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次序:第13次教学周次:第9周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4章横断面设计第4.2~4.3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行车道、路肩、人行道的宽度和横披度;中间带的设置,了解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人行道宽度与布置、路缘石的作用与形式。4.2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本节学时:1学时讲课重点1.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确定;2.路拱横坡的设置;3、中间带的作用、宽度及开口设置讲课难点1.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确定教学过程:一、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1、机动车道宽度确定因素: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的。2.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汽车宽度取载重汽车车箱的总宽度,为2.5m。富余宽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行车道的富余宽度与车速有关,此外还与路侧环境、司机心理、车辆状况等有关。当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取一条车道的宽度为3.75是合适的。3.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车速、交通组成和大型车的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设计速度V=120km/h时,每条车道的宽度均采用3.75m;当V=100km/h,且交通量大和大型车混入率高时,内侧车道应为3.75m,外侧车道可采用3.75m或3.50m4.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6
6 授课次序:第 13 次 教学周次:第 9 周 教学课时:2 学时 教学内容:第 4 章横断面设计第 4.2~4.3 节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行车道、路肩、人行道的宽度和横披度;中间带的设置,了解非机动车道的 宽度、人行道宽度与布置、路缘石的作用与形式。 4.2 机动车道、路肩与中间带 本节学时:1 学时 讲课重点 1. 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确定;2. 路拱横坡的设置; 3、中间带的作用、宽度及开口设置 讲课难点 1. 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确定 教学过程: 一、机动车道行车道宽度 1、机动车道宽度确定因素: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 定的。 2.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行车道宽度包括汽车宽度和富余宽度。汽车宽度取载重汽车车箱的总宽度,为 2.5m。富余宽 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 行车道的富余宽度与车速有关,此外还与路侧环境、司机心理、车辆状况等有关。当双车道公 路设计速度为 80km/h 时,取一条车道的宽度为 3.75 是合适的。 3.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 车速、交通组成和大型车的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有较大的影响。 设计速度 V =120km/ h 时,每条车道的宽度均采用 3.75m;当 V =100km/ h ,且交通量大和 大型车混入率高时,内侧车道应为 3.75m,外侧车道可采用 3.75m 或 3.50m。 4.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
车道宽B是车速V的函数,依车速的变化一般在3.40~3.80m之间。考虑到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各异,且车道还需调剂使用,故一条车道的平均宽度取3.50m即可,当车速V>40Km/h时,可取3.75m。二、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1.路肩概念: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2.路肩的作用:(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理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3.路肩的分类:路肩从构造上又可分为硬路肩、土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如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硬路肩设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条件时宜采用≥2.50m的右侧硬路肩。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500m,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3.5m,有效长度≥30m。从干线进入和驶出紧急停车带应设缓和过渡段,一般为20m长。5.城市道路的路肩设置城市道路一般设有阴井排水,两侧设人行道。如采用边沟排水则应在路面外侧设置路肩,与公路一样,分硬路肩和保护性路肩。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应设置硬路肩。保护性路肩一般为土质或简易铺装,作用是为城市道路的某些交通设施,如护栏、栏杆、交通标志牌7
7 车道宽 B 是车速 V 的函数,依车速的变化一般在 3.40~3.80m 之间。考虑到城市道路上行驶的 车辆各异,且车道还需调剂使用,故一条车道的平均宽度取 3.50m 即可,当车速 V>40Km/h 时,可 取 3.75m。 二、路肩的作用及其宽度 1.路肩概念: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之间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2.路肩的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尤 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 使用。 (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并起引导视线的作用。 3.路肩的分类: 路肩从构造上又可分为硬路肩、土路肩。硬路肩是指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 的作用力,在混合交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如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 为使路肩能汇集路面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是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它起保护路 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硬路肩设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硬路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 条件时宜采用≥2.50m 的右侧硬路肩。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 2.50m 时,应设紧急停车带。紧急 停车带的设置间距不宜大于 500m,宽度包括硬路肩在内为 3.5m,有效长度≥30m。从干线进入和驶 出紧急停车带应设缓和过渡段,一般为 20m 长。 5.城市道路的路肩设置 城市道路一般设有阴井排水,两侧设人行道。如采用边沟排水则应在路面外侧设置路肩,与公 路一样,分硬路肩和保护性路肩。城市道路的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40km/h 时,应设置硬路肩。保 护性路肩一般为土质或简易铺装,作用是为城市道路的某些交通设施,如护栏、栏杆、交通标志牌
等的设置提供场地,最小宽度为0.5m。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应设置左侧路肩。其它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2.25m、2.0m、1.75m、1.50m、1.00m、0.75m,最窄不能<0.50m。三、路拱横坡1、路拱概念及表示方法: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其倾斜的大小以百分率表示。2、路拱度的确定: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可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面较宽,迅速排除路面降水尤为重要。所以当此种公路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时应采用高值。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对排除路面积水有利。在降水量不大的地区也可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但在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3.路拱的形式及选用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可根据路面宽度及路面类型采用:低等级公路可采用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公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形路拱。4.土路肩、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的路拱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硬路肩视具体情况(材料、宽度)可与路面采用同一横坡,也可稍大于路面。非机动车车道路拱坡度可根据路面面层类型参考表5-3选用。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1%~2%。路缘带横坡与路面相同。四、中间带1.中间带的组成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2.中间带的作用是:(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8
8 等的设置提供场地,最小宽度为 0.5m。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具有排水沟的断面,应设置左侧路肩。 其它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肩宽度根据条件可采用 2.25m、2.0m、1.75m、1.50m、1.00m、 0.75m,最窄不能<0.50m。 三、路拱横坡 1、路拱概念及表示方法: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 为路拱。其倾斜的大小以百分率表示。 2、路拱度的确定: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对于不 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可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面较宽,迅速排除路面降水尤为重要。所以当此种公路处于降雨 强度较大的地区时应采用高值。 分离式路基,每侧行车道可设置双向路拱,这样对排除路面积水有利。在降水量不大的地区也 可采用单向横坡,并向路基外侧倾斜。但在积雪冻融地区,应设置双向路拱。 3.路拱的形式及选用 有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等。可根据路面宽度及路面类型采用:低等级公路可采 用抛物线形路拱,高等级公路一般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多车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折线 形路拱。 4.土路肩、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的路拱 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 1.0%~2.0%。硬路肩视具体情况(材料、 宽度)可与路面采用同一横坡,也可稍大于路面。 非机动车车道路拱坡度可根据路面面层类型参考表 5-3 选用。 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坡度为 1%~2%。路缘带横坡与路面相同。 四、中间带 1.中间带的组成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2.中间带的作用是: (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
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3)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中间带的宽度确定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被交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标准》规定的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2.00~4.50m之间,城市道路规定与公路大致相同。4.中间带宽度的变化中间带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若需要变宽时,在宽度变化的地点,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4.50m的中间带过渡段以设在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为宜。5.中间带开口的作用、设置、及开口端部的形状为了便于养护作业、临时调整行车方向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调头,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置开口部。开口部一般情况下以每2km的间距设置为宜,太密将会造成交通的素乱。城市道路可根据横向交通(车辆和行人)的需要设置。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700m。在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的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分离式路基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横向连接道,以供维修或抢险时使用。6.中央分隔带的形式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前者用于宽度>4.5m的中间带,后者用于宽度≤4.5m的中间带。宽度>4.5m的,一般植草皮、栽灌木,宽度≤4.5m的可铺面封闭。本节小结(1)机动车道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其宽度是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9
9 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 (3)设置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 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 (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 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中间带的宽度确定 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被交公路的桥墩等 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标准》规定的最小中间带宽度随公路等级、地形条件变化在 2.00~ 4.50m 之间,城市道路规定与公路大致相同。 4.中间带宽度的变化 中间带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等宽,若需要变宽时,在宽度变化的地点,应设置过渡段。过 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其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宽度>4.50m 的中间带过渡段以设在 半径较大的平曲线路段为宜。 5.中间带开口的作用、设置、及开口端部的形状 为了便于养护作业、临时调整行车方向和某些车辆在必要时调头,中央分隔带应按一定距离设 置开口部。开口部一般情况下以每 2km 的间距设置为宜,太密将会造成交通的紊乱。城市道路可根 据横向交通(车辆和行人)的需要设置。 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应设置在通视良好的路段,若在曲线上开口,其曲线半径宜大于 700m。在 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特大桥、服务区等设施的前后必须设置开口。分离式路基应在适当位置设 置横向连接道,以供维修或抢险时使用。 6.中央分隔带的形式 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形两种,前者用于宽度>4.5m 的中间带,后者用于宽度≤ 4.5m 的中间带。宽度>4.5m 的,一般植草皮、栽灌木,宽度≤4.5m 的可铺面封闭。 本节小结 (1)机动车道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其宽度是根据设计车辆宽度、规划交通量、交通组成和 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
(2)路肩的作用是:支撑路面结构、故障车辆临时停放、增加驾驶的安全、提供道路养护场地。(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4)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网、被交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愈宽作用愈明显。思考题1.机动车行车道宽度考虑的因素有那些?2.路肩有什么作用?3.路拱横坡的概念、作用是什么,大小如何确定?4.中间带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10
10 (2)路肩的作用是:支撑路面结构、故障车辆临时停放、增加驾驶的安全、提供道路养护场 地。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 (4)中间带的宽度是根据行车道以外的侧向余宽、防止驶入对向行车道的护栏、种植、防眩 网、被交公路的桥墩等所需的设置带宽度而定的,愈宽作用愈明显。 思考题 1.机动车行车道宽度考虑的因素有那些? 2.路肩有什么作用? 3.路拱横坡的概念、作用是什么,大小如何确定? 4.中间带的组成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