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 我校“学有所长,优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指导方法 培养习惯,搭建舞台,陶冶性情”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 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 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 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八年级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 析如下 八年级11班 学生人数优良率及格率低分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1.64% 57% B+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 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 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 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 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 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 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 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 我校“学有所长,优有特色”的办学方针,我们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指导方法, 培养习惯,搭建舞台,陶冶性情”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 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 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 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八年级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 析如下: 八年级 11 班 学生人数 优良率 及格率 低分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61 1.64% 57% 1.87 B+ E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 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 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 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 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 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 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 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
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 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 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 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髙深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 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岀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 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 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 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 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 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 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 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 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 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 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 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 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 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 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 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 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 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 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2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 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 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 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 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 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 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 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力度,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 Internet,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2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 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 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 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 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 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
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內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 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 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 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帮 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 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 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
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 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 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 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 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 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 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 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
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 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 期中考试-期未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 课时 教学进度 沁园春雪2课时2、雨说2课时3、星星变奏曲1课时 15课时A、外国诗两首2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果时 周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机动课3课时 乐业与敬业2课时6、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课时 10课时、傅雷家书两则2课时8、致女儿的信1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性学习、3课时 第六周国庆长假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1智取生辰纲3课时18、杨修之死1课时 第周 第 争|15课时19、范进之举3课时20香菱学诗1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课时机动2课时 3课时阶段测试2课时段考9、故乡3课时10、孤 15课时 独之旅1课时11、我的叔叔于勒3课时12、心声1课时写作
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 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七、教学进度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 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 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 课时 教学进度 第 周 第 周 15 课时 1、沁园春 雪 2 课时 2、雨说 2 课时 3、星星变奏曲 1 课时 4、外国诗两首 2 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3 课时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2 课时 机动课 3 课时 第 周 第 周 10 课时 5、乐业与敬业 2 课时 6、纪念伏乐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 课时 7、傅雷家书两则 2 课时 8、致女儿的信 1 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 性学习、3 课时 第六周 国庆长假 第 周 第 周 15 课时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2 课时 17、智取生辰纲 3 课时 18、杨修之死 1 课时 19、范进之举 3 课时 20 香菱学诗 1 课时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课时 机动 2 课时 第 周 第 周 15 课时 复习 3 课时 阶段测试 2 课时 段考 9、故乡 3 课时 10、孤 独之旅 1 课时 11、我的叔叔于勒 3 课时 12、心声 1 课时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