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文化补习学校语文综合测试 命题:洪汉友2011-10-15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ong)体己(ti)力能扛鼎(gang)洞见症结( zheng) B.下载(zai)牛虻(meng)呱呱坠地(gu)供不应求(gbng) C.脖颈(geng)作坊(zu0)杀一儆百(jng)卓有成效(zhuo) 信笺(jian)偌大(rub)徇私舞弊(xun) 混水摸鱼(hu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 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荼,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B.时间的深渊,很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湮没、遮蔽、删改、变形,而且,世间也没有哪 种力量可以穿透时光那看似毫无轻重,却绵厚得无可丈量的屏障。 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河流纵横,建筑独特,那些像洋葱头一样的圆顶,在阳光下尤 如未琢磨的宝石,这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城池静谧地述说着历史 D.《大长今》播出后风糜东亚,韩国人利用它树立了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聪慧 善良的形象,还因不断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的衍生产品而赚得盆满钵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千年的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的两位文物保护专家专程赶来 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B.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范围、幅度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办,各地方各部门不得 自行其是 C.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 畅得多 D.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干出这么 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使得福岛核电站发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增加了人们对 核电安全性的担忧,当前世界核电快速发展的格局增添了变数。 B.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 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C.“霸王条款”能横行霸道,部分原因是有些商家存心不良、推脱责任,但更重要的 原因在于消费者难以稳固地占领自己的权利“地盘”,对任何侵犯之举给予有力回击。 D.针对日益增多的团购投诉事件,国内团购网站“糯米网”今天率先承诺——一绝对不 会人为篡改在网上出现的任何数字,因而杜绝消费者购买的情况出现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 )(3分) 55c1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共8页-1
- -55c1f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 共 8 页 - 1 - 求知文化补习学校语文综合测试一 命题:洪汉友 2011-10-15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恫.吓(dòng) 体.己(tī) 力能扛.鼎(gāng) 洞见症.结(zhēng) B.下载.(zài) 牛虻.(méng) 呱呱.坠地(gū) 供.不应求(gòng) C.脖颈.(gěng) 作.坊(zuō) 杀一儆.百(jìng) 卓.有成效(zhuó) D.信笺.(jiān) 偌.大(ruò) 徇.私舞弊(xún) 混.水摸鱼(hú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 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 B.时间的深渊,很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湮没、遮蔽、删改、变形,而且,世间也没有哪 种力量可以穿透时光那看似毫无轻重,却绵厚得无可丈量的屏障。 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河流纵横,建筑独特,那些像洋葱头一样的圆顶,在阳光下尤 如未琢磨的宝石,这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城池静谧地述说着历史。 D.《大长今》播出后风糜东亚,韩国人利用它树立了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聪慧 善良的形象,还因不断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的衍生产品而赚得盆满钵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由于千年的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的两位文物保护专家专程赶来, 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 ....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B.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范围、幅度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办,各地方各部门不得 自行其是 ....。 C.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 ....,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 畅得多。 D.张检查官厉声问道:“请问这个贪官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替他为虎作伥 ....,干出这么 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3 月 11 日,日本大地震使得福岛核电站发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增加了人们对 核电安全性的担忧,当前世界核电快速发展的格局增添了变数。 B.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任 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C.“霸王条款”能横行霸道,部分原因是有些商家存心不良、推脱责任,但更重要的 原因在于消费者难以稳固地占领自己的权利“地盘”,对任何侵犯之举给予有力回击。 D.针对日益增多的团购投诉事件,国内团购网站“糯米网”今天率先承诺──绝对不 会人为篡改在网上出现的任何数字,因而杜绝消费者购买的情况出现。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 )(3 分)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 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 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①④⑤②③B、①②④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②③④①⑤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4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 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 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 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5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 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 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 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 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点评。(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①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 路。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今天的中国文学有着 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赏着它的成就。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 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我们需要 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历史把这一任务 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②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③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 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④我们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无疑是真理,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 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可以 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如果去问:我们 民族的”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再问: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 55c1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共8页-2
- -55c1f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 共 8 页 - 2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 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 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①④⑤②③ B、①②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②③④①⑤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4 分) 中国画讲究“留白”,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 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 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 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可见, 。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5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 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 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 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 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点评。(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①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 路。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今天的中国文学有着 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赏着它的成就。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 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我们需要 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历史把这一任务 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② 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③ 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 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④ 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无疑是真理,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 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可以 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如果去问:我们 “民族的”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再问: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
过?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 少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 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必然的 ⑤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当面对着全 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 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 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 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 惯。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岀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 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 上的独特的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 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 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 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⑥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 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场,去 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可能这样 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 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⑦所以,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选自《中华读书报》) 对“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D.尽管今天的中国文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 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 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 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 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10.请概括说明“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出现了哪些问题。(3分) 55c1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共8页-3
- -55c1f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 共 8 页 - 3 - 过?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 少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 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必然的。 ⑤ 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当面对着全 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 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 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 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 惯。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出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 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 上的独特的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 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 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 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⑥ 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 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场,去 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可能这样 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 文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⑦所以,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选自《中华读书报》) 8.对“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D.尽管今天的中国文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 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 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 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 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 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10.请概括说明“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出现了哪些问题。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白雪红灯的年 ①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 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 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 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 俗,充满了朝气。 ②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幅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 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 嘟的,讨人喜欢 ③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 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 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 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臆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 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 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 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 说我命运的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 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 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 着头说不好看,不好看! ④今年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的,茸茸的 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 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 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 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 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 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⑤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 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⑥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 儿便是年 ⑦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⑧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 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 55c1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共8页-4
- -55c1f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 共 8 页 - 4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白雪红灯的年 ①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 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 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 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 俗,充满了朝气。 ②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幅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 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 嘟的,讨人喜欢。 ③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 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 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 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臆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 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 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 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 说我命运的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 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 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 着头说:不好看,不好看! ④今年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的,茸茸的 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 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 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 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 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 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⑤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 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⑥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 儿便是年。 ⑦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⑧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 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
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凊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 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 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⑨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痴呆。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 褴褛,敞着怀,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我看了他一眼,又一眼,等于领受 了新年的“憨福"。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他的车后坐上吊着两个 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猪食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溽着霜雪,想必在寒风中奔波了很 久了。 ⑩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 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着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 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 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妇我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大世界门前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 芦的,—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 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岀-瞬干年之美。 垃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 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 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 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 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 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11.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霞光化做春联”的用意是什么?(3分) 12.③④两段描写了我对针织品的红色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从表现手法上作简析。(4 分) 13.请写出第⑤段这句话的含义。(3分) 14.简析第⑨段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15.文题为“白雪红灯的年”,联系全文,说说题目的内涵。(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55c1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共8页
- -55c1f45513b04bdeb71e2af5dd67ec21.doc 共 8 页 - 5 - 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 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 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⑨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痴呆。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 褴褛,敞着怀,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我看了他一眼,又一眼,等于领受 了新年的“憨福”。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他的车后坐上吊着两个 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猪食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溽着霜雪,想必在寒风中奔波了很 久了。 ⑩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 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着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 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 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11○ 我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大世界门前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 芦的,一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 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 12○ 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 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 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 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13○ 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 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 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11. 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霞光化做春联”的用意是什么?(3 分) 12. ③④两段描写了我对针织品的红色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从表现手法上作简析。(4 分) 13. 请写出第⑤段这句话的含义。(3 分) 14. 简析第⑨段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4 分) 15.文题为“白雪红灯的年”,联系全文,说说题目的内涵。(6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5 分)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