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专题汇编 (2015·广东中考)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估计数) 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3)不可久居(留、停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 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一潭中气氛一一小潭源流一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 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 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015·汕尾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 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者呢?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1 2015 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专题汇编 (2015•广东中考)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估计数) (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3)不可久居.(留、停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 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 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 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015•汕尾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 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者呢?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2015·十堰中考)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充满 B.北通巫峡通:直到,到达 薄暮冥冥薄:迫近 C.此乐何极极: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或异二者之为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宽阔无边。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 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 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 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 锦鱗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已任)。 (2015·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美子太惭及損金于野而远寻姬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2015•十堰中考)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备,详尽 浊浪排空 排:充满 B.北通巫峡 通:直到,到达 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此乐何极 极: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 极: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宽阔无边。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 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 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叙事扼要,写景 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22.《孟子·梁惠王下》中这样说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它有什么共同之处?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为已任)。 (2015•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 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 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2015·苏州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C) 夫大国,难测也 齐师败绩 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B.{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战于长勺 惧有伏焉 C.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髙瞭望敌情,丛细节观察,然后作判 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2015·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淅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3 (1)以污其行.乎(品行、德行)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特殊原因) (3)累寸不已.(停止)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被……感动)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2015•苏州中考)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9-10 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C ) 夫大国.,难测也 齐师.败绩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战于.长勺 惧有伏.焉 又 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 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 (2015•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借指老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无助的境地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全,部 D.余人各复延.到其家 延:引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A. B. C. D.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士地,美奷的池塘,桑树竹林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 彭郎者小姑婿也。 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2015·山西中考)阅读《陋室铭》 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调素琴tid②无案牍之劳形d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大②有仙则名有名,出名 8.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选①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选②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下列表述有瀑的一项是(A)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10.完善作者小档案 名 刘禹锡 梦得 唐朝 要经历①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陋室铭》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15·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郧、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 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 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街市,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广故数言欲亡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 笞:用鞭、 杖或竹板打
4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 类。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 彭郎者小姑婿也。 谓之澎浪矶 /遂 转 为 彭 郎 矶 云 / 彭 郎 者 /小 姑 婿 也 。 (2015•山西中考)阅读《陋室铭》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调.素琴 tiáo ②无案牍.之劳形 dú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 大 ②有仙则名. 有名,出名 8.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选①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选②翻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下列表述有瀑的一项是( A )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10.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刘禹锡 字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①他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 《陋室铭》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15•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 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 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 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 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 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街市,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广故数.言欲亡 数:屡次、多次 B.尉果笞.广 笞:用鞭、 杖或竹板打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被:被子 10.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B)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 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 (2015·丽水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 我所欲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行道之人弗受(不)(2)妻妾之奉(侍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5.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种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人” (2015·安顺中考)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13-17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去国(国都)怀乡 ②春和景(日光)明 ③薄(迫近)暮冥冥 ④属(通“嘱”嘱托、嘱咐)予作文以记之
5 C.为坛而盟. 盟:盟誓 D.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被子 10.下面的句子中倒装句的一项是 ( B ) A.吴广素爱人 B.祭以尉首 C.陈守令皆不在 D.杀之以应陈涉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并杀两尉”,这也是他们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B.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士卒,坚定了氏族反抗暴秦、奋起抗争的信念。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体现了起义策略的正确性和百姓的人 心所向。 D.选文中,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 导者。 (2015•丽水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 我所欲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行道之人弗.受(不)⑵妻妾之奉.(侍奉) ⑶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15.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种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人” (2015•安顺中考)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 13-17 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去国.(国都)怀乡 ②春和景.(日光 )明 ③薄.(迫近)暮冥冥 ④属.(通“嘱”嘱托、嘱咐)予作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