳勇门庭萧瑟甚嚣尘上骁勇善战 也就是原地不动地转回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A.精萃度假 天翻地覆迫不急待 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Q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 额手称庆 心理上仍能够园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凸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 世外桃园 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Q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 D.九霄坐镇 声名鹊起 不过是另换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阿Q革 3.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等号 A.粗糙(o)僭(jin)越绿树成茵 出奇致胜 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只能演出一场园圈式的革命,结尾也应该是大团圆才对,所以 B.座落luo通牒(die)融会贯通 关怀倍至 鲁迅为小说的最后一章命题为“大团园”。当然,它没有重复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大团圆,而 C.翰藻(zo)慰藉(je)波话(jue)云诡风情缱转(qun) 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语技巧,来打破大团圆。阿Q所希望的圆圈,把阿Q送上了杀头示 众的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 祥和(hu)额(hn)首委屈求全 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用这把钥匙,也可以解决阿Q一名的争论 A.这种治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抖 不确定阿Q的姓名,在于增强其普遍性。用Q是因为它是一个拖着小辨的头,鲁迅所 B.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骧,不遗漏每一场比赛的观看,报纸特别登出了 解剖的正是“国民的灵魂”。更重要的是,Q作为一个圆圈,正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不 转播时间表 过,它已经不圆满了,因为有新的东西侵入,所以鲁迅选择了Q而不选择O C.此次投资体制改革,既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加强对整体经济 6.对“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这个比喻理解错误的是() 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实投资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并行不悖。 A.“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推翻某一皇帝,建立的仍然是封建王朝 D.有媒体分析,此项计划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何处去找这每年230亿台币的巨 B.“革命”即使成功,阿Q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会改变。 款,目前台湾当局预算捉襟见时,即使只拿出23亿都恐不易 C.“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有所破坏,而没有新的建树 D.“革命”即使成功,基本上仍然是沿袭旧的统治制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7.作者认为“解读《阿Q正传》”的“钥匙”是() A.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 A.鲁迅杂文。 B.园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 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C.圆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B.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D.阿Q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 C.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 8.作者以鲁迅杂文所暗示的钥匙,解答了《阿Q正传》中的许多问题。从以下几项中,选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射阳中学 2007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命题人:严德才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惬.意 书箧. 配合默契.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B.拮据. 狙.击 拘.泥成说 鞠.躬尽瘁 囤积居.奇 C.湖泊. 脉搏. 日薄.西山 英姿勃.发 斑驳.陆离 D.枭.雄 骠.勇 门庭萧.瑟 甚嚣.尘上 骁.勇善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萃 度假 挖墙脚 天翻地覆 迫不急待 B.打蜡 凭添 水龙头 鼎立相助 额手称庆 C.幅射 凑合 入场券 出奇不意 世外桃园 D.九霄 坐镇 大拇指 走投无路 声名鹊起 3.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zào) 僭.(jiàn)越 绿树成茵 出奇致胜 B.座落.luò 通牒.(dié) 融会贯通 关怀倍至 C.翰藻.(zǎo) 慰藉.(jiè) 波谲.(jué)云诡 风情缱绻.(quǎn) D.祥和.(huó) 颔.(hàn)首 委屈求全 一筹莫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治哮喘的新药疗效显著,但是副作用较大,人吃了后,手就会情不自禁 ....地发抖。 B.奥运会期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 ....,不遗漏每一场比赛的观看,报纸特别登出了 转播时间表。 C.此次投资体制改革,既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加强对整体经济 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实投资体制改革与宏观调控并行不悖 ....。 D.有媒体分析,此项计划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何处去找这每年 230 亿台币的巨 款,目前台湾当局预算捉襟见肘 ....,即使只拿出 23 亿都恐不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 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 B.正太路的路轨窄,敌人把平汉路的车头无法移用到这里。 C.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 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面对拥有五名具有 NBA 打球经验的球员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 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险胜对手。 二、(每小题 3 分,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8 题. 鲁迅笔下的阿 Q,对于自己进监狱并不烦恼,而以为“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 上的一个污点”。不仅如此,鲁迅用一百多字详尽描写“阿 Q 立志要画得圆”却未能如愿的 过程,其用心又是什么? 鲁迅在《阿 Q 正传》中并没有解答的问题,却在其杂文中暗示了解读的钥匙。鲁迅认 为,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大团圆是中国小说、戏曲的重要特征,甚至自然景观的 欣赏也有“十景病”的圆满心理,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 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乱一治”’, 也就是原地不动地转圆圈。 阿 Q 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阿 Q 的地位一降再降,面对种种不幸, 心理上仍能够圆满,精神上仍能够胜利,就典型而近乎夸张地凸现了国民希求圆满的心态。 阿 Q 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阿 Q 式的革命即使成功了,也 不过是另换一个皇帝甚至暴君,“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因此,不能简单地在阿 Q 革 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画等号。 具有团圆心理的国民,只能演出一场圆圈式的革命,结尾也应该是大团圆才对,所以 鲁迅为小说的最后一章命题为“大团圆”。当然,它没有重复传统小说和戏曲的大团圆,而 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反语技巧,来打破大团圆。阿 Q 所希望的圆圈,把阿 Q 送上了杀头示 众的路。鲁迅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控诉是最令人惊心动魄的,在小说中只有《狂人日记》中 的古旧传统“吃人”,可以与之相比。 用这把钥匙,也可以解决阿 Q 一名的争论。 不确定阿 Q 的姓名,在于增强其普遍性。用 Q 是因为它是一个拖着小辫的头,鲁迅所 解剖的正是“国民的灵魂”。更重要的是,Q 作为一个圆圈,正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不 过,它已经不圆满了,因为有新的东西侵入,所以鲁迅选择了 Q 而不选择 O。 6.对“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这个比喻理解错误的是( ) A.“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推翻某一皇帝,建立的仍然是封建王朝。 B.“革命”即使成功,阿 Q 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会改变。 C.“革命”即使成功,也只是有所破坏,而没有新的建树。 D.“革命”即使成功,基本上仍然是沿袭旧的统治制度。 7.作者认为“解读《阿 Q 正传》”的“钥匙”是( ) A.鲁迅杂文。 B.圆滑是中国国民的特征之一。 C.圆圈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D.阿 Q 的“革命”是传统的画圆圈式的“革命”的翻版。 8.作者以鲁迅杂文所暗示的钥匙,解答了《阿 Q 正传》中的许多问题。从以下几项中,选
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D.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A.解答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分析了阿Q式“革命”的实质 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时,株连钩捕,大开杀戒,朝廷上下 C.解释了中国小说、戏曲为什么以“大团园”作结 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D.解释了阿Q命名的重要原因 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职之前就已经死去,他家还是受到牵连。圣旨已下,徐有功 仍进谏,坚持依法办事。有类似情况的“数十百姓”也因他这次说情而得以赦免。 三、(9分,每小题3分) 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辩冤不成,反遗周兴弹劾致最终被免官。待重新起用后,又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同僚皇甫文备诬陷。但在皇甫文备被捕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救出了他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 D.徐有功断案,总是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子 法参军,袭封东莞县令。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 曾以私废公,因而深受武后器重 之。”迄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捕 将相,俾相钩逮,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劳 四、(22分) 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 12.将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 之,皆以更赦免,以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则杀之。①国人莫敢言,道路以且。王喜,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 民亦如之。②是故为川者决之使 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 导,为民者宣之使言。…③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 (《国语·周语》) 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私忿,吾所守者 ① (2分) 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 常持平守 (3分) 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 (3分) 选自 有功传》)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注:①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光宅元年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 句石柔 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后为武后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被部下杀死 k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A.迄代不辱一人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B.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 (1)联系诗意,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4分) C.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籍:查抄 D.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按照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 ①律,谋反者斩 ②析言破律者杀 ④后以此重之 A.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6分) 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解答了阿 Q“精神胜利法”的根源。 B.分析了阿 Q 式“革命”的实质 C.解释了中国小说、戏曲为什么以“大团圆”作结 D.解释了阿 Q 命名的重要原因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1 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 法参军,袭封东莞县令。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 之。”迄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捕 将相,俾相钩逮,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劳。 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①,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 “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 之,皆以更赦免,以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 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 犹坐免官。 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 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私忿,吾所守者 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 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 (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注:①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光宅元年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 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后为武后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被部下杀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迄.代不辱一人 迄:到……(时候) B.于是置.总监牧院诸狱 置:设置 C.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籍:查抄 D.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按照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律.,谋反者斩 ②析言破律.者杀 ③不可以.私害公 ④后以.此重之 A.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两个“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时,株连钩捕,大开杀戒,朝廷上下 没有人敢主持正义出来说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职之前就已经死去,他家还是受到牵连。圣旨已下,徐有功 仍进谏,坚持依法办事。有类似情况的“数十百姓”也因他这次说情而得以赦免。 C.徐有功为李仁褒兄弟辩冤不成,反遭周兴弹劾致最终被免官。待重新起用后,又遭 同僚皇甫文备诬陷。但在皇甫文备被捕入狱时,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救出了他。 D.徐有功断案,总是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决冤屈诬枉的案子, 不曾以私废公,因而深受武后器重。 四、(22 分) 12.将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 则杀之。①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②是故为川者决之使 导,为民者宣之使言。……③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 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周语》) ① (2 分) ② (3 分) ③ (3 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1)联系诗意,分析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4 分)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小题)(6 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 看来一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 朝搴吡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五、(22分)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 怀果与激变 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 5.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 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 是什么?(6分)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 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 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 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棵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 ③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一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从艺 —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受众两方面分析作答。(4分)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 艺术家: 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 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 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 17.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分) 喜肖像》、《持扇的女子》 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 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 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 作剧,装傻与佯疯,做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 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 18.作者认为毕加索是伟大的,也是屈服的,请问:毕加索屈服的表现、原因各是什 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一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 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6分) 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 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 原因_ 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 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 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 六、(13分 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 19.下面一段话标注序号的地方,有的地方有语法错误,有的地方用词不当,有的地方欠 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 简明,请找出四处进行修改。(4分) 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 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 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图书 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馆的老师说:“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③,共有600个座位,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 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1)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3)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怀 疑 与 激 变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 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 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 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 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 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 ——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一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 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一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 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 比皆是。我们可以一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 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 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 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 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 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 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 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 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 但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 难道不应该产生一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 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 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 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 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 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 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 看来—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 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 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 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 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 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 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15.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 是什么?(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第③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一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从艺 术家和受众两方面分析作答。(4 分) 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 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作者认为毕加索是伟大的,也是屈服的,请问:毕加索屈服的表现、原因各是什 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6 分) 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13 分) 19.下面一段话标注序号的地方,有的地方有语法错误,有的地方用词不当,有的地方欠 简明,请找出四处进行修改。(4 分) 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图书 馆的老师说:“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③,共有 600 个座位,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
④。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6个小时顺延为8个小时⑤。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 ①②③④ 20.将以下三个短句改为长句,不得遗漏要点,不得增加词语。(4分) 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 为辅的方针。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21.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造句。(5分) 例句: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朵朵浪 花: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翻滚的无边云海……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 行中的沿途浏览。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要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 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 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情性 和欲望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的措施,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必须符合材料主旨,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④。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 6 个小时顺延为 8 个小时⑤。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 服务⑥。” ① ② ③ ④ 20.将以下三个短句改为长句,不得遗漏要点,不得增加词语。(4 分) 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 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 21.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造句。(5 分) 例句:愿乘火车,喜欢那窗外舒卷的田园画面;愿乘轮船,喜欢那船头劈开的朵朵浪 花;愿乘飞机,喜欢那舷窗外翻滚的无边云海……旅行之乐,在起点,在终点,更在那前 行中的沿途浏览。 答: 。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830 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要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 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 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 和欲望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的措施,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退路与出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必须符合材料主旨,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高三月考语文答题纸 艺术家 受众 17.(6分) 答 四.(22分) 12.(8分) 18.(6分) ① ② (3分) ③ (3分) (1) 六.(13分) 9.(4分) 14.(任选3小题)(6分) (5分) 答 五.(22分) 16.(4分)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高三月考语文答题纸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四.(22 分) 12.(8 分) ① (2 分) ② (3 分) ③ (3 分) 13.(8 分) (1) (2) 14.(任选 3 小题)(6 分) (1) , 。 (2) , 。 (3) , 。 (4) , 。 五.(22 分) 15.(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4 分) 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 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6 分) 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六.(13 分) 19.(4 分) ① ② ③ ④ 20.(4 分) 。 21.(5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