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 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 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 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 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 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 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 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 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 最终解释权手里。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 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 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50块钱就能买到 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 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 德诚信制约的。 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 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 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 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杈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 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 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 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 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 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 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 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
湖南省怀化市 2019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 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 月 11 日上午,携程针 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 票是系统 Bug 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 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 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 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 的 2018 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 其列为 2019 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 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 最终解释权手里。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 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 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 50 块钱就能买到 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 100 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 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 德诚信制约的。 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 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 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 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 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 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 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 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 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 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 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 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
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 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 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 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 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3-21,作者邓海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 利润的做法。 B.“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 休 C.“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 问题。 D.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 合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 明朗的态度。 B.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 者自身的说法。 C.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 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 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 位 B.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 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 性推送 D.“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 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在中国是战国时代发明的,西汉后 期至东汉十分兴旺,东汉末期开始衰落。十六国时叉重新出现,北朝后期出现了 釉中挂彩新工艺,并转移到生产瓷器的手工业作坊中生产,即白胎釉陶。唐代釉 陶工艺来了一个大飞跃,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等基本釉 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三彩 雄浑绚烂,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一一盛唐时期典型的艺术风格
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 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道理:在宰 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 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 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9-03-21,作者邓海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 利润的做法。 B.“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 休。 C.“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 问题。 D.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 合法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 明朗的态度。 B.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 者自身的说法。 C.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 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 D.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 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 位。 B.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 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 C.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 性推送。 D.“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 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在中国是战国时代发明的,西汉后 期至东汉十分兴旺,东汉末期开始衰落。十六国时叉重新出现,北朝后期出现了 釉中挂彩新工艺,并转移到生产瓷器的手工业作坊中生产,即白胎釉陶。唐代釉 陶工艺来了一个大飞跃,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等基本釉 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三彩”。它 雄浑绚烂,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期典型的艺术风格
唐三彩是一种挂铅釉的陶器,它的胎质大多为白色黏土,即北方坩土作胎,也有 少数红陶胎。先入窑素烧至1000左右作出陶坯,然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烧至900 即成,由于烧釉温度较低,所以不易变形,三彩铅釉一律用氧化焰烧成。 三彩釉是由坩土、石英、草木灰和铅的氧化物配成的一种透明釉。这种铅料,不 加呈色剂就是白釉,羼入适量的氧化铜就烧成绿色,羼入氧化铁就出现褐色、黄 色,如果羼入氧化钴就呈现蓝色,这是三彩釉的基本色调。在此基础上发挥工匠 髙度的智慧和技巧就配出了白色、浅黄、赭黄、褐红、翠绿、深绿、天蓝、藏蓝、 茄紫等色彩。一彩、二彩,或彩色缤纷的多彩,几乎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 的地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作出搅胎器皿,具有年轮、大理石纹理的艺术效 果,在艺术陶器中别具一格。 关于唐三彩的用途,根据多年考古经验,唐三彩由墓葬出土占绝大多数。唐朝文 化遗址也有部分出土,这说明很大部分作品是为满足当时厚葬之风需要而生产的 明器。唐代日用青瓷和白瓷已经大批生产,釉陶的实用价值不如瓷器,所以釉陶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不如瓷器。对死人的厚葬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风气,体现了当时 意识形态的需要 唐三彩的种类,计有俑类、器物、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俑类 又可分为人和动物两类,属于人类形象的有天王、力士、武官、文吏、贵妇、男 僮、女侍,牵马牵骆驼的胡人、乐舞、杂技以及介乎人兽之间的镇墓兽;动物形 象有马、骆驼、驴、牛、羊、狗、狮、虎、猪、麒麟等:器物有盛器樽、壶、瓶、 罐、碗、盘、钵、杯、盒等:寝室用具有唾壶、枕等;供器有塔形罐、尊:各类 模型有住房、仓库、厕所、假山、车、钱柜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三彩内 容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三彩中一大部分人物、动物作品,是杰出的雕塑品,气魄雄伟而表情细腻。唐 继隋而统一中国,艺术上熔铸南北,以雕塑而言,在北方浑厚劲健基础上加进了 南方的清新柔润之美。以三彩俑的形象为例,由于一般形体比较小,手法以洗练 明快为主,重在摄取神态,但也决不忽略必要的细节刻画。那些高髻广袖的女俑, 淡淡的妆,微微的笑,开朗而深情,显得静中有动。鲜于庭诲墓中出土的一件双 手拱举的女立俑,微扭身躯,面部向左,斜视,靓妆炫眼,真正达到了神形兼备 的境界。 唐三彩的人物形象和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两个 很明显的特点:(1)手法上汉至南北朝比较粗犷,唐三彩比较细腻。前者形象没 有线条的曲线美,后者婉转多变。(2)前者没有性格变化,面目板滞,后者有地 位、年龄、种族等性格特征,且较明显。 在众多的动物形象中,雄健的骏马和稳重憨厚的骆驼塑得最出色。它们结构分明, 比例准确,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唐代艺术家们在石雕、陶塑和绘画上表现骏马的 形象极多,文人诗人评论这些作品的标准也极严格。唐三彩的马大多是线型流畅, 骨肉匀停,神完气足。艺术家们主要在于表现精神,用内在的劲而发外在的形。 鲜于庭诲墓出土,现在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白色三花马、洛阳唐墓出土的大 黑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虽然较之龙门石雕、敦煌彩塑有形 体大小之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成就却各有所长,同样为唐代艺术百花园增添光 (选自《中国古代陶瓷》,作者李知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删改) 4.关于“唐三彩”,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唐三彩是一种挂铅釉的陶器,它的胎质大多为白色黏土,即北方坩土作胎,也有 少数红陶胎。先入窑素烧至 1000 左右作出陶坯,然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烧至 900 即成,由于烧釉温度较低,所以不易变形,三彩铅釉一律用氧化焰烧成。 三彩釉是由坩土、石英、草木灰和铅的氧化物配成的一种透明釉。这种铅料,不 加呈色剂就是白釉,羼入适量的氧化铜就烧成绿色,羼入氧化铁就出现褐色、黄 色,如果羼入氧化钴就呈现蓝色,这是三彩釉的基本色调。在此基础上发挥工匠 高度的智慧和技巧就配出了白色、浅黄、赭黄、褐红、翠绿、深绿、天蓝、藏蓝、 茄紫等色彩。一彩、二彩,或彩色缤纷的多彩,几乎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 的地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泥料作出搅胎器皿,具有年轮、大理石纹理的艺术效 果,在艺术陶器中别具一格。 关于唐三彩的用途,根据多年考古经验,唐三彩由墓葬出土占绝大多数。唐朝文 化遗址也有部分出土,这说明很大部分作品是为满足当时厚葬之风需要而生产的 明器。唐代日用青瓷和白瓷已经大批生产,釉陶的实用价值不如瓷器,所以釉陶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不如瓷器。对死人的厚葬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风气,体现了当时 意识形态的需要。 唐三彩的种类,计有俑类、器物、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俑类 又可分为人和动物两类,属于人类形象的有天王、力士、武官、文吏、贵妇、男 僮、女侍,牵马牵骆驼的胡人、乐舞、杂技以及介乎人兽之间的镇墓兽;动物形 象有马、骆驼、驴、牛、羊、狗、狮、虎、猪、麒麟等:器物有盛器樽、壶、瓶、 罐、碗、盘、钵、杯、盒等:寝室用具有唾壶、枕等;供器有塔形罐、尊;各类 模型有住房、仓库、厕所、假山、车、钱柜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三彩内 容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三彩中一大部分人物、动物作品,是杰出的雕塑品,气魄雄伟而表情细腻。唐 继隋而统一中国,艺术上熔铸南北,以雕塑而言,在北方浑厚劲健基础上加进了 南方的清新柔润之美。以三彩俑的形象为例,由于一般形体比较小,手法以洗练 明快为主,重在摄取神态,但也决不忽略必要的细节刻画。那些高髻广袖的女俑, 淡淡的妆,微微的笑,开朗而深情,显得静中有动。鲜于庭诲墓中出土的一件双 手拱举的女立俑,微扭身躯,面部向左,斜视,靓妆炫眼,真正达到了神形兼备 的境界。 唐三彩的人物形象和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两个 很明显的特点:(1)手法上汉至南北朝比较粗犷,唐三彩比较细腻。前者形象没 有线条的曲线美,后者婉转多变。(2)前者没有性格变化,面目板滞,后者有地 位、年龄、种族等性格特征,且较明显。 在众多的动物形象中,雄健的骏马和稳重憨厚的骆驼塑得最出色。它们结构分明, 比例准确,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唐代艺术家们在石雕、陶塑和绘画上表现骏马的 形象极多,文人诗人评论这些作品的标准也极严格。唐三彩的马大多是线型流畅, 骨肉匀停,神完气足。艺术家们主要在于表现精神,用内在的劲而发外在的形。 鲜于庭诲墓出土,现在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白色三花马、洛阳唐墓出土的大 黑马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这些优秀作品,虽然较之龙门石雕、敦煌彩塑有形 体大小之别,但是,它们的艺术成就却各有所长,同样为唐代艺术百花园增添光 彩。 (选自《中国古代陶瓷》,作者李知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删改) 4.关于“唐三彩”,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三彩”在制作时,在同一陶器上,往往同时交错使用“黄、绿、白”或 “黄、绿、蓝、赭”等基本釉色,达到绚丽多彩的效果。 B.“唐三彩”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先以白色黏土(少数用红陶)做好胎, 入窑烧出陶坯,然后上好三彩釉,再入窑烧即成 C.“唐三彩”有俑类、器物、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种类,这 些不同种类的瓷器可以用于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D.“唐三彩”的人物形象比较细腻,有线条的曲线美;有较明显的地位、年龄、 种族等性格特征,非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人象可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唐代出现“唐三彩”,期间历经千年,有 起有落。“唐三彩”以其雄浑绚烂,彰显了盛唐典型的艺术风格。 B.制作三彩俑重摄取神态,也不忽略必要的细节。唐三彩中的女俑表情细腻, 神态鲜明,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C.在唐三彩众多的俑类动物形象中,雄健的骏马和稳重憨厚的骆驼结构分明, 比例准确,富于艺术的概括力,是最出色的。 D.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白色三花马、洛阳唐墓出土的大黑马线型流畅,骨肉 匀停,神完气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超过了当时的龙门石雕、敦煌彩塑 6.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唐三彩”的特点。(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极的春天 许仙 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早就厌倦了热带丛林的生活;因为是热带 它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不知道冬眠是怎么回事,每天活得很匆忙、 很累,它就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老火炼蛇听说北方有个很好的休息之地,叫北极, 它就狠狠心,走了。 老火炼蛇走出那片生活了五百年的丛林,停在丛林北边的一棵老树下;它回头望 望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这一走可能就永远不回来了。老树是它几百年的老朋友, 老火炼蛇总得跟它道个别、辞个行。老树非常吃惊,说你怎么会有如此稀奇古怪 的想法呢?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谁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呢?老树劝它 不要走,这里的生活虽说千篇一律,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才活得省心, 你怎么活也不会出问题。老火炼蛇摇头道:“唉,什么样的活法我都活过N遍了, 没意思。”它绕树一匝,拥抱了一下老朋友,匆匆离去。 老火炼蛇一路向北,来到青山绿水的江南。江南美,它替老树可惜,如果老树生 长在江南的青山上,那将是多么高大的树呀,不知令多少人赞叹呢。老火炼蛇逢 山过山,遇河过河,旅途生活非常精彩。在山中它遇到一头大野猪。大野猪活了 很多年,在野猪中已经是位长者,但它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火炼蛇,吓得拔腿就 逃。老火炼蛇奋起直追,它们俩在髙山上赛跑,最终老火炼蛇截住了它。野猪苦 苫哀求道:“别吃我。”老火炼蛇笑道:“谁说我要吃你了?”野猪颤抖道:“那 你追我干什么?”老火炼蛇说:“玩玩呗,这多有意思呀。”野猪得知老火炼蛇 要去北极,惊诧得铜铃大的眼珠子都丢出来了,它说:“你是生活在热带的火炼 蛇,去那个冰天雪地的北极做什么?找死呀。”老火炼蛇生气道:“你才找死呢 我们蛇是冻不死的,那叫冬眠,等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又苏醒了
A.“唐三彩”在制作时,在同一陶器上,往往同时交错使用“黄、绿、白”或 “黄、绿、蓝、赭”等基本釉色,达到绚丽多彩的效果。 B.“唐三彩”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先以白色黏土(少数用红陶)做好胎, 入窑烧出陶坯,然后上好三彩釉,再入窑烧即成。 C.“唐三彩”有俑类、器物、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种类,这 些不同种类的瓷器可以用于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D.“唐三彩”的人物形象比较细腻,有线条的曲线美;有较明显的地位、年龄、 种族等性格特征,非汉代陶俑、魏晋南北朝釉陶人象可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铅釉陶器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唐代出现“唐三彩”,期间历经千年,有 起有落。“唐三彩”以其雄浑绚烂,彰显了盛唐典型的艺术风格。 B.制作三彩俑重摄取神态,也不忽略必要的细节。唐三彩中的女俑表情细腻, 神态鲜明,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C.在唐三彩众多的俑类动物形象中,雄健的骏马和稳重憨厚的骆驼结构分明, 比例准确,富于艺术的概括力,是最出色的。 D.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白色三花马、洛阳唐墓出土的大黑马线型流畅,骨肉 匀停,神完气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超过了当时的龙门石雕、敦煌彩塑。 6.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唐三彩”的特点。(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北极的春天 许仙 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早就厌倦了热带丛林的生活;因为是热带, 它从出生到现在,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不知道冬眠是怎么回事,每天活得很匆忙、 很累,它就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老火炼蛇听说北方有个很好的休息之地,叫北极, 它就狠狠心,走了。 老火炼蛇走出那片生活了五百年的丛林,停在丛林北边的一棵老树下;它回头望 望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这一走可能就永远不回来了。老树是它几百年的老朋友, 老火炼蛇总得跟它道个别、辞个行。老树非常吃惊,说你怎么会有如此稀奇古怪 的想法呢?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谁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呢?老树劝它 不要走,这里的生活虽说千篇一律,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所以才活得省心, 你怎么活也不会出问题。老火炼蛇摇头道:“唉,什么样的活法我都活过 N 遍了, 没意思。”它绕树一匝,拥抱了一下老朋友,匆匆离去。 老火炼蛇一路向北,来到青山绿水的江南。江南美,它替老树可惜,如果老树生 长在江南的青山上,那将是多么高大的树呀,不知令多少人赞叹呢。老火炼蛇逢 山过山,遇河过河,旅途生活非常精彩。在山中它遇到一头大野猪。大野猪活了 很多年,在野猪中已经是位长者,但它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火炼蛇,吓得拔腿就 逃。老火炼蛇奋起直追,它们俩在高山上赛跑,最终老火炼蛇截住了它。野猪苦 苦哀求道:“别吃我。”老火炼蛇笑道:“谁说我要吃你了?”野猪颤抖道:“那 你追我干什么?”老火炼蛇说:“玩玩呗,这多有意思呀。”野猪得知老火炼蛇 要去北极,惊诧得铜铃大的眼珠子都丢出来了,它说:“你是生活在热带的火炼 蛇,去那个冰天雪地的北极做什么?找死呀。”老火炼蛇生气道:“你才找死呢。 我们蛇是冻不死的,那叫冬眠,等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就又苏醒了
老火炼蛇告别野猪,执意往北挺进。它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大草原;大草原芳草 萋萋,就像铺了天大地大的绿绒毯,老火炼蛇在绿绒毯上翻滚、畅游,捕捉野兔, 那个美劲就别提了;它飞速地穿游在大草原上,就像一条移动的河流。数十只秃 鹫发现这条彩色的河流,纷纷停在河流上。老火炼蛇回过头来,把秃鹫吓坏了 又纷纷逃入空中。老火炼蛇没有理睬它们,独自戏耍着,继续向北。秃鹫中的带 头大哥好奇问它去哪儿?老火炼蛇说去北极。禿鹫们发出古怪的笑声。老火炼蛇 问它们笑什么?秃鹫反问道:“你知道北极吗?”老火炼蛇摇摇头。秃鹫大哥说: “那儿成年雪花飞舞,冰冻千尺,你一条火炼蛇,虽说有五百年的道行,那也不 是你该呆的地方呀。”老火炼蛇说:“知道那儿冷,我才去的。”“呵,为什 么?”“我活了五百年,太累了,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它们告诉我北极是 最佳的去处。”“你上当了!赶紧回你的热带吧。”老火炼蛇坚定地摇摇头,它 说:“即使是最冷的地方,它也应该有春天呀。”秃鹫大哥说:“你会死得很惨 的。”老火炼蛇却无所谓地笑道:“那就死得很惨吧。死,其实是最大的休 息。”“简直无可救药!”秃鹫们不再理睬它。老火炼蛇就一往无前地向北,再 向北 秃鹫们认准这老家伙会死在去北极的路上,它们尾随着老火炼蛇,准备等它寿终 正寝后收拾残局;老火炼蛇越往北,天气就越是寒冷,行动就越缓慢。秃鹫们跟 了一天又一天,跟了一程又一程;但老火炼蛇夜以继日地游,加快了前行的节奏, 尽管它游得越来越慢。禿鹫们估计它早就该翘了,但它却依旧坚持着。虽说蛇是 冷血动物,但在这很北的北方,外界的寒冷早就超过了它的冷血。这儿的低温连 秃鹫们都感到绝望,可是这条来自热带的老火炼蛇咋就这么耐寒呢?它咋就还不 翘呢?是的,老火炼蛇缓缓地扭动着巨大的身躯,一小弯又一小弯地扭动着身躯, 慢慢地向它心中的北极推进 跟随老火炼蛇已经很久的秃鹫早就不耐烦了,纷纷向带头大哥提议,老火炼蛇行 动缓慢,失去反击的能力,现在大家合力攻击,定能将它收拾了。但是,奇了怪 了,带头大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帮助老火炼蛇完成终生的心愿 禿鹫们傻眼了。带头大哥说:“靠老火炼蛇的力量,是无法抵达北极的:但它的 这种精神令我肃然起敬,我想借大家的力量送它一程,你们看怎么样?”秃鹫们 也深有同感,齐声道好。 于是,禿鹫们抓住老火炼蛇身体的不同部位,齐心协力,用它们强有力的翅膀, 带着老火炼蛇飞上天空,迅速向北极飞去。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突然发 现天空上飞过一道彩虹,惊讶得哇哇大叫。秃鹫们将老火炼蛇安放在北极一座空 旷的冰岛上。老火炼蛇匍匐在晶莹剔透的冰上,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意迅速将它包 围,它知道那就是它想要的休息,便进入传说中的冬眠。雪落在老火炼蛇身上, 雪落在雪上,老火炼蛇冬眠在厚实的雪堆中 又是五百年过去了,春去春又回,老火炼蛇至今依旧冬眠在北极的雪层中。 (摘自:2015年中国优秀微型小说)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介绍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结尾“又是五百年过去 了”,点出老火炼蛇漫长的一生。 B.文章以“北极的春天”为题,设置悬念,并结合老火炼蛇去北极冬眠的故事 揭示了文章主旨 C.“惊诧得铜铃大的眼珠子都丢出来了”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野 猪对老火炼蛇行为的震惊
老火炼蛇告别野猪,执意往北挺进。它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大草原;大草原芳草 萋萋,就像铺了天大地大的绿绒毯,老火炼蛇在绿绒毯上翻滚、畅游,捕捉野兔, 那个美劲就别提了;它飞速地穿游在大草原上,就像一条移动的河流。数十只秃 鹫发现这条彩色的河流,纷纷停在河流上。老火炼蛇回过头来,把秃鹫吓坏了, 又纷纷逃入空中。老火炼蛇没有理睬它们,独自戏耍着,继续向北。秃鹫中的带 头大哥好奇问它去哪儿?老火炼蛇说去北极。秃鹫们发出古怪的笑声。老火炼蛇 问它们笑什么?秃鹫反问道:“你知道北极吗?”老火炼蛇摇摇头。秃鹫大哥说: “那儿成年雪花飞舞,冰冻千尺,你一条火炼蛇,虽说有五百年的道行,那也不 是你该呆的地方呀。”老火炼蛇说:“知道那儿冷,我才去的。”“呵,为什 么?”“我活了五百年,太累了,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它们告诉我北极是 最佳的去处。”“你上当了!赶紧回你的热带吧。”老火炼蛇坚定地摇摇头,它 说:“即使是最冷的地方,它也应该有春天呀。”秃鹫大哥说:“你会死得很惨 的。”老火炼蛇却无所谓地笑道:“那就死得很惨吧。死,其实是最大的休 息。”“简直无可救药!”秃鹫们不再理睬它。老火炼蛇就一往无前地向北,再 向北。 秃鹫们认准这老家伙会死在去北极的路上,它们尾随着老火炼蛇,准备等它寿终 正寝后收拾残局;老火炼蛇越往北,天气就越是寒冷,行动就越缓慢。秃鹫们跟 了一天又一天,跟了一程又一程;但老火炼蛇夜以继日地游,加快了前行的节奏, 尽管它游得越来越慢。秃鹫们估计它早就该翘了,但它却依旧坚持着。虽说蛇是 冷血动物,但在这很北的北方,外界的寒冷早就超过了它的冷血。这儿的低温连 秃鹫们都感到绝望,可是这条来自热带的老火炼蛇咋就这么耐寒呢?它咋就还不 翘呢?是的,老火炼蛇缓缓地扭动着巨大的身躯,一小弯又一小弯地扭动着身躯, 慢慢地向它心中的北极推进。 跟随老火炼蛇已经很久的秃鹫早就不耐烦了,纷纷向带头大哥提议,老火炼蛇行 动缓慢,失去反击的能力,现在大家合力攻击,定能将它收拾了。但是,奇了怪 了,带头大哥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帮助老火炼蛇完成终生的心愿。 秃鹫们傻眼了。带头大哥说:“靠老火炼蛇的力量,是无法抵达北极的;但它的 这种精神令我肃然起敬,我想借大家的力量送它一程,你们看怎么样?”秃鹫们 也深有同感,齐声道好。 于是,秃鹫们抓住老火炼蛇身体的不同部位,齐心协力,用它们强有力的翅膀, 带着老火炼蛇飞上天空,迅速向北极飞去。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突然发 现天空上飞过一道彩虹,惊讶得哇哇大叫。秃鹫们将老火炼蛇安放在北极一座空 旷的冰岛上。老火炼蛇匍匐在晶莹剔透的冰上,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意迅速将它包 围,它知道那就是它想要的休息,便进入传说中的冬眠。雪落在老火炼蛇身上, 雪落在雪上,老火炼蛇冬眠在厚实的雪堆中。 又是五百年过去了,春去春又回,老火炼蛇至今依旧冬眠在北极的雪层中。 (摘自:2015 年中国优秀微型小说)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介绍老火炼蛇在热带丛林生活了五百年,结尾“又是五百年过去 了”,点出老火炼蛇漫长的一生。 B.文章以“北极的春天”为题,设置悬念,并结合老火炼蛇去北极冬眠的故事, 揭示了文章主旨。 C.“惊诧得铜铃大的眼珠子都丢出来了”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野 猪对老火炼蛇行为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