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6学时)2.1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2.2系统工程方法论2.3软系统方法论2.4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2.5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与物流要素集成2.6物流系统管理观念2.7物流系统工程的程序与常用方法2.8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2.9案例分析:马兰的物流模式教学目标了解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教学重点和难点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深化和拓宽将六个学生分为一组,针对于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这两个重点让学生在课上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然后在课上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答相关问题。教学手段以PowerPoint电子教案为主,结合板书,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章 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6 学时) 2.1 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 2.2 系统工程方法论 2.3 软系统方法论 2.4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2.5 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与物流要素集成 2.6 物流系统管理观念 2.7 物流系统工程的程序与常用方法 2.8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 2.9 案例分析:马兰的物流模式 教学目标 了解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 深化和拓宽 将六个学生分为一组,针对于三维结构方法论和物流系统的常用技术这两个 重点让学生在课上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然后在课上任意或指定小组成员回 答相关问题。 教学手段 以 PowerPoint 电子教案为主,结合板书,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内容。2.1.1系统的一般形态系统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的。系统的形态与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一般可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对象系统和行为系统、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2.1.2系统的特征从本质上讲,除了前述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之外,个体性、结构性、层次性、模块性、独立性、开放性、发展性、自然性、实用性、模糊性、模型性、因果性等也是系统的本质特征。2.1.3系统工程的定义定义:用科学的方法去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系统的工作在一定期限内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科学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和细节,以求得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在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整体的优势,力求避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2.1.4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1)系统管理理论:把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对象的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整体。(2)运筹学管理数学模型:加强管理工作的定理分析。(3)科技方法的综合应用:强调综合运用各个学科和各个技术领域内所获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 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内容。 2.1.1 系统的一般形态 系统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的。 系统的形态与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一般可从以下 6 个方面进行分 析: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 统和动态系统、对象系统和行为系统、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 2.1.2 系统的特征 从本质上讲,除了前述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 应性)之外,个体性、结构性、层次性、模块性、独立性、开放性、发展性、自 然性、实用性、模糊性、模型性、因果性等也是系统的本质特征。 2.1.3 系统工程的定义 定义:用科学的方法去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 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系统的工作在一 定期限内取得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成果。 科学方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个局部和细 节,以求得整体的最优规划、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在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做到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整体的优势,力求避免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2.1.4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 (1)系统管理理论:把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对象的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整体。 (2)运筹学管理数学模型:加强管理工作的定理分析。 (3)科技方法的综合应用:强调综合运用各个学科和各个技术领域内所获
得的成就和方法,达到系统整体最优化。2.1.5系统工程的技术内容技术内容:(1)运筹学:在既定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用数量化方法(主要是数学模型)来寻求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优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和有效地运用,以期达到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果。(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是研究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3)数量经济学:通过经济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4)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5)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第二节系统工程方法论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内容。2.2.1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六个基本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把研究对象(任务、项目)都看成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将全局观点、整体观点贯彻于整个项目(任务)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好各个阶段,从整体角度实现局部的协调。(2)系统有序相关原则:系统的有序性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一定等级和层次进行的。(3)系统目标优化原则:最优化的观念贯穿于系统工程的始终,它是系统
得的成就和方法,达到系统整体最优化。 2.1.5 系统工程的技术内容 技术内容: (1)运筹学:在既定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用数量化方法(主要是 数学模型)来寻求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优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和 有效地运用,以期达到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果。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是研究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 学科。 (3)数量经济学:通过经济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4)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 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 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5)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主要内容包括:运 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 第二节 系统工程方法论 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内容。 2.2.1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六个基本原则: (1)系统整体性原则:把研究对象(任务、项目)都看成由不同部分构成 的有机整体,将全局观点、整体观点贯彻于整个项目(任务)的各个方面、各个 部分好各个阶段,从整体角度实现局部的协调。 (2)系统有序相关原则:系统的有序性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的任 何联系都是按一定等级和层次进行的。 (3)系统目标优化原则:最优化的观念贯穿于系统工程的始终,它是系统
工程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在系统工程中普遍运用最优化原则,就能使系统取得满意的效果和最佳效益。(4)系统动态性原则:把实施对象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分析系统内外的各种变化,掌握变化的性质、方向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调整规划和计划,在动态变化中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5)系统分解综合原则:分解是将具有比较密切相关关系的要素进行分组。对系统来说,就是归纳出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子系统。综合则是完成新系统的筹建过程,即选择具有性能好、适用性强的子系统,设计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形成具有更广泛价值的系统,以达到预定的目的。(6)系统创造思维原则:指以外部事物或已有的发明成果为媒介,并将它们分成若干要素,对其中的元素进行讨论研究,综合利用激发出来的灵感,来发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方法。2.2.2三维结构方法论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即霍尔三维结构,就是一种认可度较高的方法模型。它为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大系统问题提供了一个思想方法。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工程的活动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将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也纳入图中,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系统分析)、生产(实验)、安装(系统调试)、运行和更新七个阶段。逻辑维是指各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指标设计、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最优化)、方案决定、计划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了需要运用的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三维结构体系中任一阶段和步骤,还可进一步展开,形成分层次的树状体系。第三节软系统方法论重点:了解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
工程的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在系统工程中普遍运用最优化原则,就能使系统取 得满意的效果和最佳效益。 (4)系统动态性原则:把实施对象看成一个动态过程,分析系统内外的各 种变化,掌握变化的性质、方向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工作方法,调整 规划和计划,在动态变化中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 (5)系统分解综合原则:分解是将具有比较密切相关关系的要素进行分组。 对系统来说,就是归纳出相对独立、层次不同的子系统。综合则是完成新系统的 筹建过程,即选择具有性能好、适用性强的子系统,设计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形 成具有更广泛价值的系统,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6)系统创造思维原则:指以外部事物或已有的发明成果为媒介,并将它 们分成若干要素,对其中的元素进行讨论研究,综合利用激发出来的灵感,来发 明新事物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2.2.2 三维结构方法论 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即霍尔三维结构,就是一种认可度较高的方法模型。它 为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大系统问题提供了一个思想方法。 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工程的活动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 并将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也纳入图中,形成一个三 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 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系统分析)、生产(实验)、安装(系统调试)、 运行和更新七个阶段。逻辑维是指各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 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指标设计、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最优化)、 方案决定、计划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了需要运用的工程、医学、建筑、 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三维结构体系中任一阶段和步 骤,还可进一步展开,形成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第三节 软系统方法论 重点:了解软系统方法论及其应用
2.3.1系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1)20世纪69年代之前: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略,或用来组织与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非常适合应用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2)20世纪70年代开始: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众多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属于非结构性问题;三是问题本身的定义并不清楚,难以用逻辑严谨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3)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切克兰德(P.Checkland)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2.3.2切克兰德和软系统方法论切克兰德:把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称为“硬系统”方法论,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软科学问题,将遇到很多困难。提出“软系统”方法论。软系统方法论:包含了两种类型的活动。逻辑过程和内容见书中图2-4。2.3.3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可以应用于任何复杂的、组织化的情境和问题,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政治以及人为活动因素。软系统方法论在我国已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发展战略问题,在进行物流发展战略问题的分析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第四节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重点:物流系统要素。2.4.1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见书中图2-5
2.3.1 系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1)20 世纪 69 年代之前: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 略,或用来组织与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非常适合应用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 (2)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 一是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二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等众多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属于非结构 性问题; 三是问题本身的定义并不清楚,难以用逻辑严谨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描述。 (3)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切克兰德(P.Checkland)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 法论。 2.3.2 切克兰德和软系统方法论 切克兰德:把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称为“硬系统”方法论,认为完全按照 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软科学问题,将遇到很多困难。提出 “软 系统”方法论。 软系统方法论:包含了两种类型的活动。逻辑过程和内容见书中图 2-4。 2.3.3 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 可以应用于任何复杂的、组织化的情境和问题,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政治 以及人为活动因素。软系统方法论在我国已用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发展战略问题, 在进行物流发展战略问题的分析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第四节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重点:物流系统要素。 2.4.1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见书中图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