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 2、通过角色假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哈尔威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导入新课 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由此导入新课。有时候, 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 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 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 (突出本文的体裁“小说”) 检查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 趣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 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 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 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 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 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 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80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 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在“雨果年”里,让我 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 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 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 隆重的国葬 (突出名——雨果、时—十九世纪、地——法国、评—浪漫主义 作家、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
“诺 曼 底” 号 遇 难 记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 2、 通过角色假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哈尔威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由此导入新课。有时候, 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 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 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 (突出本文的体裁“小说”) 二、检查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 趣。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 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 19 世纪,在诗 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 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 1830 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 重 要小说《巴黎圣母院》。19 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 多产作家,在长达 60 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 79 卷文学作 品和 4000 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今年是雨果诞生 80 周年,为此法国与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种形式 来隆重纪念这位“十九世纪无可争议的君主” ,在“雨果年”里,让我 们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诞生 80 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 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 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 1885 年 5 月 22 日,83 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 隆重的国葬 (突出名——雨果、时——十九世纪、地——法国、评——浪漫主义 作家、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2、写作背景:1870 年 3 月 17 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 “诺曼底”号
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 3.词语提示 lu qiang tuan 履行勉强 出总 蓦地 湍急——踹开—瑞雪履行——覆盖 义 见习: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 整体感知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 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 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 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 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 1、默读课文,弄清以下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 (雾海夜航——发生海难—舍己救人—船长牺牲) 2、中心意思 本文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 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全文结构: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 第二部分——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至“由于这一猛撞, 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第三部分——从“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至“须臾,海水把船尾也 浸没了” 第四部分——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至最后。 四、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解成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如何”。而且后问的 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 3.词语提示 音 lǚ qiǎng tuān mò 履行 勉强 湍急 蓦地 形 湍急——踹开——瑞雪 履行——覆盖 义 见习: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 三、整体感知: 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 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 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 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 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 1、 默读课文,弄清以下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 (雾海夜航——发生海难——舍己救人——船长牺牲) 2、中心意思: 本文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 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3、全文结构: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 的”。 第二部分——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至“由于这一猛撞, ‘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第三部分——从“‘诺曼底’号上有 25 名船员”至“须臾,海水把船尾也 浸没了”。 第四部分——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至最后。 四、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解成三个问题: (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如何”。而且后问的 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第二课时 统复备 、局部赏析: 片段一(16-35):分角色朗诵,通过短促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哈尔 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英雄 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段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 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 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哈尔威首先了解情况,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既进一步 申明救人决心,又严肃纪律,一切高度紧张而井然有序,可见其作为 船长的沉着老练、敬业尽责,勇于决断的绝对权威形象。) 电影院里,一场火灾不幸降临,观众乱成一片。如果你是电影院工作 人员,你必须在五分钟内指挥观众有序退场。请把你要和观众说的话 写下来。(不超过60字 片段二(3941):启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关心弱者、爱护年轻 代的博爱精神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短短一句话,把船长的救人责任和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未 来的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一个极富人情味的英雄船长形象跃然纸 片段三(47):欣赏这一段落,可借助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反复的有 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从中体验感悟出英雄形象的壮美。 (这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船长的敬业、 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 的爱浓缩为铁铸的雕像定格在读者的心里。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 形象。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与上空。)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 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 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②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 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 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 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 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某 种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 巍然屹立于上空。 ③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 人 人中总是有卑劣,有崇高,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局部赏析: 片段一(16—35):分角色朗诵,通过短促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哈尔 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英雄 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段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 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 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哈尔威首先了解情况,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既进一步 申明救人决心,又严肃纪律,一切高度紧张而井然有序,可见其作为 船长的沉着老练、敬业尽责,勇于决断的绝对权威形象。) 电影院里,一场火灾不幸降临,观众乱成一片。如果你是电影院工作 人员,你必须在五分钟内指挥观众有序退场。请把你要和观众说的话 写下来。(不超过 60 字) 片段二(39—41):启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关心弱者、爱护年轻一 代的博爱精神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短短一句话,把船长的救人责任和关心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未 来的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一个极富人情味的英雄船长形象跃然纸 上。) 片段三(47):欣赏这一段落,可借助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反复的有 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自己从中体验感悟出英雄形象的壮美。 (这是一个浮雕式的特写镜头,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船长的敬业、 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 的爱浓缩为铁铸的雕像定格在读者的心里。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 形象。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与上空。)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实际上一共有 61 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 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 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②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 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 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 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 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当然,男女本应是平等的)必须首先承担起某 种责任的理念。确实,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 巍然屹立于上空。 ③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 人。 ’ 人中总是有卑劣,有崇高,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
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④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 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 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髙效率救人,一切都 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 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 ⑤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 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 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 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 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 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 用”这个“权利。 、“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当时“人们在想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四、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与你的轮船一起沉入深渊吗?请简要说说你 的理由。(不超过60字 五、深入体验: 在学生为英雄精神所深深震撼感染的同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假使 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 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逃生,将生的希望让给别 人,和船共存亡?为什么?)启发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作情感体验并 明确:人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灾难,在危急关头,只有沉着冷静、顾 全大局、井然有序、听从指挥才有逃生获救的希望,有时灾难本身并 不可怕,可怕的倒是人自私自利的丑恶的灵魂。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 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探究质疑 1、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死可以吗? 2、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 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教学后记
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④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 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 听从他的调遣。 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 似乎谨严有序,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 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 ⑤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 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全力救人;“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 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 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 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 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 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 用”这个“权利”。 三、“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当时“人们”在想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四、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与你的轮船一起沉入深渊吗?请简要说说你 的理由。(不超过 60 字) 五、深入体验: 在学生为英雄精神所深深震撼感染的同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假使 你就是“诺曼底”号轮船上的一员(船长、乘客、工作人员),在这生 死存亡的瞬间,你将会怎样想,怎样做?(逃生,将生的希望让给别 人,和船共存亡?为什么?)启发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作情感体验并 明确:人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灾难,在危急关头,只有沉着冷静、顾 全大局、井然有序、听从指挥才有逃生获救的希望,有时灾难本身并 不可怕,可怕的倒是人自私自利的丑恶的灵魂。一个文明人必须具备 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探究质疑: 1、 哈尔威船长一定要死吗?他不死可以吗? 2、蚂蚁在遇到火灾和水灾等时,总是抱成团,以个体的牺牲来保全 群体的生存,怎么理解? 教学后记
古代寓言二则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 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 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 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 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 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 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 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 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履sui遂ning宁度:duo量长短du量好的尺码
古 代 寓 言 二 则 高邮市送桥镇初中 江平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 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 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 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 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 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 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 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 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duó 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