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李忠 明 古诗文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试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80篇。”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 诵积累的过程,考査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査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 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 表达方式 屠点归纲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 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 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 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 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考查《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诗文篇目 以及课外选文(选段)。 區型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 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 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文言实词 (联系语境,解释词义) 罟试说明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知识归纲 1、辨析通假字 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①以同音字借代本字。如“反”通“返”。②形似字通用。如“说”通“悦”。现行初中 课文中有注释的通假字约有70个,平时多读,记牢会用,中考才会迎刃而解 英型分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有单项考查(读句解词)、综合考查(读文析词)两种形式。主要考查识记、解读(辨析 解释)、理解、应用等能力。近几年中考已出现将知识与能力、积累与应用加以整合命题的新题型。其命题由客观 题为主走向主观题为主,由单项考查走向综合考査,由课内取材走向课外取材己成明显趋势。 厦习策略及误区提醒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中,考生常见失误有两种: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不少考生阅读理解差,又缺乏历史眼 光和古汉语知识,解题时往往以今代古,随意答题。“夫战,勇气也”中“夫”当作“大丈夫”解,就是证明。二是 脱离语境,断章取义。文言实词的古音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没有具体语境,都无法断定落实,如“食 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作“喂养”解。可见,脱离语境去死记硬背词语,既不科学,又难 免出错。须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学好文言文的传统良方 掌握文言实词,一靠多识记多整理,勤于积累是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量,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1
2007 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 李忠 明 2007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1 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 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 80 篇。”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 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由 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 表达方式。 考点归纳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 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诵、理解及赏析; 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 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 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考查《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诗文篇目 以及课外选文(选段)。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 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选择题;②解释题; 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一) 文 言 实 词 (联系语境,解释词义) 考试说明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知识归纳 1、辨析通假字 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①以同音字借代本字。如“反”通“返”。②形似字通用。如“说”通“悦”。现行初中 课文中有注释的通假字约有 70 个,平时多读,记牢会用,中考才会迎刃而解。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有单项考查(读句解词)、综合考查(读文析词)两种形式。主要考查识记、解读(辨析、 解释)、理解、应用等能力。近几年中考已出现将知识与能力 、积累与应用加以整合命题的新题型。其命题由客观 题为主走向主观题为主,由单项考查走向综合考查,由课内取材走向课外取材已成明显趋势。 复习策略及误区提醒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中,考生常见失误有两种: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不少考生阅读理解差,又缺乏历史眼 光和古汉语知识,解题时往往以今代古,随意答题。“夫战,勇气也”中“夫”当作“大丈夫”解,就是证明。二是 脱离语境,断章取义。文言实词的古音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没有具体语境,都无法断定落实,如“食” 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作“喂养”解。可见,脱离语境去死记硬背词语,既不科学,又难 免出错。须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学好文言文的传统良方。 掌握文言实词,一靠多识记多整理,勤于积累是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量,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007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李忠 明 否则难过文言实词关:二靠多诵读多应用,培养语感是关键。要学会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以及分析综合方法,在 解读时,既能整体感知文句内容,又能具体辨析理解文言实词,这样培养语感,形成习惯,古诗文能力定能有效提 七一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用字同某字 例句及出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幼时记趣》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服悦汝只贴着垄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 快,高兴 女知之乎《(论语〉八则》 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仅有 镜帖花黄《木兰诗》 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小麦覆陇黄《观刈麦》 止帖著陇曷熙板己裁顽坐直支被辨知要转 何傅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新编) 玩笑 活板《活板》 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以尼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 才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戈又不同你顽《范进中举》 满坐寂然《口技》 座位 直甚么,要哥哥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值 压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肢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与生序》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智铁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论慧请 邀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单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鸟婉转地叫 辨知要转反见诎衡有畔適以具属偏惠亡厝 返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出右臂支船《核舟记》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二章》 指不顺 又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叛隊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谪发阔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被罚流放 己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已经 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皆 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岁论战》 椹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无同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有 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2
2007 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 李忠 明 2007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2 否则难过文言实词关;二靠多诵读多应用,培养语感是关键。要学会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以及分析综合方法,在 解读时,既能整体感知文句内容,又能具体辨析理解文言实词,这样培养语感,形成习惯,古诗文能力定能有效提 高。 七—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用字 同某字 例 句 及 出 处 解 释 邱 丘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幼时记趣》 土山 伏 服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信服 说 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愉快,高兴 女 汝 诲女知之乎 《〈论语〉八则》 你 止 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有,仅有 帖 贴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黏贴 著 着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遭受 陇 垄 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土埂 曷 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熙 嬉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新编) 开玩笑 板 版 活板 《活板》 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已 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活板》 与表方位的词合用,表示界限 裁 才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仅仅 顽 玩 我又不同你顽 《范进中举》 玩耍 坐 座 满坐寂然 《口技》 座位 直 值 直甚么,要哥哥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值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价值 支 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肢体 被 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与生序》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辨 辩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辩论 知 智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智慧 要 邀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约请 转 啭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鸟婉转地叫 反 返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回 见 现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出现 诎 屈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弯曲 衡 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横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二章》 梗塞,指不顺 有 又 为字共三十有四 《核舟记》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畔 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背叛 適 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被罚流放 以 已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已经 具 俱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全,皆 属 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嘱托 徧 遍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普遍 惠 慧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聪明 亡 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没有 厝 措 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放置
2007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李忠 明 馐压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 滋味好的食物 羞孰曾拂得 执视之,自以为不知《邹忌讽齐王纳谏》 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弻人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二章》 细加弼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二章》 2、解析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古今词义变化大,如“坐盗”:古,犯罪:今,坐下。只要把握其词义在“扩大、缩小、转移、改变”等 方面的古今差异特点,就不难解析。 七一九年级古今异义字表 说明:本表收选由两个字构成的古今异义词语。 语古 精练熟 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要,没有多余的词句 风骚学才华 逊风骚《沁园春雪 指妇女举止轻佻 布衣|F 民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活板》 布做成的衣服 中间中间夹杂着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两事物之间的位置 稍稍渐 稍稍正坐《口技》 殷勤恳切叮咛 殿勤谢红叶《题红叶 情而周到 交通佼交错相通 陌交通《桃花源记》 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妻子悽子和孩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男子的配偶 绝境世隔绝的地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下不用说 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挑花源记 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足不值得 卜不足为外人道《桃花源记》 不满(指数目) 亲成棵指同姓家族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专指族外亲属 往往同到处 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会计会商量 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指担任会计工作的 人员 可以同以用来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够或表示许可 明年悌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年的下一年 烈志于建功立业 园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洒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 开张大 減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店铺开业 感激感动奋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因对方的好意和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痛恨心和遗憾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切地憎恨 卑鄙低微鄙俗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语言、行动)恶劣 3、掌握关键性实词 这里古诗语文阅读的重点,难点。主要考査这些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活用现象,读解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 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去确认其词义,还要了解其构词方式,掌握其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等古汉语 知识,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一词多义 说明 (1)本表多义词在课本文言文中一般包含有3个或3个以上意思,只有两个意思的仅个别词语入选。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3
2007 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 李忠 明 2007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3 羞 馐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滋味好的食物 孰 熟 孰视之,自以为不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仔细 曾 增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二章》 增加 拂 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二章》 辅弼 得 德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孟子〉二章》 感恩 2、解析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古今词义变化大,如“坐.盗”:古,犯罪;今,坐下。只要把握其词义在“扩大、缩小、转移、改变”等 方面的古今差异特点,就不难解析。 七—九年级古今异义字表 说明:本表收选由两个字构成的古今异义词语。 词 语 古 义 例 句 及 出 处 今 义 精练 精熟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 风骚 文学才华 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 指妇女举止轻佻 布衣 平民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活板》 布做成的衣服 中间 中间夹杂着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两事物之间的位置 稍稍 渐渐 稍稍正坐 《口技》 稍微 殷勤 恳切叮咛 殷勤谢红叶 《题红叶》 热情而周到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和孩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用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 《桃花源记》 不满(指数目) 亲戚 兼指同姓家族、异 姓家属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专指族外亲属 往往 到处 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会计 聚会商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指担任会计工作的 人员 可以 可以用来 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能够或表示许可 明年 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今年的下一年 烈士 有志于建功立业 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牺牲 供祭祀用的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 开张 扩大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店铺开业 感激 感动奋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因对方的好意和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痛恨 痛心和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深切地憎恨 卑鄙 低微鄙俗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语言、行动)恶劣 3、掌握关键性实词 这里古诗语文阅读的重点,难点。主要考查这些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活用现象,读解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 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去确认其词义,还要了解其构词方式,掌握其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等古汉语 知识,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一词多义 说明: (1)本表多义词在课本文言文中一般包含有 3 个或 3 个以上意思,只有两个意思的仅个别词语入选
2007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李忠 明 (2)多义词的某一个意思一般只选个例句。 (3)某一多义词的另一个常用而没有出现在课本中的意思适当选用常见成语加以介绍 (4)每个多义词后的空格请自作补充。 匚词语 例句及出处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稳生逸 安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 際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 当 档之无愧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二首》 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治主或思想学说 道 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范进中举》 dao想,以为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其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获得,拥有 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到,握有 得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获得,感受到 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花 发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起,指被任用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王发 人深省 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面积用语,纵横 方防出神,不觉呀然惊恐《幼时记趣》 fng正当 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复 复愎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下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帆固 寻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汝心之固,固不要可彻《愚公移山》 狼之并驱如故《狼》 原先 故欧(陈涉世k特地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此,所以 故步自封 旧,从前 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及除公何能及君也《忌讽齐王纳》 j得上 及临质,孙子曰《田忌赛马》 待到,等到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房屋单位的量词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一
2007 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 李忠 明 2007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4 (2)多义词的某一个意思一般只选一个例句。 (3)某一多义词的另一个常用而没有出现在课本中的意思适当选用常见成语加以介绍。 (4)每个多义词后的空格请自作补充。 词语 例 句 及 出 处 读 音 词 义 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ān 安稳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安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安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哪里 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dāng 抵当 当之无愧 承当 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二首》 dào 路途 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道义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 《范进中举》 料想,以为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 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正气 得 其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dé 获得,拥有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到,握有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获得,感受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捉到 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能够 发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fā 开花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 起,指被任用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 发人深省 启发 方 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fāng 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 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幼时记趣》 正当 今方来,吾欲辱之 《晏子使楚》 将要 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 fù 恢复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又,再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辩解 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gù 巩固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要可彻 《愚公移山》 顽固 固若金汤 坚固 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gù 原先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故意,特地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此,所以 故步自封 旧,从前 及 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jí 到达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 及临质,孙子曰 《田忌赛马》 待到,等到 间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jiān 中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示房屋单位的量词
2007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李忠 明 匀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中 改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忌讽齐王纳谏》 可或,偶然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 刿请见《曹刿论战》 召见 见笑大方 被,让 琉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现出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现,被看见 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尽心竭力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ne特,独一无二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口技》 空前绝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坐落在高处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对着 临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ln面对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正当,将要 危不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出名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闻名,著名 名陪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屠副其实 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奇奇字素无备者《活板》 性僻 耻大辱 嵌大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请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请教 则请从《曹刿论战》 请允许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二章》 穷困 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穷P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究到底 囝且益坚 困窘 窃凶极恶 国怀乡,忧谗畏讥《岳 离开 去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q开,逃离一 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如同水声,如鸣佩环《小石记》m像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5
2007 年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三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 李忠 明 2007 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5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jiàn 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暗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间或,偶然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 见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jiàn 看见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见笑大方 被,让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xiàn 现出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现,被看见 尽 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jìn 全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过完 尽心竭力 竭尽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jué 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独特,独一无二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 极,最 空前绝后 无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lín 坐落在高处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对着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正当,将要 临危不顾 遇到 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míng 出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 闻名,著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说出 名副其实 名声 奇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qí 奇异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 特殊 有奇字素无备者 《活板》 生僻 奇耻大辱 极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jī 零数 请 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qǐng 请教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请允许 穷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孟子〉二章》 qióng 穷困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穷尽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尽 非咨询不穷其致 《治水必躬亲》 追究到底 穷且益坚 困窘 穷凶极恶 极端 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qù 离开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逃离 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 去除 如 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rú 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