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中学 2010学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dn)囤货(dn) 浸渍(ze) 色厉内荏(ren) B.隽永(jun)饿殍(piao) 偌大(rub) 繁文缛节(ru) C.载体(zi)璞玉(pu) 骠勇(pio) 凿壁偷光(zdo) D.档(dang)期粗犷( kuang)皴裂(cun) 良莠不齐(yo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磋商 举步为艰 仗势欺人自鸣不凡 B.誊写 却之不恭 断章取意博闻强识 C.肄业 唾手可得 应接不暇恣意妄为 D.推诿亦步亦趋 层峦叠嶂头晕目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画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事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 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B.小泉必须悬崖勒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用实际行动反省 参拜靖国神社的危言危行,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C.今天,十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 李婷不孚众望,以2:1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D.吴家山森林公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之间,悬崖上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宛 如银河天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成后的“巨龙之尾”也将成为当地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并将是今后图林根 州远距离自行车赛路线的一部分 B.二十多年来,他频繁进出警察局,到后来,当地的几乎所有警察都认识了他 麻生太郎21日正式表明将参加9月的总裁选举,当天下午他在自民党总部会见记 者,发表了以“为让日本发挥潜力,充满活力和安全感而迎接挑战”为题的政权构
绍兴鲁迅中学 2010 学年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编纂.(zuǎn) 囤.货(dùn) 浸渍.(zé) 色厉内荏.(rěn) B.隽.永(juàn) 饿殍.(piǎo) 偌.大(ruò) 繁文缛.节(rǔ) C.载.体(zài) 璞.玉(pú) 骠.勇(piào) 凿.壁偷光(záo) D.档.(dàng)期 粗犷.(kuàng) 皴.裂(cūn) 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磋商 举步为艰 仗势欺人 自鸣不凡 B.誊写 却之不恭 断章取意 博闻强识 C.肄业 唾手可得 应接不暇 恣意妄为 D.推诿 亦步亦趋 层峦叠嶂 头晕目炫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画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事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 ... 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B.小泉必须悬崖勒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用实际行动反省 参拜靖国神社的危言危行 ....,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C.今天,十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 李婷不孚众望 ....,以 2:1 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D.吴家山森林公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之间,悬崖上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 ....,宛 如银河天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建成后的“巨龙之尾”也将成为当地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并将是今后图林根 州远距离自行车赛路线的一部分。 B.二十多年来,他频繁进出警察局,到后来,当地的几乎所有警察都认识了他。 C.麻生太郎 21 日正式表明将参加 9 月的总裁选举,当天下午他在自民党总部会见记 者,发表了以“为让日本发挥潜力,充满活力和安全感而迎接挑战”为题的政权构
D.立法指引制度,是指法规的起草、审核和审议单位,须就法规草案条文内容的立法 依据、事实、理由等进行详细的书面诠释,并提供其他省、市和国际的相关立法经 验等资料。 5.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4分) 昨天,北京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有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考试题目灵活,题 型新颖。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来没有这样考过。还有对对联, 给了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要求对出下联,挺有意思。”除笔试外,考生还 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作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 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6.请解说右面漫画的内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飞改革 守旧 santa 喝水比赛 7.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小鸟与雄鹰的心理活动的对话。(4分) 只小鸟,被人养在花园里,可久而久之,小鸟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了。一天,小鸟见 只雄鹰正从天空飞过,心想:() 小鸟把这个想法告诉雄鹰,雄鹰问:“你感觉自己飞不起来最大的负担是什么 呢?”“最大负担?”小鸟说,“我每天都被主人宠着,吃喝不愁,悠闲得每时每刻都无 所事事,我从来都感觉不到身上有任何负担。”听了小鸟的话,雄鹰开始明白了小鸟飞 不起来的真正原因:(2) (1)小鸟的心理活动: (35字心内)
想。 D.立法指引制度,是指法规的起草、审核和审议单位,须就法规草案条文内容的立法 依据、事实、理由等进行详细的书面诠释,并提供其他省、市和国际的相关立法经 验等资料。 5.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昨天,北京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有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告诉记者:“考试题目灵活,题 型新颖。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来没有这样考过。还有对对联, 给了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要求对出下联,挺有意思。”除笔试外,考生还 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 15 分钟面试时间内作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 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答: 6.请解说右面漫画的内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 分) 喝水比赛 7.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小鸟与雄鹰的心理活动的对话。(4 分) 一只小鸟,被人养在花园里,可久而久之,小鸟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了。一天,小鸟见一 只雄鹰正从天空飞过,心想: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小鸟把这个想法告诉雄鹰,雄鹰问:“你感觉自己飞不起来最大的负担是什么 呢?”“最大负担?”小鸟说,“我每天都被主人宠着,吃喝不愁,悠闲得每时每刻都无 所事事,我从来都感觉不到身上有任何负担。”听了小鸟的话,雄鹰开始明白了小鸟飞 不起来的真正原因: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小鸟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字心内)
(2)雄鹰的心理活动: (25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儒家哲学的核心 儒家的人的哲学的核心是仁学。孔子赋予仁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品德 和最高价值。个人总是生活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构成人类的群体生活,仁就是规范人与 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原则。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 理原则。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应强调的是仁的一般意义,即 孔子在回答樊迟问仁时所说的“泛爱众"。“爱人“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高原则, 也是仁的实质所在。这种爱首先源自对亲人的爱,然后扩大到爱其他人。在他看来,仁是人 人都可具有的,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所以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得 更清楚,“仁也者,人也”,直截了当地把仁和人性等同起来了。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先秦时期各个哲学学派注意的焦点之一对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孔子认为,人性基本上是相似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似乎主张 种自然平等论,即人天生都有同样的人性,人与人的差别是后天造成的,是由于不同的环 境因素和个人的努力。儒家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作发展人性的最重要手段。因为 人性基本上相同,所以所有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即所谓“有教无类"。在这方面,孔 子的主张与柏拉图有很大不同,因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认为人生来是不平等的,只有少 数精英分孑才应获得最好的教育。人的高度可塑性是儒家的基本看法,即认为通过教育和个 人努力学习,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在道德和才能方面成为卓越的人。 孔子的仁学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中自我意识的开始。人作为主体取得了主动性和独立 性,“自我”被确立起来了。这种作为主体的自我并非源自主客体的-分为二或人与自然的
⑵雄鹰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儒家哲学的核心 儒家的人的哲学的核心是仁学。孔子赋予仁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品德 和最高价值。个人总是生活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构成人类的群体生活,仁就是规范人与 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原则。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 理原则。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应强调的是仁的一般意义,即 孔子在回答樊迟问仁时所说的“泛爱众”。“爱人”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高原则, 也是仁的实质所在。这种爱首先源自对亲人的爱,然后扩大到爱其他人。在他看来,仁是人 人都可具有的,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所以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得 更清楚,“仁也者,人也”,直截了当地把仁和人性等同起来了。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先秦时期各个哲学学派注意的焦点之一,对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孔子认为,人性基本上是相似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似乎主张 一种自然平等论,即人天生都有同样的人性,人与人的差别是后天造成的,是由于不同的环 境因素和个人的努力。儒家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作发展人性的最重要手段。因为 人性基本上相同,所以所有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即所谓“有教无类”。在这方面,孔 子的主张与柏拉图有很大不同,因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认为人生来是不平等的,只有少 数精英分子才应获得最好的教育。人的高度可塑性是儒家的基本看法,即认为通过教育和个 人努力学习,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在道德和才能方面成为卓越的人。 孔子的仁学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中自我意识的开始。人作为主体取得了主动性和独立 性,“自我”被确立起来了。这种作为主体的自我并非源自主客体的一分为二或人与自然的
分裂,而是源自“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仁必须在人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但仁的 起点和体现总是在个人自己身上。孔子在解释仁的本质时指出,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或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仁的标准就在自己 心中,人作为道德的主体,按自己内心的愿望去行事,而不是受外界强制性力量的约束。实 行仁是高度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同时又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儒家认为,人的本质是仁,但要达到这一道德品质必须通过后天的“修己”和不断努力 学习。一个人的自我道德完善完全要靠自己,除了学习还要不断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反省 及时改正。但“修己”而达到个人道德完善并不是最终目标,还需把仁推广给别人,即所谓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把仁的原则应用于广大人群,把人当作人来看待,互相 爱护和尊重。爱他人也不是单纯的同情,而是要做有益于人的实事给众人带来福祉。从自 身做起,推广到家庭、社会、国家,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实施仁的整个过程。 儒学经典之一《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公式长期以来被人们在 生活实践中所遵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过很大的影响。 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自尊自爱,不屈不挠,为 道德理想而献身。“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尊严,不容他人剥夺。 而要成为大丈夫则更需历经各种艰苦磨炼而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 道德理想,甚至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必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儒家所推崇 的这种人格激励了无数志土仁人为祖国的崇高事业而献身。这些都是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 意义 (有删节)
分裂,而是源自“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仁必须在人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但仁的 起点和体现总是在个人自己身上。孔子在解释仁的本质时指出,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或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仁的标准就在自己 心中,人作为道德的主体,按自己内心的愿望去行事,而不是受外界强制性力量的约束。实 行仁是高度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同时又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儒家认为,人的本质是仁,但要达到这一道德品质必须通过后天的“修己”和不断努力 学习。一个人的自我道德完善完全要靠自己,除了学习还要不断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反省, 及时改正。但“修己”而达到个人道德完善并不是最终目标,还需把仁推广给别人,即所谓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把仁的原则应用于广大人群,把人当作人来看待,互相 爱护和尊重。爱他人也不是单纯的同情,而是要做有益于人的实事,给众人带来福祉。从自 身做起,推广到家庭、社会、国家,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实施仁的整个过程。 儒学经典之一《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公式长期以来被人们在 生活实践中所遵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过很大的影响。 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自尊自爱,不屈不挠,为 道德理想而献身。“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尊严,不容他人剥夺。 而要成为大丈夫则更需历经各种艰苦磨炼而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 道德理想,甚至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必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儒家所推崇 的这种人格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为祖国的崇高事业而献身。这些都是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 意义。 (有删节)
8.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而一般动物虽然也有群体生活,但并不遵 循任何伦理原则。 B.孔子认为“仁”就是“泛爱众”,这种爱源自对亲人的爱,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 既有恻隐之心,也给人带来福祉 C.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儒家的仁学通过人与 他人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来确立自我意识。 D.孔子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揭示仁的本质的积极意义,用“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揭示仁的本质的消极意义。 9.下列能体现儒家“仁学”思想的诗句的一项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一李I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林则徐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陶潜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一苏轼 10.孔子为什么主张“有教无类”?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1.从全文看,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光荣的事情〔美国〕马克·吐温 我记得有一次,身边分文不剩了,但在天黑前又急需三美元。我茫然不知所措,到 哪里去弄钱呢? 我沿着街道徘回了整整一小时,也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后来,我走进爱伯特旅馆, 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这时一只狗朝我走来,停在我身边,打量着我,好像是在说:“你 想交朋友吗?”我好奇地注视着这只可爱的畜牲,它快乐地摆动着尾巴,围着我团团
8.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而一般动物虽然也有群体生活,但并不遵 循任何伦理原则。 B.孔子认为“仁”就是“泛爱众”, 这种爱源自对亲人的爱,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 既有恻隐之心,也给人带来福祉。 C.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儒家的仁学通过人与 他人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来确立自我意识。 D.孔子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揭示仁的本质的积极意义,用 “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揭示仁的本质的消极意义。 9.下列能体现儒家“仁学”思想的诗句的一项是 (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10.孔子为什么主张“有教无类”?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1.从全文看,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光荣的事情 〔美国〕马克·吐温 我记得有一次,身边分文不剩了,但在天黑前又急需三美元。我茫然不知所措,到 哪里去弄钱呢? 我沿着街道徘回了整整一小时,也想不出一点办法来。后来,我走进爱伯特旅馆, 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这时一只狗朝我走来,停在我身边,打量着我,好像是在说:“你 想交朋友吗?”我好奇地注视着这只可爱的畜牲,它快乐地摆动着尾巴,围着我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