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代码:560707 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或技术领域) 等级证书举例 新能源汽车调试 装备制造大类汽车制造类汽车制造业汽车工程技术 汽车维修工中级 (5607) (36) 人员(207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低压电工操作证 汽车销售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 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 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维修技 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 验,新能源汽车针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新能源 维修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代码:560707。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 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 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整车制造、 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制造人员,汽车、摩托车维修技 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 验,新能源汽车针车和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新能源 维修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 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 (56) 汽车制造类 (5607) 汽车制造业 (36) 汽车工程技术 人员(2020711) 新能源汽车调试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销售 汽车维修工中级 低压电工操作证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 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 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 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 相关知识。 (3)了解国内外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4)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5)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 (6)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上电控制逻辑知识 (7)掌握水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8)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9)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10)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11)掌握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1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策略知识。 (13)掌握汽车轻量技术知识 (14)了解智能网络汽车技术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 履行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 维。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 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2 项运 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 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 相关知识。 (3)了解国内外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4)掌握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 (5)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 (6)掌握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上电控制逻辑知识。 (7)掌握水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8)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知识。 (9)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和交直流充放电控制逻辑知识。 (10)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知识。 (11)掌握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 (1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策略知识。 (13)掌握汽车轻量技术知识。 (14)了解智能网络汽车技术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能够识别新能源汽车的组件和仪表报警灯的含义。 ⑦)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测整, (8)能够根据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9)能够使用常用高压电作业检测设备工具进行高压断电、高压绝缘检测 (10)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高压驱动系统的性能检测和组件更换 (11)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12)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CAN总线的检测和分析。 (13)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检测和组件更换。 (14)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码和数据流的分析 (15)能够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β学分) 本课程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夯实综合 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课程,引导学生努力做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课程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讲授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马克 思主义观点思考、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立足新时 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 人生华章。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主线,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能够识别新能源汽车的组件和仪表报警灯的含义。 (7)能够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测整。 (8)能够根据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要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维护。 (9)能够使用常用高压电作业检测设备工具进行高压断电、高压绝缘检测。 (10)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高压驱动系统的性能检测和组件更换。 (11)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电路分析。 (12)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 CAN 总线的检测和分析。 (13)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暖风和空调系统的检测和组件更换。 (14)能够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码和数据流的分析。 (15)能够判断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并进行检测维修。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 学时/3 学分) 本课程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社会,夯实综合 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课程,引导学生努力做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课程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讲授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马克 思主义观点思考、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立足新时 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 人生华章。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 学时/4 学分)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为主线,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主义思想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站起来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是使中国富起来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使中国强起 来的理论体系。突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逻辑。在该课程的教学 中应凸显问题意识,注重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道德素质 3.大学英语Ⅰ(64学时/4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体现发展性原则。按照普职互通、中高职衔接的理念,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同 时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为用而学,学而能用,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教学中,将语 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译 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现代教学手段,立体、互动 地引导学生开发各种学习潜能。注重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树立大国工匠精 神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4.大学英语1(72学时/4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听、说、读、写、 译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用英语做事情的 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活用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有意义且直观的语境,让目前无法直接接触职场生活 场景的广大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职业场景的实用文体,并从 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角度设计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真实工作语料的 能力。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 感进一步增强。 5.计算机应用基础(64学时/4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 主义思想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历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中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站起来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是使中国富起来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使中国强起 来的理论体系。突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逻辑。在该课程的教学 中应凸显问题意识,注重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 道德素质。 3.大学英语Ⅰ(64 学时/4 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体现发展性原则。按照普职互通、中高职衔接的理念,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同 时突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为用而学,学而能用,注重学生的参与 和互动,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教学中,将语 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译 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现代教学手段,立体、互动 地引导学生开发各种学习潜能。注重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树立大国工匠精 神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4.大学英语Ⅱ(72 学时/4 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听、说、读、写、 译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职业活动中用英语做事情的 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活用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营造有意义且直观的语境,让目前无法直接接触职场生活 场景的广大学生能够很快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学习职业场景的实用文体,并从 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的角度设计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真实工作语料的 能力。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 感进一步增强。 5.计算机应用基础(64 学时/4 学分) 通过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 的文化素养。该课程主要围绕认识计算机系统、 Windows7操作系统、 Office2010、 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 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校期间要求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一级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证的督促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 训练和关键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 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6.体育与健康(142学时/8学分) 本课程分4个学期开设,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形成 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院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 厚氛围。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学 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 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个人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7.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2学分) 本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 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乐观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 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 质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意识,自我认知, 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职业规划 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常见心理问题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等。 就业指导(38学时/2学分)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各专 业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 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选择适当的职业,合 理规划职业生涯;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专业代码:560707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 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 的文化素养。该课程主要围绕认识计算机系统、Windows 7 操作系统、Office2010、 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 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校期间要求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一级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证的督促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 训练和关键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 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6.体育与健康(142 学时/8 学分) 本课程分 4 个学期开设,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形成 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院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 厚氛围。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学 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 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个人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7.心理健康教育(32 学时/2 学分) 本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 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乐观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 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 质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意识,自我认知, 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职业规划 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常见心理问题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等。 8.就业指导(38 学时/2 学分) 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各专 业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 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选择适当的职业,合 理规划职业生涯;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