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具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痕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可见残存的膜质鳞叶。质硬,断面不整齐,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雅连多单枝,微弯曲,“过桥”较长。云连多单枝,细小,弯曲呈钩状,“过桥”短。贯众: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有5~13个分体中柱。麻黄草麻黄:节上膜质鳞叶多2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反卷(上部3/4-1/3分裂)。中麻黄:鳞片先端多3裂,上部约1/3裂开。木贼麻黄:裂片短三角形,先端不反卷,上部约1/4分裂。6.药材显微鉴定:海金砂镜下应为孢子,观察是否有掺砂茯苓粉末一一可见菌丝(细长、分枝)大黄粉末:①先以水/甘油醋酸试液装片观察淀粉粒②再以水合氯醛装片观察:簇晶(大):网纹、具缘纹、螺纹导管。麻黄(横切面,粉末)(1)横切面:草麻黄:①棱脊16-24个②中柱鞘纤维束半月形③维管束8-10个中麻黄:①棱脊18~28个②维管束12~15个②维管束8~10个木贼麻黄:①棱脊13~14个根据横切面特征,判断基源。(2)草麻黄粉末:①保卫细胞侧面观电话筒状或哑铃形。②表皮细胞、纤维均有砂晶、方晶(嵌晶纤维)③导管分子端壁有“麻黄式穿孔板”11
11 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具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痕残基,有的节间表 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部可见残存的膜质鳞叶。质硬,断面不整齐,木部 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雅连 多单枝,微弯曲,“过桥”较长。 云连 多单枝,细小,弯曲呈钩状,“过桥”短。 贯众:绵马贯众叶柄基部横切面有 5~13 个分体中柱。 麻 黄 草麻黄:节上膜质鳞叶多 2 裂,裂片锐三角形、先端反卷(上部 3/4-1/3 分裂)。 中麻黄:鳞片先端多 3 裂,上部约 1/3 裂开。木贼麻黄:裂片短三角形,先端不反卷, 上部约 1/4 分裂。 6.药材显微鉴定: 海金砂 镜下应为孢子,观察是否有掺砂 茯苓 粉末——可见菌丝(细长、分枝) 大黄粉末: ① 先以水/甘油醋酸试液装片观察淀粉粒 ② 再以水合氯醛装片观 察:簇晶(大); 网纹、具缘纹、螺纹导管。 麻黄(横切面,粉末) (1)横切面: 草麻黄:① 棱脊 16-24 个 ② 中柱鞘纤维束半月形 ③ 维管束 8-10 个 中麻黄:① 棱脊 18~28 个 ② 维管束 12~15 个 木贼麻黄:① 棱脊 13~14 个 ② 维管束 8~10 个 根据横切面特征,判断基源。 (2)草麻黄粉末: ① 保卫细胞侧面观电话筒状或哑铃形。 ② 表皮细胞、纤维均有砂晶、方晶(嵌晶纤维) ③ 导管分子端壁有“麻黄式穿孔板
实验二薄层板的铺布和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板的铺布2.学习生药的定性鉴别(理化鉴别)3.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二、实验用品薄层板(10X20cm):硅胶G,3%oCMC-Na:薄层涂布器:研钵:水浴锅:试管:漏斗;滤纸三、实验内容(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粉防已、厚朴、五味子(南、北)、八角茴香、杜仲、沙苑子、肉桂、延胡索、板兰根、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番泻叶、鸡血藤、葛根(葛根一野葛:粉葛一甘葛藤)、甘草、黄芪、金钱草、广金钱草、远志、黄柏(川黄柏一黄皮树;关黄柏一黄檗bo)、酸枣仁、沉香、丁香。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防已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而成结肠状。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厚朴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厚约2~8mm,习称“筒朴”(连根部的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内表面紫棕色,有细密纵纹,指甲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外侧呈颗粒状,内侧纤维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小结晶(厚朴酚结晶)。气香,味辛辣、微苦。五味子北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网状皱纹,有的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种皮薄而脆。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南五味子:果实较小,直径约5mm;果肉较干癌,油性小。中果皮细胞有簇晶与方晶。肉桂呈浅槽状(企边桂)或卷筒状(油桂筒),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横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之间有1条淡黄色线纹(石细胞带)。气香浓烈、特异、味甜、辛辣。12
12 实验二 薄层板的铺布和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板的铺布 2.学习生药的定性鉴别(理化鉴别) 3.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 二、实验用品 薄层板(10×20cm);硅胶 G,3‰CMC-Na;薄层涂布器;研钵;水浴锅;试 管;漏斗;滤纸 三、实验内容 (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 粉防己、厚朴、五味子(南、北)、八角茴香、杜仲、沙苑子、肉桂、延胡索、 板兰根、山楂、苦杏仁、 桃仁、乌梅、番泻叶、鸡血藤、葛根(葛 根—野 葛;粉 葛 —甘葛藤)、甘 草、黄芪、 金钱草、 广金钱草、远志、黄柏(川黄柏—黄皮树; 关黄柏—黄檗 bo)、酸枣仁、沉香、丁香。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 防己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 5~10cm,直径 1~ 5cm。表面淡灰黄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而成结肠状。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 灰白色,富粉性,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厚朴 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厚约 2~8mm,习称“筒朴”(连根部的一端展 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内表面紫棕色,有细密纵纹, 指甲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外侧呈颗粒状,内侧纤维性,有时可见多 数发亮的小结晶(厚朴酚结晶)。气香,味辛辣、微苦。 五味子 北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5~8mm。表面紫红色或暗 红色,显油润有网状皱纹,有的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 1~2 粒,肾形,种皮薄而 脆。果肉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 南五味子:果实较小,直径约 5mm;果肉较干 瘪,油性小。中果皮细胞有簇晶与方晶。 肉桂 呈浅槽状(企边桂)或卷筒状(油桂筒),长 30~50cm,宽或 筒 径 3~10cm, 厚 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 有横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细皱纹;内表面棕红 色,平滑,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脆,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 油润,两层之间有 1 条淡黄色线纹(石细胞带)。气香浓烈、特异、味甜、辛辣
延胡索、不规则扁球形,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茎痕,底部有圆锥形小突起(根痕)。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板兰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8~20cm,直径0.5~1cm.。表面灰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与支根痕。根头部稍膨大,有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粉性。味微甜,后苦、涩。杜仲树皮外表面淡灰棕色,内表面紫褐色。质脆,折断面有细密具弹性的银白色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留物。山楂、北山楂呈类球形,通常横切成圆形厚片,直径1~2.5cm。外皮深红色,具皱纹及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淡黄色果核5粒,但多脱落;有的片上见细短的果梗或宿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南山楂与北山楂主要区别:果实较小,直径0.8-1.4cm;表面灰棕色,具细密皱纹,无灰白色小斑点;果肉薄,味酸涩。苦杏仁、种子扁心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而厚,左右不对称,长0.8~1.9cm,宽0.8~1.5cm,厚5~8cm。表面黄棕至红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自钝圆端合点处散出数条深棕色脉纹,近尖端边缘有短线形种脐,种脐与合点间有深色线形种脊。除去种皮可见黄白色子叶2片,肥厚,富油质。气微,味苦。与水共研产生苯甲醛香气。桃仁、呈扁平长卵圆形,厚仅2~4mm,边缘更薄,味微苦。②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9mm,宽约7mm,厚约5mm)。乌梅表面乌黑色(至棕黑色),极皱缩;果肉味极酸,其果核表面有众多小凹点甘草根长圆柱形,长30~1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与放射状纹理(菊花心),有裂隙,微具特异香气,味甜。黄芪:根圆柱形,有的分枝,上端较粗,长20~90cm,直径0.8~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或较柔韧,折断面纤维性,有的显粉性;皮部约占半径的1/3,乳白色至淡黄白色,有放射状裂隙(“皮松”),木部黄色,较紧结,“菊花心”明星(“皮松肉紧”),气微香,味甜,嚼之有豆腥气味。13
13 延胡索、不规则扁球形,直径 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 皱纹,顶端有略凹陷茎痕,底部有圆锥 形小突起(根痕)。 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 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板兰根、呈圆柱形,稍扭曲,长 8~20cm,直径 0.5~1cm.。表面灰黄白色至淡棕 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与支根痕。根头部稍膨大,有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 的 叶柄残基和密集 的疣状突 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 部黄白色,木 部黄色,粉 性。味微甜, 后苦、涩。 杜仲 树皮外表面淡灰棕色,内表面紫褐色。质脆,折断面有细密具弹性的银白 色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留物。 山楂、北山楂呈类球形,通常横切成圆形厚片,直径 1~2.5cm。外皮深红色,具 皱纹及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淡黄色果核 5 粒,但多脱 落;有的片上见细短的果梗或宿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南山楂 与北山楂 主要区别:果实较小,直径 0.8-1.4cm;表面灰棕色,具细密皱纹,无灰白色小斑点; 果肉薄,味酸涩。 苦杏仁、种子扁心形,一端尖,另端钝圆 而厚,左 右 不 对 称,长 0.8 ~ 1.9cm, 宽 0.8~1.5cm,厚 5~8cm。表面黄棕至红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自钝圆端合点处散 出数条深棕色脉纹,近尖端边缘有短线形种脐,种脐与合点间有深色线形种脊。除去 种 皮可见黄白色子叶 2 片, 肥厚,富油质。气微,味 苦。与水共研产生 苯甲 醛 香气。 桃仁、呈扁平长卵圆形,厚仅 2~4mm,边缘更薄,味微苦。②山桃仁呈类卵圆 形,较小而肥厚(长约 9mm,宽约 7mm,厚约 5mm)。 乌梅 表面乌黑色(至棕黑色),极皱缩;果肉味极酸,其果核表面有众多小凹 点 甘草 根长圆柱形,长 30~10cm,直径 0.6~3.5cm。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 褐色。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有粉性。横切面有形成层环与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有裂隙,微具特异香气,味甜。 黄芪:根圆柱形,有的 分 枝,上 端 较 粗,长 20~90cm,直径 0.8~3.5cm。 表面淡棕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质硬或较柔韧,折断面纤维性,有的显粉性;皮 部约占半径的 1/3,乳白 色 至淡黄白色,有放射状 裂 隙 (“皮松”),木部黄色, 较紧结, “菊花心”明星(“皮松肉紧”),气 微香,味甜,嚼之有豆腥气味
黄柏(川黄柏一黄皮树;关黄柏一黄檗)、关黄柏树皮呈板片状,厚2~4mm。外表面绿黄色或淡棕黄色;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折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纤维性,可成片状剥离。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性。川黄柏树皮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厚3~7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纵棱纹。折断面深黄色,纤维性。酸枣仁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较平坦的一面的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沉香国产沉香不规则块状或长条,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凿削痕,偶见孔洞,可见棕黑色树脂斑块与黄白色不含树脂的部分相同而成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坚硬、断面刺状。气芳香,味微苦。燃烧时有浓烟、强烈香气及黑色油状物渗出。大多不沉于水。进口沉香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片,多长10~15cm,宽2~6cm;两端或表面有刀雕痕,淡黄棕色或灰黑色(即色较深),密布断续棕黑色细纵纹,有时可见黑褐色树脂斑痕。能沉或半沉于水;气味较国产者浓烈。丁香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花瓣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黄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有众多黄色细粒状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萼片,十字状张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二)重点药材的显微观察1.横切面观察(甘草,绘简图)甘草:木栓层;韧、木部纤维束成层排列;韧皮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方晶。2.粉末(绘图)(1)甘草:纤维与晶鞘纤维(方晶);具缘纹孔导管;棕色块(2)厚朴:石细胞(分枝状);纤维(有的一边锯齿状):木栓细胞(三)理化鉴定延胡索:粉末0.5g+稀醋酸液3ml→滤液+碘化汞钾试液→淡黄色+(四)涂布薄层板硅胶G+2.5一3倍量的水(3%oCMC-Na溶液)每4g硅胶G可铺一块板(10×20cm)每个涂布器可放8块板(可6-7人一组)铺好后,晾干,100℃干燥1小时置干燥器中备用。14
14 黄柏(川黄柏—黄皮树;关黄柏—黄檗)、 关黄柏 树皮呈板片状,厚 2~4mm。外表面绿黄色 或淡 棕 黄色;内表面黄绿色或 黄棕色,折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纤维性,可成片状剥离。气微,味苦,嚼之有粘性。 川黄柏 树皮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厚 3~7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 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纵棱纹。折断面深黄色,纤维性。 酸枣仁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较平坦的一面的中间有 1 条隆起的纵线纹 沉香 国产沉香 不规则块状或长条,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凿削痕, 偶见孔洞,可见棕黑色树脂斑块与黄白色不含树脂的部分相同而成的斑纹。孔洞及凹 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坚硬、断面刺状。气芳香,味微苦。燃烧时有浓烟、强烈香气 及黑色油状物渗出。大多不沉于水。 进口沉香 圆柱形或不 规 则 块 片, 多 长 10~15cm,宽 2~6cm;两端或表面有刀雕痕,淡黄棕色或灰黑色(即色较深),密布 断续棕黑色细纵纹,有时可见黑褐色树脂斑痕。能沉或半沉于水;气味较国产者浓烈。 丁香 略呈研棒状,长 1~2cm。花冠圆球形,花瓣 4,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黄 褐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有众多黄色细粒状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 的稍弯曲,长 0.7~1.4cm,直径 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 4 枚三角状萼 片,十字状张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二)重点药材的显微观察 1.横切面观察(甘草,绘简图) 甘草: 木栓层;韧、木部纤维束成层排列;韧皮射线常弯曲,有裂隙;薄壁细 胞含淀粉粒、方晶。 2.粉末(绘图) (1)甘草:纤维与晶鞘纤维(方晶);具缘纹孔导管;棕色块 (2)厚朴:石细胞(分枝状);纤维(有的一边锯齿状);木栓细胞 (三)理化鉴定 延胡索:粉末 0.5g + 稀醋酸液 3ml→滤液+ 碘化汞钾试液→淡黄色↓ (四)涂布薄层板 硅胶 G + 2.5—3 倍量的水(3‰CMC-Na 溶液)每 4g 硅胶 G 可铺一块板(10 ×20cm)每个涂布器可放 8 块板(可 6-7 人一组)铺好后,晾干,100℃干燥 1 小时, 置干燥器中备用
实验三、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定方法2.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二、实验内容(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人参(生晒参)、西洋参、三七、当归、独活、川芎、前胡、防风、柴胡、马钱子、龙胆、黄芩、薄荷、丹参、地黄、玄参、枸杞子、洋金花、地骨皮、五加皮、香加皮、子、金银花、瓜萎仁(皮)。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人参商品主要有野山参(野生品)和园参(栽培品)。园参的规格主要有生晒参、红参、白参及参须。野山参主根粗短,多具2个分支,有的呈“人”形,上端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纹。芦头(根茎)细长,几与主根等长,密具芦碗(茎痕),其下有1~3个下垂的不定根(芋)。支根有许多细长的须根,可见疣状突起。生晒参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具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支根2~3条,全须生晒参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着生不明显的细小的疣状土气。(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及弯曲,具不定根(芋)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横切面形成层环明显,散有棕色小点。味苦而回甜。红参全体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安棕色斑点。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见环纹,下部有的具2~3条支根。根茎上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白参表面淡黄白色,全体可见加工时的点状针刺痕。味较甜。西洋参生药常为除去芦头、支根的主根。表面淡黄褐色,顶端的细横纹较密而呈环状。三七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有蜡样光泽,有断续纵皱纹、支根痕及少数横长皮孔。顶端有根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铁骨);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分离,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回甜。(15
15 实验三 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定方法 2. 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 二、实验内容 (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 人参(生晒参)、西洋参、三七、当归、独活、川芎、 前胡、防风、柴胡、马钱 子、龙胆、黄 芩、薄荷、丹参、地黄、玄参、枸杞子、洋金花、地骨皮、五加皮、 香加皮、栀 子、金 银 花、瓜蒌仁(皮)。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 人参 商品主要有野山参(野生品)和园参(栽培品)。园参的规格主要有生晒 参、红参、白参及参须。 野山参 主根粗短,多具 2 个分支,有的呈“人”形,上端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纹。 芦头(根茎)细长,几与主根等长,密具芦碗(茎痕),其下有 1~3 个下垂的不定根 (艼)。支根有许多细长的须根,可见疣状突起。 生晒参 主根纺锤形或圆柱形,长 3~15cm,直径 1~2cm 。表面灰黄色,上 部或全体具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支根 2~3 条,全须生晒参着生 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着生不明显的细小的疣状土气。(根茎)芦头长 1~4cm 直 径 0.3~1.5cm,多拘挛及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横切 面形成层环明显,散有棕色小点。味苦而回甜。 红参 全体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安棕色斑点。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 上部可见环纹,下部有的具 2~3 条支根。根茎上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 质样。 白参 表面淡黄白色,全体可见加工时的点状针刺痕。味较甜。 西洋参 生药常为除去芦头、支根的主根。表面淡黄褐色,顶端的细横纹较密而呈环 状。 三七 类圆锥形或圆 柱 形,长 1~6cm,直径 1~4cm。表面灰黄色(铜皮)或 灰褐色(铁皮),有蜡样光泽,有断续纵皱纹、支根痕及少数横长皮孔。顶端有根茎 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铁 骨 );断 面 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 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分离,木 部微显放射状纹理。气微, 味苦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