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时成绩:40% 资分 分/人 平时作业:5次*6分=30分 (2)期末作文考核: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主要参考书: 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海涛.文学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邵俊峰 审核人:王少良 课程负责人:邵俊蜂
11 (1)平时成绩:40% 出勤:5 次*1 分=5 分 课堂讨论发言:5 分/人 平时作业:5 次*6 分=30 分 (2)期末作文考核:6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主要参考书: 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海涛.文学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邵俊峰 审核人:王少良 课程负责人:邵俊峰
《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 英文名称:Py hology 总学时:32学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法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乡 《普通心理学》是法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 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心 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一般趋势,并初步掌 握和运用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自觉运 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解 决实际问题 形成科 学的心 观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6学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的实质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心理的本质: 2。了解心理学发展历史及心理学流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授课》 式 讲授与讨论 第二章认知过程 (12学时)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记忆 第三节想象与思 第四节 汪总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的概念: 2.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的基本规律: 了解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及注意的基本规律在学习与生活中 的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第三章行为的调控 (6学时)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
12 《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sychology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法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法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 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心 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的一般趋势,并初步掌 握和运用心理活动规律,科学地解释心理现象,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解 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心理观。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述 (6 学时)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心理的实质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心理的本质; 2.了解心理学发展历史及心理学流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第二章 认知过程 (12 学时)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想象与思维 第四节 注意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的概念; 2.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的基本规律; 3.了解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及注意的基本规律在学习与生活中 的应用。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第三章 行为的调控 (6 学时)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
第三节意志 教学要求: 掌握动机、需要、情绪、意志的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握 情绪的种类、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及其冲突: 2.了解动机与需要种类,了解挫折的种类及应对措施。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8学时) 第一节能力 第二节人格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概念: 2.了解主要的智力理论与人格理论及相应的测验,了解智力形成与发展的 因素,掌握气质类型的特 及气质 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40% 出勤5分,课堂讨论发言10分,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5=75分,自己 个性分析10分 2.期末考核:60% 开卷笔试按百分制记。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数材 正方,高玉样,郑日昌编著.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要参考书 志光直编。心理学.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彭韩龄主编.善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寻论.北亲:人民有出版社,2001. (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律巴多著,王垒等律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 电出版社,2003. 撰写人:杨闰荣 审核人:于明业 课程负责人:邹萍
13 第三节 意志 教学要求: 1.掌握动机、需要、情绪、意志的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掌握 情绪的种类、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及其冲突; 2.了解动机与需要种类,了解挫折的种类及应对措施。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第四章 人的心理特性 (8 学时) 第一节 能力 第二节 人格 教学要求: 1.理解并掌握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概念; 2.了解主要的智力理论与人格理论及相应的测验,了解智力形成与发展的 因素,掌握气质类型的特征及气质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与讨论 三、其它教学环节安排 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 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 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 四、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40% 出勤 5 分,课堂讨论发言 10 分,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5=75 分,自己 个性分析 10 分。 2.期末考核:60% 开卷笔试按百分制记。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编著.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主要参考书 撰写人:杨闰荣 审核人:于明业 课程负责人:邹 萍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 oduction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管理学 话用专业:法学、日语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使学生全 面掌握最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巧,形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 论框架: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 系管理等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对员工的招 聘、选拔、 测评等内容的学习,培育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 并在其 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具有完善的心智模式,并将这些知 识应用到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思维是以实际能力培养为目的,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以技能 到位为基本准绳,实现三者的统一。教学形式包括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实际操 作训练、方案设计比赛、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等 教字内 容及基 本要求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2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与任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与任务,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兴 起与发展 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2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定编定员管理:工作分析:职位评价。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设计的内容、方法和类型: 了解定编的原则、堂据定显 的方法掌握工作分析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程序 ,学会编制职位说明书了解职位 评价的方法和过程: 了解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三章:人力资源计划 (2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与功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预测:人力资源计划程序与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与功能,掌握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 掌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的方法:熟悉人力资源计划的程序与实施。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操作川练相结合。 第四章:人员招聘与人才测评 (4学时) 教学内容:人员招聘:人员选拔与人员测评:面试: 教学要求: 了解人员招聘的目的、程序与原则:掌握人员招聘的途径及方法: 掌握人员选拔与测评的技术:掌握面试的方法及技巧: 名
1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管理学 适用专业:法学、日语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讨论,使学生全 面掌握最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巧,形成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 论框架;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 系管理等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现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对员工的招 聘、选拔、测评等内容的学习,培育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并在此基 础上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具有完善的心智模式,并将这些知 识应用到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思维是以实际能力培养为目的,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以技能 到位为基本准绳,实现三者的统一。教学形式包括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实际操 作训练、方案设计比赛、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等。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与任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与任务,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兴 起与发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2 学时) 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定编定员管理;工作分析;职位评价。 教学要求:掌握组织设计的内容、方法和类型;了解定编的原则、掌握定员 的方法;掌握工作分析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程序,学会编制职位说明书;了解职位 评价的方法和过程;了解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三章:人力资源计划 (2 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与功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 预测;人力资源计划程序与实施。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与功能,掌握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 掌握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的方法;熟悉人力资源计划的程序与实施。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 第四章:人员招聘与人才测评 (4 学时) 教学内容:人员招聘;人员选拔与人员测评;面试; 教学要求:了解人员招聘的目的、程序与原则;掌握人员招聘的途径及方法; 掌握人员选拔与测评的技术;掌握面试的方法及技巧;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笋五音,人品的使用与调? (2学时) 教学内容: 人员的使用与 :人员流动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人员使用与调配的原则、了解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熟悉 我国的人事任用方式:掌握人员流动的基本理论:熟悉人员流动的原则及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六章:绩效管理 (4学时) 致学内 专效管理的意义: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的执行及问题:绩 效反馈与改进:平衡计分卡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掌握各种绩效考核的方法:掌握绩效考核 的执行及问题:熟悉绩效反馈与改进的内容:了解平衡计分卡法的基本知识和应 用。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七章:薪酬管理 (4学时) 教学内容:薪酬管理概述:工资与福利:薪酬管理策略:现代薪酬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薪酬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工资与福利的构成及设计技巧:掌 握薪酬管理的基本策略:了解现代薪酬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八章: 人员培训 (4学时) 教学内容:人员培训概述:新员工培训与管理人员的开发:培训的组织管 理。 教学要求:了解人员培训的内容、原则与作用:掌握培训的基本方法:掌握 对不同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法:灵活掌握培训的组织管理技巧。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第九章:职业生涯管理 (4学时)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管理概述: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 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概念及意义:掌握影响职业生涯的各种 因,知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学会进行白我管理,堂据企业的职业生泪 管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设计训练相结合。 第十章:劳动关系管理 (2学时) 教学内容: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劳动合同管理: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和原则: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十一章: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2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内容:跨文化管理的类型和人力资 源管理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内容,掌握跨文化管理的类型: 熟悉人力资 原跨文化管理的对策 三、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出勤占20%,课
15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五章:人员的使用与调配 (2 学时) 教学内容:人员的使用与调配;人员流动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人员使用与调配的原则、了解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熟悉 我国的人事任用方式;掌握人员流动的基本理论;熟悉人员流动的原则及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六章:绩效管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的执行及问题;绩 效反馈与改进;平衡计分卡法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掌握各种绩效考核的方法;掌握绩效考核 的执行及问题;熟悉绩效反馈与改进的内容;了解平衡计分卡法的基本知识和应 用。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七章:薪酬管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薪酬管理概述;工资与福利;薪酬管理策略;现代薪酬的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薪酬的含义及内容;掌握工资与福利的构成及设计技巧;掌 握薪酬管理的基本策略;了解现代薪酬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八章:人员培训 (4 学时) 教学内容: 人员培训概述;新员工培训与管理人员的开发;培训的组织管 理。 教学要求:了解人员培训的内容、原则与作用;掌握培训的基本方法;掌握 对不同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法;灵活掌握培训的组织管理技巧。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第九章:职业生涯管理 (4 学时) 教学内容:职业生涯管理概述;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 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概念及意义;掌握影响职业生涯的各种 因素,熟知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学会进行自我管理,掌握企业的职业生涯 管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实际设计训练相结合。 第十章:劳动关系管理 (2 学时) 教学内容: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劳动合同管理;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和原则;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现状及相关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第十一章: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2 学时)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内容;跨文化管理的类型和人力资 源管理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及内容,掌握跨文化管理的类型; 熟悉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对策; 三、考核方式 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占 40%。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出勤占 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