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课程考核组成考核项目评分方式通过考勤、课堂听讲、回课堂表现(10%)答问题时的表现过程考核(50%)作业(15%)作业评分课程实践(25%)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评分期末考核(50%)知识应用性试卷(50%)试卷评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教学任务考核方式学习成果分析(权重)任务一过程考核目标1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50%)、期末考任务二(60%)果及班级平均学习成果:全体学生最终考核核(50%)任务三7成绩分布合理,且最终考核平均成绩高于60任务一分(含60分)即为达到预期学习成果:若目标2过程考核(50%)、高于80分即为高于预期学习成果。任务二(40%)期末考核(50%)任务三任务一过程考核目标1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任务二(50%)、期末考(60%)果及班级平均学习成果:全体学生最终考核核(50%)任务三8成绩分布合理,且最终考核平均成绩高于60任务一过程考核目标2分(含60分)即为达到预期学习成果:若(50%)、期末考任务二(40%)高于80分即为高于预期学习成果。核(50%)任务三三、课程自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比例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考试(%)课堂平时社会表现作业实践课程目标11520055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3025002045课程目标2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9.1合计152025501003
3 附件 1 一、课程考核组成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过程考核(50%) 课堂表现(10%) 通过考勤、课堂听讲、回 答问题时的表现 作业(15%) 作业评分 课程实践(25%) 根据社会调查报告评分 期末考核(50%) 知识应用性试卷(50%) 试卷评分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现方式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权重) 教学任务 考核方式 学习成果分析 7 目标 1 (60%) 任务一 过程考核 (50%)、期末考 核(50%) 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 果及班级平均学习成果;全体学生最终考核 成绩分布合理,且最终考核平均成绩高于 60 分(含 60 分)即为达到预期学习成果;若 高于 80 分即为高于预期学习成果。 任务二 任务三 目标 2 (40%) 任务一 过程考核(50%)、 期末考核(50%) 任务二 任务三 8 目标 1 (60%) 任务一 过程考核 (50%)、期末考 核(50%) 针对每个课程目标,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成 果及班级平均学习成果;全体学生最终考核 成绩分布合理,且最终考核平均成绩高于 60 分(含 60 分)即为达到预期学习成果;若 高于 80 分即为高于预期学习成果。 任务二 任务三 目标 2 (40%) 任务一 过程考核 (50%)、期末考 核(50%) 任务二 任务三 三、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成绩比例 (%) 平时 课堂 考试 表现 平时 作业 社会 实践 课程目标 1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8.1 15 20 0 30 55 课程目标 2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9.1 0 0 25 20 45 合计 15 20 25 50 1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 andTheoretical英文名称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四课程编号开课学期030106必修课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3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后续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毕业要求课程目标78课程目标1.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0.50.5及与毕业主要内容。要求的对0.52.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0.5应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中匣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课程概述义,旨在使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编号 030106 开课学期 四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16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后续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 主要内容。 0.5 0.5 2.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0.5 课程概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集中阐述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旨在使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提升运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以实际行动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任务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支撑课程目标1)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授课建议:建议2学时,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二:毛泽东思想(支撑课程目标1、2)知识要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和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学习自标:掌握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系统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历史经验:能够用辩课程应知证的观点评价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应会具体折探索。内容要求授课建议:建议14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支撑课程目标1、2)知识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学习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授课建议:建议16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任务一:课程实践(支撑课程目标2)知识要点:结合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商议自拟题目,学生分组课程应知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应会具体学习目标:提升大学生学思践悟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容要求授课建议:建议16学时,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实验部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考察或社会服务。任课教师负责选题和内容指导、思想引导把关、组织成果汇报展示和成果评阅等。授课教师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师资标准政策;具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知晓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5
5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支撑课程目标 1) 知识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学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授课建议:建议 2 学时,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 任务二:毛泽东思想(支撑课程目标 1、2) 知识要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 活的灵魂和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 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学习目标:掌握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系统掌 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历史经验;能够用辩 证的观点评价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 折探索。 授课建议:建议 14 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 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支撑课程目标 1、2) 知识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主要内容 和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 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 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 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授课建议:建议 16 学时,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验部分) 任务一:课程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2) 知识要点:结合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商议自拟题目,学生分组 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 学习目标:提升大学生学思践悟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授课建议:建议 16 学时,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考察或社会服务。任课教师负责选题和内容指导、思想 引导把关、组织成果汇报展示和成果评阅等。 师资标准 授课教师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具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知晓教育规 律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
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该课程必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二)主要参考资料教材选用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标准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本课程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20%)、考勤(20%)、实践(60%)。其中,作业(20%)采用作业评分的方评价与式;考勤(20%)通过考勤、课堂听讲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分组讨论时考核标准的表现等评分:实践(60%)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并提交实践报告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采取闭卷形式。撰写人:庄仕文系(教研室)主任:庄仕文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5月26日
6 教材选用 标准 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该课程必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 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年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 评价与 考核标准 本课程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50%,包括作 业(20%)、考勤(20%)、实践(60%)。其中,作业(20%)采用作业评分的方 式;考勤(20%)通过考勤、课堂听讲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分组讨论时 的表现等评分;实践(60%)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进行社 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并提交实践报告的形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50%,采取闭卷形式。 撰写人:庄仕文 系(教研室)主任:庄仕文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5 月 26 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英文名称Era四课程编号030206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学分3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16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78课程目标0.40.41.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与毕业0.42.能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0.4要求的对思考问题应关系3.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方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0.20.2和价值观本课程主要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战略安排、总体布局、大国外交、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概述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课程编号 030206 开课学期 四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16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 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0.4 0.4 2.能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思考问题 0.4 0.4 3. 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方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 0.2 0.2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根本方向、战略安排、总体布局、大国 外交、政治保证等重大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该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 神、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想 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