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 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答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1分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分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1分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1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17题5分 答:第1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2分 第2句,与第1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第3句,动作描写。“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 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3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8题6分 答: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 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多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①活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一 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 分) 16 题 4 分 答: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1 分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 分 3 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1 分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1 分 17. 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 分) 17 题 5 分 答:第 1 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2 分 第 2 句,与第 1 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 第 3 句,动作描写。“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 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3 分 18.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18 题 6 分 答: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 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分析: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 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 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
(10年山东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 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一力气,心路,手段 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 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 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 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搗乱)的。他一瞪眼, 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奷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 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 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 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 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 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 胡子。他自居老虎,可借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一一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 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 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有,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 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 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
(10 年山东卷)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 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 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 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 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 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 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 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 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 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 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 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 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 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 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 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有,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 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 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
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 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 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 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 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 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 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 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 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 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 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 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 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 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20.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22.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19、【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 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 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 好,受人言语。 22、【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10年山东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 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 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 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 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 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 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 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 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 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 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 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 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 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 分) 20. 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21.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 分) 22.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 分) 19、【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 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 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 好,受人言语。 22、【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10 年山东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个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 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 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 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 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 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 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 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 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 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査兹博士说,“我得打电话, 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 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 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 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ˉ 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 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个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 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 第 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 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 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 7 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 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 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 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 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得打电话, 要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 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 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 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 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 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 30 分。 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 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 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 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 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一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4分)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19.【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 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 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 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 22.【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 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10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 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 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 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 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 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 分)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一生都做不了的事”?(4 分)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4 分)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 分) 19.【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 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 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 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 颂。 22.【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 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10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