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 (第二版) 吴邦灿编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序 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保会提出了强化环境管理的新的五项制度和措施 逐步实现我国的环境管理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单项治理向综合整治,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 转变。 环境监测是环保的耳目,也是衡量和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无论是八项制度的贯 彻还是“三个转变”的实现都离不开环境监测提供技术依据和保证。民前全国环境监测工 作已有相当的基础,环保系统和行业监测站已有4000多个,总计70000多人的监测队伍 加强监测管理,充分发挥其内涵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本书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中心,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的 本实用专业书。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希望它能起到加强监测科学管理的作用, 以确保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决策依据。 格平 90年8月
再版说明 环境监测管理是对环境监测系统的科学管理。它包括了保证监测数据结论正确可靠 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制订科学的监测计划,组建监测机构和监测网络,确定 相应的监測技术与方法,建立环境数据库,进行综合评价等。并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开展 质量保证工作。实现我国监测站点网络化;采样布点规范化;测试方法标准化数据处理计 算机化和质量控制系统化 环境监测系统是国家环境保护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提供环境决策和管理 服务的技术依据和保证。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很快,8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我 国的环境监测体系。为适应环境管理干部培训和监测管理工作的需要,编写了《环境监测 管理》一书,1988年8月第一次出版后不仅是大专院校的使用教材,而且在全国20多个 省市环保系统举办的环境监测管理培训班中被广泛选用,因需求量较大,1990年、1993年 又先后二次印刷。 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确立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九五环境目标,实行 污染物总量控制。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监测管理更显得突出和重要。应形 势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环境监测管理》书重新修订再版。删去了过时部分,将第四、五 章合并,章节体系未变但内容上有较大的更新,增强了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待点。 本书第二版是依据我国20年来的监测实践和教学体会,参考了国内外文献,得到了全国 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及时间紧迫错误和不妥之处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吴邦灿 1997.1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1)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和特点 第三节环境监测的发展……… 第四节环境监测的类型… (8) 第五节环境监测管理的内涵 (9) 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的理论基础…………… (12) 第二章监测标准管理 第一节环境标准综述…………… 第二节环境质量标准管理 鲁普平平专 第三节污染物排放标准管理 (51) 第四节环境标准物质管理…………………………………(79) 第三章监测点位管理 第一节环境监测网络设计… ………(103 第二节空气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 (108) 第三节水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 第四节土壤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 (158) 第五节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 ………(162) 第四章采样技术管理 第一节水样采集管理… 新、看击于卡省音专自帝平平看甲帝 (171) 第二节气样采集管理… …………(200 第三节土壤固弃物采集管理… 第四节生物样品采集管理……… ……(221)
第五章测试方法管理 第一节化学污染监测分析方法 (229) 第二节物理污染监测测量方法… (255) 第三节环境生物监测方法………………(267) 第四节测试方法标准化管理 274) 第五节监测仪器标准化管理… (286) 第六章监测数据管理 第一节监测数据的记录整理……(00) 第二节监测数据分布类型……………………………… 304) 第三节监测数据离群值检验 (309) 第四节监测数据统计检验 ……(314) 第五节监测数据方差分析…(327) 第六节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第七节监测数据概括解释 ……(340) 第七章监测质量管理 第一节监测质量保证… (360) 第二节监测质量控制……… (367) 第三节监测计量认证…… 第四节监测计量器具检定…… ……………………………(391) 第五节监测误差及其参数……… …(394) 第六节质量保证的实施… (401) 第八章监测综合管理 第一节数据库开发与管理… (415) 第二节成果的汇总与表达……… (431) 第三节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管理… ………(435)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 (450) 第五节环境质量评价………… …………(465) 第九章监测网络管理 第一节国家环境监测网…………………………………………………(507)