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2016.11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在入夜的镇子上,满街月光。麻石地面(印\映)着疏疏密密的树影,这是街 路上最美的花纹。店家已经打烊,灯影只剩下几点,幽幽地闪在夜天。风也吹得 凉,我感觉到了荒辟的气息。看得见几盏门楼下的挂 灯 ,这是今夜歇宿的客栈。一夜安眠,等到晨阳 从窗帘透射进来,我才睁眼。推门在廊柱前站定,从四面(合拢\合龙)来的屋 檐,为天井镶了宽大的边。天井中央[Z1]砌出方形的浅池,几条红鳞的鱼在铺 着卵石的池底悠闲地游动, 。顺着毗连的几道青 色瓦脊伸出目光,迎着丛山青翠的远影,走到一片河滩。河里的粼粼流波回应着 风的呼唤,河面浮荡着轻薄的晨雾,空气中充溢着湿凉的水汽,心也似乎变得温 润起来。一座石桥跨在河的上面,河水复制了拱形的桥影,上下(接合\结合), 恰是满月的形状,那圆影的清与静,只能是水墨画中才有的光景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烊(ying)荒辟 B.砌(qi)客栈 C.毗(bi1) 青翠 应(ying)水汽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合龙结合 B.映合拢接合 C.印合拢接合 D.印合龙结合 3.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 绽放 B.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 绽放 C.黑黢黢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 绽放 D.黑黢黢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 绽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因为墨脱处处是髙山、峡谷和沼泽,常发 生塌方、泥石流,很多路连当地人都退避三舍。 B.战斗在边境口岸的缉毒警察,人人练就了一双入木三分的眼睛,能够凭借 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藏匿的毒品 C.从偷偷摸摸拉活儿,到新规定出台,网约车合法身份的获得一波三折,中国由 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D.目前不少中学生营养失衡,这主要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一些学校里, 学生以零食代替正餐蔚然成风,偏食现象突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 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山东省潍坊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2016.11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走在入夜的镇子上,满街月光。麻石地面(印\映)着疏疏密密的树影,这是街 路上最美的花纹。店家已经打烊,灯影只剩下几点,幽幽地闪在夜天。风也吹得 凉,我感觉到了荒辟的气息。看得见几盏门楼下的挂 灯, ,这是今夜歇宿的客栈。一夜安眠,等到晨阳 从窗帘透射进来,我才睁眼。推门在廊柱前站定,从四面(合拢\合龙)来的屋 檐,为天井镶了宽大的边。天井中央[ZZ1]砌出方形的浅池,几条红鳞的鱼在铺 着卵石的池底悠闲地游动, 。顺着毗连的几道青 色瓦脊伸出目光,迎着丛山青翠的远影,走到一片河滩。河里的粼粼流波回应着 风的呼唤,河面浮荡着轻薄的晨雾,空气中充溢着湿凉的水汽,心也似乎变得温 润起来。一座石桥跨在河的上面,河水复制了拱形的桥影,上下(接合\结合), 恰是满月的形状,那圆影的清与静,只能是水墨画中才有的光景。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烊(yàng) 荒辟 B. 砌(qì)客栈 C.毗(bǐ) 青翠 D. 应(yīng) 水汽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映 合龙 结合 B.映 合拢 接合 C.印 合拢 接合 D.印 合龙 结合 3.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 绽放 B.暖红的光晕把黑黢黢的石阶映亮了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 绽放 C.黑黢黢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在池面的清波上朵朵流云的倩影也花似地 绽放 D.黑黢黢的石阶被暖红的光晕映亮了朵朵流云的倩影也在池面的清波上花似地 绽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因为墨脱处处是高山、峡谷和沼泽,常发 生塌方、泥石流,很多路连当地人都退避三舍。 B.战斗在边境口岸的缉毒警察,人人练就了一双入木三分的眼睛,能够凭借一些 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藏匿的毒品。 C.从偷偷摸摸拉活儿,到新规定出台,网约车合法身份的获得一波三折,中国由 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D.目前不少中学生营养失衡,这主要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一些学校里, 学生以零食代替正餐蔚然成风,偏食现象突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 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B.要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分享教育公平的阳光,政府就必须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 务平台,建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质安全摸底工作已完成,有关部门在按照“一套方案 抓到底”的原则指导下,落实责任主体,保证用水安全 D.《新华字典》1953年编纂完成,历经11次修订,日前以5杄67亿册的总发行 量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纪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髙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 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青玉案》之句。若自原词观之,则晏殊 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 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 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现象。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 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 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 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之处。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 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成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 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成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 思想。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其一是李后主《清平乐》词中 的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二是秦少游《减字木兰花》词中 的二句,“欲见回肠,断尽熏炉小篆香”。自“离恨”到更行更远还生的“春 草”,自“回肠”到熏炉断尽的“篆香”,这当然是联想。而“离恨”和“回肠 是抽象的感情,“春草”和“篆香”则是具体的意象,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 对抽象之感情、感觉、思想,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则我们自《人间词话》本书中就可以另外找到两个例证, 其一是评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的话,王氏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其二是评冯延巳《鹊踏枝》词的 话,王氏云:“‘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 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自“菡萏香销翠叶残”到“美人迟暮”;自“百 草千花寒食路”到“诗人之忧世”当然也是联想,而“菡萏香销”和“百草千 花”是具体的意象,“美人迟暮”之感和“诗人忧世”之心则是抽象的感情,自 作品具体之意象中,感受到抽象的感情、感觉和思想,这是欣赏者之能事。 这种由彼此之联想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成的相互触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 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
B.要让所有的农村孩子分享教育公平的阳光,政府就必须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服 务平台,建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质安全摸底工作已完成,有关部门在按照“一套方案、一 抓到底”的原则指导下,落实责任主体,保证用水安全。 D.《新华字典》1953 年编纂完成,历经 11 次修订,日前以 5 67 亿册的总发行 量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纪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下面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种境界所引者为晏殊《蝶恋花》之句,第二种境界所引者为柳永《凤栖 梧》之句,第三种境界所引者为辛弃疾《青玉案》之句。若自原词观之,则晏殊 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 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这些词句与所谓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 维先生竟比并而立说,其牵连绾合之一线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之一种普遍现象。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 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 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 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之处。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 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成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 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成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 思想。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其一是李后主《清平乐》词中 的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二是秦少游《减字木兰花》词中 的二句,“欲见回肠,断尽熏炉小篆香”。自“离恨”到更行更远还生的“春 草”,自“回肠”到熏炉断尽的“篆香”,这当然是联想。而“离恨”和“回肠” 是抽象的感情,“春草”和“篆香”则是具体的意象,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 对抽象之感情、感觉、思想,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则我们自《人间词话》本书中就可以另外找到两个例证, 其一是评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的话,王氏云:“‘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 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其二是评冯延巳《鹊踏枝》词的 话,王氏云:“‘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 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自“菡萏香销翠叶残”到“美人迟暮”;自“百 草千花寒食路”到“诗人之忧世”当然也是联想,而“菡萏香销”和“百草千 花”是具体的意象,“美人迟暮”之感和“诗人忧世”之心则是抽象的感情,自 作品具体之意象中,感受到抽象的感情、感觉和思想,这是欣赏者之能事。 这种由彼此之联想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成的相互触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 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
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这也就是 切艺术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以为欣赏单只着重联想,而便可以将作者之原意完 全抹煞而不顾,我只是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辞句所能说 明的有限的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 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但反之亦然,若一个欣赏诗歌的人, 但凭一己之联想,便认定作者确有如此之用心,那么即使他所联想的十分精微美 妙,也不过只是盲人摸象的痴说而已。所以我以为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 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 品有所感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之说,当然只是王国维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 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一己之联想指为作者之用心,就在这一段三种境 界之说的后面,王氏就曾自作说明道:“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 也。”这种态度就比专以寄托说词的清代常州诸老明达得多了。而且这种说词的 方法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他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将其他读者 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虽然每个人之所得仍不必尽同,但每个人却都可以 各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加深加广,这种触发的提示岂不是极可贵的么? (节选自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有删减) 6.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引用三位词人的词句喻指三种境界,是因为词人能以习见之物事现其未 见之情思,联想丰富贴切。 B.词人以“昨夜西风”等词句形象描写不同情绪;王国维又引用这些词句来描述 三种境界,这是欣赏者的联想。 C.王国维用前人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是他在前人词句感发下而产生的联想,这 种联想真切而独特。 D.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赋予了前人词句以更强的生命力,也带给后来的读者更 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7.下列关于“创作者的联想”和“欣赏者的联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运用“比”“兴”“托喻”“象征”等源于联想的手 法,将自己的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化为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具体之意象 B.如果说创作者的联想是由此及彼的,那么欣赏者的联想就是由彼及此的,尽管 后者与前者的过程相反,但其目的都是指向抽象的感觉、感情与思想。 C.欣赏者的联想由创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意象引发,而联想的过程与内容又能充分 体现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与思想,不再受创作者所提供的具体意象影响。 D.两者在作者与读者间形成的微妙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作品 只要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会有强大生命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了欣赏者对同一意象的联想差异, 强调了欣赏者的主观联想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 B.本文采用引用、比较等论证方法,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 为例,明确了创作联想与欣赏联想的异同 C.真正欣赏诗歌作品的人,其针对作品的联想并非胡思乱想,而应具备两个条件: 对作品真有所了解,对作品真有所感受
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这也就是 一切艺术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以为欣赏单只着重联想,而便可以将作者之原意完 全抹煞而不顾,我只是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辞句所能说 明的有限的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 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但反之亦然,若一个欣赏诗歌的人, 但凭一己之联想,便认定作者确有如此之用心,那么即使他所联想的十分精微美 妙,也不过只是盲人摸象的痴说而已。所以我以为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 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 品有所感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之说,当然只是王国维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 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一己之联想指为作者之用心,就在这一段三种境 界之说的后面,王氏就曾自作说明道:“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 也。”这种态度就比专以寄托说词的清代常州诸老明达得多了。而且这种说词的 方法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他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将其他读者 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虽然每个人之所得仍不必尽同,但每个人却都可以 各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加深加广,这种触发的提示岂不是极可贵的么? (节选自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有删减) 6. 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引用三位词人的词句喻指三种境界,是因为词人能以习见之物事现其未 见之情思,联想丰富贴切。 B.词人以“昨夜西风”等词句形象描写不同情绪;王国维又引用这些词句来描述 三种境界,这是欣赏者的联想。 C.王国维用前人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是他在前人词句感发下而产生的联想,这 种联想真切而独特。 D.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赋予了前人词句以更强的生命力,也带给后来的读者更 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7.下列关于“创作者的联想”和“欣赏者的联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运用“比”“兴”“托喻”“象征”等源于联想的手 法,将自己的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化为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具体之意象。 B.如果说创作者的联想是由此及彼的,那么欣赏者的联想就是由彼及此的,尽管 后者与前者的过程相反,但其目的都是指向抽象的感觉、感情与思想。 C.欣赏者的联想由创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意象引发,而联想的过程与内容又能充分 体现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与思想,不再受创作者所提供的具体意象影响。 D.两者在作者与读者间形成的微妙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作品 只要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会有强大生命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了欣赏者对同一意象的联想差异, 强调了欣赏者的主观联想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 B.本文采用引用、比较等论证方法,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 为例,明确了创作联想与欣赏联想的异同。 C.真正欣赏诗歌作品的人,其针对作品的联想并非胡思乱想,而应具备两个条件: 对作品真有所了解,对作品真有所感受
D.王国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从前人诗词中生发出“人生境界”这一独特联 想,更在于他谦逊的态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 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 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 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 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 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 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 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 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 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 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 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 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 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 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 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 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 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 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按部 按:巡视 B.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 C.十年,遭母忧 忧:父母丧事 D.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之而居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文焜斥廉俸以助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遣其党逼贵阳 其皆出于此乎 D.夺其刀以刎而还之 拔剑切而啗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王国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从前人诗词中生发出“人生境界”这一独特联 想,更在于他谦逊的态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 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 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 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 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 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 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 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 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 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 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 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 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 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 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 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 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 “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 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按部 按:巡视 B.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 C.十年,遭母忧 忧:父母丧事 D.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之而居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文焜斥廉俸以助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遣其党逼贵阳 其皆出于此乎 D.夺其刀以刎而还之 拔剑切而啗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 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 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 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 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5分)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5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早发昌平岛① (唐)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②鸣榔,击打船桨, 指船出发。③魏阙,代指朝廷 (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冲”“溢”二字的妙处。(4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是如何表达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与人类渺小的两句是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遥想故国、感慨物是人非的两句 是 3)《诗经·氓》中,“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 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五、(12分) 6.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简要概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 对接过程,不超过60字。(4分) 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 动交会对接。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到达与天宫二号相同的393公里高的轨道, 并于1时11分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逐步靠近。对接前,载人飞船共 进行了4次停泊一一分别为两者相距5公里、400米、120米和30米时。在30 米停靠站,载人飞船的捕获锁伸出,卡在天宫二号的卡板器里。之后,捕获锁往 回慢慢收缩,将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拉近,当对接环完全对上时,对接环里的 12把钩锁紧紧钩定在一起,完成对接。 7.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4分)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 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 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 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 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5 分)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5 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早发昌平岛① (唐)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②鸣榔,击打船桨, 指船出发。③魏阙,代指朝廷。 (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冲”“溢”二字的妙处。(4 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是如何表达的?(4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与人类渺小的两句是 “ , ”。。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遥想故国、感慨物是人非的两句 是 “ , ”。 (3)《诗经•氓》中, “ , ”。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 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五、(12 分) 16.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简要概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 对接过程,不超过 60 字。(4 分) 10 月 19 日 3 时 31 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 动交会对接。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到达与天宫二号相同的 393 公里高的轨道, 并于 1 时 11 分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逐步靠近。对接前,载人飞船共 进行了 4 次停泊——分别为两者相距 5 公里、400 米、120 米和 30 米时。在 30 米停靠站,载人飞船的捕获锁伸出,卡在天宫二号的卡板器里。之后,捕获锁往 回慢慢收缩,将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拉近,当对接环完全对上时,对接环里的 12 把钩锁紧紧钩定在一起,完成对接。 17.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