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流系统分析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学的核心问题。系统分析(systemanalysis)是利用系统科学原理,针对已有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从中找出规律的具体方法。它的应用范围已从早期的武器系统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被企业用做经营管理的决策工具。特别是随着应用数学的发展与深化,以及大容量、高速运算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系统分析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它的应用范围目前仍在继续扩大之中。物流系统分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将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3.1系统分析概述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思想、系统概念和系统理论得到了普遍承认和广泛传播。但是:对于一个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分析者由于其知识水平和专业经验的差异,可能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即便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也会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到不同的结论。尽管如此,系统分析在总体上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3.1.1系统分析的概念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逐步提高清晰度。系统分析的过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目标、系统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并进行比较、评价和协调,作出决策。3.1.2系统分析方法的起源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从系统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分析的方法是兰德公司首创的。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起因,确立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做出科学扶快择。3.2系统分析的要素-
1 第三章 物流系统分析 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学的核心问题。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是利用系统科学原理,针对已有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从中 找出规律的具体方法。它的应用范围已从早期的武器系统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中,被企 业用做经营管理的决策工具。特别是随着应用数学的发展与深化,以及大容量、高速运算的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系统分析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它的应用范围目前仍在继续扩大之中。 物流系统分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里,将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 3.1 系统分析概述 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思想、系统概念和系统理论得到了普遍承认和广泛传播。但是, 对于一个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分析者由于其知识水平和专业经验的差异,可能采取不同的分 析方法,即便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也会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到不同的结论。尽管如此, 系统分析在总体上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3.1.1 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逐步提高清晰度。 系统分析的过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 系统目标、系统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并进行比较、评价和协调,作出决 策。 3.1.2 系统分析方法的起源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从系统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 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一般认为,系统分析的方法是兰德公司首创的。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 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兰德公司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 况下,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起因,确立咨询目标,找出各种可行方案,并通过一定标准对这些 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问题和环境中做出科学抉择。 3.2 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6个,分别为:目标、备选方案(可行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准则和结论。3.2.1系统目标确定目标是系统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系统分析人员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领导者的意图,明确存在的问题,确定系统的目标。目标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的,问题分析的关键是界定问题。所谓界定问题,就是把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准确地加以说明。系统分析人员认为:如果一个问题能够解释得清清楚楚,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界定了问题以后,还不能立即确定目标,因为这时的总体目标(或称目的)太抽象。为使目的具象化,成为具体的目标,就要对其加以明确。在系统分析中常采取图解方式来播述目标与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图解方式称为目标树,如图3-1所示。目标1++日标2目标3目标4目标6目标7目标9目标5目标8日标10目标川目标12回标13目标14目标15目标16旧标17图3-1目标树在系统分析中,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作业。确定目标时,还应考虑达到此目标所采用的手段,运用图3-2的自标一手段系统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要达到的自标和所需采用的手段逐级展开,一级手段等于二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以此类推。这样层层分解下去,可以逐步明确问题的重点,并找出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系统分析时常会遇到实际进展与原来目标相偏离的情况。这就需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既要进行横向分析,也要进行纵向分析。2
2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 6 个,分别为:目标、备选方案(可行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 准则和结论。 3.2.1 系统目标 确定目标是系统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系统分析人员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领导 者的意图,明确存在的问题,确定系统的目标。 目标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来确定的,问题分析的关键是界定问题。所谓界定问题,就 是把问题的实质和范围准确地加以说明。系统分析人员认为:如果一个问题能够解释得清清 楚楚,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界定了问题以后,还不能立即确定目标,因为这时的总体目标(或称目的)太抽象。为 使目的具象化,成为具体的目标,就要对其加以明确。在系统分析中常采取图解方式来描述 目标与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图解方式称为目标树,如图31所示。 图 31 目标树 在系统分析中,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作业。确定目标时,还应考虑达到此目标所采用的 手段,运用图32的目标—手段系统图进行分析和研究。将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需采用的手段逐 级展开,一级手段等于二级目标,二级手段等于三级目标,以此类推。这样层层分解下去, 可以逐步明确问题的重点,并找出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系统分析时常会遇到实际进展与原来目标相偏离的情况。 这就需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既要进行横向分析,也要进行纵向分析
一级目标二级手段目标三级手段目标手段图3-2目标一手段系统图3.2.2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系统分析中初步拟定的可选方案,它是系统分析的基础。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好与坏、优与劣的对比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步骤。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很快地设想出几个备选方案。这些方案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但对手复杂的问题,就很难立即设计出包括细节在内的备选方案,一般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先提出轮廓设想,第二步再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轮廓设想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提出各种方案的构想,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思路。这一步的关键问题在于发散思维,大胆创新。拟定的备选方案能否创新,取决于分析人员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要有敢于冲破思维定势与环境压力的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要鼓励拟定方案的人打消顾虑,发挥出创新能力。轮廓设想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避开细节,减少对创新、设想的束缚。这一步所得到的方案是相对粗略的,需要进一步精心地设计之后才有实用价值。【例3-1】圆珠笔的磨损问题。3.2.3费用和效益建立一个系统需要有投资,系统建成后应该有效益。将方案实施的实际支出,即各备选方案实现系统自的所需投入或消耗的全部资源折算成货币形式,就是费用:系统所取得的效益或有效性,统一折算成货币尺度,称为效益。效益大于费用的设计方案是可取的,反之不可取。不同的方案必须采用同样的方法估算费用/效益,才能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比较。3.2.4系统的模型3
3 图 32 目标—手段系统图 3.2.2 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是系统分析中初步拟定的可选方案,它是系统分析的基础。在多个备选方案中 进行好与坏、优与劣的对比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步骤。 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很快地设想出几个备选方案。这些方案的内容一般比较简单。但 对于复杂的问题,就很难立即设计出包括细节在内的备选方案,一般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 步先提出轮廓设想,第二步再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 轮廓设想是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提出各种方案的构想,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 思路。这一步的关键问题在于发散思维,大胆创新。 拟定的备选方案能否创新,取决于分析人员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要有敢于冲破 思维定势与环境压力的精神。在组织工作中要鼓励拟定方案的人打消顾虑,发挥出创新能力。 轮廓设想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避开细节,减少对创新、设想的束缚。这一步所得到的方 案是相对粗略的,需要进一步精心地设计之后才有实用价值。 【例 3-1】圆珠笔的磨损问题。 3.2.3 费用和效益 建立一个系统需要有投资,系统建成后应该有效益。将方案实施的实际支出,即各备选 方案实现系统目的所需投入或消耗的全部资源折算成货币形式,就是费用;系统所取得的效 益或有效性,统一折算成货币尺度,称为效益。 效益大于费用的设计方案是可取的,反之不可取。 不同的方案必须采用同样的方法估算费用/效益,才能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比较。 3.2.4 系统的模型
模型用于描述对象和过程某一(些)方面的本质属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模型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并可在决策之前,预测它的结果。所以说,模型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使用模型的意义在于它能摆脱现实的复杂放进符合目标的假设要素、评价标准模型现实问题把握特征(不必包括所有因素)反馈图3-3问题与模型示意图系统模型反映看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它文高手实际系统而具有同类问题的共性。一个适用的系统模型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它是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2)它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3)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与模型的关系如图3-3所示,模型要反映系统的实质要素,尽量简单、经济和实用。如果模型把全部因素都包括进去,基至和实际情况一样复杂,那就很难运用。3.2.5系统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也叫准则,它是衡量备选方案优劣的指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是确定各备选方案优劣排序的根据。评价标准通常是一组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常用的指标有劳动生产率指标、成本指标、时间指标、质量和品种改善指标、劳动条件改善指标以及特定效益指标等。评价标准必须恰当,而且便手度量。3.2.6结论结论就是系统分析得到的结果,具体形式有报告、建议或意见等。对其要求主要是:一定不要用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推导,而要让月的评价研究领导者容易理解和使用。结论的作用只是阐Y结论效益准可行方案:明问题与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方案排序)模型则A1、A2..AA..费用是最终的决策方案。系统分析的结论只有经图3-4系统分析要素结构图过领导层的决策以后,才能付诸实际,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述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3-4所示,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系统自的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过开发研究得到能够实现系统自的的各种备选方案以后,建立模型,借助模型进行效益-费用分析,然后依据准则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方案的优先顺序,最后向决策者提出系统分析的结论(报告、意见或建议),以辅助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4
4 模型用于描述对象和过程某一(些)方面的本质属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模 型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并可在决策之前,预测它的结果。所以说,模型 是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使用模型的意义在于它能摆脱现实的复杂 系统模型反映着实际系统的主要特征,但它又高于实际系统而具有同类问题的共性。 一个适用的系统模型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它是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2)它 是由反映系统本质或特征的主要因素构成的;(3)它集中体现了这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模型的关系如图 33 所示,模型要反映系统的实质要素,尽量简单、经济和实用。 如果模型把全部因素都包括进去,甚至和实际情况一样复杂,那就很难运用。 3.2.5 系统的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也叫准则,它是衡量备选方案优劣的指标,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是确定 各备选方案优劣排序的根据。 评价标准通常是一组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常用的指标有劳动生产率指标、成本指标、 时间指标、质量和品种改善指标、劳动条件改善指标以及特定效益指标等。 评价标准必须恰当,而且便于度量。 3.2.6 结论 结论就是系统分析得到的结果,具体形式有报告、建议或意见等。对其要求主要是:一 定不要用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推导,而要让 领导者容易理解和使用。结论的作用只是阐 明问题与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不 是最终的决策方案。系统分析的结论只有经 过领导层的决策以后,才能付诸实际,发挥 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述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34所示。 系统分析是在明确系统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过开发研究得到能够实现系统目的的各 种备选方案以后,建立模型,借助模型进行效益费用分析,然后依据准则对备选方案进行综 合评价,以确定方案的优先顺序,最后向决策者提出系统分析的结论(报告、意见或建议), 以辅助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 图 34 系统分析要素结构图 图 33 问题与模型示意图
系统分析六要素可组成系统分析结构的概念图,如图3-5所示。探索目的评价效果(+)模型()费用可行方案评价标准图3-5系统分析结构的概念图任何问题仅做一项分析往往是不够的,一项成功的分析是一个连贯的循环,图3-6所示的分析步骤是循环进行的。可行方案模型建立问题的构成目标的确定资料的收集的拟定重新考虑检查各项引进新的分析方案综合评价方案新目标假定与资料指标图3-6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3.3系统分析的思路和要点3.3.1系统分析的思路系统的思维推理方法,就是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理解为一个从周围环境中划分出来的整体。这个整体包括许多从属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每个子系统在整体中都可能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制约。系统整体的作用只有在弄清所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清楚。系统的分析要在边界内进行,划分系统的边界有时是不容易的,但通过确定它的边界范围来鉴定它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又是必要的。系统的分析无法面面俱到,不能对系统内的所有问题都去分析解决,需要对系统整体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至于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系统所施加的影响在分析中也要加以注意,哪些有关因素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对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尤其要调查清楚。例如,分析和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可以如表3-1从经营、生产、销售等各个角度来确定边界范围。通过边界的确定,对经营管理的过去情况和当前出现的新课题进行分析,以谋求经营管理的最优决策。5
5 系统分析六要素可组成系统分析结构的概念图,如图35所示。 图 35 系统分析结构的概念图 任何问题仅做一项分析往往是不够的,一项成功的分析是一个连贯的循环,图 36 所示的 分析步骤是循环进行的。 图 36 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3.3 系统分析的思路和要点 3.3.1 系统分析的思路 系统的思维推理方法, 就是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理解为一个从周围环境中划分出来的整体。 这个整体包括许多从属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每个子系统在整体中都可能受到 其他子系统的制约。系统整体的作用只有在弄清所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清楚。 系统的分析要在边界内进行,划分系统的边界有时是不容易的,但通过确定它的边界范 围来鉴定它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又是必要的。系统的分析无法面面俱到,不能对系统内的所有 问题都去分析解决,需要对系统整体中起重要作用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解 决主要矛盾。至于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系统所施加的影响在分析中也要加以注意,哪些有关因 素是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对这些因素可能产生的结果尤其要调查清楚。 例如,分析和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可以如表 31 从经营、生产、销售等各个角度来 确定边界范围。通过边界的确定,对经营管理的过去情况和当前出现的新课题进行分析,以 谋求经营管理的最优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