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一中高2008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出题者:梁波 审题:斯峻 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 A、氾(fan)南与之饩(xi)逢(feng)孙共(gong)其乏困 B、会稽( kuai j)商贾(g)栖(x)于挟(xie)重器 强( qiang)谏期(j)年时时间(jian)进 恃(sh)辇(nidn)而行 D、作揖(y)老媪(yn)百乘( sheng)恣(z1)意妄为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吊(慰问)有忧 以乱易(交换)整 因(因为)人之力敝之 若不阙(缺少)秦 B、旅(共同)进旅退 去民之所恶(坏,不好) 当(处在)室者死 今越国亦节(节约)矣 C、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王之蔽(弊端)甚矣 将焉(哪里)取之 果(果然)行,国人皆劝 D、曾(曾经)不能疾走 今者殊(异,不同)不欲食 盛气而揖(作揖)之 大臣强(勉强)谏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无能为也已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三年释其政④勾践说于国人曰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⑥汝忘会稽之耻邪⑦令壮者无取老妇⑧邹忌修八尺有余⑨徐公来,孰视之⑩奉厚而无劳 0D少益耆食(2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A①③⑧B②④⑤C⑥⑦⑨D⑩0D0D 4、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又郊败之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既东封郑 D、赵王之子孙侯者 5、下列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对曰:“甚于妇人” ④质于齐,齐兵乃出
邛崃一中高 2008 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出题者:梁波 审题:斯峻 一、基础知识(共 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 ) A、 氾.(fàn)南 与之饩.(xì) 逢.(féng)孙 共.(gōng)其乏困 B、 会稽..(kuàijī) 商贾.(gǔ) 栖.(xī)于 挟.(xié)重器 C、 强.(qiáng)谏 期.(jī)年 时时间.(jiàn)进 恃.(shì)辇.(niǎn)而行 D、 作揖.(yī) 老媪.(yùn) 百乘.(shèng) 恣.(zī)意妄为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A、 吊.(慰问)有忧 以乱易.(交换)整 因.(因为)人之力敝之 若不阙.(缺少)秦 B、 旅.(共同)进旅退 去民之所恶.(坏,不好) 当.(处在)室者死 今越国亦节.(节约)矣 C、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王之蔽.(弊端)甚矣 将焉.(哪里)取之 果.(果然)行,国人皆劝 D、 曾.(曾经)不能疾走 今者殊.(异,不同)不欲食 盛气而揖.(作揖)之 大臣强.(勉强)谏 3、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无能为也已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三年释其政 ④勾践说于国人曰 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⑥汝忘会稽之耻邪 ⑦令壮者无取老妇 ⑧邹忌修八尺有余 ⑨徐公来,孰视之 ⑩奉厚而无劳 ⑾少益耆食 ⑿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A ①③⑧ B ②④⑤ C ⑥⑦⑨ D ⑩⑾⑿ 4、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又郊.败之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既东.封郑 D、 赵王之子孙侯.者 5、下列各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对曰:“甚于妇人”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质于齐,齐兵乃出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 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 6、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A、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忌不自信 徐公何能及君也 D、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战国策》编写体例相同,都属于国别体。 B、《左传》记载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 书 C、解释《春秋》的三部经书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制森严,对不同阶层的人死去,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载,天子死 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古诗文阅读(共38分) (一)《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 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 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 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 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 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 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 曰:“然 8.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不肖:不成材 B、妇人异甚异:不同 C、至而自谢 谢:道歉 D、没死以闻闻 听到 9.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②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③位尊而无功④入而徐趋 A、①④ ②③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A、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 B、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C、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 6、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A、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忌不自信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与《战国策》编写体例相同,都属于国别体。 B 、《左传》记载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 书。 C、 解释《春秋》的三部经书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制森严,对不同阶层的人死去,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载,天子死 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二、古诗文阅读(共 38 分) (一)《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 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 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 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 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 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 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 曰:“然。” 8.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不肖:不成材 B、妇人异甚 异:不同 C、至而自谢 谢:道歉 D、没死以闻 闻: 听到 9.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 分)( )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②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③位尊而无功 ④入而徐趋 A、 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B、 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D、 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10.下列各项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后盛气而揖之。 B、曾不能疾走 译:太后气冲冲地对他作揖 译:过去我不能够快跑 C、日食饮得无衰乎? D、没死以闻。 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译:我活着的时候禀告太后 11.下列句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触龙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材,为了他将来的生活,触龙利用自己的威望请求赵太后把他安 排到王宫当侍卫官 B.赵太后对长安君的喜爱超过对后来做了燕王后的女儿的喜爱 C.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超过爱小儿子,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赵太后在祭祀时一定祈祷“一 定不要让她(女儿)回来 D.触龙希望赵太后也能够像爱燕后那样爱长安君,为他的将来作打算。 12、翻译下列的语句(5分)。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2分) (2)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3分) (二)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 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 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 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蕃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作耳饰 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 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子弗业,一女不朝,何以 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 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交索(求)于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 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 13.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岁亦无恙耶?岁:收成 B、何以至今不业也?业:用作动词,成就功业
10.下列各项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太后盛气而揖之。 B、曾不能疾走。 译:太后气冲冲地对他作揖 译:过去我不能够快跑 C、日食饮得无衰乎? D、没死以闻。 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译:我活着的时候禀告太后。 11.下列句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 A. 触龙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材,为了他将来的生活,触龙利用自己的威望请求赵太后把他安 排到王宫当侍卫官。 B. 赵太后对长安君的喜爱超过对后来做了燕王后的女儿的喜爱。 C.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超过爱小儿子,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赵太后在祭祀时一定祈祷“一 定不要让她(女儿)回来”。 D. 触龙希望赵太后也能够像爱燕后那样爱长安君,为他的将来作打算。 12、翻译下列的语句(5 分)。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2 分) (2)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3 分) (二)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 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 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 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蕃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作耳饰 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 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子弗业,一女不朝,何以 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 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交索(求)于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 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 13.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岁亦无恙耶? 岁:收成 B、何以至今不业也? 业:用作动词,成就功业
C、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振:救济帮助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故意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威后具有民本思想的句子是(2分)() 民亦无恙耶? 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③、王亦无恙耶? ④、何为至今不杀乎? ⑤、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⑥、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A、①②④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全面并且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着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 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 能巩固;贤能的隐士都被仼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得好。 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分)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3分) 译文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3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8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节操?(4分)
C、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振:救济 帮助 D、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故:故意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威后具有民本思想的句子是 (2 分)( ) ①、民亦无恙耶? ②、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③、王亦无恙耶? ④、何为至今不杀乎? ⑤、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⑥、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全面并且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着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 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 能巩固;贤能的隐士都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得好。 1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 分)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3 分) 译文: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3 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8 分)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 分)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节操?(4 分)
(四)、在横线上填写出所空缺的句子。(7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令初下,群臣进谏,_: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 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 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 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 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 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 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 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 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 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 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 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
答: (四)、在横线上填写出所空缺的句子。(7 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 (2)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 三、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 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 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 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 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 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 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 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 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 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 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 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 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