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 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二到了宋代 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 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 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 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 “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 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 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 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 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 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 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 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 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 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 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 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就 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 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 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 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 被引入到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杈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 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 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 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 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引起我们 的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 其作了更明确的表述。 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 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 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山东省潍坊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至少从汉 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二到了宋代,一 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 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然而直 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 的层面上。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 “由典范到规范”。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 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 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 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 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 表节孝制度。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 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 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 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在朱熹 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 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 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就一 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正 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 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宋代理学所倡导的“节孝”,更多的是强调士人自身的道德气节与行为 准则,而到了明清时期经过专制政府的制度化、规范化之后,传统的“节孝”观 被引入到激烈化的歧途。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 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上成了 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 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正因如此,宋代朱子及理 学家们所倡导的“义理”“气节”等命题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还是应当引起我们 的重视并加以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节孝”观并非始于宋代,只是宋代持续了历代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并对 其作了更明确的表述。 B.“由典范到规范”中的“典范”是指明之前的倡导个案典型,“规 范”指明代的制度化设计。 C.节孝行为成为明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政策后,朱子理学就变成了政府认可的 政治意识形态范本
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 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 的内容和价值。 B.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 反人性的特质。 C.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 方面来分析的 D.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 入,说理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 的形成。 B.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 意义 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 的可能。 D.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 人性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 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 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 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 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 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 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 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 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 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 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 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D.对节孝行为进行制度化设计并使之成为道德的教化行为,是“节孝”观在 明清发生变异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通过分析“节孝”观在明朝前后的演变,告诉人们要客观看待宋理学 的内容和价值。 B.文章运用例证法,用“割股疗亲”等事例,证明了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违 反人性的特质。 C.文章论证“孝道”走上泛政治化道路,是从上层统治者和一般士庶之家两 方面来分析的。 D.文章先叙说节孝观的演变过程,然后溯根源,析危害,先立后破,逐层深 入,说理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朝士大夫们从理学角度诠释和欣赏旌表节孝行为,助推了旌表节孝制度 的形成。 B.本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节孝”走上泛政治化道路后,势必会改变原本 意义。 C.没有良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风气,朱子的“气节”“义理”就没有被实践 的可能。 D.现在重新审视宋理学,我们既要重视和继承其道德价值,又不能忽视其反 人性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 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 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 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 快言快语。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 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 着考。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打香油 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 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每次我去打香油, 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 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 书借给她看: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 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 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 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 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①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 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 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 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 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⑩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 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 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①B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⑩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 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 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 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⑩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 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⑩“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 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 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⑩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 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 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 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①8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⑨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 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 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 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②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 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 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 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第二年又去高考,结 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 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 来,笑吟吟地叫我。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 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 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 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这可 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⑫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 旁那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在这里 住了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⑬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⑭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 降的瀑布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 挥着手臂径直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 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⑮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 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 ⑯“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 天呢!我和您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 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⑰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生完孩子没多久, 她就辞掉副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憋在家 里,便和丈夫一起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 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⑱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⑲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 连锁的超市取代了。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不过, 副食店前路旁那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 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儿了呢! ⑳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30 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 代人对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贫穷与落后的集体记忆。 B.第④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 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 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 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5.“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 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 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増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 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 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 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 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 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 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 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 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 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 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 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 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 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 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5.“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 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首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每年 6 万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 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 走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有助于解决分类 征税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 担,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 政部部长刘昆说,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 因素,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 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 意见到《办法》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社会各界对《办法》的评价是积极的、 正面的,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 策。”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 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 交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 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月收入年收入调整前年纳税颥调整后年纳税额|减税额|降幅 500060000 140 0 140100% 10000120000 3876 1001 287574% 1500018000012948 5484 746458% 20000240000 24120 10151 1396858% 50000600000 114036 88780 2525622% 80009000231552 205396 2615611%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艹 享有赡养老 享有子女教 税人在人群兄弟姐妹数/班老人平育扣除的纳子女教育平 人扣除的纳 税人在人升量(个)(元/年)中的比例(元/年 均扣除款税人在人群均扣除款 (%) (%) 低收入人群 4500 中低收入人群 29 5172 中高等收入人群 322 196 2595 高收入人群 1.69 6426 2143 平均值 1.98 5397 281 4402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 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 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减除5000 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3000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2000 元,那么这2000元即扣除款。 材料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3万元,考虑 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5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 25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2.4万元,在20%的税率下, 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4800元,与年均5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 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 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 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 善方向》)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 善方向》)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 税收入中减除的款项。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 8000 元,减除 5000 元免税额,其应税收入为 3000 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 2000 元,那么这 2000 元即扣除款。 材料三: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 3 万元,考虑 到边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 5 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 25 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 2.4 万元,在 20%的税率下, 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 4800 元,与年均 5 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 项附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 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 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田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 善方向》)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