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载(zai)颠簸(b6)按捺(nai)汗流浃背(jia B.惩罚( cheng)躯壳(ke)洼地(wa) 熏陶渐染(jian) C.翘楚(qido)祛寒(qu)翩跹(xian)身陷囹圄(w) D.押解(je)与会(yu)编辑(j) 以儆效尤(j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卖单。例如, 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 B.天下奇观双乳峰下有连绵的肥田沃土,有呈玉带状的三岔河水浇灌,养育了这一方的百 姓,繁演了这一方的后代,使双乳峰下的布依风情更具有神秘色彩 C.丹霞山阳元石30万年来傲然直指苍穹,带着饱满的张力一柱擎天,笑看群山伫立天地, 坦然接受日月的洗礼和信徒的膜拜,这样的景观让所有游客惊叹不已。 D.长期的文化积淀,笃实的心性沉潜,古典精华的守护,使他在喧嚣鼎沸的书坛贏得了认 同:尤其是于经典处发韧,从自然中得法的行书更是获得行家的赞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仅凭自己武断的解释来判断自己国家的历史并满足于其中,不仅助长狭隘的国家主义的 派生,于是增强从现实世界孤立出去的意识 B.素有黄金通道之称的万里长江,挟裹着历史的沉淀,由此奔腾入海,水天相接,烟波茫 茫,好一派蓝天辽阔、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C.面对高校校园内明显高估大学生信贷能力的网贷乱象,不能再等闲视之,应该做到对症 下药,强化源头预防,扎紧网贷制度的篱笆。 D.断掉知网,让我们遇到思考学问本质的机会: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 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置于全球电商竞争大格局下,按货物征收关税的新税制对于增加内需、扩大出口和提升 中国制造品质与技术含量,是否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政策举措。 B.尽管亚洲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不亚于甚至超过其他很多区 域,但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常为很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所困扰。 C.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的群体对立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日
2016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调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载.(zài) 颠簸.(bǒ) 按捺.(nài) 汗流浃.背 (jiā) B.惩.罚(chéng) 躯壳.(ké) 洼.地(wā) 熏陶渐.染(jiān) C.翘.楚(qiáo) 祛.寒(qū) 翩跹.(xiān) 身陷囹圄.(wú) D.押解.(jiè) 与.会(yù) 编辑.(jí) 以儆.效尤(j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卖单。例如, 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 B.天下奇观双乳峰下有连绵的肥田沃土,有呈玉带状的三岔河水浇灌,养育了这一方的百 姓,繁演了这一方的后代,使双乳峰下的布依风情更具有神秘色彩。 C.丹霞山阳元石 30 万年来傲然直指苍穹,带着饱满的张力一柱擎天,笑看群山伫立天地, 坦然接受日月的洗礼和信徒的膜拜,这样的景观让所有游客惊叹不已。 D. 长期的文化积淀,笃实的心性沉潜,古典精华的守护,使他在喧嚣鼎沸的书坛赢得了认 同;尤其是于经典处发韧,从自然中得法的行书更是获得行家的赞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仅凭自己武断的解释来判断自己国家的历史并满足于其中,不仅助长狭隘的国家主义的 派生,于是..增强从现实世界孤立出去的意识。 B.素有黄金通道之称的万里长江,挟裹着历史的沉淀,由此奔腾入海,水天相接,烟波茫 茫,好一派蓝天辽阔..、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C.面对高校校园内明显高估大学生信贷能力的网贷乱象,不能再等闲视之 ....,应该做到对症 下药,强化源头预防,扎紧网贷制度的篱笆。 D.断掉知网,让我们遇到思考学问本质的机会: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 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 ....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置于全球电商竞争大格局下,按货物征收关税的新税制对于增加内需、扩大出口和提升 中国制造品质与技术含量,是否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政策举措。 B. 尽管亚洲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不亚于甚至超过其他很多区 域,但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常为很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所困扰。 C.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的群体对立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日
益激化,为美国社会的民粹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D.信息传播学认为朋友圈谣言往往有着典型的“群氓”效应,通过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诱惑 性的内容和标题,凭空制造稀缺感,从而诱导读者转发、阅读 5.下面划横线处的语句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南浔古镇在上一波旅游开发中慢了脚步,以至于如今沿河而建的数百幢民居在时间里不曾 被改变。漫步这些建筑中 。沿着围廊走,脚下就是河水,这边阿姨洗菜,对 岸奶奶洗衣服,夹杂麻将声、蒲扇声,都是江南细语。 ①搅动了大半个世纪的风云沉浮 ②也能读到当年主人既要保持封建传统的道德 ③也是这些建筑让南浔比一般的江南水乡多了大家闺秀的气派 ④依稀能重睹百年前丝商如何打造并运用财富 ⑤又要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矛盾心理 ⑥更有趣的说法成就了一位留过洋的“十三姨” A.②⑤③⑥①④B.④①②③⑥⑤C.④①②⑤③⑥D.②⑤①④③⑥ 6.阅读下面文字,提取主要信息,整合为3个结论性的语句。(4分) 根据美国国防部2015年发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截止2015年7月,南海各方共 在南海通过填海制造了约1214万平方米土地。其中越南约占32万平方米、马来西亚约占 28万平方米、菲律宾约占57万平方米、台湾地区约占3万平方米。根据此份报告声称,中 国大陆已经通过填海制造了超过1174万平方米的土地,其面积是剩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填海 面积总和的17倍。此外,《亚太海上安全战略》中还提及,南海填海历史已有40余年,中 国大陆只花了不到20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填海制造了这个海域超过95%的土地 7.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 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道”字作简要解析。(5分) 【示例】“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 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 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孤”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 强调脱离“群”之后的孤独感受;二是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强调超“群”,独守贞节;三 是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虽然孤独无依,但孤傲的精神不变。八大山人的作品可算典例 八大山人晚年喜欢画小雀,体态渺小,无树木可依,多是独立悬崖暂栖身,如《巨石 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一朵玉簪兀自开放,上有一黄口小雀,在悬崖峭璧中嗷嗷叫,无 以为助。《孤鸟图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 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似展还收着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别无长物
益激化,为美国社会的民粹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D.信息传播学认为朋友圈谣言往往有着典型的“群氓”效应,通过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诱惑 性的内容和标题,凭空制造稀缺感,从而诱导读者转发、阅读。 5.下面划横线处的语句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南浔古镇在上一波旅游开发中慢了脚步,以至于如今沿河而建的数百幢民居在时间里不曾 被改变。漫步这些建筑中, 。沿着围廊走,脚下就是河水,这边阿姨洗菜,对 岸奶奶洗衣服,夹杂麻将声、蒲扇声,都是江南细语。 ①搅动了大半个世纪的风云沉浮 ②也能读到当年主人既要保持封建传统的道德 ③也是这些建筑让南浔比一般的江南水乡多了大家闺秀的气派 ④依稀能重睹百年前丝商如何打造并运用财富 ⑤又要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矛盾心理 ⑥更有趣的说法成就了一位留过洋的“十三姨” A. ②⑤③⑥①④ B. ④①②③⑥⑤ C. ④①②⑤③⑥ D.②⑤①④③⑥ 6.阅读下面文字,提取主要信息,整合为 3 个结论性的语句。(4 分) 根据美国国防部 2015 年发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截止 2015 年 7 月,南海各方共 在南海通过填海制造了约 1214 万平方米土地。其中越南约占 32 万平方米、马来西亚约占 28 万平方米、菲律宾约占 57 万平方米、台湾地区约占 3 万平方米。根据此份报告声称,中 国大陆已经通过填海制造了超过 1174 万平方米的土地,其面积是剩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填海 面积总和的 17 倍。此外,《亚太海上安全战略》中还提及,南海填海历史已有 40 余年,中 国大陆只花了不到 20 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填海制造了这个海域超过 95%的土地。 7.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 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 “道”字作简要解析。(5 分) 【示例】“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 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 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孤”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 强调脱离“群”之后的孤独感受;二是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强调超“群”,独守贞节;三 是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虽然孤独无依,但孤傲的精神不变。八大山人的作品可算典例。 八大山人晚年喜欢画小雀,体态渺小,无树木可依,多是独立悬崖暂栖身,如《巨石小 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一朵玉簪兀自开放,上有一黄口小雀,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 以为助。《孤鸟图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 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似展还收着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别无长物
简易至极。八大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 画虽简单,其中蕴藏着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智慧。八大山人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 而是借物抒情。这幅《孤鸟图轴》,或许画的就是“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般的 思考。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孤鸟,人的生命就是一趟孤立 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八大通过画,从多方面展现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八大山人的艺术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礼贊。八大的画喜欢创造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 成剑拔弩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如《秋花危石图轴》,中部巨石矗立,摇 摇欲坠,山人以枯笔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显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 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草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但花儿不因有千钩重 压而颤抖,而是从容自在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是可以超越的,淡定却 是深层的,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身世飘零的八大,孑然一身,在其精神错乱之时,粗头乱服,形同乞丐,晚年更是吃了 上顿无下顿。他艺术中的孤独,很容易使人想到,他是不是在暗自抚慰,是凄然的可怜。但 细细体味,不但没有这样的情绪,相反却充满着快乐,他不是在孤独中躲避,而是喜欢孤独, 吟味孤独,享受孤独。他通过他的艺术要证明,生命哪里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应是淡定如 微、平如秋水。 八大山人又是高蹈的,常以诗来吟味孤独的意味。他在《题竹石孤鸟》中写道:“朝来 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 青蒲细细生。”这诗就透露出八大所隐去的世界。他一生怀着愤懣的遗民情绪,把花鸟画借 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推到极致,将画中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 八大作品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他长期关于人的存在价值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绘画 的形而上思想。当然,八大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常以独鸟、独木等为尚,但这只是表象 孤独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他的一双鹌鹑,也是独立;两条游鱼,也是 孤独。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但在八大这里却充满了希望。如《鹿图》, 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起头。向着椿(春)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此图构 思精心,主题向往春天,这春天不是他的旧朝,而是清净的世界。 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追求, 没有绝望,没有脆弱无助,孤独是脱略一切束缚的髙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 (节选自《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独精神》,有删改) 8.下列不能体现八大山人艺术“孤独而危险”的特征一项是 A.《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玉簪开放,上有小鸟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 B.《秋花危石图轴》: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巨石之下,又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 C.《孤鸟图轴》: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 D.《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头向着椿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艺术中,“孤”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 和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 B.八大的画虽简单,实则借物抒情蕴藏着他有关孤独的智慧:生命不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 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C.作为遗民的八大虽身世飘零,生活艰辛,但其艺术作品依然蕴含着他的孤傲情怀,体现
简易至极。八大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 画虽简单,其中蕴藏着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智慧。八大山人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 而是借物抒情。这幅《孤鸟图轴》,或许画的就是“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般的 思考。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孤鸟,人的生命就是一趟孤立 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八大通过画,从多方面展现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八大山人的艺术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礼赞。八大的画喜欢创造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 成剑拔弩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如《秋花危石图轴》,中部巨石矗立,摇 摇欲坠,山人以枯笔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显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 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草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但花儿不因有千钧重 压而颤抖,而是从容自在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是可以超越的,淡定却 是深层的,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身世飘零的八大,孑然一身,在其精神错乱之时,粗头乱服,形同乞丐,晚年更是吃了 上顿无下顿。他艺术中的孤独,很容易使人想到,他是不是在暗自抚慰,是凄然的可怜。但 细细体味,不但没有这样的情绪,相反却充满着快乐,他不是在孤独中躲避,而是喜欢孤独, 吟味孤独,享受孤独。他通过他的艺术要证明,生命哪里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应是淡定如 微、平如秋水。 八大山人又是高蹈的,常以诗来吟味孤独的意味。他在《题竹石孤鸟》中写道:“朝来 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 青蒲细细生。”这诗就透露出八大所隐去的世界。他一生怀着愤懑的遗民情绪,把花鸟画借 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推到极致,将画中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 八大作品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他长期关于人的存在价值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绘画 的形而上思想。当然,八大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常以独鸟、独木等为尚,但这只是表象, 孤独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他的一双鹌鹑,也是独立;两条游鱼,也是 孤独。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但在八大这里却充满了希望。如《鹿图》,一 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起头。向着椿(春)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此图构 思精心,主题向往春天,这春天不是他的旧朝,而是清净的世界。 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追求, 没有绝望,没有脆弱无助,孤独是脱略一切束缚的高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 (节选自《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独精神》,有删改) 8.下列不能体现八大山人艺术“孤独而危险”的特征一项是 A. 《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玉簪开放,上有小鸟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 B. 《秋花危石图轴》: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巨石之下,又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 C. 《孤鸟图轴》: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 D. 《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头向着椿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艺术中,“孤”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 和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 B.八大的画虽简单,实则借物抒情蕴藏着他有关孤独的智慧:生命不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 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C. 作为遗民的八大虽身世飘零,生活艰辛,但其艺术作品依然蕴含着他的孤傲情怀,体现
着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 D.八大山人绘画崇尚独鸟、独木等,这只是表象,是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而且其孤独实 质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 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的 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岭上梨花雪 张峪铭 ①你不得不承认,世间有些事很奇妙。如春天就像一位姑娘拿着一根季节的牧鞭,轻轻 地抽打着万物,于是万物苏醒了,并欢快地迈向春光深处。奇怪的是人到了这个季节也不例 外,也慢慢地敞开胸怀,也乐意、兴奋地扎入春潮之中。 ②这不?朋友金兄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来,到时你不要懊悔。最后 还诗意的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飖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 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 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③岭上,实际上是三条岭简称,它属东至县尧渡镇管辖,离县堿以东约十里地。这里原 先就是古徽道必经之地,是东边通往小城的咽喉。可时光的草早已将古道湮没,石板路也习 惯了人的冷落。不想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得 游人四方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夭堂,春夭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④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轻踏如琴键似的石道阶梯,张望恼人的春色,谛听快乐的 跫音,路过一潭碧水,走过一段山冈,穿过一座古亭……你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 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 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色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 雪素洁淡雅。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画,了了几笔,春意盎然,那大片的留白,给了人无限的想 像空间。 ⑤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 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就如袭一身白裙的女模特, 倚在肌肉健硕的男子身边,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野性与温柔之美。一树梨 花细雨,一座古亭微风。梨花是那么的鲜活清新,古亭是那么的质朴禅定。这样的画面,让 人古意顿生——风扫素眉,眼角垂泪,玉笛轻吹,千娇百媚,只为在这世上走过一回,只为 在万紫千红中独守清白而无悔。 ⑥不错,梨花是岭上的当然主角,但她有时也退到幕后,若你定格一景,梨花又成了游 人的背景。你看那一班女子,穿红着绿,手拿纱中在梨花古道上舞动起来,那洋溢的笑颜 与梨花相映成美。你才知道人因景而游,景也因人更生动。 ⑦我坐在古徽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
着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 D. 八大山人绘画崇尚独鸟、独木等,这只是表象,是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 而且其孤独实 质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 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的 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岭上梨花雪 张峪铭 ①你不得不承认,世间有些事很奇妙。如春天就像一位姑娘拿着一根季节的牧鞭,轻轻 地抽打着万物,于是万物苏醒了,并欢快地迈向春光深处。奇怪的是人到了这个季节也不例 外,也慢慢地敞开胸怀,也乐意、兴奋地扎入春潮之中。 ②这不?朋友金兄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来,到时你不要懊悔。最后 还诗意的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飘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 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 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③岭上,实际上是三条岭简称,它属东至县尧渡镇管辖,离县城以东约十里地。这里原 先就是古徽道必经之地,是东边通往小城的咽喉。可时光的草早已将古道湮没,石板路也习 惯了人的冷落。不想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得 游人四方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④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轻踏如琴键似的石道阶梯,张望恼人的春色,谛听快乐的 跫音,路过一潭碧水,走过一段山冈,穿过一座古亭……你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 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 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色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 雪素洁淡雅。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画,了了几笔,春意盎然,那大片的留白,给了人无限的想 像空间。 ⑤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 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就如袭一身白裙的女模特, 倚在肌肉健硕的男子身边,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野性与温柔之美。一树梨 花细雨,一座古亭微风。梨花是那么的鲜活清新,古亭是那么的质朴禅定。这样的画面,让 人古意顿生——风扫素眉,眼角垂泪,玉笛轻吹,千娇百媚,只为在这世上走过一回,只为 在万紫千红中独守清白而无悔。 ⑥不错,梨花是岭上的当然主角,但她有时也退到幕后,若你定格一景,梨花又成了游 人的背景。你看那一班女子,穿红着绿,手拿纱巾在梨花古道上舞动起来,那洋溢的笑颜, 与梨花相映成美。你才知道人因景而游,景也因人更生动。 ⑦我坐在古徽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
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舂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 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睻风一遍遍拂过,那臼色的花芭竞相开放,那純粹 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 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醢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 早已孕育在腹中了吧。女人如花,这样的比喻可溯源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只不过 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分高贵,一丝 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 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⑧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 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沧海桑田的变幻,祭奠草木枯荣的更替,祭奠生灵万物的 轮回……?是不是想让人类应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 出城。”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 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⑨岭上梨花雪,只不过是将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飖落。但 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至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 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昋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 定有一缕暗昋。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⑩我问朋友,你说的梨花雪如何诠释?他眨了一下眼,一字一顿道:“梨花不逊雪花白 雪却输梨一段香。”嘿,古词翻新,说出了梨花的品质,可岭上梨花呢?我想,里面不仅有 栽梨人创业的精神,也会熏染着岭上独有的地理人文。 1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零落的梨花,我伤感 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11.简析文章开头三小节的作用。(3分 12.文章写梨花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章第④⑤⑥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3.赏析文中第⑦段划横线部分。(4分) 14.你认为题目“岭上梨花雪”中的“梨花雪”有什么妙处?(4分) 15.结合文章对梨花的品质、特点的描写,说说梨花给人们的启示。(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也。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高祖从事,逢吉常代悦作奏记,悦乃言 之高祖。高祖召见逢吉,精神爽秀,怜之,乃以为节度判官。高祖性素刚严,宾佐稀得请见, 逢吉独入,终日侍立高祖书阁中。两使文簿盈积,莫敢通,逢吉辄取内之怀中,伺高祖色可 犯时以进之。高祖多以为可,以故甚爱之。然逢吉为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高祖尝以生日 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谓之“静狱。”逢吉入狱中阅囚,无轻重曲直悉杀之,以报曰:“狱 静矣
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 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暄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粹 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 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 早已孕育在腹中了吧。女人如花,这样的比喻可溯源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只不过 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分高贵,一丝 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 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⑧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 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沧海桑田的变幻,祭奠草木枯荣的更替,祭奠生灵万物的 轮回……?是不是想让人类应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 出城 。”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 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⑨岭上梨花雪,只不过是将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飘落。但 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至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 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香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 定有一缕暗香。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⑩我问朋友,你说的梨花雪如何诠释?他眨了一下眼,一字一顿道:“梨花不逊雪花白, 雪却输梨一段香。”嘿,古词翻新,说出了梨花的品质,可岭上梨花呢?我想,里面不仅有 栽梨人创业的精神,也会熏染着岭上独有的地理人文。 ⑾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零落的梨花,我伤感 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11.简析文章开头三小节的作用。(3 分) 12.文章写梨花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章第④⑤⑥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13.赏析文中第⑦段划横线部分。(4 分) 14.你认为题目“岭上梨花雪”中的“梨花雪”有什么妙处?(4 分) 15.结合文章对梨花的品质、特点的描写,说说梨花给人们的启示。(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也。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高祖从事,逢吉常代悦作奏记,悦乃.言 之高祖。高祖召见逢吉,精神爽秀,怜.之,乃以为节度判官。高祖性素刚严,宾佐稀得请见, 逢吉独入,终日侍立高祖书阁中。两使文簿盈积,莫敢通,逢吉辄取内之怀中,伺高祖色可 犯时以进之。高祖多以为可,以故甚爱之。然逢吉为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高祖尝以.生日 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谓之“静狱。”逢吉入狱中阅囚,无轻重曲直悉杀之,以报曰:“狱 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