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PE)英文名称020101课程编号开课学期一、三、三、四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4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12,实验实践学时:32开课单位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支撑专业毕业要求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力。课程目标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③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③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33
33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体育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PE) 课程编号 020101 开课学期 一、二、三、四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属性 公共基础课 课程学分 4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144,其中讲课学时:112,实验实践学时:32 开课单位 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体育教学部第二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支撑专业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思政目标: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主 要分为三个方面。 ①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 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③结合体育特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加强学生竞攀向 上、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义的渗透讲解。 ④激励学生勇挑时代重担,肩负复兴使命,从自我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基本目标: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 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观赏能 力。 ②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 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 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 成健康的社会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能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 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 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⑤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 系。 ⑥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自主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 质得到提高。 3、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以作为大多数
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已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身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顾强的意志品质。5社会适应自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课程概述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2,3)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遂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2、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课程应知3、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应会具体4、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内容要求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授课建议:4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找到适合自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培养体育兴趣,为进一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授课建议:46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与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34
34 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局域目标。 ①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运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 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②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备两项健身 运动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③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 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④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⑤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课程概述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 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通 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 改善体质;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表 达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支撑培养目标 2,3) 1、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2、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式方法。 3、掌握常见的运动所伤的处置方法。 4、了解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并掌握两 项体育运动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并逐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 下基础。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采用口头讲解与观看视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讲解法 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加深理解,逐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任务二:身体健康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 2、 能合理选择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不畏挫折,直面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知识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比赛,在与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接触中,有效进行汉语之外的语言练习继而进一步 提高自身沟通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授课建议:4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集体练习法与讲解示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 身体健康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在课上、课下进行练习。 任务三:运动技能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掌握相关项目的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 3、能够自主在学习之余采用科学、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相关项目的 比赛规则和比赛技巧,找到适合自身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培养体育兴趣,为进一 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 授课建议:46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与模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
学生的专项技战术学习。任务四:适应社会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1,2,3)1、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我国国情,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中华体育精神,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养及爱国主义情怀。2、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3、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4、了解和掌握相关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学习目标: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球类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通过学习,能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领会和综合他人意见和提议,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授课建议:18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与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1.具有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取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2.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师资标准3.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4.能熟练运用当下主流线上教学平台授课;5.熟练掌握体育课教学及训练的方法与手段:6.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及科研能力。1.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核心价值观;2.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现有场地设施情况;教材选用3.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标准能得到全面发展:4.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教材应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仅喜欢体育,同时能切实学到相关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具体评价与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标准包含3部分:评价与课程考核组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和课程各环节考核标考核标准准。具体内容见本文附件1。撰写人:张海鹏系(教研室)主任:纪音、闫二涛学院(部)负责人:李国宏时间:2025年5月26日35
35 学生的专项技战术学习。 任务四:适应社会应知应会(支撑培养目标 1,2,3) 1、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我国国情,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中华体育精 神,以体育运动为纽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素养及爱国主义情怀。 2、 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3、 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4、 了解和掌握相关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 学习目标: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良好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够正确处理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球类比赛裁判法及比赛组织编排方法。通过学习, 能拥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能领会和综合他人意见和提议,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授课建议:18 学时/学年,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与知识进行 讲解,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 师资标准 1.具有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同 时取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 2.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 3.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4.能熟练运用当下主流线上教学平台授课; 5.熟练掌握体育课教学及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6.具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及科研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核心价 值观; 2.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现有场地设施情况; 3.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 能得到全面发展; 4.从终身体育思想出发,教材应注重实用性、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 不仅喜欢体育,同时能切实学到相关体育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本课程具体评价与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标准包含 3 部分: 课程考核组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和课程各环节考核标 准。具体内容见本文附件 1。 撰写人:张海鹏 系(教研室)主任:纪音、闫二涛 学院(部)负责人:李国宏 时间:2025 年 5 月 26 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英文名称CollegeEnglish120101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必修课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1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192:其中理论学时:192:实验实践学时:0:上机学时:0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012C1.知识目标:0.30.20.21语音:掌握英语的音素与音节结构、英语的话语节律、英语的语调特点与种类、英语的句子重音和语调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等英语语音学习的基本内容。2)词汇:掌握大约50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正确拼写并英汉互译。3)语法:掌握词的形态及其变化,句子的种类和类型,句子成分以及遣词造句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英语句法规则,尤其是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学术期刊等应用文体的句式句法。课程目标4)篇章:掌握不同语体中的篇章结构的特点和组织规律;掌握把及与毕业句子和语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为语篇的技巧。要求的对5)语用:掌握不同语境下言语使用的规则和技巧。应关系2.能力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既能听懂日常英语对话,也0.20.20.3能听懂专业相关的英语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专业类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专业主题进行讨论。既能与外国人进行日常对话,也能用英语在涉外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专业类题材的文章,能基本读懂专业类题材的学术期刊:理解中心意思,主要事实和相关细节;能读懂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如策划书、设计方案、说明书、合同等,并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36
36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英文名称 College English 课程编号 120101 开课学期 第 1,2,3,4 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12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192; 其中理论学时:192; 实验实践学时:0; 上机学时:0 开课单位 外国语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9 10 12 1.知识目标: 1)语音:掌握英语的音素与音节结构、英语的话语节律、英语的 语调特点与种类、英语的句子重音和语调在信息表达中的作用等 英语语音学习的基本内容。 2)词汇:掌握大约 5000 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 组,能正确拼写并英汉互译。 3)语法:掌握词的形态及其变化,句子的种类和类型,句子成分 以及遣词造句的规律。掌握基本的英语句法规则,尤其是科技英 语,论文写作,学术期刊等应用文体的句式句法。 4)篇章:掌握不同语体中的篇章结构的特点和组织规律;掌握把 句子和语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成为语篇的技巧。 5)语用:掌握不同语境下言语使用的规则和技巧。 0.2 0.3 0.2 2.能力目标: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既能听懂日常英语对话,也 能听懂专业相关的英语讲座;能基本听懂慢速专业类节目;能掌 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专业主题 进行讨论。既能与外国人进行日常对话,也能用英语在涉外活动 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专业类题材的文 章,能基本读懂专业类题材的学术期刊;理解中心意思,主要事 实和相关细节;能读懂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如 策划书、设计方案、说明书、合同等,并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 0.2 0.3 0.2
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表达个人观点和描述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专业类应用文,如策划书,设计方案等,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和一般专业类专业文字材料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达意,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6)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方面的英语素材,具备创新创业意识。3.素养目标:1)能完成本课程设定的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语用知识0.30.20.3目标任务,完成作业和通过期末考试。2)能平衡发展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能够参加校内与英语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4)能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5)有能力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符合学院规定的合格标准。能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和写作大赛等赛事。能够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打下基础。4.课程思政目标:1)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纳入大0.20.30.3学英语学习过程,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2)能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建设突出成就等内容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3)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4)能结合国内时事相关英语材料的学习,培养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授课学时为192学时。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先前的英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与自身专业的相关的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获得在自身专业相关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专业信息外,还要了解国内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课程概述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增强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总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升家国情怀。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任务一阅读(支撑课程目标1.2,1.3,1.4,2.3,2.6,3,4)课程应知知识要点: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应会具体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能够根据上内容要求下文推断生词意思:能够快速查找有关信息:能够就文章内容做出正确理解,得出37
37 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表 达个人观点和描述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专业类应用文,如 策划书,设计方案等,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和一般专业类专业文 字材料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达意,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 译技巧。 6)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方面的英语素材,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3.素养目标: 1)能完成本课程设定的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结构和语用知识 目标任务,完成作业和通过期末考试。 2)能平衡发展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能够参加校内与英语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4)能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初步的创新创业意 识。 5)有能力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符合 学院规定的合格标准。能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和写作 大赛等赛事。能够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英语入学考 试打下基础。 0.3 0.2 0.3 4.课程思政目标: 1)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纳入大 学英语学习过程,培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2)能通过对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建设 突出成就等内容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3)能具备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学习 观和人生价值观。 4)能结合国内时事相关英语材料的学习,培养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0.3 0.2 0.3 课程概述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本课程的授课学时为 192 学时。课程的 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先前的英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 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与自身专业的相关的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方面 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获得在自身专业相关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 本课程时,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专业信息外,还要了解国内外的社会与文化,增 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增强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融入 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塑造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总之,本课程的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升家国情怀。 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 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 阅读 (支撑课程目标 1.2, 1.3, 1.4, 2.3, 2.6,3, 4) 知识要点: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要点,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 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见解和态度等;能够根据上 下文推断生词意思;能够快速查找有关信息;能够就文章内容做出正确理解,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