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 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 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 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 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 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 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妤。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 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A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8④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l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 后母不好
2015 年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12 题。(15 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 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 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 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 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 焉。 (选文有改动)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 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 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 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3 分)…………【 】 A. 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 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 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 分) 8.④ 9. A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 的”后母说:“孩子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 后母不好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 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 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 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 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 书人。③赆(ji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i):使;⑤灭裂:疏忽。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2因私易一子以自胜()3)吕请棋处土他适()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日:“同州事物固系, 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 琰之不知书,△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日:“文案几何?”对日:“遽者二百余。”琰之日:“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毎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Δ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 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 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日:“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 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 锋成都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崇义谓琰之曰(2)同州事物固系(3)厉色形言 (4)比四五十案(5)词彩弥精(6)降阶谢曰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问户佐
浙江丽水 (三)吕元庸 丁用晦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 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 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 “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 一着棋子, 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 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山东省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 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 )⑵因私.易一子以自胜( )⑶吕请棋处士他适.(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来源:Z&x x &k.Com] 浙江嘉兴 (二)裴琰之(20 分)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 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 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 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 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 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 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 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 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_△供研墨点笔。 A.①但②且③以B.①且②为③而 C.①以②但③为D.①而②但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 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 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 “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 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楚王好安陵君(▲)(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A.《唐雎不辱使命》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0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 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而弗辞?”郈成子日 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 之,卫其有乱乎『倍③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至 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日:“夫智可以微 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 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e)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 举:举哀。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①)顾反,过(②)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B.①且 ②为 ③而 C.①以 ②但 ③为 D.①而 ②但 ③以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3 分) 云梦田 【明】刘基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 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 “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 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 分)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来源: Z xx k.C om] (l)楚王好安陵君(▲) (2)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 (3)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4)景睢失色而退(▲)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来源:学科网]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 分) A.《唐雎不辱使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也》 D.《醉翁亭记》 浙江台州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 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 “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 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 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 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 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 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 分) ( ① )顾反,过( ② )而弗辞。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 右 宰 谷 臣 死 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陈乐而不乐(▲)(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3)酒酣而送我以璧(▲)(4)使人迎其妻子(▲)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二)(16分) 12.①郈成子②卫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评分标唯准:共2分,每处1分。 14.(1)摆开,陈列(2)以前(3)把(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评分标准:共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 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 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②岛初赴举京师 ③遂于驴上吟哦( ) ④遂并辔而归(▲)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10分 21.(2分)①很②参加科举考试③在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
(1)陈.乐而不乐( ▲ ) (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 ) (3)酒酣而送我以.璧( ▲ )(4)使人迎其妻子..( ▲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 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 分) ▲ (二)(16 分) 12. ①郈成子 ②卫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13.倍 卫 三 十 里/ 闻 宁 喜 之 难 作/右 宰 谷 臣 死 之。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处 1 分。 14.(1)摆开,陈列 (2)以前 (3)把 (4)妻子儿女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小题 1 分。 15.如果从这些迹象来看,卫国大概有祸乱吧!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对即可。 16.D 评分标准:共 2 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四川资阳 (三)推敲(10 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 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 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 ④遂并辔而.归 (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 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 分) ▲ (三)(10 分) 21.(2 分)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 0.5 分) 22.(5 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
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 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②文章不厌百回改③需要向他人 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宇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 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 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 梓树,一年便合抱。家巷贫寒兄弟人白茛相对时人哦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 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 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 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伯珍少孤贫(▲) (2)学书无纸(▲) (3)山水暴出(▲) (4)建武四年,卒(▲)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10分) 18.(2分)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19.(4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 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1分,答 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 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縈纡渺弥 而西陵诸山,空濛崦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 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 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 “遂”“吟哦”“引”各 1 分,大意 1 分) 23.(3 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 学习借鉴(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 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 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 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 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 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 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伯珍少.孤贫( ▲ ) (2)学书.无纸( ▲ ) (3)山水暴.出 ( ▲ ) (4)建武四年,卒.(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二)(10 分) 18.(2 分)家 甚 贫 窭 /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4 分)(1)小时候(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20.(2 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2 分)示例: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 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每点 1 分,答 出两点即可) 四川成都 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 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 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 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 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 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 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