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第1页 第六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 第二节脂肪的降解 第三节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类脂代谢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1 页 共 16 页 1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第二节 脂肪的降解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 类脂代谢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第2页共16页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脂类 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类生物分 功能:(1)生物膜的成分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是膜脂类的三种 主要类型。 (2)重要能源 (3)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VA、VD、VE、V、胆酸及固醇类激 素等。 (4)保护作用防止机械损伤、热量散失 (5)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及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脂类按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单纯脂质 是脂肪酸(C4以上)和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 又分为脂肪(室温下:液态→油;固态→脂 甘油+3个不同脂肪酸(多为偶数碳原子→脂肪) 蜡:高级脂肪酸(C1-C3)+高级醇(C26-C28)或固醇→蜡 、复合脂质 单纯脂质+非脂溶性物质 磷脂 含磷酸的单纯脂质衍生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糖脂 即糖脂酰甘油,糖苷与甘油分子第三个羟基以糖苷键相连,甘油的另两 个羟基被脂肪酸脂化。 主要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植物叶绿体及代谢活跃部位。 三、非皂化脂质 特点:大都不含脂肪酸 包括萜类、类固醇类及前列腺素等 (一)萜类 萜类和类固醇类(除胆固醇外)都是不含脂肪酸的非皂化脂质,而且均为异戊 二烯的衍生物,又称异戊二烯的脂质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2 页 共 16 页 2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脂类 脂类:是脂肪、类脂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类生物分 子。 功能:(1)生物膜的成分 磷脂、糖脂及胆固醇是膜脂类的三种 主要类型。 (2)重要能源 (3)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VA、VD、VE、VE、胆酸及固醇类激 素等。 (4)保护作用 防止机械损伤、热量散失 (5)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及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脂类按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三大类: 一、 单纯脂质 是脂肪酸(C4 以上)和醇(甘油醇和高级一元醇)构成的酯。 又分为 脂肪(室温下:液态→油;固态→脂): 甘油+3 个不同脂肪酸(多为偶数碳原子→脂肪) 蜡:高级脂肪酸(C12—C32)+高级醇(C26—C28)或固醇→蜡 二、 复合脂质 单纯脂质+非脂溶性物质 1、 磷脂 含磷酸的单纯脂质衍生物,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糖脂 即糖脂酰甘油,糖苷与甘油分子第三个羟基以糖苷键相连,甘油的另两 个羟基被脂肪酸脂化。 主要存在于:动物神经系统、植物叶绿体及代谢活跃部位。 三、非皂化脂质 特点:大都不含脂肪酸 包括萜类、类固醇类及前列腺素等 (一)萜类 萜类和类固醇类(除胆固醇外)都是不含脂肪酸的非皂化脂质,而且均为异戊 二烯的衍生物,又称异戊二烯的脂质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异戊二烯的结构: CH2=C-CH=CH 由二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单萜例柠檬苦素(柠檬油主成分) 三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倍半萜法尼醇(昆虫保幼激素) 四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二萜叶绿醇(叶绿素组分) 单萜结构 (二)固醇类 为环状高分子一元醇,可离态或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都含环戊烷多 氢菲母核。 菲 环戊烧多氢菲 固醇类基本结构 第二节脂肪的降解 脂肪是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缩合而成,也称为甘油三酯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当机体需要时,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 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进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 过程也称为脂肪动员作用。水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经扩散作用进入肠黏 膜细胞,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脂肪的酶促降解 脂肪酶 甘油二酯酶 甘油单酯酶 1、动物:甘油三酯一→甘油二酯、“油单酯→甘油 脂肪酸 肪酸 脂肪酸 2、植物:由α一脂酶完成。 、甘油命运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3 页 共 16 页 3 异戊二烯的结构: 由二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单萜 例柠檬苦素(柠檬油主成分) 三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倍半萜 法尼醇(昆虫保幼激素) 四个异戊二烯构成的萜为二萜 叶绿醇(叶绿素组分) 单萜结构 (二)固醇类 为环状高分子一元醇,可离态或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都含环戊烷多 氢菲母核。 菲 环戊烧多氢菲 固醇类基本结构 第二节 脂肪的降解 脂肪是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缩合而成,也称为甘油三酯。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当机体需要时,贮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 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进入血液,被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一 过程也称为脂肪动员作用。水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经扩散作用进入肠黏 膜细胞,再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一、 脂肪的酶促降解 脂肪酶 甘油二酯酶 甘油单酯酶 1、动物: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甘油单酯 甘油 脂肪酸 脂肪酸 脂肪酸 2、 植物:由α—脂酶完成。 二、甘油命运 C H 2 = C - C H = C H 2 C H 3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脂肪动员的结果使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血液。甘油经血 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中甘油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α一磷酸甘油。 甘油一甘油激E 脂肪合成 一a-磷酸甘油 脱氢E 脂肪合成 ATP ADP 2DHAK国m ⑨(TC 糖异生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供给能量,氧化分解存在几条不同的途径,主要有β 氧化、a一氧化、ω一氧化 (一)β-氧化(主要途径):是19世纪初提出的 是发生在脂肪酸β-碳原子上的氧化作用,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a、B碳 原子之间断裂,分解下两个碳,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少了两个碳的脂肪酸 1、历程 五种E催化的五步反应完成 (1)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在脂酰COA合成酶的,脂肪酸转变为脂酰 CO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COA和ATP的参与,注意 ATPAMP相当于消耗2 分子ATP脂酰COA需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才能进行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该运载系统后面讲 (2)脱氢: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脂酰COA在α、β位碳原子上脱氢 形成a、β一烯脂酰COA,同时FAD接受氢被还原成FADH (3)水化:在烯脂酰COA水化酶的催化下,烯脂酰COA在双键上加上一分子水,形 成β一羟脂酰COA。 (4)脱氢:在β一羟脂酰C0A脱氢酶的催化下,B一羟脂酰COA的β位上的羟基脱 氢氧化成B一酮脂酰COA,同时NAD接受氢被还原成NADH (5)硫解:在β一酮脂酰C0A硫解酶(简称硫解酶)的催化下,β一酮脂酰C0A在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4 页 共 16 页 4 脂肪动员的结果使脂肪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血液。甘油经血 液运送至肝、肾、肠等组织,主要在肝中甘油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α—磷酸甘油。 二、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供给能量,氧化分解存在几条不同的途径,主要有β- 氧化、α—氧化、ω—氧化。 (一)β-氧化(主要途径):是 19 世纪初提出的。 是发生在脂肪酸β-碳原子上的氧化作用,即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α、β碳 原子之间断裂,分解下两个碳,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少了两个碳的脂肪酸。 1、历程 五种 E 催化的五步反应完成 (1)脂肪酸的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在脂酰 COA 合成酶的,脂肪酸转变为脂酰 COA 的过程,该过程需要 COA 和 ATP 的参与,注意 ATP AMP 相当于消耗 2 分子 ATP。脂酰 COA 需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才能进行β-氧化(在线粒体中进行)。 该运载系统后面讲。 (2)脱氢:在脂酰 COA 脱氢酶的催化下,脂酰 COA 在α、β位碳原子上脱氢, 形成α、β—烯脂酰 COA,同时 FAD 接受氢被还原成 FADH2。 (3)水化:在烯脂酰 COA 水化酶的催化下,烯脂酰 COA 在双键上加上一分子水,形 成β—羟脂酰 COA。 (4)脱氢:在β—羟脂酰 COA 脱氢酶的催化下,β—羟脂酰 COA 的β位上的羟基脱 氢氧化成β—酮脂酰 COA,同时 NAD 接受氢被还原成 NADH。 (5)硫解:在β—酮脂酰 COA 硫解酶(简称硫解酶)的催化下,β—酮脂酰 COA 在 甘油 甘油激E α − 磷酸甘油 脂肪合成 糖异生 脂肪合成 ATP ADP 2H DHAP EMP TCA 脱氢E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5页共16页 α和β位之间被1分子C0A硫解,产生乙酰COA和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后四步反应组成了1次β-氧化。 注意:以上4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第四步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 从而使整个β一氧化过程往裂解方向进行。对于长链脂肪酸需要经过多次β-氧化, 每次降解下一个二碳单位,直至成为二碳(含偶数C的脂肪酸)或三碳含奇数碳的 脂肪酸)。 脂肪酸 ATP 乙酰COA Y ADP+PPi 脂酰CO4 COASH B-酮脂酰COA a·B-烯脂酰COA β-羟脂酰COA (NAD 能量计算 以C16软脂酸为例,经7次循环,产生8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7分子 NADH,消耗2分子ATP,净生成ATP数:129 能量公式: 软脂酸+8 COASH+ATP+7FAD+7NAD+7H2O+8乙酰 COA+AMP+PP,+7FADH,+7NADH + 7H 8乙酰COA经TCA 8×12=96 7×2=14 (NADH+H) 7×3=21 131 ATP 消耗1ATP(2个高能键),C6净生成130(129)ATP
生物化学: 脂类代谢 山农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第 5 页 共 16 页 5 软脂酸+8CoASH+ATP+7FAD+7NAD+ +7H2O 8 乙酰 COA+AMP+PPi + 7FADH2 + 7NADH + 7H+ 8 乙酰 COA 经 TCA 8×12=96 7FAD 7×2=14 7(NADH+H+ ) 7×3=21 131 ATP α和β位之间被 1 分子 COA 硫解,产生乙酰 COA 和缩短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 后四步反应组成了 1 次β-氧化。 注意:以上 4 步反应都是可逆反应,但由于第四步硫解作用是高度放能反应, 从而使整个β—氧化过程往裂解方向进行。对于长链脂肪酸需要经过多次β-氧化, 每次降解下一个二碳单位,直至成为二碳(含偶数 C 的脂肪酸)或三碳含奇数碳的 脂肪酸)。 2、能量计算 以 C16 软脂酸为例,经 7 次循环,产生 8 分子乙酰 COA,7 分子 FADH2,7 分子 NADH,消耗 2 分子 ATP,净生成 ATP 数:129 能量公式: 消耗 1 ATP (2 个高能键),C16净生成 130(129)ATP 乙酰COA 脂肪酸 脂酰 COA α • β − 烯脂酰 COA β − 羟脂酰 COA β − 酮脂酰 COA ATP ADP+PPi 2H H2O 2H (NAD )+ CoASH *12 2 2 1) *5 2 ( − + −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