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2013届高三高考仿真(三)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ⅠI卷两部分,共8页。满发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yu)贴 供(gong)职 不更(geng)事 钟灵毓(yu) 秀 B、漂(piao)洗付梓(zi) 冠(guan)名权 恒河沙数 (shu) C、甲壳(qiao)间(jian)断 黄澄澄( cheng) 抵(zhi) 掌而谈 D、柏(bai)油 馄钝(dun) 弄(nong)潮儿 吹毛求疵 2、下列词词事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发轫 增值税 文采蜚然 树倒猢狲散 B、隔膜 百衲衣 黯然神伤 苛政猛于虎 C、不啻 爆冷门 锉羽而归 抹一鼻子灰 D、拥堵 编者案 直截了当 图穷匕首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 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确C确 耸人听闻 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 骇人听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钱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拍手称快,既被电 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为使我们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们髙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政策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 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 值上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 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佾代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频大,国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长期以来,一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 媒体报告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
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 2013 届高三高考仿真(三) 语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发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熨(yu)贴 供(gong)职 不更(geng)事 钟灵毓(yu) 秀 B、漂(piao)洗 付梓(zi) 冠(guan)名权 恒河沙数 (shu) C、甲壳(qiao) 间(jian)断 黄澄澄(cheng) 抵(zhi) 掌而谈 D、柏(bai)油 馄钝(dun) 弄(nong)潮儿 吹毛求疵 (ci) 2、下列词词事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发轫 增值税 文采蜚然 树倒猢狲散 B、隔膜 百衲衣 黯然神伤 苛政猛于虎 C、不啻 爆冷门 锉羽而归 抹一鼻子灰 D、拥堵 编者案 直截了当 图穷匕首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是“减员”,更重 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便制定得再 ,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 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 确 骇人听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 2:钱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拍手称快,既被电 影的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为使我们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决策们高瞻远瞩,从长计议,制定政策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 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 值上。 D、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 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佾代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频大,国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长期以来,一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 媒体报告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
C、每年5月至8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鲜、珊瑚清晰可 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 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 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 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阿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 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特至”;孟子讲“养 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 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 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学 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子夏 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 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 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 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 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 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 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 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 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 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 髙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综罗百代”是说 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 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站近实际、贴近大众 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 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 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陷入纯粹的 形而上学的歧。选是一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 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 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 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 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歧途。应有更 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 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C、每年 5 月至 8 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鲜、珊瑚清晰可 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大成,其 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 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 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阿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 神家园问题。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特至”;孟子讲“养 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①之入我口”,皆在追求精 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 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悦。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学 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孔子弟子子夏 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 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 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 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 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 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 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与接受。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 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承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 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 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儒学原本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原本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 高明”讲的是,儒学与道学一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综罗百代”是说 儒学乃是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文化的综合、总结,“广博精微”是说儒学的 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道中庸”讲的是,儒学贴近生活、站近实际、贴近大众, 很平常、很平实,不是“玄而又玄”的贵族化,玄学化的学问。然而,现在儒学 却被一部分学人弄得“玄而又玄”,即高明而不中庸,特别是现代新儒家的努力, 强化了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了儒学的中庸的一面,以至陷入纯粹的 形而上学的歧。选是—种值得注意,急需纠正的不良倾向。 儒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从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必须跳出“玄学 化”的怪圈,必须走出书斋、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大众。这样说,并不表 明儒学的学理探究不必要、不重要,事实上,正常的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 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儒学的学理探究的不断深入,儒学 的大众化、世俗化便只是纸上谈兵,或误入庸俗化、低俗化的新的歧途。应有更 多的同仁来做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的工作,这是儒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 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节选自2010年11月《光明日报》) [注]①刍豢:泛指牛羊犬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6、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作出了极大 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 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原来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 文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 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 无道为有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既将有被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来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道中庸”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所以,儒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权了儒学的中 庸的一面,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 断深入儒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 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 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 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 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 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 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 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 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 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 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 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 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
(节选自 2010 年 11 月《光明日报》) [注] ①刍豢:泛指牛羊犬之类的家畜,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 6、下列关于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是孔子所创立的,但孟子和荀子分别为儒学的发展和集大成作出了极大 贡献。 B、儒学创立虽然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发展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 C、儒学将安身立命和经世致用做到了有机统一,“内圣”和“外王”并重。 D、儒学彻底解决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问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都主张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都致力于精神境界、道 德境界的提升。 B、儒家原来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综合总结了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思想 文化,内涵丰富,见解深刻。 C、子夏说过“学而优则仕”,这虽然有提倡读书做官之嫌,但归根结底还是强 调儒家的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 D、道家历来主张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儒家无论何时都将变革现实、变 无道为有道作为自身的使命,并以此来凸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儒学既然具有安身立命之用,又有经世致用之效,所以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 离不开作为传统文化的儒学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既将有被识之士认同与接受。 B、儒学原来就有大众化、平民化的特点,而“道中庸”体现的正是这一特点。 所以,儒学只要走大众化、平民化的道路就可以健康发展。 C、现代一些新儒家努力在强化儒学的高明的一面,削弱乃至舍弃权了儒学的中 庸的一面,致使儒学被弄得“玄而又玄”。 D、儒学的学理探究正是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 断深入儒学的学理探究,儒学才能避免走上庸俗化、低俗化的歧途。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 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 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 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 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 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客以红氍毹②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 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 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 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 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 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后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 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 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
竹 (节选自《明史·王 绂、夏昶传》) 注:①楮(chu):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 qu shu):一种毯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绂始为画 庭 中始为篱,已为培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昆山夏昶者……亚于绂 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 D、然人多以馈遗得之 不赂者以赂 者丧 l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③虽豪贵人勿顾也④明旦访其人赠 之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③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绂博学有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 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 上借着酒兴尽情的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 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 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了。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善书供事文渊阁。(3分) (2)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4分) (3)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俗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竹。 (节选自《明史·王 绂、夏昶传》) 注:①楮(chu):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②氍毹(qu shu):一种毯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写:摹画 B、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期:要求 C、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 颔:点头 D、昶……同以文名,同善画竹 名:名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绂始为画 庭 中始为篱,已为培 B、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昆山夏昶者……亚于绂 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 D、然人多以馈遗得之 不赂者以赂 者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绂“高介绝俗”的一组是( ) ①以善书供事文渊阁②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③虽豪贵人勿顾也④明旦访其人赠 之⑤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⑥绂颔之而已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绂博学有才,不仅能善于唱歌和作诗,还爱好看书、“写山木竹石”,所 以特别被当时的人称赞。 B、王绂作画不肯轻易下笔,但在游览时,饮酒到了兴头上,就会在长廊的粉壁 上借着酒兴尽情的挥洒。 C、沐晟向王绂求画,过了几年都没有得到,最后沐晟又用自己收藏的书来换, 王绂才给他作画。 D、夏昶和张益为人都很谦虚,夏昶见到张益的《石渠阁赋》后,就不再作赋了; 张益见到夏昶画的竹石后,也从此不再画竹了。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善书供事文渊阁。(3 分) (2)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4 分) (3)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俗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③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 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 联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 序》)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 马迁《谦颇蔺相如列传》) (2)古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郝壁怀古》)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 集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 密《陈情表》)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2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 填序号)(4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 慧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画等号 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 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髙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 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某中学计划举办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展示,展示内容主要由“文字”“数 据”和“图片”组成。校方请你用形象化的语言分别为“成果展示”前言中的 数据”和“图片”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内容扣紧运动会特点;(2)形 式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3)每小句在15字以内(不包括示点)。(4分) 经过努力,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终于如期展示。展示的内容主要由“文字”“数 据”和“图片”组成。文字是音符,奏响了运动快乐的一曲高歌;数据
【注】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 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 联作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 序》)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 马迁《谦颇蔺相如列传》) (2)古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 奴娇·郝壁怀古》)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 集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 密《陈情表》)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2 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 填序号)(4 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 慧。 。 。 , 。 。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画等号 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 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 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某中学计划举办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展示,展示内容主要由“文字”“数 据”和“图片”组成。校方请你用形象化的语言分别为“成果展示”前言中的 “数据”和“图片”各续写一句话。要求:(1)内容扣紧运动会特点;(2)形 式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3)每小句在 15 字以内(不包括示点)。(4 分) 经过努力,新年学生运动会成果终于如期展示。展示的内容主要由“文字”“数 据”和“图片”组成。文字是音符,奏响了运动快乐的一曲高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