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色的概念与意义 项目内容 概念与意义 色 明润 即面色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 特点 正常。 常色 正常 含蓄 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比特 无病 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的面色 的表现 主色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如金形 人稍白,火形人肤色稍红,土形人稍黄等。 客色 是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如春季面色稍青, 夏季面色稍赤等。 m
常色的概念与意义 项目 色 内容 概念与意义 常 色 (正常 、无病 的面色 ) 特点 明润 即面色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 正常。 含蓄 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比特 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的表现。 主色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如金形 人稍白,火形人肤色稍红,土形人稍黄等。 客色 是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如春季面色稍青, 夏季面色稍赤等
3.病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1)概念: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2)特点:晦暗:面色枯搞晦暗,是精气虚衰的表现。暴 露:某种面色异常明显,是病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 现 4.善色、恶色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色:面色光明润泽说明病而精气未衰,胃气尚 (2膘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说明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干 面,属久病、重病、阴证 Cniver raditional Chinase eaieine
3.病色的概念及其特点Δ (1)概念: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2)特点:晦暗:面色枯搞晦暗,是精气虚衰的表现。暴 露:某种面色异常明 显,是病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 现。 4.善色、恶色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善色:面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精气未衰,胃气尚 能上荣于面,属新病、 轻病、阳证。 (2)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说明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干 面,属久病、重病、 阴证
病色的概念与意义 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 病特点 晦暗 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的表现 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 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暴露于外,是病色 暴露 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病色可反映不 同性质的疾病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即面色光明润泽。见于病者,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 善色 荣于面,称为“气至”。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好。 色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m
病色的概念与意义 病 色 ( 因 病 而 发 生 异 常 改 变 的 面 色 ) 特点 晦暗 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 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的表现。 暴露 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暴露于外,是病色 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病色可反映不 同性质的疾病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善色 即面色光明润泽。见于病者,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 荣于面,称为“气至”。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好。 恶色 即面色枯槁晦暗,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 不至”。属久病、重病、阴证,难治,预后差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面 面色淡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阳虚水泛 3)面色爸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面黄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 脾胃气虛。(2)面黄虛浮脾虚湿蕴。 3)面目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面赤热证,小可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 2_)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爸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面i 庯症、气滯、血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_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阳面面面面 肝郁脾虚。,(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 水饮、血瘀。 多属 3眶周围发黑二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湎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m raditional chinse medicine
(四)五色主病 五种病理面色的主要表现和主病:Δ 1.面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1)面色淡白无华——血虚证、失血证。(2)面色昧白虚浮一一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面黄 主脾虚、湿证。 (1)面色萎黄——脾胃气虚。 (2)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3)面目一身俱黄——黄疸病。面黄鲜明如橘皮色属阳黄(肝胆湿 热); 面黄晦暗如烟熏属阴黄(寒湿困脾)。 3.面赤: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实热证。 (2)午后两颧潮红——阴虚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而两颧泛红如妆——戴阳证。 4.面青: 主寒证、痛症、气滞、血瘀、惊风。 (1)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 (2)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3)面色青黄——肝郁脾虚。 (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5.面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1)面黑暗淡——多属肾阳虚。 (2)面黑焦干——多属肾阴虚。 (3)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景响 4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见表) m raditional chinse medicine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1. 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 3.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4.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