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 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 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 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 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e):汉字 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a)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2)苦儿幼不能执笔( (3)无误,乃已( (4)与轧轧相间(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 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10.(1)每天(2)苦于(3)停止(4)间杂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 禄的心。(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 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 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 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 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 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 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 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 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 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 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母日.授四子书数句( ) (2)苦.儿幼不能执笔( ) (3)无误,乃已.( ) (4)与轧轧相间.( ) 1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12.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 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 分) 10.(1)每天 (2)苦于 (3)停止 (4)间杂 11.D 12.(1)到了六岁,母亲才命令我拿笔学写字。 (2)像莺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刺激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就会半息热衷于功名利 禄的心。 (3)这是尽可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着这一条打一仗。 13.赞同。“看不清楚”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 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 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江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9-13 题。(10 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 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 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 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 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 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 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 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 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 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 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 的人。 (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子墨子见王,日:“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一—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 有窃疾矣。” 子墨子日:“荆之地方五干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 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日:“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 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③,则耕者不可以 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 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荆之地方千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舍其文轩() (2)此为何若人 (3)过故人() (5)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1.翻译句子。(2分) (1)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子不若己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 分) 9.荆之地/方五千里评分:共1分。 10.(1)舍弃,丢弃(2)什么样的(3)拜访(4)更加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 即可。 11.(1)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2)你不如停止算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忿( ) 狱( )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 要概括。(2 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 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 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 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 的人。 (山东滨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 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 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 【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 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 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 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 分) 荆 之 地 方 千 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⑴舍.其文轩( ) ⑵此为何若..人 ⑶过.故人( ) 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 11.翻译句子。(2 分) 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 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 的品质(2 分)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 分) 9.荆之地 / 方五千里 评分:共 1 分。 10.⑴舍弃,丢弃 ⑵什么样的 ⑶拜访 ⑷更加 评分:共 2 分。每小题 0.5 分,意思对 即可。 11. 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 ⑵你不如停止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