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暧的冋题。研究这些问题要求饣球数掘可比·要求酸雨的测定方法、((的测定方 法全球统一。环境的变化是缓慢的,如果儿十年内全球温度提高I℃影响就不得了,但如 果日常监测这种变化就非精细,地区和地区之间污染物含量,有的含量差别显著,有的 则不显著。找出他们之间的变化,长期研究它们的动态,就要求采用精密度好、有可比 性的统一分析方法一标准方法,没有这些标准方法提供可靠的数据,就不能得出正确 的结论,所以标准方法是环境研究工作的技术基础。 表5-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分析方法标准 质量标准(ng/L)分析方法 序引参数 类1类V类 标准编号 方法 枪测限mg/L 水温 仪器精确到 2pH值 65-856·9GB692086璃电伙法 PIpli 3硫酸盐 250以F250(B1899-89重量法 准确测定1mg/ B13196·91AAS 氯化物 0以下250GB18965-89滴定法 10 溶解性铁 0.3以下1.0GB11911-89AAS 总锰 0.1以下1 GB11906-89SF GB11911-99AAS 7总铜 0.0以下1.0GB7475-87AS GB7473-87 总锌 GB7472-87SP GB 7475-87 AAS 9萌酸盐(以N计)10以下25GB7480-87SP 10亚硝酸盐〔以N计)0.06 离子氨 0.2GB7479 0.02 GB7481-87SP 12凯氏氮 2GB11891-89 0.2 i3总髒(以P计) 0.02 2GB12893-89sP 0.01 14高锰酸盐指数 15溶解氧 饱和010(18289 7289-87碘酰祛 0.2(可测饱和率 GB1193-89化学探头法 %~100%) 15以下25GB1191489 3以下10 18氟化物(以F计 0以下1.5GB7483--87 0.05 GB748287目视比色 GB7484-87离子选择电极0.05 19硒(IV) 00以下002 0289荧光法 20总钟 2 -87 GB!1900—89SP 0.0001
续表 质量标准(mg/L) 分析方法 1类I类V类 标准编号 检测限mg/L 2总汞 000050.001GB7468-87冷原子吸收SP.004 0.00005 GB7469—87 22总镉 0.000.01GB7468-8 AAS 直接0.002 萃取0.0006 GB747-87P 3铬(M) 0,1GB7467-87sP 24总铅 0.1GB7475-87 AAS GB7470-87 0.0I 25总CN 0050.2GB7486-8 26挥发酚 0.1GB7490-87SP 27石油类 0.05 UV-SP 2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 0.3GB7494-87SP 9苯并a)芘(g/L)0.0025 GB11895-89 0.00048/L 豪5-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监测项目及其标准方法 序号 项日 测定方法 总汞 冷原子吸收光度法 GB7468--87 烷基汞 气相色谱法 3总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4总铬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6-87 5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67-87 6总砷 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8|总镍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I2-89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 19910- 9苯并(a〕芘 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5750—85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1895-89 10总皱 活性炭吸耐铬天菁S光度法 11总银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07-—89 物理法 物理法 14pH值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15色度 稀释倍数法 GB11903-89 16悬浮物 重量法 BI1901-89 17生化需氧量(BOD)稀释与接种法 GB7488-8 重铬酸钾蒙外光度法 待颁布 284·
表 序号 测定方法 标准绵号 8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钾法 GB11914-89 19石油类 非分散红外分光光度法 20}动槛物油 重量法 21挥发酚 蒸馏后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7190-87 22氯化物 硝酸银滴定法 GB7486-8 23髖化物 碘量法(高浓度) 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低浓度) 24」氨氮 蒸馏和滴定法 GB7478-87 25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7484—87 6磷酸盐 第蓝比色法 甲醛 乙酰丙酶分光光度法 GB13197—91 28苯胺类 N-(1-禁基)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 GB11889-89 29硝基苯类 还原-偶氮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 30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B7494-87 3!总铜 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乙基硫化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7474-87 32总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75-87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2 33总锰 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1911-89 高媖酸钾分光光度法 GB11906—89 34总硒 2,3二氨基兼荧光法 GB11902-8 5彩色显影剂 169呈色剂法 36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碘淀粉比色法 37元素磷 磷钼蓝比色汯 38有机磷农药(以P计)气相色谱法 GB13192—91 39乐果 气相色谱法 GB13192—91 40对硫磷 气相色谱法 GB13192-91 41|甲基对硫磷 气相色谱法 拉硫磷 气相色谱法 GB13192—9 43五氯酚及丘氯酚钠气相色谱法 GB8972-88 以瓦氮酚计) 藏红T分光光度法 GB9803-88 44可吸附有机风化物微库仑法 GB/T1595995 (AOX)(以C1计) 氯甲煷 气相色谱法 1)待颁布 46四氯化碳 气相色谱法 三氯乙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8|四氯乙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气相色谐法 GB11890-89 50 气相色谱法 51乙苯 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 52邻二甲苯 气相色谐法 GB11890--89 气相色诸法 GB11890—89
续表 序号项目测定方法 标准编号 54间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 55氯苯 气相色谱法 待颁布 56邻二氯苯 气相色谱法 1)待颁布 57对二氯苯 气相色谱法 1)待颁布 58对硝基氦苯 气相色谱法 GB13194—91 6912,4二硝基氯苯 气相色谐法 60苯酚 液相色谱法 待颁布 61间-甲酚 液相色谱法 待颁布 622,4-氯酚 液相色谱法 待颁布 632,4,6-:氯酚 液相色谱法 待颁布 64邻苯二甲酸¨丁『靡气相、液相色谱法 65苯求:甲酸二辛酶气相液相色谱法 得制定 67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68余氯量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 GB898-89 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 B11897--89 69总有机碳(TOC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注:暂采用下列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放射性部分)》,国家环境保护局 3)详见附录B 表59空气质量分析标准方法 项 测定方法 检测范围 方法标准编号 盐酸萘乙二胺比 氮氧化物 0.01~20mg GB8969-88 色法 四氮汞盐一盐酸 2二氧化硫 0015~0.500mg/m3GB8970-88 付玫瑰苯胺比色法 乙酰化滤纸层析 3飘尘中苯并[a)芘 0.002g/100m23GB8971-88 荧光分光光度法 氧化碳 非分散红外法 0~62.5mg/ GB9801-88 5总悬浮微粒 重量法 0,1mg/100m2 GB9802-88 最低检出浓度。 第五节监测仪器标准化管理 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是监测工作不可缺少的。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 监测器材的研制、生产已初具规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及 环保专用器材等年产值近30亿元占全国每年环保投资的40%,科研,生产单位近2000 家,其各种产品在环境监测控制污染监测,管理环境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缺乏计划性,有的盲目攀比添置大型仪器 286
设备,仪器质量不高,不同程度的存在器材积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维修保养差等浪 费现象。国内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生产尚不能满足监测工作及污染防治的需要,一些专 用仪器设备缺乏骨干生产厂家。有许多器材集中于乡镇企业,规模不大,多达数百人少 至凡人,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规格混乱,对仪器的性能构造、操作方法、校正调试及质 量追踪等没有统一规定,产品质量不乏粗制滥造,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总利用率不足30% 其中心问题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有效的管理。众所周知,监测器材的产品质量直接 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监测成果的价值和治理污染的效益。因此统一环境监测仪 器设备材料,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技术标准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建立各种仪 器设备材料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方法无疑是当务之急 、监测仪器管理的任务与阶段 (一)管理任务 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仪器进行科学管理,其主要任务应是 (1)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适于使用的原则,制订监测仪器购置计划,正 确地选择仪器 (2)保证监测仪器运行使用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对选购的仪器设备及时安装调 试,做好人员、技术条件的配备立即投入使用。经常维护保养,保证所用仪器符合完好 标准。 (3)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作好引进仪器的应用研究(消化改进),提高仪器使 用率。 (4)建立完整的监测仪器管理制度,建立与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仪器管理机构,进行 合理分工。仪器设备作到计划严密、购置合理、手续健全、技术档案完整,有成套的规 章制度 (5)进行智力投资,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国家规定要求研究和改进仪器 使用和管理办法。 (6)开展经济核箅,重视经济效益,搞好仪器的更新换代和淘汰报废工作。 (二)管理阶段 依据监测仪器的管理任务可将仪器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1.拟订方案、论证选购阶段:不论选用国内外任何型号的监测仪器都应进行分析论 证,论证必须是诸方案分析比较。择优选型要考虑多因素。论证的基础必须在“六落 实”(即监测任务落实、经费落实、使用人员落实、仪器场地落实、动力源落实、环保安 全指施落实)的基础上编制好监测仪器购置计划。依据仪器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修 性、安全性、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选购监测仪器。 2.形成能力、安装验收阶段:监测仪器购进后应尽快验收安装形成能力,尽快投入 使用,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否则不仅会带来物质寿命损失(包括锈蚀、精度的损失,更 主要是其技术寿命在最佳时期不能发挥效能是最大的浪费)。特别是现代仪器发展很快, 周期缩短,时间具有特殊意义。引进的仪器设备还有索赔期和保证期的充分利用的时间 概念。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监测仪器设备到货前后的组织安装验收工作,尽早投入使用。 该阶段包括: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