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一一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一一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 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 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 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 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 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 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 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 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预试溶液的制备 、水提取液一一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乙醇提取液—一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5%HCl-乙醇提取液一一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一一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 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 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 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 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 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 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 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 类的盐酸一一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 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 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 系统预试法——应用一些简单的定性试验,对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作全面检查。 单项预试法——根据需要,有重点的检查某类成分或某药效成分。 方法:试管反应+薄层层析检查 中草药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 如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淀粉、糖类、色素等。有些成分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 如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等。 各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药材的外观、色、嗅、味等作为初 步检查判断的手段之一。如药材样品折断后,断面不油点或挤压后有油迹者,多含 油脂或挥发油;有粉层的多含淀粉、糖类;嗅之有特殊气味者,大多含有挥发油、 香豆精、内酯;有甜奈者多含糖类;味若者大多含生物碱、甙类、苦味质;味酸者 含有有机酸;味涩者多含有鞣质等等。 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均为多类的混合物,分析时常常互相干扰,不易得到正确 结果。因此需根据中草药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溶解度、酸碱度、极性等理化性质, 再用各类成分的鉴别反应加以鉴别。 一、 预试溶液的制备 1、水提取液——糖、多糖、有机酸、皂苷、酚类、鞣质、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2、乙醇提取液——酚类、鞣质、有机酸、香豆素、强心苷、黄酮、蒽醌、甾体…… 3、5%HCl-乙醇提取液——生物碱 4、石油醚提取液——甾体、萜类、脂肪油…… (一)鉴别注意事项 1.根据各灰成分不同性质,选用适宜的溶剂提取,以保证等成分能被提取出来。 2.检品提取液的浓度应足以达到各该反应的灵敏度。 3.检品提取液的酸碱度(pH)值应不致影响鉴别反应中所需要的pH值。相差甚 大时应事先调节。 4.提取液较深时,常易影响观察鉴别反应的效果,此时可适当稀释,或进一步 提纯。 5.鉴别反应时应注意防止多类成分的相互干扰,以免出现假阳性,或颜色不正 等情况。最好在化学鉴别的同时,做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用已知含某类成分的中 草药或纯品做阳性对照)。 6.在鉴别试验中,如果某一类成分的几个鉴别反应结果不一致时(即有的呈阳 性反应,有的呈阴性)则应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应注意呈阳性反应的试验是否属于 该类成分的专一反应,否则应检查其他类成分能否产生该反应,从多方面加以判断。 但也应注意,某些反应只能对某一类成分中的某个化学基团呈性反应,如检查黄酮 类的盐酸――镁粉试验,它只对黄酮类中的羟基黄酮类(黄酮醇类)反应明显,其 余类的黄酮类则不甚明显,但也不能轻易否定不是黄酮类,为了避免孤立和片面的 下结论,一定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 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二)鉴别方法 1、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混浊或沉淀 (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各种颜色(氨基酸) (5) Millon反应:+Hg,H2NO2→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 Hopkins-Cole反应:+乙醛酸,浓硫酸→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一一硅胶G 展开剂一—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 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 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 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一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 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 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 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 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 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 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 紫色。 2、皂苷 (1)泡末试验:振摇→大量持续性泡末
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鉴别试验屯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最后确证尚需进一步提纯, 以鉴定后才能予以肯定。 (二)鉴别方法 1、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1)加热沉淀试验:加热煮沸 →混浊或沉淀 (蛋白质) +5%H2SO4(不加热)→混浊或沉淀 (2)双缩脲反应:+40%NaOH,1%CuSO4 →紫色、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 (3)茚三酮反应:+0.2%茚三酮试液 →蓝或蓝紫色(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4)吲哚醌反应:+吲哚醌试液 →各种颜色(氨基酸) (5)Millon 反应:+Hg,H2NO2 →红色(蛋白质分子中有酪氨酸组成) (6)Hopkins-Cole 反应:+乙醛酸,浓硫酸 →各色(蛋白质分子中有色氨酸组成) (7)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 G 展开剂—— n-BuOH,n-BuOH:HAc:H2O 显色剂——0.25%茚三酮试液 →紫红色斑点 (1)加热或矿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于试管中,加热至沸或加5%盐酸, 如发生混浊或有沉淀示含有水溶性蛋白质。 (2)缩二脲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10%氧化钠溶液2滴,充分摇匀,逐 渐加入硫酸铜试液,随加摇匀,注意观察,如呈现紫色或紫红色示可能含有蛋白质 和氨基酸。 凡蛋白质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CONH-)者均有此反应,能在碱 性溶液中与Cu2+生成仙络合物,呈现一系列的颜色反应,二肽呈蓝色,三肽呈紫色, 加肽以上呈红色,肽键越多颜色越红。 (3)茚三酮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茚三酮试液2-3滴,加热煮沸4 -5分钟,待其冷却,呈现红色棕色或蓝紫色(蛋白质、胨类、肽类及氨基酸)。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水合作物作用,氨其酸氧化成醛、氨和二氧化碳,而茚三酮 被还原成仲醇,与所后成的氨及另一分子茚三酮缩合生成有蓝紫色的化合物。 【注】①茚三酮试剂主要是多肽和氨基酸的显色剂,反应在1小时内稳定。试剂 溶液pH值以5-7为宜,必要时可加吡啶数滴或醋酸钠调整。 ②此反应非常灵敏,但 有个别氨基酸不能呈紫色,而呈黄色,如脯氨酸。 (4)氨基酸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硅胶G。 ②展开剂:(1)正丁醇:水(1:1)(2)正丁醇:醋酸:水(4:1:5) ③显色剂:0.5%茚三酮丙酮溶液,喷雾后于1100烘箱放置5分钟,显蓝紫允或 紫色。 2、 皂苷 (1)泡末试验:振摇 →大量持续性泡末
+OIMHCI 二管泡末髙度相同(三萜皂苷) +0MNaO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 (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溶血 (3) Lieberman- Burchard反应:+醋酐-浓硫酸 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 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沬,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m1,然后依次分 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再 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1,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0水浴或25-270的室 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 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察,应事先除去(可 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 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 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呈 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 (4)区别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ml, 支加0.I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IN氢氧化钠溶液2m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 替振摇各半分钟),观察两管泡沬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 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沬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 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浓硫酸、髙氯酸、髙氯酸-香草醛、浓硫酸-香草醛等的显色原理主要是使羧基 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 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 3、糖和苷 (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NOH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 多糖、苷) (2) Molish反应:+α萘酚-浓硫酸→紫红色环 (3)银镜反应:+0.1N硝酸银、5N氨水→银褐色(还原糖 (4)薄层层析检査::吸附剂一一硅胶G或纤维素
+0.1M HCl 二管泡末高度相同(三萜皂苷) +0.1M NaOH 碱管高于酸管(甾体皂苷) (2)溶血试验:+2%红血球悬浮液 →溶血 (3)Lieberman—Burchard 反应:+醋酐-浓硫酸—— 紫红色(三萜皂苷) 黄-红-紫-污绿(甾体皂苷) (1)泡沫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2ml于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3分钟,即产生持 久性蜂窝状泡沫(维持10分钟以上),且泡沫量不少于液体体积的1/3。 【注】常用的增溶剂吐温、司盘,振摇时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要注意区别。 (2)溶血试验:取试管4支,分别加入滤液0.25、0.5、0.75 ml,然后依次分 别加入生理盐水2.25、2.0、1.75、1.5 ml,使每一个试管中的溶液都成为2.5ml, 再 将各试管加入2%的血细胞悬液2.5ml,振摇均匀后,同置于370水浴或25-270的室 温中注意观察溶血情况,一般观察3小时即可,或先滴红细胞于显微镜下,然后滴加 检液看血细胞是否消失。如有溶血现象示正反应。 【注】①鞣质对血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干扰溶血试验的观察,应事先除去(可 用取胜酰胺粉吸附或用明胶沉淀)。 ②检液应为中性溶液。 (3)醋酐浓硫酸试验(Liebrmann Burchard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置蒸发皿中, 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入少量冰醋酸使溶解,再加入醋酐浓硫酸(19:1)试液,呈 现红紫色并变成污色绿色(甾类、三萜类成分或皂甙) (4)区别甾体皂甙和三萜皂甙:取带塞试管两支,各盛检品的水溶解1 ml,1 支加0.1N盐酸溶液2ml,另一支加0.1N氢氧化钠溶液2ml用力振摇1分钟(需左右手交 替振摇各半分钟),观察两管泡沫的多少,若两管泡沫体积相同或酸管多,示含三 萜式皂甙;若加碱管泡沫多于加酸管示含甾示含甾体皂甙。 三萜皂甙为酸性皂甙在酸性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泡沫;甾体皂甙为中性皂甙 在碱笥溶液中能形成较稳定的泡沫。 浓硫酸、高氯酸、高氯酸-香草醛、浓硫酸-香草醛等的显色原理主要是使羧基 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位移,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键系统,又在 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显色 3、 糖和苷 (1)斐林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 —— 砖红色沉淀(还原糖) (—)+1%HCl +NaOH 沉淀(苷元) △30min 上清液(+) (多糖、苷) (2)Molish 反应:+α-萘酚-浓硫酸 →紫红色环 (3)银镜反应:+0.1N 硝酸银、5N 氨水 →银褐色(还原糖)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 G 或纤维素
展开剂一— n-BuoH:Pd:H2O;15%HAc 显色剂一一苯胺邻苯二甲酸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一zπ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 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 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 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 黄色沉淀。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 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 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5%萘酚试液 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 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 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般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 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 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 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 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lml蒸馏水,再 加入乙醇5m,如出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蒸 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l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 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l皿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 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淮4滴,另取 检液lm,不加酸水解直接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 水解后生成棕红色常常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酚类和鞣质 (1)FeCl试剂:+1%FeCl试液→蓝、暗绿或蓝紫色 (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喷洒→蓝色斑点 (3)香草醛-盐酸试剂:喷洒→红色(间苯二酚、间苯三酚) (4)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红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一一硅胶G或纤维素
展开剂—— n-BuOH:Pd:H2O;15%HAc 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 (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取检品的水溶液1-2ml(如为醇溶液须将醇蒸发除去), 加入碱笥酒石酸铜试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5分钟,产生棕红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 沉淀,示有还原糖。 还原糖能使二价铜盐(蓝色)还原成氧化亚铜,醛糖的醛基氧化成羧基: 【注】①如检液呈酸性,应先碱化。 ②此反应所产生的沉淀由于条件不同,其 颜色也不同,质点上的呈黄色,质点大的呈红色。有保持性胶体存在时,也常产生 黄色沉淀。 ③职样品中含有其他醛、酮及还原较强的其他成分,或中划药制剂中附 加的抗氧剂、;葡萄糖等均可显阳性反应。 (2)α萘酚试验(Molisch紫环反应):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5%萘酚试液 数滴振摇后,沿管壁滴入5-6滴浓硫酸,使成两液层,待2-3分钟后,两层液面出 现紫红色环(糖、多糖或甙类)。 多糖类遇浓硫酸被水解成单糖,单糖被浓硫酸脱水闭环,形成糠醛类化合物, 在浓硫酸存在下与α萘酚发生酚醛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注】①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一般属于单糖类,如葡萄糖,鼠李糖、半 乳糖,但也有含二分子糖(双糖)或多分子糖(多糖)。在上述反应条件下,甙被 水解成单糖,因此甙萘酚试验,系分子中糖部分的反应。 ②由于此反应较为灵敏, 如有微量滤纸纤维或中草药粉末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产生上述反应。故滤过时应加 注意。 (3)多糖的确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5ml于水蒸发至干,加入1ml蒸馏水,再 加入乙醇5ml,如出现沉淀,滤过收集后用少量热乙醇洗涤,再将沉淀物溶于3ml蒸 馏水中,做下例试验。 ①碘试验:取检品的不溶液1ml,加碘试液1滴,观察颜色变化,如呈蓝黑色为 地衣糖;紫黑色为糊精;蓝色加热消失,冷后蓝色再现为淀粉。 ②多糖水解: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入稀盐酸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10-15分 钟,然后用10%氢氧化钠液中和至中性,再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淮4滴,另取 检液1ml,不加酸水解直接加入上述试液4滴,两管同置水浴上煮沸5-6分钟。如果 水解后生成棕红色常常物的量比未经水解的多,则示有多糖。 多糖水解后产生单糖,利用单糖的还原性,使铜离子还原成氧化亚铜。 4、 酚类和鞣质 (1)FeCl3 试剂:+1%FeCl3 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 (2)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喷洒→蓝色斑点 (3)香草醛-盐酸试剂:喷洒 →红色(间苯二酚、间苯三酚) (4)重氮盐试剂:+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 →红色 (5)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硅胶 G 或纤维素
展开剂一— n-BuoH:HAc:H2O;15%HAc 显色剂—1%FeCl3试液 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试液→蓝、绿或黑色 鞣质与酚类的区别:+明胶 沉淀 上清液+1%eCl试液→蓝、暗绿或蓝紫色 (1)三氯化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现绿色、 污绿色、蓝黑色或暗紫色(可水解鞣质显蓝一蓝黑色,缩合鞣显绿色一污绿色)。 鞣质均是多羟基酚的衍生物,即多元酚,能和三价铁离子发生颜色反应生成复 杂的络盐 【注】此反应如遇有矿酸或有机酸、醋酸盐等存在,能阻碍颜色的生成。硝基 酚类对三氯化铁试剂无明显反应。 (2)明胶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氯化钠明溶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 淀物。 鞣质有凝固蛋白的性能。 (3)溴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lml,加溴试液1-2滴,生成白色或沉淀物,示 可能含有酚或儿茶酚鞣质。 【注】过多的溴会阻碍鞣质的沉淀,因此溴水不宜多加。 (4)香草醛一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喷雾或滴加香草 醛一盐酸试液,呈现红色斑点(多元酚类物质)。 (5)鞣质、酚类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聚酰胺;硅胶;硅胶;石膏:水(5:1:7)调成状,涂成薄板,1050 烘干45分钟。 ②展开剂:乙醇:醋酸(100: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苯: 甲醇(95:5) ③显色剂:10%三氯化铁溶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与1%铁氰化钾水溶液(1 1)显蓝一紫色斑点 黄酮及其甙类 (1)盐酸镁粉反应:+ HCI-Me→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ACl→黄色 (3)浓氨水反应:+NH3→亮黄或橙色 (4)薄层层析检査:吸附剂一一聚酰胺或硅胶G (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lm,加放少量镁粉(或锌 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岀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 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如继 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
展开剂—— n-BuOH:HAc:H2O;15%HAc 显色剂——1% FeCl3 试液 1%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试液 →蓝、绿或黑色 鞣质与酚类的区别:+明胶 —— 沉淀 上清液 +1%FeCl3 试液 →蓝、暗绿或蓝紫色 (1)三氯化铁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呈现绿色、 污绿色、蓝黑色或暗紫色(可水解鞣质显蓝一蓝黑色,缩合鞣显绿色一污绿色)。 鞣质均是多羟基酚的衍生物,即多元酚,能和三价铁离子发生颜色反应生成复 杂的络盐。 【注】此反应如遇有矿酸或有机酸、醋酸盐等存在,能阻碍颜色的生成。硝基 酚类对三氯化铁试剂无明显反应。 (2)明胶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氯化钠明溶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 淀物。 鞣质有凝固蛋白的性能。 (3)溴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1ml,加溴试液1-2滴,生成白色或沉淀物,示 可能含有酚或儿茶酚鞣质。 【注】过多的溴会阻碍鞣质的沉淀,因此溴水不宜多加。 (4)香草醛一酸试验:取检品的水溶液点于滤纸片上,干后,喷雾或滴加香草 醛一盐酸试液,呈现红色斑点(多元酚类物质)。 (5)鞣质、酚类薄层层析检出反应: ①吸附剂:聚酰胺;硅胶;硅胶;石膏:水(5:1:7)调成状,涂成薄板,1050 烘干45分钟。 ②展开剂:乙醇:醋酸(100:2);正丁醇:乙酸乙酯:水(5:4:1);苯: 甲醇(95:5)。 ③显色剂:10%三氯化铁溶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与1%铁氰化钾水溶液(1: 1)显蓝一紫色斑点。 5.黄酮及其甙类 (1)盐酸-镁粉反应:+HCl-Mg →红色 (2)三氯化铝反应:+AlCl3 →黄色 (3)浓氨水反应:+NH3 →亮黄或橙色 (4)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聚酰胺或硅胶 G (1)盐酸一镁(或锌)粉试验:取检品的乙醇溶液1ml,加放少量镁粉(或锌 粉),然后加浓盐酸4-5滴,置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如出现红色示有游离黄酮 类或黄酮甙(以同法不加镁或粉做一对照,如两管都显红色则有花色素存在。如继 续加碳酸试液使成碱笥即变成紫色双转变为蓝色,即证明含花色素)。 黄酮类的乙醇溶液,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能被镁粉还原,生成花色甙元而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