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终极押题卷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査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 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 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 十分复杂一一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话方言使用人口达6.6 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7000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 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 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要目 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 语言资源。这60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 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从语种来说,全国130多种语 言每一种都要调査。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 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从地区来说,全国34个省(区、 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 例如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 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査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査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县 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 的,只有5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点时必 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 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因此,在东 南地区要多设点,尽量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 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语言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査点,并 且优先实施。例如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 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义都语,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 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2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是语言资源调查记录,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 发进行统一规划。 B.我国因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故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 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其中 汉语就有十大方言
2017 年高考终极押题卷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源调查记录是语保工程的核心, 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 130 多种 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 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口多,如汉语官话方言使用人口达 6.6 亿,吴方言、闽方言的使用人口也达 7000 多万,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 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 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的主要目 的是推广普通话。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 语言资源。这 60 年一遇的语保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呢?我们认为有两个 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基本面全覆盖”主要考虑语种和地区两个维度。从语种来说,全国 130 多种语 言每一种都要调查。不过,这里所谓“语种”也泛指主要方言种类,例如藏语分 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都要设点调查。从地区来说,全国 34 个省(区、 市)包括港澳台在内都要统一布点。在一个省份内部,则要兼顾各二级行政区, 例如内蒙古有 9 个地级市、3 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 14 个点,每市(盟) 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 2000 多个县 级单位,约 360 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几乎是无限的。但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 的,只有 5 年,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有限的。因此,布点时必 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我国语言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拿汉语来说,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 很多地方“十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因此,在东 南地区要多设点,尽量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那些已处 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语言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并 且优先实施。例如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制 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义都语,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 的濒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选自《光明日报》2017 年 02 月 1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是语言资源调查记录,它需要从我国语言国情出 发进行统一规划。 B.我国因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故语言方言复杂多样,拥有汉藏、 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 130 多种语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其中 汉语就有十大方言
C.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一一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 口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 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D.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 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推广普通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保工程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B.“基本面全覆盖”是说既要考虑到我国的130多种方言,又要兼顾全国34 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行政区 C.内蒙古有9个地级市、3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14个点,每市(盟) 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D.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査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査点越多越好。我国有2000多个 县级单位,约360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是无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语保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 有限的。所以,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B.汉语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 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 C.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 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 并且优先实施。 处于濒危状态的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 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 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楼宇烈: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 大暑刚过,窗外虫鸣不止。北京西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坐在家中,面 前一杯清茶,背后一面书架,宁静自在。 两个月前,82岁的楼宇烈结束了在北大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但他普及传统文化 的脚步仍在继续。近日,他的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在 信息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在他看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 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怀揣宝珠,沿街乞讨”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是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度过的。”和今天的许多城里孩 子一样,楼宇烈的青少年时代,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1955年,考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楼宇烈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晃就是60 多年。 “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汤 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一个是中国的戏曲家,一个是英国的剧作家。但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甚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楼宇烈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比喻为“怀 揣宝珠,沿街乞讨”,“一个国家要有文化主体性,才能去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
C.在这为数众多的语言方言中,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分布区域大,使用人 口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有的则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几十人使用; 有的内部一致,有的差异悬殊;有的强势,有的弱势,有的濒危。 D.我国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全国性语言方言普查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的主 要目的是抢救保护语言资源。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推广普通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保工程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基本面全覆盖,二是区分轻重缓急。 B.“基本面全覆盖”是说既要考虑到我国的 130 多种方言,又要兼顾全国 34 个省(区、市)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行政区。 C.内蒙古有 9 个地级市、3 个盟,内蒙古汉语方言调查设 14 个点,每市(盟) 一点,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各设二点。 D.作为全国性的语言调查保护工程,自然是调查点越多越好。我国有 2000 多个 县级单位,约 360 万个自然村,调查对象是无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语保工程的实施时间是有限的,现有的人力、财力、技术等条件也都是 有限的。所以,布点时必须区分轻重缓急,考虑复杂程度、濒危程度两个方面。 B.汉语方言内部的复杂程度极不平衡,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十 里不同音”,而北方和西南地区相对来说要一致得多。 C.东南地区的方言纷繁复杂,一县一点,其他地区则三四个县设一个点。对于 那些已处于濒危状态或趋于濒危的方言,则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部列入调查点, 并且优先实施。 D.处于濒危状态的义都语分布在我国和印度接壤的藏东南地区,在我国实际控 制线内,只有十来个人能够流利使用。为了尽快抢救保存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濒 危语言,义都语已被列入第一批调查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楼宇烈: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 大暑刚过,窗外虫鸣不止。北京西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坐在家中,面 前一杯清茶,背后一面书架,宁静自在。 两个月前,82 岁的楼宇烈结束了在北大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但他普及传统文化 的脚步仍在继续。近日,他的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在 信息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在他看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 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怀揣宝珠,沿街乞讨” “从幼儿园到高中,我都是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度过的。”和今天的许多城里孩 子一样,楼宇烈的青少年时代,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1955 年,考 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楼宇烈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晃就是 60 多年。 “在 20 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汤 显祖和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一个是中国的戏曲家,一个是英国的剧作家。但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甚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楼宇烈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比喻为“怀 揣宝珠,沿街乞讨”,“一个国家要有文化主体性,才能去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
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会使一个国家的灵魂游荡不定,哪里强就往哪里去,哪里吸 引力大就去哪里。失去了文化主体意识,分辨能力就差了,随声附和的东西也就 多了。 然而,楼宇烈不是一个“拒绝现代”的守旧者。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电视直播 上网看电影,他都习以为常。而对现代生活的融入,更让楼宇烈认识到传统文化 的价值所在。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拿到今天来实践,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转 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 人文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引领,科技文化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 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因为有人文文化,才会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生活的 奴隶。”楼宇烈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 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我们如果能坚持人文文化,并用人文文化来弥补科 技文化的缺失,这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 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 在楼宇烈的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和夫人、孩子的合影,不难看出他对家的眷恋。 “家应该是一个安乐窝。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 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小家和谐 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当然,国家也要营 造这样一种氛围。”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 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 楼宇烈常常引用清代学者陆世仪的话:“今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家礼 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 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礼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法”。再烦琐的法律都难免 有空子可钻,但如果有了好的社会习俗,法就可以简化。 说起眼下的少儿读经热,楼宇烈认为,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我不太主张让孩 子去背诵太多经典。四书五经里的很多概念现在都发生了变化,别说孩子不理解, 教师要想说清楚都很难。”楼宇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 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 “与其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不如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 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跟 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其他的,可以再一条条实践。”楼宇烈说 传播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搞得轰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10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对于“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未来”,楼老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他认 为,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 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陌生感。(《北京晚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 中体会感悟。但是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 B.楼宇烈认为儿童并不需要背诵太多经典,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对于孩子来 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
文化主体意识的缺失会使一个国家的灵魂游荡不定,哪里强就往哪里去,哪里吸 引力大就去哪里。失去了文化主体意识,分辨能力就差了,随声附和的东西也就 多了。” 然而,楼宇烈不是一个“拒绝现代”的守旧者。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电视直播, 上网看电影,他都习以为常。而对现代生活的融入,更让楼宇烈认识到传统文化 的价值所在。 “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拿到今天来实践,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要进行创造性的转 化。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 人文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引领,科技文化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 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因为有人文文化,才会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生活的 奴隶。”楼宇烈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 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我们如果能坚持人文文化,并用人文文化来弥补科 技文化的缺失,这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 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 在楼宇烈的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和夫人、孩子的合影,不难看出他对家的眷恋。 “家应该是一个安乐窝。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 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小家和谐 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当然,国家也要营 造这样一种氛围。”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 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悟。 楼宇烈常常引用清代学者陆世仪的话:“今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家礼。 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 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礼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法”。再烦琐的法律都难免 有空子可钻,但如果有了好的社会习俗,法就可以简化。 说起眼下的少儿读经热,楼宇烈认为,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我不太主张让孩 子去背诵太多经典。四书五经里的很多概念现在都发生了变化,别说孩子不理解, 教师要想说清楚都很难。”楼宇烈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 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 “与其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不如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 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跟 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其他的,可以再一条条实践。”楼宇烈说, 传播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搞得轰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选自《光明日报》2016 年 8 月 10 日,有改动) 相关链接: 对于“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未来”,楼老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他认 为,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 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了陌生感。(《北京晚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楼宇烈不是躲在书斋中的学者,对于传统文化,他更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 中体会感悟。但是他认为家礼是比家训、家教、家规、家风更为重要的问题。 B.楼宇烈认为儿童并不需要背诵太多经典,实践比背诵更为重要。对于孩子来 说,更重要的是能在平常生活中实践基本的礼仪
C.楼宇烈认为儿童学习《弟子规》应首先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 必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 跟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 D.楼宇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是因为“搞得轰 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楼宇烈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 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 了陌生感。 B.从幼儿园到高中楼宇烈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 系后,楼宇烈才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也不 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C.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很 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甚 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这是“怀揣宝珠,沿街乞讨 D.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 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对整个人类来 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 E.楼宇烈很眷恋自己的家。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 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 小家和谐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 6.楼宇烈认为我们应怎样继承传统文化?(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只五万元的橘子 路曼的丈夫患了重病,辗转求治一年后,撇下她和女儿还有一大堆债务,撒手西 去。路曼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 这天傍晚,路曼正忙着招呼顾客,忽听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正大声驱赶一个乞 丐模样的男顾客,路曼从他尖刻的话语中听出,这个人在他的水果摊上翻弄半天, 却提出只买一只橘子,害得他耽误了好几笔生意 路曼感到很好奇,她摆了好几年摊了,却还没遇到过只买一只橘子的人。当那个 乞丐路过她摊前时,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只见他衣服凌乱,头发乱蓬蓬的,身材 不算矮,只是佝偻得厉害,走几步路就直喘粗气,显然是生病了 这一幕不由得使路曼想起陪护丈夫看病的那段日子,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轻声 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乞丐闻声停下来,用戒备的 眼光看着她。路曼拿起一只大橘子,象征性地称了一下,并用包装袋包好,递给 了他 乞丐盯着路曼的眼睛看了好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多少钱?”路曼本不想收钱 但怕不收钱会伤害他脆弱的自尊心,就告诉他正好三毛钱。乞丐转过身去,掏出 一个脏得看不清颜色的手帕卷,手颤抖着一层一层打开,从一叠残破的纸币中拈 出三张递给了路曼,那三张纸币带着浓重的汗味和霉味,路曼硬着头皮收下了, 第二天黄昏,那个乞丐又来了。他犹豫着对路曼说:“我还想买一只橘子,行 吗?”路曼爽快地说:“行,怎么不行呢!”她边说边在橘子堆里翻找,想找个
C.楼宇烈认为儿童学习《弟子规》应首先做到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出 必告,反必面”“晨则省,昏则定”这三条。如果能做到这最起码的三条,孩子 跟别人交流、应答的面貌就会发生改变。 D.楼宇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但求不绝如缕,不求轰轰烈烈,是因为“搞得轰 轰烈烈,往往会走样”。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楼宇烈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近百年来,我们在引入西方科技时,未能 摆正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致我们对历史,甚至对身边的地理环境都产生 了陌生感。 B.从幼儿园到高中楼宇烈没有经受过太多传统文化的熏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 系后,楼宇烈才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因此,现在的中小学生也不 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C.在 20 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例明显失衡:很 多人可能只知道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却不知道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甚 至连《牡丹亭》都不一定知道。这是“怀揣宝珠,沿街乞讨”。 D.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 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既不做神的奴隶,也不做物的奴隶,对整个人类来 讲,都是重大的文化贡献。 E.楼宇烈很眷恋自己的家。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的生命观中,从小家庭到大家族, 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小家稳固了,大家就稳固了。 小家和谐了,大家也就和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归我们家的理念。 6.楼宇烈认为我们应怎样继承传统文化?(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一只五万元的橘子 路曼的丈夫患了重病,辗转求治一年后,撇下她和女儿还有一大堆债务,撒手西 去。路曼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 这天傍晚,路曼正忙着招呼顾客,忽听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正大声驱赶一个乞 丐模样的男顾客,路曼从他尖刻的话语中听出,这个人在他的水果摊上翻弄半天, 却提出只买一只橘子,害得他耽误了好几笔生意。 路曼感到很好奇,她摆了好几年摊了,却还没遇到过只买一只橘子的人。当那个 乞丐路过她摊前时,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只见他衣服凌乱,头发乱蓬蓬的,身材 不算矮,只是佝偻得厉害,走几步路就直喘粗气,显然是生病了。 这一幕不由得使路曼想起陪护丈夫看病的那段日子,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轻声 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乞丐闻声停下来,用戒备的 眼光看着她。路曼拿起一只大橘子,象征性地称了一下,并用包装袋包好,递给 了他。 乞丐盯着路曼的眼睛看了好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多少钱?”路曼本不想收钱, 但怕不收钱会伤害他脆弱的自尊心,就告诉他正好三毛钱。乞丐转过身去,掏出 一个脏得看不清颜色的手帕卷,手颤抖着一层一层打开,从一叠残破的纸币中拈 出三张递给了路曼,那三张纸币带着浓重的汗味和霉味,路曼硬着头皮收下了。 第二天黄昏,那个乞丐又来了。他犹豫着对路曼说:“我还想买一只橘子,行 吗?”路曼爽快地说:“行,怎么不行呢!”她边说边在橘子堆里翻找,想找个
大一点的、味道好点的送给他。路曼忍不住问:“你是不是生病了,特别想吃橘 子?”男人的神情一震:“你怎么知道?”路曼说:“你很憔悴,这谁都能看出 来。对了,你这样硬挺着哪行,去医院看看吧!”男人伤感地叹了口气:“去医 院?我哪有钱去医院呢!没事的,挺一挺就过去了。” 说话间,路曼装好一袋橘子,真诚地说:“出门在外不容易,看来你是遇到难处 了,我帮不了你别的,这些橘子算我送给你的,你若不嫌弃就拿着吧!”男人愣 住了,转眼间,眼角闪起了泪花,他叹息一声:“谢谢你!”说完,提起水果袋 走了。 路曼第三次看到这个男人是三天后的事了。男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好多了,衣服 洗得干干净净的,还刮了胡子,梳理了头发,看起来像变了一个人。 乞丐沉思片刻,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匆匆地离开了。他走后好一会儿,路曼才 发现水果摊上有一只银灰色的皮夹。路曼好奇地打开皮夹,发现里面只有一个薄 薄的纸包,拆开纸包后,里面是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的人名叫刘强,正是那个 乞丐 路曼展开包身份证的纸,想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却意外地发现那张纸是G省公 安厅一年前发布的通缉令,通缉的对象竟然就是这个叫刘强的乞丐!路曼大吃 惊,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可是她一看再看,照片和姓名都充分证明,神秘乞丐的 的确确就是负有三条命案在身的杀人犯! 路曼吓得直冒冷汗,心怦怦地狂跳着,好像立马就要蹦岀嗓子眼儿。她竭力控制 住紧张的情绪,迅速拿出笔,记下了举报电话,然后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 路曼见他进了一条胡同,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了举报电话。路 曼清楚,杀人犯再可怜,也还是杀人犯;自己再善良,也不能糊涂到包庇通缉犯 的地步 只有五分钟时间,四辆警车飞速驶来,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迅速包围了刘强所 进入的胡同。不一会儿,戴着手铐的刘强便被押上了警车。路曼这才发现自己身 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三天后,几个警察找到路曼家中,告诉她因为举报有功,G省公安厅决定兑现承 诺,一次性奖励给她现金五万元。看着厚厚的几沓钱,路曼却不敢接。经过警察 们再三劝说,路曼才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这笔钱。 三个月后,路曼接到了城郊看守所转来的一封信,信是死刑犯刘强写的。刘强在 信中说 丢皮夹一事是我故意安排的,我过够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生活,加上重病缠 身,兜里只剩下了几毛钱,可以说是走到人生末路了。我原来是想自杀的,是你 让我改变了主意。我知道,如果谁举报我,谁就会获得五万元的奖励。我希望你 能得到那笔钱,我想,那是对善良的人最好的报答……” “天哪,原来是这样啊!”路曼手捧来信,仰天长叹一声,不禁泪如雨下…… (选自《意林》,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写路曼丈夫患病去世留下一大堆债务,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 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她遇到乞丐买水果和她 对乞丐产生同情之心做了铺垫,表现了路曼的善良 B.路曼见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大声驱赶一个乞丐模样只买一只橘子的男顾客 她感到好奇,就轻声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她是想 知道乞丐的秘密。这里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大一点的、味道好点的送给他。路曼忍不住问:“你是不是生病了,特别想吃橘 子?”男人的神情一震:“你怎么知道?”路曼说:“你很憔悴,这谁都能看出 来。对了,你这样硬挺着哪行,去医院看看吧!”男人伤感地叹了口气:“去医 院?我哪有钱去医院呢!没事的,挺一挺就过去了。” 说话间,路曼装好一袋橘子,真诚地说:“出门在外不容易,看来你是遇到难处 了,我帮不了你别的,这些橘子算我送给你的,你若不嫌弃就拿着吧!”男人愣 住了,转眼间,眼角闪起了泪花,他叹息一声:“谢谢你!”说完,提起水果袋 走了。 路曼第三次看到这个男人是三天后的事了。男人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好多了,衣服 洗得干干净净的,还刮了胡子,梳理了头发,看起来像变了一个人。 乞丐沉思片刻,忽然像想起什么似的,匆匆地离开了。他走后好一会儿,路曼才 发现水果摊上有一只银灰色的皮夹。路曼好奇地打开皮夹,发现里面只有一个薄 薄的纸包,拆开纸包后,里面是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的人名叫刘强,正是那个 乞丐。 路曼展开包身份证的纸,想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却意外地发现那张纸是 G 省公 安厅一年前发布的通缉令,通缉的对象竟然就是这个叫刘强的乞丐!路曼大吃一 惊,以为自己看花了眼,可是她一看再看,照片和姓名都充分证明,神秘乞丐的 的确确就是负有三条命案在身的杀人犯! 路曼吓得直冒冷汗,心怦怦地狂跳着,好像立马就要蹦出嗓子眼儿。她竭力控制 住紧张的情绪,迅速拿出笔,记下了举报电话,然后按原样把身份证包好。 路曼见他进了一条胡同,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了举报电话。路 曼清楚,杀人犯再可怜,也还是杀人犯;自己再善良,也不能糊涂到包庇通缉犯 的地步。 只有五分钟时间,四辆警车飞速驶来,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迅速包围了刘强所 进入的胡同。不一会儿,戴着手铐的刘强便被押上了警车。路曼这才发现自己身 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三天后,几个警察找到路曼家中,告诉她因为举报有功,G 省公安厅决定兑现承 诺,一次性奖励给她现金五万元。看着厚厚的几沓钱,路曼却不敢接。经过警察 们再三劝说,路曼才忐忑不安地接受了这笔钱。 三个月后,路曼接到了城郊看守所转来的一封信,信是死刑犯刘强写的。刘强在 信中说: “丢皮夹一事是我故意安排的,我过够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生活,加上重病缠 身,兜里只剩下了几毛钱,可以说是走到人生末路了。我原来是想自杀的,是你 让我改变了主意。我知道,如果谁举报我,谁就会获得五万元的奖励。我希望你 能得到那笔钱,我想,那是对善良的人最好的报答……” “天哪,原来是这样啊!”路曼手捧来信,仰天长叹一声,不禁泪如雨下…… (选自《意林》,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写路曼丈夫患病去世留下一大堆债务,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 和八岁的女儿艰难度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她遇到乞丐买水果和她 对乞丐产生同情之心做了铺垫,表现了路曼的善良。 B.路曼见邻近的一个水果摊老板大声驱赶一个乞丐模样只买一只橘子的男顾客, 她感到好奇,就轻声招呼道:“这位大哥,请等一下,我可以卖给你”,她是想 知道乞丐的秘密。这里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