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2~5条或更多,长10~25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纵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略膨大,直径1.5~4cm,具细密横环纹,顶端残留叶鞘和茎基。主根(归身)粗短,长1~3cm,直径1.5~3cm,下部支根(归尾)多扭曲。质较柔韧,折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油点(油室、油管)。形成层成黄棕色环。木质部色较淡,射线细密。有浓郁特异香气;味甘、辛,微苦。白花前胡根近圆柱形、圆锥形或纺形,下部有分枝,长3~15cm,直径1~2cm。根头部常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上部有密集的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及横向皮孔。质较柔软,干者质硬,断面不整,淡黄白色,皮部散有棕黄色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气芳香,味微苦、辛。紫花前胡:根头部较粗短,极少有纤维状叶鞘残基。折断面皮部易于木部分离。气味同白花前胡。独活、主根短粗,呈圆柱形,下部分出数条弯曲的支根,质较硬,断面黄灰白色,香气浓郁,味苦辛,微麻舌。川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深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较密集而平行隆起的环状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纵切片边缘不整齐而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切面类黄色,有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纹理(形成层),散有黄棕色油点(油室)。香气浓郁特异;味苦辛,微回甜,稍有麻舌感。防风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及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虾蚓头)有的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柴胡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3~8m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及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淡棕色或黑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拆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白色。气微芳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顶端有多数纤维状叶残基及茎残基1个(偶2~3个)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近根头部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16
16 当归 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 2~5 条或更多,长 10~25cm。表面黄棕色或棕 褐色,有纵皱纵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略膨大, 直径 1.5~4cm,具细密横环 纹, 顶端残留叶鞘和茎基。主 根(归身)粗短,长 1~ 3cm ,直径 1.5~3cm,下部支 根 (归尾)多扭曲。质较柔韧, 折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 色 油 点(油室、油管)。形成层成 黄棕色环。木质部色较淡,射线细密。有浓郁特 异香气;味甘、 辛,微苦。 白花前胡 根近圆柱形、圆锥形或纺缍形,下部有分枝,长 3~15cm,直径 1~ 2cm。根头部常有茎痕及纤维状叶鞘残基,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上部有密集的环纹, 下部有纵沟、纵皱及横向皮孔。质较柔软,干者质硬,断面不整,淡黄白色,皮部散 有棕黄色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气芳香,味微苦、辛。 紫花前胡:根头部较粗短,极少有纤维状叶鞘残基。折断面皮部易于木部分离。 气味同白花前胡。 独活、主根短粗,呈圆柱形,下部分出数条弯曲的支根,质较硬,断面黄灰白色, 香气浓郁,味苦辛,微麻舌。 川芎 呈不规则结节状 拳 形 团 块,直 径 2~7cm。表面深黄棕色,粗糙皱 缩。有多数较密集而平行隆起的环状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 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质坚实,纵切片边缘不整齐而 形似蝴蝶(习称“蝴蝶片”), 切面类黄色,有波状环纹或不 规则多角形纹理(形成层), 散有黄棕色油点(油 室)。香 气浓郁特异;味苦辛,微回甜, 稍有麻舌感。 防风 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 15~30cm,直径 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及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 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有的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 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散生黄棕色油点,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柴胡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 6~15cm,直径 3~8mm,根头膨大。顶 端残留 3~15 个茎基及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淡棕色或黑褐色,具纵皱纹、 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拆断,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白 色。气微芳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顶端有多数纤维状叶残基及茎残基 1 个(偶 2~3 个)下部多不分 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近根头部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 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马钱子扁圆钮扣状,常一面微隆起,另一面微凹,直径1.5~3cm,厚3~6mm。表面密被匐伏灰绿色或灰棕色绢状茸毛,自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稍隆起并有微突起的珠孔,有的种脐与珠孔、间隐约可见一隆起线(非种脊)。质坚硬,沿边缘剖开,可见淡黄白色肥厚的胚乳,近珠孔处有小的心形子叶2枚。味极苦,有大毒。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有多个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面丛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稍扭曲,长8~20cm,直径2~5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上部常有细密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根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气微,味极苦。黄芩根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疣状细根痕,上部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暗棕色或棕黑色,呈枯朽状或中空。气微,味苦。薄荷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节明显;质硬脆,断面白色、中空。叶对生,卷曲皱缩,展开后呈长圆形或卵形。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残留的花冠呈淡紫色。叶搓揉时有特异清凉香气,味辛、凉。丹参、根茎粗短,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长10~20cm,直径3~10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蔬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地黄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横纹。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有桔红色油点(分泌细胞)。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或长圆柱形,中间膨大。表面棕灰色或灰黑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纵、横皱纹)。体重、质较软。折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熟地黄与生地黄区别为:表面为断面均呈乌黑色,有光泽,有粘性。味甜。有时切成不规则块片或碎块。玄参与生地黄略似,但表面色略浅(灰黄或灰褐),有明显纵沟。质坚硬,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枸杞子类纺锤形或椭圆形,长6~20mm,直径3~10mm。表面红色至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果皮柔韧,果肉肉质,内含多数种子。气微,味甜。17
17 马钱子 扁圆钮扣状,常一面微隆起,另一面微凹,直径 1.5~3cm,厚 3~6mm。 表面密被匐伏灰绿色或灰棕色绢状茸毛,自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 的种脐,边 缘 稍 隆 起并有微突起的珠孔, 有的种脐与珠孔 间隐约可见一隆 起 线 (非种脊)。质坚 硬,沿边缘剖开,可见 淡 黄白色肥厚的胚乳,近 珠 孔 处有 小的心形子叶 2 枚。 味极苦,有大毒。 龙胆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上端有多个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面丛生多数细 长的根。根圆柱形,稍扭曲,长 8~20cm,直径 2~5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上 部常有细密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根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气 微,味极苦。 黄 芩 根呈圆锥形,扭曲,长 8~25cm, 直 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 有稀疏疣状细根痕,上部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 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 质 硬脆,易折断,断面黄色, 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暗棕 色或棕黑色,呈枯朽状或 中空。气微,味苦。 薄荷 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节明显;质硬脆,断面白色、中空。叶对 生,卷曲皱缩,展开后呈长圆形或卵形。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残留的花冠呈淡紫色。 叶搓揉时有特异清凉香气,味辛、凉。 丹参、根茎粗短,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长 10~20cm,直径 3~10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 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 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地黄 鲜地黄 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横纹。肉质,易断, 断面皮部淡黄白色,有桔红色油点(分泌细胞)。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 不规则团块 或长圆柱形,中间膨大。表面棕灰色或灰黑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纵、横皱纹)。体 重、质较软。折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熟地黄 与生地黄 区别为:表面为断面均呈乌黑色,有光泽,有粘性。味甜。有时切成不规则块片或碎 块。 玄参 与生地黄略似,但表面色略浅(灰黄或灰褐),有明显纵沟。质坚硬,气 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枸杞子 类纺锤形或椭圆形,长 6~20mm,直径 3~10mm。表面红色至暗红色, 具不规则皱纹。果皮柔韧,果肉肉质,内含多数种子。气微,味甜
洋金花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915cm。通常花萼已除去。花冠喇叭状,淡黄色或黄棕色,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纵脉纹3条,两裂片间有微凹。雄蕊5,花丝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冠3/4;雌蕊1。烘干者质柔韧,气特异:晒干品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地骨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子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5-8条,顶端有宿萼。味苦。金银花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和长腺毛,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开放者花冠呈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二)生药的理化鉴定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绘薄层图)(1)供试液:黄连样品0.2g+甲醇6ml→滤液(供试液)(2)对照药材溶液:黄连对照药材→同上法操作,作为对照药材溶液(3)薄层板:硅酸G-CMC板(4)点样量:各2~5μ/(用微量吸管/毛细管)(5)展开剂: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6:3:1.5:1.5:0.3)约20ml可供一块板用(6)展开方法:氨蒸汽饱和,展开至前沿约10~15cm,取出,晾干。(7)显色方式: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斑点。(示范用喷瓶喷雾显色)(三)粉末显微鉴别(绘图)1:肉桂:纤维:石细胞(三面厚,一面薄):小针晶:木栓细胞:淀粉粒2.黄芩:韧皮纤维(梭形,木化),石细胞(孔沟有时分叉);木纤维(有的纹孔“人”、“十”字形);网纹导管18
18 洋金花 多皱缩成条状,完整者长 9~15cm。通常花萼已除去。花冠喇叭状,淡 黄色或黄棕色,先端 5 浅裂,裂片有短尖,短 尖 下有纵脉纹 3 条,两裂片 间有 微凹。雄蕊 5,花丝 贴生于花冠筒内,长为花 冠 3/4;雌蕊 1。烘干者 质柔韧, 气特异;晒干品 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地骨皮 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 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栀子 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 5-8 条,顶端有 宿萼。味苦。 金银花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 2~3cm,上部直径约 3mm,下部 直径约 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和长腺毛,花萼绿 色,先端 5 裂,裂片有毛。开放者花冠呈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 5 个,黄色;雌蕊 1 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二)生药的理化鉴定 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绘薄层图) (1)供试液:黄连样品 0.2g+甲醇 6ml→滤液(供试液) (2)对照药材溶液:黄连对照药材→同上法操作,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3)薄层板:硅酸 G-CMC 板 (4)点样量:各 2~5μl(用微量吸管 / 毛细管) (5)展开剂: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 (6 : 3 : 1.5 : 1.5: 0.3)约 20ml 可供一 块板用(6)展开方法:氨蒸汽饱和,展开至前沿约 10~15cm,取出,晾干。 (7)显色方式: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斑点。(示范用喷瓶喷雾显色) (三)粉末显微鉴别(绘图) 1.肉桂:纤维;石细胞(三面厚,一面薄);小针晶;木栓细胞;淀粉粒 2.黄芩:韧皮纤维(梭形,木化),石细胞(孔沟有时分叉);木纤维(有的纹 孔“人”、“十”字形);网纹导管
实验四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2.掌握部分生药的理化鉴定二、实验内容(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茵陈、红花、西红花、青蒿、菊花、野菊花、苍耳子、天花粉、桔梗、党参、南沙参、北沙参、巴戟天、川木香、木香、白术、苍术、钩藤茵陈多卷曲成团,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毛,绵软如绒。叶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叶柔软,皱缩卷曲。茎细小。气微香,味微苦。红花不带子房,长约1.5cm,黄红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露出冠筒外,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轻,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西红花柱头线形,暗红色,微有光泽,长约3cm。上部3分叉,下端残留黄色花柱。青蒿中部叶2-3回羽状深裂(上部叶多1回羽状细裂)天花粉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或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有黄色小孔(导管)略皇放射状排列。无莫,味微苦。桔梗呈圆柱形或略呈长纺锤形,下部渐细,略扭曲。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未去外皮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向扭曲皱沟纹,并有横长皮孔样斑痕。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硬脆,折断面有放射状裂隙,形成层环棕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党参呈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茎痕及芽),其下有致密的横环纹全体有纵皱纹,质略硬带韧性。有特殊香气,味甜。巴戟天药材呈扁圆柱形,表面具纵纹与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裂露出木部,形似连珠。质韧,木部坚硬。补肾壮阳要药,又能强筋骨,祛风湿。木香略呈圆柱形或纵剖成半圆柱形。表面黄棕色,外侧栓皮多已除去,有明显纵沟及侧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灰黄色至棕褐色,有一棕色19
19 实验四 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鉴定 2.掌握部分生药的理化鉴定 二、实验内容 (一)辨认下列药材(性状鉴定) 茵 陈、红 花、西红花、青 蒿、菊 花、野菊花、苍耳子、天花粉、桔梗、党参、 南沙参、北沙参、巴戟天、 川木香、木 香、白 术、苍 术、钩 藤 茵陈 多卷曲成团,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茸毛,绵软如绒。叶多为二至三 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叶柔软,皱缩卷曲。茎细小。气微香,味微苦。 红花 不带子房,长 约 1.5cm,黄红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 5 裂,裂片 狭条形。雄蕊 5 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露出冠筒外,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 轻,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西红花 柱头线形,暗红色,微有光泽,长约 3cm。上部 3 分叉,下端残留黄色 花柱。 青蒿 中部叶 2-3 回羽状深裂(上部叶多 1 回羽状细裂) 天花粉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或 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 横切面有黄色小孔(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无臭,味微苦。 桔梗 呈圆柱形或略呈长纺锤 形,下 部渐细,略扭曲。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 (未去 外皮者黄棕色至灰棕色), 具纵向扭曲皱沟纹,并有横长皮孔样斑痕。顶端 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硬脆,折断面有放射状裂隙,形 成层环棕色。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党参 呈长圆柱形,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茎痕及芽),其下有致密的横环纹, 全体有纵皱纹,质略硬带韧性。有特殊香气,味甜。 巴戟天 药材呈扁圆柱形,表面具纵纹与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裂露出木部, 形似连珠。质韧,木部坚硬。补肾壮阳要药,又能强筋骨,祛风湿。 木香 略呈圆柱形或 纵 剖成半圆柱形。表面黄棕色, 外侧栓皮多已除去,有 明显纵 沟及侧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稍平坦,灰黄色至棕褐色, 有一棕色
环纹(形成层)及放射状纹理,散有深褐色油点(油室);老根中心常呈朽木状。具浓郁特异香气,味微苦。(形似枯骨状)川木香根刮去外皮露出丝瓜状纤维网;体轻。白术不规则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纵皱纹和沟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有棕黄色点状油室散在。气香,味甜、微辛。苍术茅苍术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有分枝,直径0.5~2.0cm。表面灰棕色,有纵纹或横曲线,残留茎痕、须根痕和细小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点(即油室,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即析出白色丝状结晶(习称“起霜”)。香气浓郁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疙瘩块状(有不规则块状分枝)或结节状圆柱形,直径1-4cm。表面黑棕色。质较疏松,折断面纤维性,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色丝状结晶析出。香气较弱,味辛、苦不甜。(二)药材的显微鉴定1.茅苍术粉末石细胞(形状);导管(类型):针晶;油室碎片:菊糖(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透化)2.红花粉末花粉粒;分泌细胞(长管状):花柱碎片(表皮细胞呈单细胞毛状);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绒毛状)。3.桔梗粉末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菊糖团块(多呈扇形);乳汁管(连成网状);梯纹、网纹、具缘纹孔导管。(三)生药的理化鉴别野菊花黄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野菊花粉末1g+乙醇10ml一→超声处理10min一→滤过液:(1)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喷AICI3试液→干后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黄绿色)(2)滤液2ml+Mg粉少许+HCI4滴→水浴加热→棕红色20
20 环纹(形成层)及放 射状纹理,散有深褐色 油 点(油室);老根中心常呈朽木 状。 具浓郁特异香气,味微苦。(形似枯骨状) 川木香 根刮去外皮露出丝瓜瓤状纤维网;体轻。 白术 不规则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纵皱纹和沟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有 棕黄色点状油室散在。气香,味甜、微辛。 苍术 茅苍术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有分枝,直径 0.5~2.0cm。表面 灰棕色,有纵纹或横曲线,残留茎痕、须根痕和细小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 坦,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多数红棕色油点(即油室,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即析出 白色丝状结晶(习称“起霜”)。香气浓郁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疙瘩块状(有 不规则块状分枝)或结节状圆柱形,直径 1-4cm。表面黑棕色。质较疏松,折断面纤 维性,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色丝状结晶析出。香气较弱,味辛、苦不甜。 (二)药材的显微鉴定 1.茅苍术粉末 石细胞(形状);导管(类型);针晶;油室碎片;菊糖(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 透化) 2.红花粉末 花粉粒;分泌细胞(长管状);花柱碎片(表皮细胞呈单细胞毛状);花冠裂片表 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绒毛状)。 3.桔梗粉末 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菊糖团块(多呈扇形);乳汁管(连成网状);梯纹、网 纹、具缘纹孔导管。 (三)生药的理化鉴别 野菊花黄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 野菊花粉末 1g + 乙醇 10ml —→ 超声处理 10min —→ 滤过液: (1)滤液 1 滴点于滤纸上→ 喷 AlCl3 试液→ 干后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黄绿色) (2)滤液 2ml + Mg 粉少许+ HCl 4 滴→ 水浴加热→棕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