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表 报告提 评价单位评价单位 及责任的任务齿书编评价资金交单位 报告书审」报告审 评价类型评价目的|评价时机评价周期评价方法 制依据 及费任批东准 发履政·提出在薰完成时综合分由环境·编劊评国家或按国家由环保开发建上级计 鞭与规划开发性和规划雏间可延续析评价和计划部价工作总行业的发规定的建局提出报设项目本划和决 的环變影质、规模形成之围政策规法:組织有体方案展政策和设剪期工告环保局身是否得部门专家 响评价和绪构规后 划正式蝇1,图彤关单位完2.协调评总体规划作费用中对评价结合环境要论证 后叠法成并对各价工作进 论负费求 2.列表自评价内程 2,环境影 整体环境 清单法容负费 编写环 响评价工 战略发展 作和撒告 书质意 法及系统 数学模型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8-6)主要分三个阶段。 准备工作阶段:除了程序方面、事务方面的工作(如签合同等)以外,最重要的 是 (1)评价队伍的组织; 2)有关资料、数据、情况的搜集分析 (3)评价总体方案和计划工作的制定等 资料、数据、情况的搜集分析是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的 依据。在这阶段应重点搜集反映开发建设活动本身和活动所在区域全貌的资料、数据和 情况;重点分析开发建设活动主要环境影响形式、途径和在活动所在区域的主要影响范 围,为制订评价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制订评价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是准备 工作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决定整个评价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的第一个关键。强调准备 工作阶段正是为了突出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 2.环境预测:环境预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预测的目的是在于分析项 目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时空潜势影响。建设项目的环境预测分析的重点是找出最不利或 最薄弱的环境条件,并据此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持别是在时间和经费的限制 下,做好这阶段工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不利的环境条件,例如,不利于大气 扩散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河流污染物输送、迁移的水文条件、环境敏感区域等。把握这 些环境条件,我们把他们总称为环境潜势分析 3.环境对策:仅有环境预测实际上是难以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布 局、选址、选择的环境保护措施等与该项活动的环境影响都有明显的相互作用。既需要 根据活动的环境影响来确定布局、选址和环保措施,又应考虑到布局、选址和环境保护 措施对活动的环境影响。因此,必须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有环境对策分析这一重 0 要环节,以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布局、选址和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它们的环境经济效益进行
列入前期工作计划的 项目建议书 项目特点分析 项会 I 工程分析环境分析 汁t 集与分析 划究 指数法 国家环境标准 评价工作总体方案 与计划工作 矩阵分析 地方环境标准 受开发建设项目影响的环境 数学模型 要素和过程研究 卫生标准 系统分析 环境影响预测 设计规范 消除环境影响途径分析 开发建设项日的综合环境 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8-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分析评价,对环境保护措施等提出建议和要求,对开发建设的环境可行性提出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必须符合评价本身的规律,必须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 ·454·
评价工作。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不是简单地搬用其它专业的方法,而应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的任务、规律和方法的特点,选择、组合各种适用的方法,同时还必须创造和 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专用方法。可靠、实用、经济、简便既是对所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的共同要求,也是选择评价方法时的共同标准。 1.定性分析法: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方法,无论在粗评还是详评中,无论 在影响评价的哪个环节上。其优点是相对比较简便,可在无法进行定量计算的情况下进 行分析和预测,而且只要运用得当,其结果也相当可靠。特别在与定量计算方法配合时 可达到比较高的可靠程度。此外,在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作战略性分析和预测时有 大量趋势分析工作,有各因素之间关系、变化。也常有独到的优越性。其缺点主要是结 果的可靠程度受运用者的经验、水平等主观因素限制。其主要形式为: (1)专家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定性分析法,既可用于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预测,也 可用于环境对策分析和确定评价结论。此法是由分析小组的专家自行收集各方面有关资 料或给专家提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专家们分析、判断,发表见解,再通过反复讨论修 改,最后汇总得出共同的分析、判断意见。 (2)民意测验法。主要用于判断主要的问题,识别重要的彩响以及分析、预测、评 价有关各方面因素和过程的权重。此法就是将所要分析预测的问题,广泛地征求有代表 性的个人和团体的意见,把这些意见经过统计处理即得所需的结果。 定性分析法的结果通常用文字、图表表示,其结果反映的往往是一种相对程度的差 别和变化。因此用轻微、轻重、严重等表示影响程度,或者用一些简单的小数或整数表 示不同程度。目前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配合,即定性分析定量化,以求进一步提高定 性分析方法的客观性、可靠性。主要是把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的方法引入定性分析,根据 资料及经验估计正负影响程度。 2.定量计算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预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环境对策分 析中也有广泛应用。这种方法的基础是反映各种环境要素和发展过程、变化规律与其它 有关因素关系的各种数学表达式—数学模型,按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反映的内容,可将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定量计算方法分为: (1)单个的数学模型法:这是对所研究要素、过程的规律得到各种数学模型,如气 象学中的各种大气扩散模型、水文学中的各种水体运动模型等或按一定法则建立的单个 数学模型,它们可用于预测开发建设活动对单个环境要素或过程的影响,根据建立所用 数学模型的方式又分为: 黑箱模型:是反映有关因素之间的笼统的直观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一般 是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数理(常用各种回归分析),建立反映开发活动与环境后果之 间的关系式,然后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预测。故多在环境预测中应用于建设活动对 各种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的影响。但应用条件是:所反映的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后果之 间确实存在着因果关系;建立模型时所用数据的数量、精度均符合所用模拟方法的要求; 预测时,必须确认预测的未来变化不超出模型所表示的变化范围。否则可靠性差 I白箱模型:是既反映因果关系和变化的结果,又反映变化机理与过程的数学模型。 建立白箱模型的基础是对所表示的要素和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可以用数学 关系式来描述变化机理和过程。但鉴于环境问题复杂,迄今还没有可以实际用于环境影 455·
响评价的白箱模型 I灰箱模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数学模型。这类模型不 仅反映了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后果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 变化的过程。但对过程表示却又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因而是不确定的。灰箱模型用于对 所硏究的环境要素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有一定程度了解但又不完全了解的情况,或对其 中一部分比较了解而对其它部分不甚了解的情况。在环境预测中主要用于预测开发建设 活动对物理过程的影响,或对以物理过程为主,也包括其它过程的各种环境过程的影响。 如以萨顿公式为代表的各种大气扩散模型和以 Streeter- Phelps方程为代表的一系列水 质模型。这些模型表示了大气、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稀释和降解的过程。但模型中的系 数却又是不确定的,必须通过对实测或试验数据处理后确定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所用的灰箱模型,大部分是直接引自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当 在某些情况不,无现成模型可以引用时,也可根据对有关过程的研究自行建立模型。应 用灰箱模型进行环境预测包括四个步骤: ①模型的“结构识别”;即根据预测的要求,开发建设活动的特点,所在区域的环境 特点,从已有的各种模型中选择一种。在无现成模型时,则应根据对所涉及的环境要素 和过程的规律认识建立运用的模型。 ②模型的参数识别:即在模型后选择,对实测或试验求得的数据,按一定法则(通 常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以确定模型中的各个系数,得到在该开发建设活动的条件下 可用的模型。如求出大气扩散模型中的σ、a;水质模型中的K1、K2、K3等。 ⑧模型验证:通过实测或试验,确定模型的可用性。 ①进行预測:在确定模型可用后即可根据开发建设活动预测对各有关环境需要和过 程的影响。在环境预测中应用灰箱模型的关键在于如何按预期的要求进行参数识别,参 数识别多是对实测或试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因此,这些数据是否确实具有代表性,其 数量和精度是否符合统计方法要求是应用灰箱模型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在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环境预测中应用单个数学模型有两方面的局限性: ①月前广泛应用的许多模型,都必须根据实测数据建立(黑箱)或确定(灰箱)。因 此,如果开发建设活动所在区域未受类似活动的影响,往往由于无法获得这些数据因而 无法建立或应用这些模型 ②目前所用的各类数学模型多为静态模型(不包括时间项),用于预测时,只能按开 发建设活动的不同程度,得出关于环境后果的一个离散系列,而难以表示环境变化的整 个连续过程。 (2)系统数学模型法:系统数学模型法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反 映了评价涉及到的各环境要素和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组数学关系 式。这类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既可用于环境预测,也可用于对策分析。在环境预测中, 特别适于表现开发建设活动对要素与过程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影响和开发建设活动引 起的间接影响。在对策分析中,特别适于进行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 合分析。 系统数学模型是在各有关环境要素和过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要素和过 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按照一定法规把单个的数学模型组合而成。建立和运用系统 456·
数学模型的步骤如下: I·确定问题:在分析开发建设项目及其所在区域环境持点的基础上,确定受活动影 响的环境要素和过程、活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I.建立定性模型:根据对受影响的各环境要素和过程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认识, 利用网络图或方框图的形式,建立系统的定性模型。系统定性模型把确定的问题概念化 了,只保留与环境预测和对策分析有关的内容,略去了各种无关的内容。通过定性模型 可以反映出开发建设活动对各有关环境要素和过程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最终影响还 可以反映影响的顺序和途径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把系统定性模型中各环境要素和过程,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作用,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即建立起了系统数学模型。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时, 最重要的是确定模型的控制变量,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控制变量才能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确 定控制变量,首先必须选择可以反映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那些变量;其次必须 从这些变量中确定贯穿系统的各个要素和过程的一个或若干变量,通过所确定的控制变 量可以把各要素和过程联系成为一个系统,建立的系统数学模型。可以是代数方程组、微 分方程组或具有混合形式的方程组。 Ⅳ·模型验证: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后,即应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验证,并根据验证的 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V.预测和对策分析:利用已验证的系统数学模型,可预测开发建设活动不同规模 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在对控制变量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约束条件后,即可在预测的同 时进行对策分析。对不同的开发建设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比较。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系统数学模型法应用于以下各方面: ①预测开发建设活动对多个环境要素和过程的影响 ②表示开发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③表示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某一影响的全过程 ④把环境预测与对策分析、环境规划结合进行对策分析和环境规划的多方案比较。 ⑤将具体的开发建设活动的环境可行性研究与区域的环境规划联系在一起,对开发 项目的环境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 但建立和应用系统数学模型的限制条件是: ①涉及到的各有关环境要素和过程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而且开发建设活 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这些联系和作用 ②涉及到的各有关环境要素和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过程都可以分别用 数学模型表示,而且所有这些数学模型可以通过一个或若干变量联系起来,而这些变量 又是受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制约等。 3.综合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综合评价,是对开发建设活动有关的各环境要素 和过程造成的影响的一个总估计和比较。综合评价是在各有关环境要素和过程的环境预 测、对策分析基础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宏观慨括,反映出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整 体轮廊和整体关系。所以综合评价的方法与其它评价的方法配合更为重要,在一定意义 上说,综合评价方法取决于其它各要素和过程预测和对策分析所用的方法。因为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就是把各单项的环境影响视作整个环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