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 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 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 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 导该市的城市规划? 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
6 9、土地产权的权能结构是怎样的? 10、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要强调土地的计划利用? 2、如何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3、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价格的? 4、论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及原因 5、请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城市土地分区利用的有关理论来指 导该市的城市规划? 6、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 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 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己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 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 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 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 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 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 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 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髙经营效 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 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7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 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 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 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 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 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 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 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 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10、土地集约利用: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 的经营方式。 11、土地的规模利用: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 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 率。 12、土地的利用规模:指相对独立的单项经济活动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 反映土地生产要素利用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13、土地利用计划: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 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 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 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 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 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 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 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 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 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 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 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 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 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 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 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 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 为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名词辨析
8 进行综合平衡,做出统筹安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宏观 管理的重要手段。 14、土地计划利用: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 利用活动。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 15、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 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 后代人的发展造成危害。 16、土地可持续利用:既指满足当代人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 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同时也不损害当代人及后代人生存和 发展所需要的其它利益。 17、土地人口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投入水平下, 用于农业生产的全部土地的生产潜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8、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即人 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对土地的占有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 19、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 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 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 21、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 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 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22、土地使用权: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 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 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 为 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二、名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