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h.issnl001-053x.1998.0B.B1 第20卷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0 No.3 1998年6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1998 CaO一Fe,O3混合层内反应初期 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研究 郭兴敏” 杜鹤桂 1)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北京1000832)东北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沈阳1I006 摘要从理论上导出了CO一心,O,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模型: 1-1-kBR-k(1+kBR)'=(2k,M1p,·D△C. 其中k,=P.-Pp,-P.k,=p,-p0,-P小B=1+从P,m/MP.经II60℃和1190C 下的基础实验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同时得到该两温度水平下氧化钙在铁酸一钙内有 效扩散系数分别为4.34x10-cms和2.32×10-*cms. 关键词混合层:形成:动力学/铁酸钙 分类号TFO46.4 随着高碱度烧结矿在高炉中被大量使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铁酸钙粘结相是影响烧结矿的 强度和还原性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铁酸钙在烧结中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条件是必要的, 近年来在这方面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成功地把单矿物的生成与混合料烧结 联系起来,定量地描述烧结料层内铁酸钙生成过程的研究还很少,作为铁酸钙生成的基础研 究,本文从固一固相反应人手,结合基础实验,对CO一F心,O混合层内铁酸钙生成初期的动 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 1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设混合层内每个赤铁矿和石灰的颗粒都呈球形,且相间均匀分布,因而,两者在反应前的 相对位置可以如图1进行简化.反应发生后,形成铁酸钙层即其断面结构如图?所示.根据实 验研究表明,CaO与Fe,O,的反应速度是受铁酸钙层内的扩散控制,而且CaO不是过量时,铁 酸二钙生成量比较少向,可以认为铁酸钙生成是向赤铁矿粒径缩小的方向进行, 如果石灰的反应速度用它在铁酸钙生成层内的扩散通量来表示,那么,稳定态下任意半 径处的扩散通量是一定的,即: dn J=-=4rDd=恒值 (1) 式中,n石灰的摩尔数,mol:D是CaO的有效扩散系数,cm·s.在铁酸钙层中从r,积分到 r,得 d=4D,(C,-C) dn(,I1、 (2) 1997-0926收格郭兴敏男,38岁,副研究员,博士 国家教育委员会网国人员基金资助项日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1998. 03. 031
·24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石灰 赤铁 赤铁矿一 ,石灰 图1混合层内赤铁矿与石灰颗粒分布示意图 图2赤铁矿与石灰石颗粒反应断面示意图 式中,C,和Cs分别是铁酸钙层内CaO/cf(铁酸钙)和Fe,O,cf界面上CaO的浓度,mol/cm.在 Fe,O,颗粒与铁酸钙生成层界面上发生如下反应: xCaO+yFe,O=Ca,Fe2O+ (3) dnc xdn J=-di=-ydi (4) 式中,n,表示Fe,O,的摩尔数,mol;t是反应时间,s,由图2可知, n=(4/3)πrp,/M (5) 其中,ppM分别是Fe,O,的密度(g·cm)和摩尔质量(g·mol-).把式(5)代入式(4)微分 得: J=-x.4rrp.d山 (6) 联立式(2)和式(6),得: 告=4mc-6 (7) 根据反应(3),由物质守恒定律得: (4/3)p-+(4/3)pr-r)=(43)pr-r) (8) 即: (Pr-Pori Pu-por (9) Pst-Pc Pas-Pc x rp porp dr M Per-Pc Par-Pc dr= De(Co-Cs) (10) 另外,实验结果表明CaO和Fe,O,反应首先形成CaO·Fe,O,,假设反应初期取x/y=1并 在反应界面处于动态平衡,即 Ca0+Fe,0=Ca0·Fe.0,△G°=-29710-4.81T(J·mol-) (11) 平衡常数 K=- 29710+4.81T (12) aca RT 在反应界面(c,Fe,O,)上,a=1,a=1,ae=fCs,由于CaO的浓度很低取f=l,则有 sC=0.082exW-0.579-3573/n,(moVem Cs= (13) M 在CaO/c,界面的铁酸钙层的一侧,取CaO的浓度从零到形成2CaO·Fe,O,前临界浓度的平 均值,即
Vol.20 No.3 郭兴敏等:CaO-FzO3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研究 ·249· Co=p/2Mt (14) 代入相应值得C。=0.0107mol·cm.这样△C=C.-Cs=0.0107-0.082exp-0.579- 3573/刀,它只是温度的函数.对式(10)进行积分得: -P:-pOri -2)2Mp -D。·△Ct (15) Psi-Pr Pe-prL Par-Pc Pa-Pc 由图2可知铁酸钙体积生成率(R): (4/3)πr-(4/3)πr3r-r2 R= (16) (4/3)πr0 令m=nn可以导出n和r,的关系: r。=(Mp,m/Mpe+I)3·r (17) 联立式(9),式(16)和式(17)求解得: 1Ps-PeX(McPrm+MPo)R. (18) M.P(P:-Pc) 把式(18)代人式(15)即可得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方程: 1-k(I-k,BR)2-k(I+kBR)3=(2kM,IP月·D△C1 (19) 式中k=p-p)Mp,-Pk=(pr-Pe)/(p-P,B=I+MPm/MPc· 2 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把分析纯CaO和Fe,O,化学试剂,经1000℃焙烧1.5h后用制样机磨至不同粒级,其中 Ca0的粒度小于0.045mm,Fe,0,的粒度分别为0.075~0.100mm,0.100~0.150mm.然后,取 CaO和Fe,O,按摩尔比m=2.0,1.0,0.5进行配料,注人少量无水乙醇在乳钵内混匀,施加 1.57×10'NVm的压力制成圆饼状(中14mm×(12~14)mm).实验时,把试样放入电炉内,分别 在1160℃和1190℃恒温下进行焙烧,采用不同时间进行取样,达到反应时间后对试样进行 水冷,铸型和研磨,在光学显微镜下结合面积求积仪进行矿物组成定量.定量时沿试样断面计 点,通过某一矿物点数占试样断面总点数的比例,计算出铁酸钙矿物生成的面积百分率) 铁酸钙生成的面积比率(R)与体积比率(R)的关系可由下式计算: (I+k,BR,)3-(I-k,BR)3 R、= B373 (20) 式中的基础数据在表1给出,最后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对生成产物进行物相鉴定, 表1反应物与产物的物理参数与原始条件明 项目 CaO Fe:O Ca,Fe2,O+3 n=nod na =1,=1 0.5 1.0 2.0 M(g·mol) 56 160 216 p,/(g·cm) 3.25 5.24 4.60 B 1.282 1.564 2.129
·25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对1160和1190℃焙烧后的试样,在显微镜下分别对其断面铁酸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 果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看出,铁酸钙的生成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多.其生成速度在反应 初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铁酸钙形成的速度随氧化铁的初始粒径增大而 变小,说明铁酸钙生成过程受动力学因素,即反应界面和扩散距离影响较大.另外,从m的影 响上看,当氧化钙与氧化铁的接触界面不变时,氧化钙的量对铁酸钙的生成影响不大;相反氧 化钙的加人量增加,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使铁酸钙生成的面积比率在计算上有所下降. 1.0r 1.0 on=0.5 0.8L ---r=0.00875cm 01=0.5 o=1.0 o=1.0 r=0.0l250cm 0.8 1I90℃ ◆n=2.0 ●F2.0 0 0.6 0.6 1160℃ 0 0.4 0.4 a 0. 8 02 -·r=0.00875cm -r=0.01250cm 0.0 0.w 0 2 3 0 0.5 1.0 1.52.0 /×10's /×103s 图3反应后混合层内铁酸钙所占的面积比率 图4反应后混合层内铁酸钙所占的面积比率 根据铁酸钙生成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式(19)中{1-k(1-k,BR)23-k,(1+kBR)} 对1作图,得图5和图6.从图上可知,两者基本成直线关系,说明在反应初期,动力学模型的计 算结果与实验值是相符的.但是,也发现m=0.5,x/y=1时生成铁酸钙理论上的面积比率 是0.473,而实际测定的铁酸钙的生成量值却偏高.说明1190℃时,在反应后期、氧化钙不足 的条件下有部分铁酸一钙(x/y=1)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酸半钙(x/y=0.5),仍能使铁酸 钙的含量增加.对于r,=0.0875mm,m=1.0,在1190℃下培烧300,600,900s后的试样进行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也表明,即便氧化铁和氧化钙原始摩尔配比1:1的试样,在反应后期也 有相当量的铁酸一钙出现, 0.05 0.10f on=0.5 oF0.5 o-1.0 0.04 0e2.0 ◆nF2.0 =1.0 8 0.03 0.05 r=0.00875cm r=0.00875cm 0.02 0.01 0.00d6988g- F0.01250cm 0.00 r0.01250cm 0 2 2 0.0 0.5 1.0·1.52.0 /×10's /10's 图51190℃下A=1-k(1-k,BR)2-k(1+ 图61160℃下A=1-k,(1-k,BR,)-k,+B23 k,BR)3与t的关系 与t的关系
Vol.20 No.3 郭兴敏等:CaO-Fe:O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研究 ·251· 根据式(I9)中{1-k(1-kBR)-k,(1+kBR)}和t的关系,结合图5和图6中得 到的直线斜率{2k,MD,△C/P,,以此可以导出氧化钙在铁酸一钙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c, 其结果为1160℃时,D=4.34×10-cm·s;1190℃时,D=2.32×108cm·s'.通过 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获得的氧化钙的扩散系数与由扩散偶获得的在同一数量级,特别 是温度高时更接近一些.这可能是混合层内氧化钙和氧化铁接触条件反应过程中不如扩散 偶,升温过程中容易分离;而高温下反应速度快,在氧化铁与氧化钙界面上迅速形成铁酸钙, 使两者的联结强度增大,缓解了分离的趋势, 4 结论 通过II60℃和1I90℃条件下对CO一Fe,O,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动力学模型 的谁导和实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反应初期生成的铁酸钙相主要是铁酸一钙.其生成速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和氧化铁的 初始粒伦减小而增大;当CaO和Fe,O,的初始反应界面不变时,氧化钙的加人量对铁酸钙生 成速度影响不大, (2)埋论推导出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模型为: 1-k(I-kBR)-k(1+k,BR)3=(2kM,1P,)·(D△C) 其中k,=p,-p)Ip,-Ppk=p-P)1(p,-p),B=1+MP,m/MPc经验证与实 验数据符合很好, (3)氧化钙在铁酸一钙内的有效扩散系数在1160℃和1190℃时分别是4.34×10”cm ·s和2.32×10-cm3·s-. 参考文献 」浅田实,大森康男,三本木贡治.Ca-Fe-Fe,O,力儿之少么7工ラ亻卜性质關寸石研究.铁钢, 1968.54:14 2 Van Sandwijk A,Koopmans K.The Sold State Reaction Between CaO And Fe,O,in Air.Science of Ceramics.1979.10:403 3休淑芳.熔剂性烧结矿的成矿过程.烧结球团,1984,3:15 4肥围行博.冈崎润,伊藤薰5.烧结金中针状力儿之7么7工ラ亻卜②生成機構.铁钢,1987,73: 1893 5米世射,王树同针状铁酸钙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见: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炼铁专业委 员会,1991.61 6郭兴敏,前田敬之,小野阳一.C阳·2Fe,O,)安定条件下℃D成分系力儿之ヴ人7工ラ亻卜)生成機 楼.铁钢.1995,81:28 7杜鹤桂.郭兴敏.烧结过程铁酸钙的生成速度.东北工学院学报,1992(1):18 8小岛鸿次郎,永野恭一,稻角忠弘,合成力儿之少厶フ工ラ亻卜刀金物学尔心仁冶金的性状仁躺 才石研究.铁上钢,1969,55:669 9久保亮五.长仓三郎,井口祥夫6,岩波理化学辞典,东京:岩波书店,1993.493;499 .0Xingmin Guo,Yoichi Ono.Kinetics of Calcium Ferrites Formation from Cao and FeO,in Solid State.Memoirs of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yushu University,19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