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监测 2009.11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是 A.谬(ni)种 央浼(mei) 付梓 (zi) 租赁(lin) B.笑靥(ye) 撷(jie) 取 细胞(bao) 发轫(ren) C.刹(sha)车 殷(yan)红 岑(cen) 角(je)色 窠(ke)臼 坍(tan)塌 手帕 恫(tong)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A.销账 皇天后 莺歌燕舞 射土想来误秀落听,是 B.隔漠 遐 纷至沓 统筹兼顾 涅槃 耽 眉清目 曲指可数 D.耗费 坐 洗耳躬 沸反盈天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三鹿集团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做法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B.2009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给全国人民带来 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 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参与洗钱活动,并有贪污行为,现被羁押禁见, 实属咎由自取
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监测 2009.11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是 A.谬(niù)种 央浼(měi) 付梓 (zǐ) 租赁(lìn) B.笑靥(yè) 撷(jié) 取 细胞(bāo) 发轫(rèn) C.刹(shā)车 殷(yān)红 岑(cén) 寂 角(jué)色 D.窠(kē)臼 坍(tān)塌 手帕 (pà) 恫(tòng)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是 A.销账 辐 射 皇天后 土 莺歌燕舞 B.隔漠 遐 想 纷至沓 来 统筹兼顾 C.涅槃 耽 误 眉清目 秀 曲指可数 D.耗费 坐 落 洗耳躬 听 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A.三鹿集团在婴幼儿奶粉中加入大量三聚氰胺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做法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B.2009 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给全国人民带来 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C.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 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参与洗钱活动,并有贪污行为,现被羁押禁见, 实属咎由自取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是 A.美国总统大选之战飞短流长,真假难辨。电视和报纸杂志给奥 巴马贴上了“社会精英”“政治激进分子”等各种标签,把他变成了一个丑闻缠 身的人物 B.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中的落叶(曹植《美女篇》),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C.《悉尼先驱晨报》援引美国乔约翰·劳格斯顿的话说,神七飞 船太空行走是中国太空计划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常符合逻辑的一步。” D.由20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 180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入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是 A.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 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的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B.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 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 性 C.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 国巡演近百场,场场骃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D.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改进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既是中日两国发 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期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 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 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 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来源:Zxxk.Com]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 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 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 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 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 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 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 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是 A.美国总统大选之战飞短流长,真假难辨。电视和报纸杂志给奥 巴马贴上了“社会精英”“政治激进分子”等各种标签,把他变成了一个丑闻缠 身的人物。 B.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中的落叶(曹植《美女篇》),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C.《悉尼先驱晨报》援引美国乔约翰·劳格斯顿的话说,神七飞 船太空行走是中国太空计划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常符合逻辑的一步。” D.由 20 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 180 万种已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入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A.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 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的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B.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条分缕析,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 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 性。 C.由白先勇改编、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年奋斗版《牡丹亭》,全 国巡演近百场,场场 98%以上的座位爆满,赢得了年轻人对昆曲的关注。 D.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改进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既是中日两国发 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期盼。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 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 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 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来源:Zxxk.Com] 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 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 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 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 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 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 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 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 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 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 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 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 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 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 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 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 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 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 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 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 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 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 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 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 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 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 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 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 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 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年第七期,略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 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 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 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 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 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 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 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 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 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 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 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 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 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 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 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 会的典型和缩影。 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 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 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 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 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 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 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 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 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 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 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 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 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 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2008 年第七期,略有删改) 6.下列有关“象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棋的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 输;下象棋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死对方的将帅。 B.在象棋中,将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最为无能;车乃棋中至宝, 地位最高,本领最大,万不可轻弃。 C.本领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结局惨烈的兵卒,是等级社会中 处于最底层的人的生动具体的体现。 D.下象棋要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一切只为保老帅,这 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7.下列对“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 的缩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棋局小世界,围棋和象棋的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 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来对垒拼杀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 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 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 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多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 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 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己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 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 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 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 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 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 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 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 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 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 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B.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而要想地盘不失,就必 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这折射出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 C.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 生灵的僵化理念,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D.围棋表明中华文化体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则表现 出来先人的爱国情操和忠君行动,反映先人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中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 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体现出人类的终极目标和平等价值观念。 B.象棋中马、炮地位相等,开局时炮优于马多多,而残局中则马胜于 炮不少。马可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二者各具威力。 C.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以全局形势为依据判断胜负。 而下象棋只考虑统帅的存活,受限制多,没有主观能动性。 D.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有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 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 厦。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 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 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 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 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 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 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 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 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 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 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 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 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 者 酬:报答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 师:师从、学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举以予 人,如弃草芥 B.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 ①吾得其为人 ②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D.①而公独不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 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③④⑤ 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 的十一个人,从那时起苏轼对范仲淹就心生仰慕,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 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 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 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 2008 年 1 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 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 者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 之 师:师从、学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举以予 人,如弃草芥 B.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 久 矣 C.①吾得其为人 ②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D.①而公独不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 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 《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 的十一个人,从那时起苏轼对范仲淹就心生仰慕,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 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 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 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