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 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 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 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溳涓细 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 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 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 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 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 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 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 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 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 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 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 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 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 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 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 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 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 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 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 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 小的汉子站起来,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 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 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手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 绳也一抖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 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 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 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 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 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 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 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 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 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
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 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 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1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 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 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 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 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 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 中任何一方面 1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 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 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答案】深刻意蕴:
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 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郎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 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 分)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 分)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 分)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11、【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 如临其境。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 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 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12、【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 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 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是注意不要遗漏其 中任何一方面。 13、【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 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 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14、【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 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 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 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莤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冋:分析文章蕴 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10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 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 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 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 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 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 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冋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 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 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 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 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 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 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10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 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 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 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 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 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 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 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
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 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 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 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 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 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 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 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 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 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 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6分) 15、【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 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 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 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 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 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 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 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 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 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 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 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 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 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 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 分)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6 分) 15、【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 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 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6、【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一一事例—一拓展一一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情感变化等。 17、【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 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 趣 【解析】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 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 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 认识。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要人为地“拔高”;②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10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一一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 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 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 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 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 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 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 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
16、【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 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 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 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 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情感变化等。 17、【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 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 “静 趣”。 【解析】理解词句的含义。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 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即言在此而意 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 认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要人为地“拔高”;②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10 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1 题。 寒冷的高纬度 ——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 53 度左右的地理位置 上。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 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 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 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 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我经常看 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 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